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处云贵高原的贵州省,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山地和丘陵占全省面积的93%,喀斯特地貌占全省面积的62%,山多、石多、土少,优质耕地更少,耕作层土壤尤为稀缺。按照国家耕地质量15个自然等级标准,贵州省没有1?7等耕地,652万亩8?9等耕地是全省最好的耕地,人均仅0.16亩。按照贵州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人均0.5亩旱涝保收地的目标,全省还需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1398万亩。  相似文献   

2.
青海地域辽阔,但耕地仅有813万亩,人均耕地1.5亩,低于西部人均2.1的亩水平,并且耕地质量差,地区差异大。全省三分之二的耕地分布在黄河流域和湟水河两岸的东部地区,西部及青南地区占全省土地  相似文献   

3.
沁阳市辖区总面积623.5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三分之一,耕地总面积3万余公顷,其中基本农田2.527万公顷,人均耕地0.96亩,低于全国和全省的人均水平.人多地少的客观现实,迫使沁阳市在发展经济和城市建设中必须走节约集约用地、内涵挖潜、严格耕地保护的路子.为此,该市采取了五项措施,内涵挖潜,不仅有效地保护了耕地,而且推动和促进了区域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杭州人多地少,全市丘陵山地面积占总面积65%,人均耕地仅为0.46亩.随着我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人地矛盾更加突出.截止2003年底,2003年市区人均土地面积只有786平方米,均低于长三角主要城市.市区实际可供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仅为13.67万亩.近年来,市区平均每年建设用地占用耕地为1.82万亩.  相似文献   

5.
温州市根据中央文件和上级国土部门的精神,规划到2010年,控制耕地减少量为21.3万亩(其中建设占用耕地14.8万亩,退耕还林5.4万亩,灾毁耕地1.1万亩),开发补充耕地25.2万亩,净增耕地3.9万亩,努力实现"造大于用"的目标.温州市山区土地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77.8%,山区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潜力较大,全市山区荒山荒坡可以开发成耕地的面积为20万亩,可以开发为园地等种植经济作物的面积约100-200万亩,足见其潜力之大.可以说,温州市山区的后备土地资源,是全市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重要物质条件.重视山区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实现温州市2010年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保障,更是占全市37.6%的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有力保障.本文就合理开发、综合利用温州市山区土地资源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湖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但土地资源属于中等偏小省份。2003年全省土地面积31774万亩,人均占有土地4.77亩,约为全国水平的40%,耕地面积5751万亩,人均占有耕地0.86亩,略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最低警戒线0.79亩,土地后备资源匮乏,人地矛盾突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不断增长,  相似文献   

7.
莱芜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及节约集约利用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1莱芜市土地利用现状莱芜市地处鲁中腹地,泰山东麓,大汶河上游,辖两个区,土地总面积2246km2,占山东省土地总面积的1.4%。该市地形南缓北陡,山地多,平原少。北、东、南三面环山,中西部开阔,全貌呈簸箕状。境内山地众多,共有大小山头近3000个。整个地表中山地占56.3%,丘陵占22.3%,平原占21.4%。(1)莱芜市耕地减少,建设用地增加。截至2005年底,全市耕地6.87万hm2,人均耕地只有0.06hm2(0.83亩),占全国人均水平的59%,占全省人均水平的67%,已经低于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人均1亩的警戒线,接近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人均耕地0.8亩的警戒线,是全省人…  相似文献   

8.
耕地是粮食生产最主要的物质基础,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最主要前提。近年来,越来越突出的农村耕地抛荒给粮食生产安全敲响了警钟,也使土地管理工作成效受到影响。据调查,浙江省舟山市2010年底耕地抛荒面积为1.17万亩,抛荒率达5.62%;湖南某县耕地抛荒面积达4.5万亩,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23%;四川省武胜县2008年抛荒耕地3.2万亩,占全县耕  相似文献   

9.
正郸城县位于豫皖两省交界处,是国家级贫困县,全县耕地共有10.87万公顷,人均耕地0.09公顷,耕地后备资源匮乏;村庄占地面积2.12万公顷,占全县建设用地总量的71.9%,与全省平均水平64%相比,还高出7.9个百分点;人均宅基地面积243.3平方米,户均宅基地面积973.3平方米,远高于全省133.3平方米的标准,宅基地大量闲置,"空心村"现象非常普遍。  相似文献   

10.
湟中县现有耕地面积97万亩,按农业人口计算,人均占有耕地面积2.16亩,其中水浇地仅有22.4万亩,占耕地面积的24.8%.基本农田于2004年进行了重新调整划定,划定保护地块4337块,面积79.38万亩,保护率81.84%,建立保护台帐368本,制作县乡村三级保护图1548幅,设立永久性基本农田保护标牌340块.耕地资源最突出的特点是"三少",即人均耕地少,优质耕地少,后备耕地资源少.  相似文献   

11.
资讯快递B线     
□外埠浙江10年建成1500万亩标准农田日前,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完成全省标准农田上图入库工作,入库面积为1500多万亩。这表明,经过10年的不懈努力,浙江省已完成1500万亩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建成的标准农田面积占全省基本农田总量的55%、耕地总量的48%。  相似文献   

12.
海南省政府与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各市县政府签订2009~2010年耕地保护责任状,明确全省耕地及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至2010年,全省耕地保有面积不少于1084万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935万亩。责任状明确要求,严格实行耕地先补后占制度。  相似文献   

13.
焦作市辖区总面积4071平方公里,基本地貌为北山、中川、南滩,西部有小面积的丘陵,呈北高南低走向;耕地总面积19.6万公顷,其中基本农田16.4万公顷,人均耕地仅有0.84亩,低于全国和全省的人均水平。人多地少的客观情况决定了焦作市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方面必须坚持“节约集约用地、严格保护耕地”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莱芜市地处鲁中山区,面积2 246 km2,人口124万,现辖莱城、钢城两个区。近年来,莱芜市始终把节约集约用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来抓,调整思路,眼睛向内,不断开辟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新途径,切实推进土地利用方式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的集约发展新路子。1把节约集约用地作为大事来抓莱芜市境内山区丘陵面积占80%以上,人均耕地目前只有0.86亩,接近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0.8亩的警戒线,是全省人均耕地最少的市之一。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的大力推进,全市对建设用地的需求日益增加,自2000年…  相似文献   

15.
嘉善县在全国率先创新耕地保护新机制,以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补偿机制、耕地占补平衡制度为基础,重点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垦造耕地、耕地质量提升等工程,积极拓宽补充耕地渠道,在统筹城乡发展、践行绿色发展上开拓了新路子,取得了新成效。截至2018年底,嘉善县耕地面积为40.4346万亩,划定永久基本农田34.2177万亩,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29.3695万亩。2018年度卫片执法检查违法用地耕占比为0.73%,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6.
淄博市沂源县地处鲁中山区,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人多地少,人均占有耕地仅0.044hm^2(0.66亩),而且山地多,平原地少;旱地多,水浇地少;低产田多,优质耕地少。从最新土地资源调查成果看,全县耕地面积为2.44万hm^2,仅占全县土地面积的15%,而旱地面积为1.73万hm^2,占耕地面积的71%;耕地后备资源面积为2.53万hm^2,[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许昌市辖三县两市一区,82个乡镇,14个城镇办事处,2342个行政村,16567个村民组,14386个自然村。全市总土地面积4978.36平方公里(746.75万亩),2002年末土地利用状况是:农用地576.90万亩,其中耕地517.23万亩,园地9.51万亩,林地15.35万亩,其他农用地34.81万亩;建设用地122.81万亩,其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14.51万亩,交通用地5.91万亩,水利设施用地2.39万亩,未利用地47.04万亩。在建设用地中集体建设用地97.83万亩,占全市建设用地面积的80%。在集体建设用地中农村居民点用地87.9万亩,占集体建设用地的90%。据调查,农村户均宅基地1.4处,面积0.53亩,…  相似文献   

18.
正我省自1998年实施土地整治工作以来,先后启动实施了千万亩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百万造地保障工程"、耕地质量提升工程和"812"土地整治工程等,确保了全省耕地占补平衡,保障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据统计,2009年至2013年,全省土地整治面积近853万亩,累积投入资金416.88亿元,新增耕地面积约121万亩,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建  相似文献   

19.
韩国土地总面积993.7万公顷,其中农地(耕地)面积195万公顷,约占总面积的22%。韩国现有人口约4900万,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国家之一,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04公顷。有限的土地资源、密集的人口及快速发展的经济,使韩国政府同样面临着如何管理和保护耕地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河南国土资源》2005,(9):48-48
为推进土地资源配置的优化、合理,集约利用土地,充分挖掘土地资产的潜在价值,1998年至2004年,宁波市通过土地开发整理新增耕地21万亩,建成标准农田9.6万亩;今年新开发项目22个,整理土地面积7.1万亩,预计可增耕地5986亩,将连续第7年基本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积极探索,因地制宜,走市场配量之路,宁波市国土资源部门走出了一条土地资源新型管理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