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7 毫秒
1.
1巢式监测井 巢式监测井是地下水多级监测井的一种形式,是在一个钻孔中安装多个完整的单管井。每个单管井仅监测一个指定区域。巢式监测井有以下优点:一口巢式监测井中可安装多个单管完整井,施工成本比丛式监测井费用低;一口巢式井中可以同时对多个含水层位进行监测;巢式监测井施工场地占地面积小,保护、维护费用低。  相似文献   

2.
针对我国地下水监测现状和存在的技术问题,开展了对50 mm巢式监测井PVC-U井管的建井生产试验并组织实施了一眼五层巢式地下水监测井。介绍了该井整体的结构设计、PVC-U井管、新型止水粘土球、扶正器和成井关键工艺以及最终取得的成果。可为以后的多层巢式地下水监测井建设提供参考,并为我国地下水多层监测井技术的发展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国外地下水污染调查用监测井技术,分析了丛式监测井、巢式监测井、连续多通道监测井、Waterloo监测井和Westbay监测井的特点,为国内相关技术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加剧,地下水遭受污染的范围和强度不断加大,尤其是浅层地下水面临污染的风险更大。如何及时发现并科学评价浅层地下水污染程度和治理的效果,迫切需要简单易行、有效可靠的浅层地下水分层监测井。传统的浅层地下水分层监测井存在占地多,监测层位少等问题,巢式监测井监测5层,连续多通道监测井口径小,因此有必要研究即占地少,又能监测多层,而且监测井井管口径能满足不同种类监测仪器的安装要求。通过室内和野外试验,研究了集束式浅层地下水分层监测井建设过程中止水方法、止水材料、粒径、止水层厚度及止水效果检验、下管方式等关键技术,实现同一孔内监测100 m以内的多层含水层或多个含水段的分层监测,施工口径小,占用土地少,建设成本经济。集束式监测井可以应用到地下水监测、环境污染调查研究等多个领域,该研究将为集束式浅层地下水分层监测井建设施工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使未来的监测更加精细化、准确化,为今后监测井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监测工程承压-自流监测井密封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地下水监测工程施工中面临的承压-自流监测井密封、监测、取样、洗井等紧迫难题,研发了承压-自流监测井密封技术。该技术是在监测井管口安装一个具有多个功能组件的密封不锈钢盖板来实现自流监测井长期监测的各项需求。本文介绍了承压-自流监测井密封技术原理、系统组成和安装流程及方法。通过山西忻州市地下水监测井现场示范及其他地区50余口井的工程应用,证实该技术可有效解决自流监测井井口密封、水样采集、洗井清淤和维护探头等一系列问题,具有密封效果好、不污染水质、操作便捷和成本低等优点,可实现不同特征自流监测井地下水数据长期自动采集与传输,并可为类似井的封孔工作提供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6.
温州市地下水动态监测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以温瑞平原为监测重点,近年来监测范围逐步扩大至平阳、苍南地区,监测方式由单一的人工监测向自动化监测发展,安装了10台地下水水位水温自动监测仪.但也存在不少问题,监测井布设缺少统一规划,同时破坏严重,许多用于监测的生产井停用,造成了监测数据的不连续性,需要布设专门的地下水监测井.  相似文献   

7.
为落实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与地下水质监测工作任务,实现对西辽河平原地下水动态的有效监测,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自然资源部分)在西辽河平原监测区共布设了国家级地下水自动监测井117眼,其中新建监测井93眼,改建机民井24眼,安装自动监测仪器117套。监测区控制面积57 000 km~2,主要监测层位为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孔隙水含水层,监测层位最大深度为206 m。建成了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信息服务系统,提升了地下水监测信息获取、分析、共享和服务能力。该项目的实施大幅度提高了监测区地下水的监测频次以及信息的时效性、可靠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为落实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与地下水质监测工作任务,实现对西辽河平原地下水动态的有效监测,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自然资源部分)在西辽河平原监测区共布设了国家级地下水自动监测井117眼,其中新建监测井93眼,改建机民井24眼,安装自动监测仪器117套。监测区控制面积57 000 km2,主要监测层位为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孔隙水含水层,监测层位最大深度为206 m。建成了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信息服务系统,提升了地下水监测信息获取、分析、共享和服务能力。该项目的实施大幅度提高了监测区地下水的监测频次以及信息的时效性、可靠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闸基下安装监测设备时需施工设备井,在施工及使用过程中因井封堵不严出现喷水冒砂现象。结合宿鸭湖水库工程,介绍了闸底井注浆封堵的方案设计和施工工艺,对侧向挤压注浆的注浆压力、水灰比及注浆措施进行了阐述,并对注浆原理及注浆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共建成标孔69个,总进尺达12845.38m;建外围地下水监测井15眼;InSAR历史存档数据已收集完成,安装角反射器2个;建成GPS与水准一体点90个;水准测量及外围井坐标高程测量完成;建成地面沉降专门监测点100个;大屏幕及自动化设备完成安装;2个站宽带已开通,并进行了监测设备和视频信号的传输调试;基建工作已基本完成,项目组正在进行资料整理、归档及竣工报告的编写工作。  相似文献   

11.
潘德元 《探矿工程》2014,41(11):1-4
多通道地下水监测技术能够大幅度降低地下水监测成本。多通道监测井成井井管是采用HDPE材质挤出若干通道的连续管材,在每个通道指定位置加工窗口,对应相应的地下水监测层位,并设计合理的填砾止水厚度。根据多通道地下水监测井特点,研制新型的止水材料。采用该种地下水监测技术,先后在北京、天津、甘肃等地建立了地下水监测示范工程。与传统地下水监测技术相比,节约了占地面积、减少了钻探进尺,与国外CMT地下水监测技术对比,适用范围更广,建井成本更低。  相似文献   

12.
地下水污染调查惯性取样泵的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地下水污染调查所使用的采样器具中,惯性泵是最简单、也是最常用的一种采样泵。惯性泵是所有地下水取样泵中最容易使用和成本最低的,非常适合小直径的监测井。介绍了研制的多种直径的惯性取样泵的工作原理及结构设计,监测井清洗和采样情况及其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3.
李宇 《城市地质》2008,3(1):1-4
地下水污染调查.监测和预防控制,是地质环境监测和地下水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针对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资源环境状况,提出了地下水污染调查、监测与预防控制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4.
深井曝气法能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它具有明显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主要介绍该项工艺流程、曝气井结构和地下水污染监测,还提出使用曝气井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5.
地下水水质监测与评价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地下水由于分布广、水质好且开发费用低而成为全世界重要的供水水源。中国北方生活供水的一半来自地下水,地下水也是干旱期重要的农业灌溉水源。然而,地下水水质日益面临来自农业、工业和城市污染源的威胁。地下水水质监测是评价水质状况最可靠的方法,并可作为供水水源保护的早期预警系统。它为水管理部门和水用户提供可靠的科学数据以便更好地管理和保护地下水资源。世界上正在执行两个巨大的地下水质监测和评价项目:一个是欧盟的水框架计划;另一个是美国的国家水质评价计划。文章评述了地下水水质监测的现状,介绍了地下水易污性评价、地下水污染源分级和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的方法。地下水易污性分区图是土地利用规划和供水水源保护的基础。地下水污染源分级结果为污染源治理提供了优先顺序。地下水污染风险分区图圈划出地下水污染的高风险区,为地下水资源保护和地下水污染监测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更好的探究聚类分析在地下水环境评价中的应用,结合重庆市藻渡水库工程,采用系统聚类法分析了水库枢纽和库区位置的地下水监测点与周围煤矿污染源之间的相互关系,运用灰色聚类法和改进的灰色聚类法对地下水监测点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了两种方法的优缺点。最终将17个地下水监测点划分为未超标天然地下水和受煤矿开采污染的地下水两大类,分析了污染物来源并评价了污染程度,为藻渡水库工程的地下水污染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研究浅层地下水的质量分布特征与污染评价对地下水资源的科学管理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山西阳泉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区为例,采用单指标评价方法与综合评价方法对地下水化学组成进行分析,利用GIS技术进行质量分布分析,运用污染指数法对地下水污染进行评价,对11口新建井的91个地下水污染指标进行分析。单指标评价法与综合指标评价法的研究结果显示,YQ03和YQ11监测井为Ⅲ类水;样品YQ01和YQ09监测井为Ⅳ类水;样品YQ02、YQ04、YQ05、YQ06和YQ10监测井为Ⅴ类水。污染指数法对地下水污染的评价结果表明,YQ02、YQ04、YQ05、YQ06、YQ09和YQ10点位发生的污染主要为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氯化物、铁、锰、铝、耗氧量、钠、氟化物、钡等11个指标。  相似文献   

18.
地下水监测工程的建设,将增加国家级地下水监测站网的密度,大幅度提升我国地下水监测水平,为水资源管理提供基础支撑,对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就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吉林省部分)施工要点及注意事项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9.
Groundwater-quality monitor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groundwater protection and quality conservation. National, regional, and site-specific monitoring programs operating in Czechoslovakia concern collection of back-ground data on groundwater quality and regional diffusion pollution problems. Site-specific monitoring is concerned with point sources of pollution. Pilot monitoring stations with automatic data acquisition systems optimize monitoring methods, design of monitoring networks, sampling techniques, and frequency and selection of the variables analyzed. Ground-water-quality monitoring in Czechoslovakia supports decision and policy making in areas of intensive farming. Time and spatial changes in shallow vulnerable aquifers are evaluated in several areas of national territory and support integrated land-use planning and groundwater protection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