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生日祭祖     
<正>农历九月二十五日,是我的生日。我的生日,既没有大鱼大肉,又没有琼浆佳肴,而是一大早就吸吮着野菊花的芳香来到奶奶、爷爷、母亲的墓前寄托哀思。在我出生的年月里,由于村里人多地少,加上山高天寒,一年一季的农作物常常让村里人饥肠辘辘,食不果腹。为了不使我这个小生命夭折,爷爷下令全家人只能喝清汤、吃野菜,把沉淀在锅底的一汤匙稠糁子喂到我口中。小时候,我体质差,经常生病,奶奶、爷爷就特别照  相似文献   

2.
<正>记忆深处,爸爸总说奶奶做的手擀面好吃。从小吃到大,一直生活在奶奶身边的我,从没有觉得奶奶做的手擀面有什么特别之处,总觉得不过是一碗农家面条。儿时的我常坐在奶奶身边,缠着她讲过去的事情。解放前,身为共产党员的爷爷从军入伍,常年奔波在外,是生是死连个信儿都没有。家里的一  相似文献   

3.
吾家有女     
我的父母那时正在省城与我的弟弟同住,并且女儿的爷爷、奶奶也在省城。我们决定让她去省城度暑假。出发之前我们千叮咛、万嘱咐。让她一路小心,可小孩子才不管大人为她担了多少惊、受了多少怕呢,一回到家就眉飞色舞地给我们讲这一路的见闻。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慢慢地女儿就独来独往了。  相似文献   

4.
压岁钱     
腊月二十七,公鸡叫过四遍,奶奶往还在被窝里的娃仔手中塞上一个热乎的煮鸡蛋,趴在他的耳朵上说:“娃仔,跟爷爷到集市上卖煤去。等挣钱回来买鞭炮,再给你两毛压岁钱。快,爷爷等你呢!”好哩!娃仔一骨碌跳起来,接过奶奶递来的温湿毛巾擦把脸,吃过奶奶烙的红薯面油馍,又喝下一大碗红薯汤,便和爷爷一起拉着满满一人力车、千多斤的煤块,向十里外的集市上奔去。  相似文献   

5.
二十年前,我在乡下盖新房时,把老院宅里的一棵石榴树,移到了新院子里.石榴是酸石榴,没人爱吃,加上后来我到了县城工作,打药不及时,结出的果子总是被虫蛀而落,所以母亲几次让我刨了它,栽上葡萄什么的,说我们回家也有果子吃.尽管我嘴上答应了,却始终没有这样做,原因是这颗石榴树是奶奶当年栽的,是奶奶最喜爱的树.我从小就跟奶奶牛活在一起,对奶奶的思念几乎超过了母亲,所以我想让这颗石榴树永远陪着我.  相似文献   

6.
“奶奶,福倒啦”,小时候,当除夕早晨的阳光照进玻璃窗的时候,躺在暖暖的被窝里,我歪着头看奶奶贴在墙上的倒福字,冲奶奶喊着。那时候不知道过年倒挂福字的含义,奶奶告诉我,“倒”和“到”是一个音,“倒福”寓意着新的一年里福气就会到来。  相似文献   

7.
正如果你初次来到广西,有人向你介绍说,这两口子,一个是汉族,一个是壮族。你可能会觉得奇怪,但千万不要感到费解和惊讶。因为在广西,这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是一种"原生态"。有的家庭,可能还是一个多民族的共同体:爷爷是汉族,奶奶是壮族,父亲可选择爷爷的族属,  相似文献   

8.
书香     
<正>东方知识分子永远给人一种文质彬彬、书香隽永的气质。这是书之香气天长日久熏陶的结果。我出生在一个极其贫困的家庭,父母都是残疾人,母亲耳背弱智,父亲手残脚拐。父母没法养育更多的子女,只有我这个独生子,而我四五岁之前都是奶奶一手养育的。1979年,我奶奶脑溢血去世后,我母亲还生了一弟一妹,但一两岁就夭折了。那时一家人吃不饱穿不暖。  相似文献   

9.
正在我的记忆里,爷爷的毛笔字称得上刀头燕尾、龙飞凤舞。毛笔字写得好,春节前写春联自然是理所应当的事了。爷爷是来者不拒,有求必应。那时,山高气寒的家乡天寒地冻,滴水成冰,而家里唯一取暖的设备只有爷爷炕头那台土煤炉子。为了写好春联,爷爷总是在寒风呼啸中铺开纸,研着墨,一笔一画地在块块红纸上鸾飘凤泊。天黑了,夜深了,用一盏煤油灯照明。困了、累了,伸伸腰。冻得实在无法坚持了,就站起来跺跺脚、搓搓手……  相似文献   

10.
一天,土地爷爷来到了医院。啄木鸟医生见了他,高兴地说:“原来是土地爷爷呀!您到这里来有何贵干呀?”土地爷爷叹了口气说:“你看,几十年前我身上还是郁郁葱葱,可这几年来,我的身上到处伤痕累累,腰酸背痛,体质一天不如一天,你快帮我看看,我到底怎么了?”  相似文献   

11.
<正>暑假里,由于我要上班,没法带儿子壮壮,于是就把他送到乡下的爷爷家。可是中午下班回来,就看见家门口站着三个人:一脸怒气的壮壮爷爷,满脸不服气的壮壮,还有老家邻居三叔。"坏了,难道这孩子闯祸了?"我连忙快走几步,打开房门,赶紧把众人让到屋里。"妈妈,盖房子前,是不是要先办土地使用证?"还没等我开口,壮壮迫不及待地问道。我脱口道:"对啊,一定要持证建房,否则就是违法!"听我说完,壮壮把小  相似文献   

12.
哦,父亲     
正我之所以想写这篇文章,是因为父亲并不是我的生父。父亲来到我们家时,我的年纪还很小。依稀记得,那时的我还没有上学,整天吊着鼻涕,脸上抹着灰土,领着弟弟和一群小伙伴或翻墙或踏青,或执树枝撵打村里的狗,整天到处疯跑。父亲来了,一个陌生的男子走进了我们的家,我们家终于有了一个顶天立地的大男人,从此他带着我们一家人——我的母亲,奶奶,姐姐、弟弟和我,向前奔日子。  相似文献   

13.
<正>槐花的香,在乡下飘逸着,远远看去,宛如白白的雪。嗅着那淡淡的清香,我的思绪不经意间飞回了久别的故乡和难以忘却的童年。小时候,我家门前有棵粗壮的洋槐树,听爷爷讲是我老爷亲自种下的。它有着粗糙干裂的树干、坚韧的木质。它笔直地挺立在那里,整日仰望着那片属于它的天空。在我看来,它其实很平凡,甚至有些丑陋,可不知什么缘故,爷爷整日念叨,总是让我向那棵洋槐树学习,我倒觉得委屈。一天放学后,爷爷把我叫到他跟前,我当然知道他又想  相似文献   

14.
正也许是习惯了过苦日子的缘故,我对饮食向来不挑剔。然而,当听到人们越来越多谈论起饮食安全、绿色蔬菜时,我便更加怀念儿时吃过的豆芽菜。豆芽菜是我儿时百吃不厌的美食。在我的记忆里,奶奶是生豆芽的好手。在黄豆或绿豆丰收的年月,一到冬季,奶奶隔上十天半月便泡制出一罐白嫩嫩、胖乎乎的豆芽来。也正因为有了豆芽菜,无论多么难以下咽的食物都能让  相似文献   

15.
永逝的菜园     
我的故乡是坐落在豫北平原的一个小村庄,卫河从村庄的北面流淌而过。在河流与村庄之间是一块平坦而肥沃的土地,村里人称之为"后园"。  相似文献   

16.
哦,父亲     
<正>我之所以想写这篇文章,是因为父亲并不是我的生父。父亲来到我们家时,我的年纪还很小。依稀记得,那时的我还没有上学,整天吊着鼻涕,脸上抹着灰土,领着弟弟和一群小伙伴或翻墙或踏青,或执树枝撵打村里的狗,整天到处疯跑。父亲来了,一个陌生的男子走进了我们的家,我们家终于有了一个顶天立地的大男人,从此他带着我们一家人——我的母亲,奶奶,姐姐、弟弟和我,向前奔日子。  相似文献   

17.
正一自从爷爷去世后,我再也没有回过那间四面都是泥墙的祖屋。祖屋两层,有古朴的木门、宽阔的前厅和神秘的阁楼。小时候,每到春节,我们一家人都要回到这里,和爷爷奶奶,伯父、姑姑一家热热闹闹过年。然而冬季的乡村,对于小孩子而言没什么乐趣,所以到阁楼探秘,成为我们的首选。通往阁楼的楼梯,窄小而昏暗,但是孩子们却毫不在  相似文献   

18.
白新亚 《国土资源》2006,(10):47-47
问:上爷爷与其协我爷爷是个农民,于世纪80年代初承包一块旱地。1992年随我家到县城生活,将该旱地暂交A耕种,1994年土地延包时,集体再次确认该旱地由爷爷承包,并有书面的耕地延包合同书。1996年爷爷病故。2003年2月,未经我家同意,A擅自将该旱地转卖给第三人B建房,我家多次商,A均不予理睬。我家于2003年12月向地方法院起诉,要求依法保护土地承包权,A、B停止侵害或赔偿经济损失。法院意见是:由于我父亲是城镇户口,不可以继承我爷爷的耕地,故以证据不充分为由驳回起诉。我家该如何来维护合法权益?湖南晓庆:法院的判决是正确的。根据1993年7月…  相似文献   

19.
永逝的菜园     
我的故乡是坐落在豫北平原的一个小村庄,卫河从村庄的北面流淌而过.在河流与村庄之间是一块平坦而肥沃的土地,村里人称之为"后园".从儿时记事起,后园就是我们村的菜园.  相似文献   

20.
正端午放假,难得有空打理家务。在平房的角落里,堆放着旧家具、书籍,还有盆盆罐罐,小小的房间堆得满满的。一抬眼,望见墙缝里插着一把破扇子,已被老鼠咬坏了半边,上面覆着一层厚厚的灰尘。我仔细辨认,才发现这是奶奶亲手编织的麦秸扇。儿孙不知为何物,我与老伴就慢慢讲述它的光荣历史。"现在有电扇、空调,用不着它了。当年夏日里,人人离不开它,去汗、驱蚊管用得很!"老伴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