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了解决乌海市巴音陶亥镇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需对巴音陶亥镇地下水资源进行评价,以便提出地下水开发利用方案。本文主要采用法水均衡法对研究区的地下水资源的储存量、补给量、排泄量进行研究,并应用开采系数法、开采模数法计算了研究区地下水允许开采量,计算结果满足规划地下水开采量,存在一定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2.
吴红燕 《干旱区地理》2013,36(5):883-888
在天山北坡以选取的典型区昌吉市和阜康市为例,利用动态相关法、典型流域开采模型法、可开采系数法分析确定地下水可开采量。对这3种方法分别分析了其计算过程中的制约因素,并将计算的结果和以往成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动态相关法计算结果准确度较高,成果可靠性高,且在以往的新疆地下水资源评价成果中,至今还未采用过,故推荐动态相关法为新疆天山北坡平原区地下水可开采量确定方法的首选。  相似文献   

3.
山东临淄地区喀斯特—裂隙水资源的管理模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朱学愚  朱国荣 《地理学报》1994,49(3):247-257
将有限元法和线性规划相结合,建立临淄地区的喀斯特—裂隙地下水管理模型,如何根据短时期的优化管理结果进行长时期地下水资源管理和地下水水头预报,如何确定水力约束条件,对严重超采山丘区喀斯特—裂隙水,当开采量缩减到优化开采量时产生的水文地质现象进行了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降深的未确知风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如忠  钱家忠 《地理科学》2005,25(5):631-635
地下水资源系统具有未确知性特征。在定义水文地质未确知参数的基础上,运用未确知数学理论建立了地下水位下降量预测的未确知数学模型。根据该模型不仅可以得到地下水位下降量的可能取值区间,也能够得到相应区间的主观可信度分布。通过将地下水位下降量超过某一给定限值定义为未确知事件,又建立了度量这一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未确知可靠性计算模型。实例研究表明,所建模型对地下水降深风险的可靠性分析具有很好的适用性,研究成果有效地弥补了以往确定性模型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三工河流域山前地下水库开发利用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地下水动态监测、地下水开采量和流域径流量等资料,运用相关分析法,分析了三工河流域山前地下水库长期大量开采地下水引起地下水位逐年下降的原因,建立了地下水库开采量模型,并用水均衡法进行了验证,同时计算了不同保证率条件下三工河径流量相应的地下水可开采量。通过对灌区需水量的预测,提出了缓解本流域工农业需水量与流域水资源之间的矛盾、合理利用地下水库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尕斯库勒湖流域所属行政区茫崖市自建市以来尚未建设较大规模的集中供水水源,在以水定产、以水定城的城市发展构架下,评价流域地下水资源及开采潜力对城市发展至关重要。文章基于资料收集、动态长观、钻孔抽水试验等手段,采用断面径流量法结合流域尺度的数值模拟,评价了区内地下水天然资源量和允许开采量,并对地下水开采后对水文环境的影响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尕斯库勒湖流域地下水天然资源量为 98.82×104m3/d,允许开采量为 23.5×104m3/d,地下水资源开采系数 <0.4,开采程度低;开采稳定后下游泉水减少 10.89×104m3/d,蒸发量减少 12.88×104m3/d,开采量和泉水及蒸发量减少之和相等,开采地下水间接袭夺了无效蒸发和部分泉水;下游湿地区降深≤0.5 m,湿地面积不产生退化;尕斯库勒湖入湖量减少 2.53×104m3/d,能维持湖泊及湿地周围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7.
河流水质未确知风险评价理论模式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基于河流水文、水力和水质资料信息未确知性的特点,运用未确知数学理论,建立了河流水质模拟预测的未确知数学模型;并提出了河流水质未确知风险、未确知测度概念及其计算模式。由河流水质模拟预测结果,得到下游控制断面污染物浓度分布区间及其相应可信度值,再由未确知测度计算模型确定水质超标风险。实例研究表明,运用未确知数学进行不确定性信息下河流水质模拟与风险评估,理论上是可行的,计算结果是可靠的。这为水质运移扩散规律和风险分析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以先进的地理信息系统(Arc/info8.1)作平台,运用Microsoft Visual Basic 6.0编程语言,以ArcObjects ODE VB或ArcCatalog VBA和ArcTools VBA为应用技术开发模式,建立河西走廊水文地质空间信息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数据库管理子系统、查询检索子系统、空间分析子系统、系统管理子系统、数据转换子系统等,具有对水文地质环境地质信息的数据管理、查询检索、空间专题分析与结果输出等功能。本文以空间分析子系统的地下水资源量计算与分析专题应用模型为例,阐述GIS支持下河西走廊黑河中游张掖盆地九灌区地下水资源评价与潜力分析的具体实现步骤与评价结果,并与该区传统方法的已有成果作对比,具有可靠性强,计算效率高、可视化效果好等特点,从而为西北干旱内陆盆地的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与管理提供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准确预测干旱区地下水埋深,对区域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额济纳盆地3个地下水埋深观测井为对象,运用小波变换与支持向量机耦合模型(WA-SVM)对观测井未来1个月的地下水埋深进行了短期预测。为检验WA-SVM的有效性,将模拟结果与未经小波变换的SVM模型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对干旱区地下水埋深进行短期预测时,相较于SVM模型,WA-SVM模型的预测精度显著提高。WA-SVM模型在干旱区地下水埋深预测中有更好的适用性,可以为干旱地区地下水埋深动态预测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是资料有限的条件下地下水埋深预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述了赤峰市英金河中上游河谷区的水文地质条件,依据地下水可开采量和现状开采量,计算了地下水开采潜力系数,认为该区地下水开采潜力不足,为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灌溉和工业用水应采取节水措施。  相似文献   

11.
城市供水水源地在促进城市的发展,解决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山东省主要城市重点供水水源地共25处,采用水质综合指数法对2016年的水质状况进行评价,并根据2007~2016年期间水源地水质指标和水质指数WQI值分别进行了季节性Kendall检验和趋势线直观分析,通过两种评价结果的对比综合分析山东省水源地水质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山东省水源地现状水质较好。采用两种检验方法所得出的水源地水质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避免了采用单一分析方法进行趋势分析的的局限性,互为补充和验证,分析结论合理可靠。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水资源承载力量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多目标规划和模糊综合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结合广东省水资源特点,建立了水资源承载力多目标计算与综合评估模型.模型选取工业产值、人口、农灌面积和COD排放4个目标,以水资源供需平衡、部门用水限制等约束条件,计算了广东省高、中、低3种水资源承载力方案并与城市规划有关指标作了比较,量化反映了水资源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瓶颈作用;选择了水资源数量、水资源质量、可供水量、用水状况和社会经济5方面共20个评价指标,综合评估了21个市现状水资源承载力状况,表明各个市水资源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匹配性程度.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3.
水资源系统中的不确定性及风险分析方法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23  
水资源系统中广泛存在着不确定性,其对系统的影响很大,甚至带来灾害性风险(如洪水、干旱),是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也是水资源系统研究遇到的难点问题之一。从分析总结水资源系统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的类型(包括随机性、模糊性、灰色性及未确知性)及研究方法,提出水资源不确定性系统的概念。从不确定性因素的数学处理方法入手,介绍基于概率统计学(处理随机性)的风险计算模型,提出基于模糊隶属度(处理模糊性)、基于灰数(处理灰性)和基于未确知数(处理未确知性)的风险计算模型。为水资源系统风险规划与管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水资源管理制度改革及种植业结构调整是提高西北干旱区绿洲水资源承载力的有效途径。结合2000-2015年临泽绿洲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利用、种植业分布格局、水利设施建设等资料,采用水资源承载力平衡指数(IWSD)和地下水开采潜力指数分析了临泽绿洲水资源供需平衡的年际变化,并利用适宜灌溉规模对绿洲水资源最大承载力进行了研究。分析得出:2000-2015年期间,在P=50%来水情况下仅蓼泉和板桥灌区能维持水资源供需平衡且地下水开采不超过最大允许开采量;受水资源管理改革、种植业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绿洲单位面积耗水量下降0.35×104 m3·hm-2;优先保证绿洲内部生活、工业及生态用水,2020年规划下可承载灌溉面积为(3.51~3.91)×104 hm2。适当缩减绿洲边缘灌溉面积,协调各灌区井渠灌溉是实现绿洲“水-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城市现代化水平综合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现代化是城市素质的综合反映,城市现代化水平评价是衡量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最有效方法。本文根据城市现代化的概念与内涵,构建了内蒙古城市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与测度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自治区20个城市的现代化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1)内蒙古城市现代化的整体水平偏低,尚处于现代化的准备阶段,距离完全实现城市现代化还有很大差距;(2)各个城市的现代化水平差别较大,且各个层面的现代化水平发展亦不平衡;(3)地级市的现代化程度高于县级市,西部地区城市的现代化水平高于中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16.
从MODFLOW源程序的角度出发,根据地下水模型计算需要的输入输出数据格式和我国GIS类数据以MAPGIS为主的特点,建立了二者之间的集成关系,并将其应用于华北平原地下水资源评价中。根据华北平原特定的水文地质条件,建立了适合本区的三维非稳定流地下水模型,结合2003年12月的实际流场以及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观测资料对模型的渗透系数、给水度和释水系数等参数进行了校正。同时进行了水均衡分析,结果表明华北平原地下水在2002年1月至2003年12月总补给量为493.74×108m3,总排泄量为565.30×108m3,均衡差为-71.56×108m3,为负均衡。集成了该地下水模型的信息系统,可以通过更新源汇项数据库资料而对地下水资源进行实时评价,为华北平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北疆铁路沿线主要城市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建立了干旱区区域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了城市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固体废弃物、绿化覆盖率等作为评价因子,提出城市环境质量影响程序的等级划分和标准体纱。用多因素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这个带状区域的城市环境质量作了评价,在单项因子评价的基础上,又用加权迭加法进行了总体评价,从而获得了该区域环境质量的总况,为区域开发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杨振山  杨航  孙东琪 《地理科学》2021,41(9):1515-1524
构建了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城市可持续性动态评估模型,以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为例,评价与模拟2005—2035年各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时空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① 由于资源禀赋和发展路径依赖,不同城市在子系统中的可持续性表现各异,各城市子系统间的可持续性也存在复杂、多样的交互关系;② 近年来京津冀地区各城市综合可持续性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以历史轨迹和当前的区域发展目标来看,未来地区整体可持续发展水平将大幅提高,但北京与其他城市的综合可持续性之间的断层客观存在,且将长期维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