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目前研究复杂恒星系统的有力工具 ,星族合成方法是建立在单星演化理论基础之上的 ,因此 ,必然有其不完善性存在 ,尤其当系统中的双星成分不容忽视时。作为演化星族合成方法的基本单元 ,简单恒星星族模型的构成即排除了双星贡献。本文中 ,我们以银河系疏散星团为简单恒星星族模板 ,构造出一系列简单恒星星族积分光谱。从中我们可以看到 :蓝离散星这类理论上主要来源于双星系统的恒星 ,对星团积分光谱的紫外及蓝端有很大影响 ,从而造成简单恒星星族积分光谱能量分布的改变。这种改变势必影响对星团年龄及其它一些物理参量的判定 ,并最终影响星族合成的结果。同时 ,若以 (B -V )色指数进行度量 ,蓝离散星对简单恒星星族积分颜色的影响可达到 30 %。工作中 ,我们选取了 2 6个年龄在1x10 1 0 ~ 6x10 1 0 年之间的疏散星团为样本进行统计研究。  相似文献   

2.
孔旭  张文浩  李成  程福臻  A.Weiss 《天文学报》2002,43(3):264-271
利用星团谱样本的星族合成方法,研究了邻近巨椭圆星系NGC5018中的星族成分和其内部的恒星形成历史,给出了星系中不同年龄和金属丰度星族的成分占有比.星族合成结果表明,NGC5018中不仅存在大量金属丰度低的年老恒星成分,而且较年轻的星族成分(T=5×108yr)对星系光度贡献也很重要.星系吞并和相互作用过程可能是触发这些较年轻星族形成的物理原因,椭圆星系内部的恒星形成历史可能是2次爆发或者多次爆发过程.这些结果可以很好地解释NGC5018颜色偏蓝、Mg2谱指数强度偏弱等观测特征.  相似文献   

3.
对于极早型星的连续光谱的性质,如巴耳末跃变、可见区和紫外区的梯度……要去加以测定,须先知道星际吸光的规律;反过来说,要想决定这个规律,就须预先明瞭星的那些固有的性质.我们在这篇文章里将要说明怎样解决了这个困难,测定了天鹅星区的吸光定律,并且证明这个定律在天上别的星区仍然有效.同时我们且得着和甚至红化很厉害的星的连续光谱,相联系的参量的数值,特别是巴耳末跃变 D 和紫外区与可见区两种梯度的差异△_( 0)这样就可以将两参量λ_2和 D 的分类法推广到 O 型和 B 型星去,并且提供藉△_( 0)和 D 两参量,对于 O 型星的一种新的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4.
孔旭  程福臻 《天文学进展》2001,19(3):375-386
演化的星族合成方法是在给定恒星形成率和初始质量函数的前提下,利用理论的恒星演化轨迹和恒星光谱库得到的组合特征(光谱,光度),拟合星系、星团等恒星复合天体的观测特征,给出其中星族组成的一种有效方法。对演化的星族合成方法在天体物理研究中的重要意义及其原理和算法以及影响演化星族合成方法结果的最主要的四个输入量:恒星演化轨迹、恒星光谱库、初始质量函数和恒星形成率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5.
低质量AGB星He壳层内重元素核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3C(α,n)^16O和^22Ne(α,n)^25Mg作为双脉冲中子源,对于星族Ⅰ低质量AGB星,采用无分叉s-过程反应通道,结合最新恒星深化的计算结果,在各物理参量合理取值范围内,计算了He壳层内重元素核合成。结果表明,渐近分布时所需的脉冲数N0的范围是6-16个,渐近分布达到后,He壳层内重元素的丰度仅与平均中子辐照量τ0有关。与低质量AGB星相应的平均中子辐照量范围是τ0=0.15-1.0mb^-1。  相似文献   

6.
我们在有些恒星上观测到它们的光亮骤然发生变化,例如和太阳隣近的红矮星(鲸鱼UV型)和属於某一星協的星(金牛T型). 本文先列出20颗确定为鲸鱼UV型的星(表1),然後讨论它们的光变情况,如躍变的幅度,光变曲线(表2),闪光的速度(在上昇到极亮时,速度可达0.25星等/秒),躍变的频率等.跟着我们更讨论这些星不在闪光的时候的变化(表3). 这些星的光谱内常有发射线(H与CaⅡ),闪光的时候,光谱上的连续背景加强,并且出现HeⅠ和HeⅡ的谱线,表示温度增加很高,但是这仅限於星的很小的表皮层(1至3%). 鲸鱼UV型星自身亮度很弱(M_(pg)13),数目很多,属星族Ⅰ. 本文内提到几颗御夫RW型星的迅速变化,并且讨论了金牛区(表5),猎户星雲区(表6)和NGC2264里(表7)的闪光星. 我们研究了光变的情况,特别说明鲸鱼UV型星和金牛T型星之间的关系:例如在光曲线、光谱型和同属星族Ⅰ几个方面.我们也讨论了这两型星在绝对星等、光谱和赫-罗图上的位置三者的差异. 最後我们断定鲸鱼UV型星和金牛T型星实在是相同的一群;我们由观测得到的它们之间的差异,其原因一则由於“观测上的选择性”,再则由於这两型星的演化阶段有所不同. 许多恒星的光亮表现突然的增加,或者说很迅速地发出“闪光”,在几分钟、有时在几秒钟内,星光有显著的增加,跟着变暗,初迅速而渐缓慢. 这种星光的躍变在许多型星都观测到,特别是在绝对亮度微弱的星上面.我们现在只讨论下列的主要两类恒星:  相似文献   

7.
银盘恒星的年龄-金属丰度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回顾了恒星的AMR(年龄-金属丰度关系)研究的历史,评述了研究的现状;介绍和比较了确定恒星年龄和金属丰度的有关方法;分析和讨论了最近有关AMR研究的4个大样本工作,分别利用每两样本之间的共同样本星,详细比较了它们分别给出的恒星年龄、金属丰度和AMR;结果表明样本的选择效应以及确定恒星年龄和金属丰度的方法或采用参数的不同都会影响AMR.通过比较选取了恒星年龄比较一致且金属丰度精度相对较高的2个样本,分别包括4 007和1 042颗恒星,用纯运动学标准确定了各自的星族成分,分别讨论了薄盘和厚盘恒星的AMR,结果显示厚盘恒星的存在明显的AMR,而薄盘恒星的A:MR不如厚盘那么明显,也提出了进一步研究AMR需要开展的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8.
陆烨  赵刚  梁艳春 《天文学进展》2001,19(4):470-476
第一代恒星(星族Ⅲ恒星)标志着宇宙从暗物质时代到现在已知的宇宙的转折点。目前对第一代恒星(星族Ⅲ恒星)的观测结果表明,在银河系中还没有发现零金属丰度的恒星,金属丰度[Fe/H]≤-2.5的恒星极少。由于近几年的BPS巡天,银河系中已知的极端贫金属丰度的恒星数目大大增多。目前,可探测到的极端贫金属星的金属丰度[Fe/H]最低约为-4.1。金属丰度在-4到-3之间的恒星大约有100多颗,这些恒星的运动学特性非常类似于其它晕星。然而还没有发现第一代恒星,或金属丰度[Fe/H]≤-5的恒星。关于第一代恒星的形成过程、初始质量函数以及存在于银河系的什么地方,都还没有任何直接的证据。但第一代恒星确实存在。第一代恒星这个谜一般的实体,向观测和理论天文学家提出了巨大挑战。为探测和预言银河系中的第一代恒星,天文学家提出了许多观测方案和理论模型。对有关第一代恒星在观测和理论研究上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恒星的磁场     
一.引论太阳除了它的黑子周围有强大磁场存在外,在1913年黑耳(G. E. Hale)发现它还有一个普遍的磁场,强度约50高斯。作为一个普通的恒星的太阳既然有磁场存在,那么其他恒星是否也同样地会有呢?这是一个很有趣味的研究题目,并且可以预料到,从这个题目的答案,可以解决不少天体物理学上现存的问题。过去,天文学家主要只用温度与压力两个因素来解释天体光谱。有一些特殊的恒星光谱中出现著特别强的谱线(如猎犬座α~2星的光谱中有许多希有土  相似文献   

10.
星族合成方法及发射线星系核区中的恒星组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旭  薛随建 《天文学进展》1997,15(3):254-262
论述星族合成方法对研究复合恒星体系的重要意义。综述了星族合成的三种基本方法,着重介绍了以星团光谱为样本的星族合成方法及其应用,最后,作为一个例子,我们利用CSPS方法给出发射线星系Mrk499谱的合成结果。  相似文献   

11.
本文总结了如何将恒星大气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进行比较以获得恒星的一些重要物理参量的方法。这些物理参量包括:有效温度T_(eff)、表面重力加速度logg、元素丰度x_i、湍流速度ξ_t、恒星半径R、自转速度Vsini、角直径θ、质量M、光度L,关于恒星演化状态的信息等。  相似文献   

12.
葛宏伟 《天文学报》2012,53(4):353-354
双星间的快速物质交换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到双星演化的两个基本问题:物质交换的动力学不稳定性和公共包层的形成和演化.这两个问题是双星演化中最不清楚的两个基本问题.本论文通过建立相互作用双星之间的快速(绝热)物质损失模型,研究双星演化中物质交换的不稳定性判据和对公共包层的演化结局作出理论限制.利用恒星绝热物质损失模型得到的结果,还有很多潜在应用.比如,促进含双星的大样本恒星演化研究,改进演化星族合成方法等.恒星绝热物质损失模型的建立,基于主星在快速物质损失过程中,恒星内部的热量来不及交换,  相似文献   

13.
利用SDSS光谱,研究了IRAS卫星亮红外源星表中的盘状星系中的恒星形成性质,并着重探讨了棒对星系核区恒星形成活动的影响.利用星族合成的方法得到了每个样本星系核区的恒星组成性质、恒星形成活动的强度等信息,并比较了星系整体和核区恒星形成性质的差异.得到的结论:除去相互作用,样本中的棒星系显示出比非棒旋星系更强的核区恒星形成活动和更多的年轻星族成分.  相似文献   

14.
由于星团中所有成员星是在近似相同的时间里由相同的气体星云形成,所有成员星具有相同的年龄、距离和化学元素,所以星团中的所有成员星可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此时自由参量较少,这为天体物理的研究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机会.因此,对星团年龄的确定比对单颗恒星年龄的确定更准确.以耶鲁-伯明翰(Yale-Brimingham)Pipeline技术为核心结合星震学方法,分析并推导了星团NGC 6866视场中5颗被观测到具有类太阳振动红巨星的年龄、质量等恒星参数.发现该星团视场中这5颗类太阳振动恒星中有4颗恒星的年龄不完全一致且大于1 Gyr,远大于利用其他方法得到的星团NGC 6866的年龄(约0.65 Gyr).这意味着这4颗类太阳振动恒星可能不是该星团的成员星.同时利用星震学方法获得KIC 8329894恒星的年龄为0.60976_(-0.085175)~(+0.057327)Gyr,与星团的年龄基本一致;另外,把这5颗被Kepler所观测到的红巨星与LAMOST(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的数据做了交叉证认,从而更加确定该红巨星为星团成员星.因此该恒星的星震学年龄也可以作为疏散星团年龄的进一步验证和限制.  相似文献   

15.
天文学书刊中往往说:"恒星时就是春分点的时角";还说:"春分点连续两次上中天的时间间隔,叫做一恒星日。"但是,春分点在天空中是看不见的;除了天文台以外,都没有恒星时的钟或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很难了解现在恒星时究竟几点钟。这里告诉你在夜晚观测北斗星的位置,从而知道恒星时是几点钟的简单方法。这个"时钟"只有假想的时针,没有分针和秒针,因此它只能告诉你近似的恒星时时刻。一个恒星日分作二十四个恒星时,因而我们采用与日常所用略有不同的钟面。我们想象把这个巨大的钟面的中心放在北天极(参看附图),并把北斗星中两颗指极星(即大熊座α星和β星)作为这时钟的时针。这时钟的特点是: (1)一恒星日分作24恒星时,没有上、下午的区分; (2)只有时针,没有分针; (3)时针的转动方向和平常钟表上时针转动方向相反; (4)从时针读得的时刻再加上11时,就是那时刻的地方恒  相似文献   

16.
恒星质量是恒星物理以及恒星系统动力学研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参量.双星轨道拟合是获取恒星(动力学)质量的最可靠途径,而绝大部分恒星的质量仍然需要通过恒星质光关系来估计,因此,通过拟合恒星动力学质量和光度数据得到经验质光关系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尽管主序星的V波段质光关系由于金属丰度的影响而具有一定的弥散性,但有研究表明这种影响主要限于恒星质量小于0.6M_⊙的情况.对于较大质量的主序星,近年来的观测拟合研究积累了比较充分的动力学质量和V波段光度数据,从而为显著改进上述质光关系提供了可能.利用一个能合理分配两个不同量纲观测量权重的拟合方法,根据203颗恒星的动力学质量和光度数据给出了主序星的V波段经验质光关系,该结果对此前结果的改进不仅具有统计显著性,而且其对恒星质量估计的相对误差已达到约5%.因此,该结果不仅可以用于开展有关恒星物理或恒星系统动力学方面的统计性研究,而且对具体实际多星系统的长期动力学研究和短期定位研究等也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恒星质量是恒星物理以及恒星系统动力学研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参量.双星轨道拟合是获取恒星(动力学)质量的最可靠途径,而绝大部分恒星的质量仍然需要通过恒星质光关系来估计,因此,通过拟合恒星动力学质量和光度数据得到经验质光关系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尽管主序星的Ⅴ波段质光关系由于金属丰度的影响而具有一定的弥散性,但有研究表明这种影响主要限于恒星质量小于 0.6M_⊙的情况.对于较大质量的主序星,近年来的观测拟合研究积累了比较充分的动力学质量和Ⅴ波段光度数据,从而为显著改进上述质光关系提供了可能.利用一个能合理分配两个不同量纲观测量权重的拟合方法,根据 203 颗恒星的动力学质量和光度数据给出了主序星的Ⅴ波段经验质光关系,该结果对此前结果的改进不仅具有统计显著性,而且其对恒星质量估计的相对误差已达到约 5%.因此,该结果不仅可以用于开展有关恒星物理或恒星系统动力学方面的统计性研究,而且对具体实际多星系统的长期动力学研究和短期定位研究等也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渐近巨星分支恒星 (AGB星 )是一种晚期演化恒星 ,它是恒星作为以核反应释能为发光能源的天体的最后演化阶段。AGB星阶段的恒星具有许多有趣的性质 ,如很大的质量损失率 (因此形成很厚的拱星尘埃气体包层 ) ,光变 ,热脉动 (或He闪耀 ) ,强的红外超量发射 ,分子脉泽发射等 ,弄清AGB星的演化规律是研究恒星演化理论的重要任务。目前人们所知道的AGB星的演化图景是 ,恒星经过漫长的主序演化之后 ,将经过红巨星 (RGB)阶段 ,然后才进入AGB阶段 ,在其演化过程中AGB星的光度和质量损失率要逐渐增大 ,它的光变周期也逐渐变长 ,在其中心星经历了一系列的由He核反应不稳定性引起的热脉动之后 ,它的质量损失很快停止 ,恒星开始向行星状星云 (PN)演化 ,最后行星状星云将会变成一个白矮星 ,这将是许多初始质量不很大的恒星的最终结局。OH/IR星阶段是AGB星演化的一个阶段 ,OH/IR星是那些质量稍大的恒星在AGB阶段后期演化而成的天体。现阶段人们对OH/IR星的具体演化过程还知道得很少。我们利用了球对称包层中的尘埃辐射转移模型来研究OH/IR星的演化性质 ,并且收集了尽量多的具有可靠距离的OH/IR星来研究他们的光度和质量损失率的演化性质。在本文的研究工作中 ,我们主要讨论了OH/IR星在远红外双色图中的分布规律 ,还发现  相似文献   

19.
恒星自转的原因是一个还没有解决的问题.以前许多研究者认为银河系的较差自转是恒星自转的主要成因,但这种看法遇到了很多困难.首先,较大量恒星的视自转速度v sin i 的测定结果表示,v sin i 同银纬 b 几乎没有关系,而假如银河系的较差自转是恒星自转的原因,恒星自转轴应当垂直于银道面,i=90°—b.虽然斯列特巴克(A.Slette-bak)最近对北银极区84个早型星的观测结果表示它们的 v sin i 值比低银纬恒星的小些,但由于星数小,差别不大,这个矛盾仍未解决.其次,银河系较差自转作为恒星自转的  相似文献   

20.
孔旭  程福臻 《天文学进展》1999,17(3):266-275
星暴星系是一类内部正在发生极为剧烈恒星形成的天体。介绍了星暴星系的研究历史及星暴星系的定义。综述了从射电波段到X射线波段星暴星系的光度光谱观察特征及其研究的最新进展。列出了星暴星系研究中存在的一些热点问题,包括星暴的触发机制,星暴时标,星族组分,恒星形成率,内红化以及星暴星系与活动星系核之间的关系等。最后,简述了可能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的观测手和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