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淑兰  吴宗絮 《岩石学报》1997,13(2):203-214
通过对太行-五台山区太古宙、元古宙和中生代等不同时代的花岗岩类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的对比,并将晚太古时期花岗岩类同国内外同时期花岗岩类进行对比,确定了本区晚太古时期花岗岩类岩石组合为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或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花岗岩,并以奥长花岗岩演化趋势为主,叠加了部分钙碱性演化;而元古宙、中生代花岗岩类岩石组合则主要为花岗闪长岩-花岗岩或花岗岩,以钙碱性演化趋势为特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太行-五台山区太古宙、元古宙和中生代等不同时代的花岗岩类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的对比,并将晚太古时期花岗岩类同国内外同时期花岗岩类进行对比,确定了本区晚太古时期花岗岩类岩石组合为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或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花岗岩,并以奥长花岗岩演化趋势为主,叠加了部分钙碱性演化;而元古宙、中生代花岗岩类岩石组合则主要为花岗闪长岩-花岗岩或花岗岩,以钙碱性演化趋势为特征。可以认为晚太古时期的太行-五台山区正处于陆壳演化的初始阶段和成熟阶段之间的过渡性阶段。  相似文献   

3.
西昆仑加里东期花岗岩带的地质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元龙  李向东 《矿物学报》1995,15(4):457-461
西昆仑地区加里东期花岗岩极为发育,主要沿库地北构造带南侧成带分布,岩体数量多、规模大,不同测试方法获同位素年龄主要为400 ̄480Ma;岩石组合类型大致可分为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组合-钾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组合和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斜长花岗岩组合;岩石化学表明该区花岗岩主要为钙碱性系列;构造环境判别岩石为同造山和造山期前岩浆活动产物。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及与之相伴生蛇绿岩带的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4.
湖南省花岗岩成因类型及其与金矿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恒新 《贵金属地质》1995,4(4):283-293
湖南省花岗岩主要形成于加里东期、印支期和燕山期,分为“Ⅰ”型和“S”型两个成因类型。其中“Ⅰ”型花岗岩主要为角闪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Mf值多小于0.78;“S”型花岗岩主要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Mf值多大于0.78。  相似文献   

5.
崤山地区太古代变质花岗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振山  梁天佑 《河南地质》1997,15(4):278-282
崤山地区原“太华群”由15%的变质表壳岩和85%的变质花岗岩组成。变质花岗岩的主要岩石类型有;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通过对变质花岗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崤山地区太古代变质花岗岩与国内外其他地区的TTG岩系类似。根据野外接触关系和一组锆石Pb-Pb蒸发年龄,确定其成岩时代为太古代。  相似文献   

6.
宋全友  秦勇 《西北地质》2002,35(3):99-105
冈底斯构造带为措勤盆地-主要Ⅱ级构造单元。该带中、新生代岩浆活动异常强烈,形成从中性闪长岩到酸性花岗岩完整的中酸性花岗岩侵入岩带。通过对侵入岩体的岩石类型、岩石化学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认为该岩浆岩带侵入岩体主要为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石英二长岩等,属钙碱性岩石系列,具“Ⅰ”型花岗岩的特征,是新特提斯洋壳沿雅鲁藏布江断裂带向北俯冲引起下地壳物质熔融向上侵入所致,为燕山晚期-喜山早期岩浆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青藏高原西部燕山早期花岗岩地球化学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藏高原西部燕山早期花岗岩分布于塔阿西-红山湖缝合带北侧的塔什库尔干-甜水海地体内,岩石组合为石英二长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岩石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形成于活动陆缘环境。花岗岩及区域沉积建造特征表明,塔阿西-红山湖缝合带形成于燕山早期晚侏罗世。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白音诺尔铅锌矿床印支期成矿的年代学证据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1  
内蒙古白音诺尔铅锌矿床是大兴安岭地区最大的铅锌矿床,矿体主要沿碳酸盐岩与花岗闪长岩的接触带产出.对矿区内及外围主要岩体的锆石LA-MC- ICP-MS测年结果表明,矿区外围花岗岩岩基的形成年龄为(134.8±1.2)Ma(MSWD=2.40),矿区内花岗闪长岩的形成年龄为(244.5±0.9)Ma(MSWD=0.85)...  相似文献   

9.
北京密云太古宙片麻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北京地区密云幅、墙子路幅、高岭幅范围内的太古宙片麻岩,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奥长花岗岩系列,辉长岩-石英闪长岩系列,晚期片麻岩脉群和小侵入体。研究后液为:①各片麻岩系均为变质侵入岩;②英云阀长岩-花岗闪长岩-奥长花岗岩系(TTG)的岩浆来源于深部基性岩的部分熔融;③辉长岩-石英闪长岩系列(gd-qd)岩浆来源于上地幔岩石部分熔融;④构造运动引起的矿物晶格变形和摩擦可转换为变质作用的重要  相似文献   

10.
从埃德格山采取大约400个岩石样,作了主要元素和28个徽量元素分析,研究的岩石样品大多数是花岗岩,少量是细晶岩、伟晶岩和长英质岩脉。岩基中主要岩石类型的平均成分相当于花岗闪长岩—钠质花岗岩界线附近的花岗闪长岩,单个样品主要是上述两种岩石类型。大部分铁镁质花岗岩类认为是一种石英闪长岩。在岩基的中心部分,单个深成岩体从野外和化学分析上可以区别,所有深成岩都有  相似文献   

11.
临沧花岗岩基中段花岗闪长岩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临沧花岗岩基中段花岗闪长岩类属残留岩基,岩石学特征与临沧花岗岩基其它花岗岩明显不同。地球化学特征与二长花岗岩类相近,两类花岗岩之稀土特征与大勐龙岩群(Pt2d.)基本一致。加之花岗闪长岩类中含镁铁质微粒包体(MME),认为花岗闪长岩类存在岩浆混合作用,岩浆向上运移过程中未发生同化混染和分离结晶作用。结合同位素测年结果及其它地质事件,确定是在二叠纪侵位于活动陆缘,是区内古特提斯洋向东俯冲消减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天宝山矿是我国大型的多金属矿床之一.区内出露的地层有泥盆系片麻岩,石炭系大理岩和中生代中基性到酸性火山岩.侵入岩主要有华力西晚期的片麻状花岗岩和石英闪长斑岩;印支期角闪辉长岩、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斑状二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斑岩;燕山晚期辉绿岩、辉长闪长岩、安山玢岩、英安斑岩和流纹斑岩.此外,还出露有中粗粒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和石英二长岩等燕山晚期交代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13.
广西东南部罗容杂岩体由辉长岩-闪长岩-二长岩-正长岩组成,马山由碱性辉长岩-正长岩-花岗闪长岩-花岗岩组成。它们富K、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无Nb、Ta负异常等特征表明它们是形成于板内环境的钾玄质侵入岩。罗容杂岩体的各种岩石和马山的基性岩的εNd(T)稍低,为-0.6,此岩石单元是由幔源岩浆加热地壳使之熔融的壳源岩浆形成的,并伴有幔源岩浆的混合或交换。此二杂岩体形成于拉张构造环境。地幔物质上涌导致了中生代华南地壳张裂以及华南大规模花岗岩和相关矿床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辽宁义县地区太古宙变质深成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义县地区太古宙变质深成岩属于太古宙晚期富钾的正常钙碱性的花岗闪长岩-石英二长岩-花岗岩系列的岩石,属于壳源分异型花岗岩,形成环境为构造活动带。  相似文献   

15.
大野峪岩体位于喜峰口-下板城构造岩浆活动带中。该构造岩浆活动带由数条NEE—NE向区域性大断裂和沿断裂带分布的岩浆侵入体组成,按岩性和侵入的先后次序可将岩浆侵入体划分为两个岩石系列:早期超基性岩-基性岩-二长岩系列,晚期闪长岩-花岗闪长岩-花岗岩系列。它们多呈NE向展布。金矿化与晚期闪长岩-花岗闪长岩-花岗岩系列密切相关,为-构造岩浆金矿成矿带,带内分布有峪耳崖金矿、炮岭金矿等大中型金矿床及众多金矿点。  相似文献   

16.
柴达木盆地北缘西端冷湖花岗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湖花岗岩体由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组成,岩体中发育较多的辉绿岩墙和花岗闪长斑岩岩墙。岩石的常量、稀土、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花岗岩类和脉岩类为同源岩浆分异演化而成,Rb-Sr、Sm-Nd同位素特征反映其源岩来自地幔。地球化学判别图解得出,冷湖花岗岩类属I型花岗岩,早期的花岗闪长岩形成于岛弧环境,与柴达木板块、南祁连板块的碰撞有关;晚期的二长花岗岩形成于板块碰撞隆起环境,与阿尔金大型走滑断裂的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7.
龙长林 《世界地质》1996,15(3):27-36
杜卡特金-银矿床分布于俄罗斯东北部鄂霍茨克-楚克特大陆边缘火山作用带内,矿田为一长期发育的火山-侵入-穹隆构造,其构成为:晚三叠世灰色海盆陆查莫拉石建造;早白垩世流纹岩组与含煤建造;早-晚白垩世安山岩与闪长-花岗闪长岩;白垩世流纹岩与浅色花岗岩;老第三纪玄武岩组等。  相似文献   

18.
皖南地区青阳-九华山复式岩体的成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范羽  周涛发  张达玉  袁峰  范裕  任志 《岩石学报》2016,32(2):419-438
复式岩体是指不同时代花岗岩类侵入体在空间上的共生。对复式岩体的研究,有助于了解不同时代花岗岩类的形成和分布与构造演化的关系,从而阐明花岗岩浆侵入、定位的机制。皖南地区广泛发育燕山期复式岩体,本文对该区最大和最具代表性的青阳-九华山复式岩体的地质概况、成岩年代和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探讨复式岩体的成因和侵位机制。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该复式岩体从早到晚四个阶段岩浆岩年龄分别为第一阶段花岗闪长岩143.3±1.0Ma,第二阶段二长花岗岩137.6±1.5Ma,第三阶段钾长花岗岩131.3±1.2Ma,第四阶段花岗斑岩132.0±2.0Ma。所有岩石均属于高钾钙碱性、准铝质-弱过铝质系列,从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花岗斑岩显示出由钙碱性向碱性过渡的特征,并具有向富K、Si和贫Ca、Mg、Fe演化的趋势。该复式岩体源自同一个初始岩浆房,不同阶段岩浆沿相同的通道先后上升侵位至相邻空间叠加形成复式岩体的格局,这也是本区此类复式岩体的形成机制。早期形成的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主要源自下地壳岩石的部分熔融,而晚期岩浆房中加入了较早期更多的底侵幔源岩浆,并与之完全混合,在上升侵位过程中经历了更强的分离结晶和地壳同化混染作用,形成钾长花岗岩-花岗斑岩。早期的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形成与晚侏罗世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密切相关,晚期钾长花岗岩-花岗斑岩形成于陆内拉张环境,反映出研究区从与太平洋板块俯冲有关的挤压环境向陆内岩石圈伸展环境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冷湖花岗岩体由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组成,岩体中发育较多的辉绿岩墙和花岗闪长斑岩岩墙。岩石的常量、稀土、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花岗岩类和脉岩类为同源岩浆分异演化而成,Rb-Sr、Sm-Nd同位素特征反映其源岩来自地幔。地球化学判别图解得出,冷湖花岗岩类属Ⅰ型花岗岩,早期的花岗闪长岩形成于岛弧环境,与柴达木板块、南祁连板块的碰撞有关;晚期的二长花岗岩形成于板块碰撞隆起环境,与阿尔金大型走滑断裂的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20.
某些火成岩,如花岗岩、花岗闪长岩、闪长岩,甚至基性侵入岩,有时含有所谓球状构造(Orbicular)的卵状体,尤以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中常见。其成因不同学派有着不同的解释。球状花岗岩的分布范围往往很有限,一般只有数十至上百平方米,周围是正常的花岗岩(一般为富黑云母花岗岩,时代不限),有时两者为1~5mm宽的黑云母带隔开,有时直接接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