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北地质》2007,(3):8-8
渤海湾滩海地区发现储量规模达10亿吨的大油田一冀东南堡油田。这是40多年来中国石油勘探最激动人心的发现,这一大油田的发现,对中国的能源安全、经济发展战略与和平发展道路,都具有重大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探矿工程》2014,(2):63-63
《中华工商时报》消息(2014-02-11)国内单体规模最大的特大型海相碳酸盐岩整装气藏,在四川盆地被勘探发现。 此气藏位于安岳气田,储量规模、含气面积双大且气井产量、气藏压力双高。据了解,经国土资源部审定,其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4403.85亿m3,技术可采储量3082亿m3。  相似文献   

3.
《中国煤田地质》2005,17(6):F0002-F0002
通过大量工作,初步预测河南省煤炭资源总量为1131亿吨。先后在河南发现18个煤田、5个含煤区。撮交保有资源储量246亿吨、可供建井资源储量180亿吨。  相似文献   

4.
新发现新观点新动态德科学家相继发现110、111号元素1994年11月9日和12月8日德国达尔姆斯塔特重离子研究中心分别发现了110和111号元素。前者是用数以10亿计的镍原子轰击数以10亿计的铅原子时形成的,寿命为几千分之一秒,原子量为269。11...  相似文献   

5.
最近在英国怀特岛的崖石上发现了1.1亿年以前的菊石软体动物化石。这种类似蜗牛的软体动物化石长4、6英尺,重达651磅。这种动物比软体动物具有更多的壳,能漂浮在海上,利用气体充实其腔室,以调节其在球中的深度。它们大部分在大约2.25亿年以前灭绝,但也有少数以别的形式存活下来,直到6500万年以前恐龙灭绝时才最后消失。  相似文献   

6.
峨眉大火成岩省内带攀西地区的攀枝花、红格、白马、太和等矿床的钒钛磁铁矿矿石量约100亿t,V2O5储量1580万t、TiO2储量8.7亿t,此外还蕴含着丰富的Co、Ga、Sc、Cr等十多种稀有金属。尽管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V和Ti逐渐得到了利用,但是Co、Ga、Sc、Cr等元素尚未得到综合利用,这些矿床的尾矿中还有巨量的各种金属元素。本文对近年来获得的磁铁矿、钛铁矿、单斜辉石电子探针和激光等离子质谱原位分析数据进行了系统分析,发现Ga和Cr主要赋存在磁铁矿中,Co主要赋存在硫化物和磁铁矿中,Sc主要赋存在单斜辉石和钛铁矿中;而且不同岩体中的磁铁矿、钛铁矿和单斜辉石中各种元素的含量存在差异。这些分析为矿石、尾矿甚至某些岩石中这些元素的综合利用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7.
J.DavidLowell先生是世界著名斑岩铜矿专家,是目前世界上发现铜矿床最多的专家。他认为半个世纪以来,铜矿床的发现成本直线上升。他对世界斑岩铜矿床的发现成本进行计算,发现到1970年,每个铜矿床的平均发现成本已达到1亿美元,而他自已在1981年前发现的5个斑岩矿床,平均成本不到200万美元,另有勘查专家Richards和Courtright发现的6个铜矿的平均成本也只有200万美元。Lowell先生认为,现代高新技术在矿产勘查方面的实际作用是有限的。在1950~2000年50年的时间跨度里,前30年勘查钻井逐渐增加,后2…  相似文献   

8.
2011年,作为全国首批47个整装勘查项目之一——湘西铅锌矿整装勘查迎来新突破,共发现铅锌矿储量1000万吨,远景储量超过2000万吨,潜在价值达数t亿元。  相似文献   

9.
《地球科学进展》1997,12(5):494-495
世界瞩目的南海盆地独特的油气形成条件南海面积达350万km2,是我国近海唯一具洋壳的边缘海盆地,蕴藏着十分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已发现油田15个,储量5亿t,天然气储量1128亿m3。南海又是欧亚、太平洋、印度洋等板块相互作用的交接带,是国际大陆动...  相似文献   

10.
大火成岩省对全球性大气-海洋环境的巨变及生物灭绝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已有研究结果表明,显生宙(即寒武纪以来)大火成岩省与全球大洋缺氧与生物灭绝有明显的成因联系,显生宙国际地质年代表中多个金钉子均与以大火成岩省、黑色页岩及生物灭绝为代表的全球性地质事件相对应。但由于对前寒武纪,特别是"地球中年期"(18~8亿年,"枯燥的10亿年")大气氧浓度、海洋的氧化-还原状态及生物门类及演化认识的局限性,关于前寒武纪大火成岩省与环境的影响及其与黑色页岩沉积的成因联系一直很不清楚。通过对全球哥伦比亚(奴那)超大陆中约13.8亿年全球性大火成岩省及黑色页岩沉积时空分布的研究,发现这些大火成岩省及黑色页岩的分布有明显的规律。约13.8亿年大火成岩省广泛分布在北美、格陵兰、西伯利亚、波罗地、卡拉哈里、刚果、西非、亚马逊、南极及西澳大利亚等大陆上;而同期的黑色页岩在华北及北澳大利亚克拉通广泛分布,在西伯利亚、巴西及印度等克拉通也有分布。根据这些黑色页岩在超大陆重建图中的空间分布,提出了哥伦比亚(奴那)超大陆中这些广泛分布的约13.8亿年黑色页岩可能沉积于连通的大型海相盆地,而不是以往所认为的局部封闭的小盆地。通过约13.8亿年大火成岩省与黑色页岩内火山灰(斑脱岩)年龄的对比,进一步提出约13.8亿年存在一次与全球性大火成岩省有关的大洋缺氧事件,以此期大火成岩省与黑色页岩为代表的全球性地质事件为中元古代盖层系与延展系提供了精确的界限年龄为1383 Ma。初步的研究结果还显示,"地球中年期"可能还有多期的大火成岩省与黑色页岩沉积有时空联系,有望为晚前寒武纪地质年代表划分提供新的事件约束。   相似文献   

11.
百字短讯     
<正>勘探与进展四川元坝地区立体勘探取得重大进展元坝205、元坝29、元坝103H等井在礁滩相连续试获高产工业气流,高产富集带和大气田储量规模得到落实,新增天然气探明储量1592亿立方米,表明迄今为止国内发现的埋藏最深  相似文献   

12.
中国38亿年古陆壳锆石的成因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学昭  陈松年 《矿物学报》1996,16(4):410-415,T001
本文从锆石晶体形态,环带及晶体从核部于边缘的成分演化等特点,论述了中国最老(38亿年)两个锆石样品的岩浆成因属性,并发现它们的母岩在成因上存在差异,鞍山花岗靡棱岩是地幔或地幔来源为主的花岗质岩石,而冀东铬云母夕线石英岩中锆石的母岩则属壳源或壳幔混合型花风岩石,这些差别表明38亿年华北石陆壳岩石类型具有多样性。  相似文献   

13.
《探矿工程》2007,34(6):35-35
上海政府网站2007年6月19日消息 总投资人民币64.5亿元,全长32.4km,拥有世界最大主跨的苏通长江公路大桥,2007年6月18日实现南北合龙全线贯通。  相似文献   

14.
新发现新观点新动态美科学家认为地球生命已存在35亿年他们根据澳大利亚西部发现的化石得出上述结论。这些化石是一些由细胞组成的细长细胞群,形似毛发,细胞内无细胞核。在发现的11种细胞中有8种是前所未见的。南美恐怖鸟灭绝有新说南美恐怖鸟的兴衰原因一直众说纷...  相似文献   

15.
中国前寒武纪痕迹化石的分布及其古生物学、地层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在我国前寒武纪不同时代的地层中发现了大量的痕迹化石,其中前寒武纪冰期前的痕迹化石主要分布于我国北方的长城纪和青白口纪地层中。这些痕迹化石产出时代古老,表明在我国北方14~17亿年前的海水中就可能生活有古老的后生动物,这些痕迹化石的发现对于探索后生动物的起源及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前寒武纪冰期后所发现的痕迹化石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震旦纪晚期的地层中,这些痕迹化石在震旦纪地层中的广泛分布,对震旦系及震旦系与寒武系界线的划分对比将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寇晓威 《吉林地质》1994,13(1):35-41
在吉林省梨树县孟家岭一带,于前人所划属的石炭纪磐石组砂岩、板岩、灰岩中发现丰富动植物化石。经鉴定有Huslediacfgmndicosla,Stenoscismasp.,Compsopterissp.,其中植物与我国北部和西伯利亚等地区的安格拉植物群相当;从腕足、苔藓虫等化石组合上看均为早二叠世常见分子。大黑山条垒中部的这一首次发现,对吉林省的地层划分、分区及对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在我国前寒武纪不同时代的地层中发现了大量的痕迹化石,其中前寒武纪冰期前的痕迹化石主要分布于我国北方的长城纪和青白口纪地层中。这些痕迹化石产出时代古老,表明在我国北方14~17亿年前的海水中就可能生活有古老的后生动物,这些痕迹化石的发现对于探索后生动物的起源及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前寒武纪冰期后所发现的痕迹化石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震旦纪晚期的地层中,这些痕迹化石在震旦纪地层中的广泛分布,对震旦系及震旦系与寒武系界线的划分对比将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百字短讯     
<正>·勘探与进展新疆阿克苏发现大型油气田该油气田由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在拜城大宛其北部(属库车凹陷大北构造)发现,预测储量1500亿立方米,控制储量1000亿立方米,正式命名为大北油气田。  相似文献   

19.
《地质论评》1963,21(2)
苏联地质学家Э.格林在苏联西北部波罗的海地质地区发现了近50亿年的岩层。过去一向认为,岩层的年代最多不超过35亿年。如果格林的发现得到进一步证实,则科学家们就必须对地球年龄问题重新加以考虑。就是  相似文献   

20.
油气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其中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它曾经是,现在是,在可预期的未来——全球碳减排、中国碳达峰情景下,仍然是最重要的能源资源。能源进口渠道的多元化一直是中国缓解能源紧张的有效措施之一。北极地区油气资源丰富且以天然气为主,已发现的油气资源中绝大多数在俄罗斯,尤其是天然气。但是俄罗斯天然气生产的油气田80%以上已经进入北极圈。2012年,中俄合作开发北极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正式启动,标志着中国参与北极油气资源开发利用取得重要进展,也事实上开启了中国主导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进程。北极地区已发现的油气资源共计3289.4亿桶油当量,其中石油605.4亿桶(84.1亿吨)油当量,仅为全球已发现石油资源的2.5%;天然气41.4万亿立方米(约合2683亿桶,372.6亿吨油当量),占全球已发现天然气资源的15.5%。北极地区已发现的油气总资源中绝大多数在俄罗斯,俄罗斯已发现的北极油气资源合计2905亿桶油当量(403.5亿吨),占88.3%;其中天然气约39.47万亿立方米,约合2557.9亿桶(355.3亿吨)油当量,占北极地区已发现天然气总资源的95%以上。北极待发现的油气资源量也非常可观,约占世界待发现常规石油资源的15%;天然气占世界待发现常规天然气资源的30%,其分布也主要在俄罗斯。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战略博弈,俄罗斯为确保其天然气出口及财政来源,必然要加大北极油气、特别是天然气的开采和开发,并通过北极航道运到中国和其他消费国。本文在概括分析北极油气资源分布特点、俄罗斯油气资源与北极战略及北方海航道通行能力的基础上,回顾了北极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诞生、发展演变及其国际博弈的背景;概括介绍了中国成功介入北极油气资源项目这一标志性事件过程,并进一步提出了中国对北极油气资源利用战略举措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