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三(都)-丹(寨)成矿带是贵州省重要的有色、贵金属成矿带。本文详细地论述了三丹矿带金矿成矿的区域地质背景、典型金矿床的地质特征、金矿成矿规律及找矿远景。笔者认为,三丹矿带金矿与∈-O纪时接受的盆地边缘斜坡相沉积有关。  相似文献   

2.
兰坪矿集区是西南三江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发现有大型-超大型铅锌多金属矿床,找矿潜力巨大。文章在分析兰坪矿集区典型矿床特征的基础上,依据构造旋回、含矿建造、成矿时代、成矿作用,将兰坪矿集区中的矿床划分为2个成矿系列、5个成矿亚系列,并对成矿系列的时空分布特征、成矿规律进行了论述,其中燕山期与晚三叠世海相沉积作用有关的铅锌矿床和喜玛拉雅期与沉积、填充交代作用有关的铅锌银铜钴多金属矿床是兰坪矿集区的主要成矿类型。  相似文献   

3.
刘昭平  吴建章 《福建地质》1996,15(4):177-189
本根据闽浙沿海火山岩地区银矿成矿规律和成矿预测的研究及近年来的矿产勘查,成矿预测和专科研成果,综合论述了闽浙沿海火山岩地区银矿的成矿地质条件,矿床类型和矿床特征,分析和总结了银矿的成矿规律和成矿作用,建立了区域成矿模式和成矿系列,同时指出,火山热液充填充代型银矿是本区最重要、也是最普遍的成因类型,并阐明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4.
杨泽强 《矿产与地质》2006,20(2):109-115
从区域地质背景、矿带地质特征、典型矿床研究及稳定同位素等方面,论述豫南地区与中生代陆相火山岩有关的银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以及成矿与火山活动在时间、空间和成矿物质来源等方面的联系,总结了矿带成矿规律。研究认为,该成矿带属与燕山期陆相火山、次火山岩有关的银、铅、锌、金、钼成矿系列,并建立了成矿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石山口破火山口南缘及沿龟梅断裂带两个金、银多金属矿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5.
孙士军 《矿物学报》2007,27(3):483-488
黔桂边境地区摩天岭花岗岩体北缘是一个多金属成矿区,小型矿床、矿(化)点产出较多,成矿地质背景良好。但在长期的地质找矿工作中却没能取得突破性进展,究其原因,除地质勘查经费投入不足外,对该区的基础地质和成矿规律研究也十分薄弱,不能适应当前地质找矿工作的需要。本文试图以系统的观点,论述该区成矿系统形成的控矿地质因素、成矿作用过程、成矿产物以及保存条件,对摩天岭花岗岩体北缘成矿规律进行初步分析,进而提出可能找到隐伏矿床的成矿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6.
在综合研究区域地质、控矿因素、物化控、遥感等信息的基础上,总结出该区金矿成矿的空间结构性规律、时间过程性规律和运动因果性规律,确定了找矿标志,指出了找矿方向和成矿有利区。  相似文献   

7.
西南天山成矿规律及其与境外对比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文章依据成矿地质构造背景、含矿岩石建造、成矿时代和主要矿种,在简要论述中国西南天山成矿带中金属矿床地质成矿特征和时空分布规律的基础上,与境外南天山成矿带进行了详细对比研究,进而明确了境内外成矿的差异性,指出该区的主攻矿种及其主攻矿床类型,提出了下一步地质找矿工作的重点部署地区。  相似文献   

8.
陕西凤太地区铅-锌、金成矿规律及找矿选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勘查实践,在系统分析凤太矿田已有地质资料及近年来铅锌、金成矿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凤太地区铅锌、金的成矿规律进行了剖析。认为同沉积期的热水活动是最主要的铅锌成矿作用,并形成了金的初始富集,后期构造岩浆活动是金成矿的主要地质作用。同时,依据综合研究和新的铅锌、金找矿信息,通过分析对比凤太地区已知矿床的成矿环境和控矿要素,指出了在凤太地区寻找铅锌、金矿床的找矿预测标志,提出了有关铅锌矿床进一步勘查找矿的5个有利找矿区域及3处隐伏矿的主要勘查靶区和有关金矿床勘查找矿的2个有利找矿区域及4处主要勘查靶区,这为在该矿集区进一步开展铅锌、金矿床的勘查找矿工作提供了依据与方向。  相似文献   

9.
同位成矿概论   总被引:15,自引:9,他引:15  
同位成矿是指在同一空间范围内,同时代与不同时代,同矿种与不同矿种,同类型与不同类型相对稳定的成矿作用及其成矿规律的总称。提出了同位成矿是大型一超大型金属矿术(矿田)形成的宏观机制,讨论了同位成矿的边界条件,只有在边界条件以内才有可能形成大矿;阐述了同位成矿的某些特点;划分了同位成矿的类型。并指出同位成矿可能与幔流柱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黔桂边境地区摩天岭花岗岩体北缘是一个多金属成矿区,小型矿床、矿(化)点产出较多,成矿地质背景良好.但在长期的地质找矿工作中却没能取得突破性进展,究其原因,除地质勘查经费投入不足外,对该区的基础地质和成矿规律研究也十分薄弱,不能适应当前地质找矿工作的需要.本文试图以系统的观点,论述该区成矿系统形成的控矿地质因素、成矿作用过程、成矿产物以及保存条件,对摩天岭花岗岩体北缘成矿规律进行初步分析,进而提出可能找到隐伏矿床的成矿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11.
古油藏、沥青及沥青包裹体在金属成矿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古油藏、沥青及沥青包裹体和某些金属矿床都是自然界成矿作用的产物,它们在时空关系上极为密切,成因上有内在联系,可作为研究Hg、Sb、As、An、U、Cu、Pb、Zn等改造矿床的物质来源、迁移形成、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划分改造阶段及找矿标志等,并对探讨有机与金属成矿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老寨湾金矿控矿层位时代及控矿因素新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矿区主要金矿化层为下奥陶统老寨组(O1l),而非下泥盆统坡松冲组。金矿化主要受断裂构造+岩浆活动+不整合面+岩性等多因素的综合控制,矿体富集的空间部位与断裂构造及深部岩浆活动有密切的关系。丰富和扩展了滇东南地区加里东不整合面控矿理论的内涵,明确矿区深部及外围找矿空间。  相似文献   

13.
李先棋  涂向衡  杜彦强  李琼仙 《云南地质》2011,30(2):130-133,140
从干树金矿赋存于怒江构造带高黎贡山岩群变质岩系中,有两个明显的次级矿化带,具多期次成矿作用特点:前期可能为沉积变质赋矿,后期为剪切(构造热液)成矿。晚期在浅部风化淋滤富集。剪切作用形成的金矿是主体。  相似文献   

14.
铜陵矿集区深部找矿工作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铜陵矿集区深部结构特征为该区大规模成岩成矿作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浅表已发现的矿床只是矿集区成矿系统的一部分。除此之外,深部还应有多个可以找寻的矿床(矿体)的富集空间。与成矿相关的花岗岩研究表明,铜陵矿集区可能存在与宁芜火山盆地同期的成岩成矿作用,是铜陵矿集区找矿的新方向。铜陵矿集区奥陶系灰岩中铜金矿化作用的初步研究表明,除传统矿床类型外,前泥盆纪地层中的成矿作用应该在今后的找矿工作中得到关注。覆盖区成矿预测初步研究表明,铜陵矿集区向斜核部及褶皱倾伏端等地段具有与已知典型矿床相似的成矿条件。铜陵矿集区的进一步找矿工作应该在上述地段运用矿田构造系统分析、深部地球物理探测和工程验证等方法逐步展开。  相似文献   

15.
赵准 《云南地质》2007,26(1):1-14
矿床形成于兰坪-云龙古新世湖盆东部,沘江同生断层西侧的次级坳陷。容矿岩系为古新统云龙组中、上段。中段为重力滑塌岩块及角砾岩相-构造活动型冲积扇相沉积;上段为河口砂坝相沉积。矿床两层结构明显:上部是化学沉积成矿系统;下部是补给成矿系统。两系统的矿体形态、矿石类型、结构构造、矿化及蚀变强弱均有显著差异。矿床显示SEDEX型(Sedimentary Exhalation喷气沉积的缩写)矿床特征。成矿物质系深源,硫来自硫酸盐经分解而产生的还原硫,成矿介质属混合水。矿床在有利的聚矿次级坳陷、导矿同生断层、有利矿化沉积岩相、上下屏蔽层圈闭及外来岩系掩埋等条件下耦合形成。属陆相SEDEX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16.
王洪  何智  周蓉蓉 《云南地质》2010,29(2):149-151
锡矿处于滇西腾中—梁河锡矿集区南部,产于来利山复式花岗岩体中东外接触带,形成于岩浆期后气化—高温热液成矿阶段。晚期低温现出木锡石—锡石一蛋白石型矿床,严格受花岗岩及构造控制。  相似文献   

17.
黄琴辉 《云南地质》2010,29(4):499-502
研究区浅部以断裂破碎带控制的热液脉型Cu、Au、Pb、Ag矿床为主,深部形成斑岩型Cu、Mo矿床。矿体受地层及断裂构造双重控制。硅化、黄(褐)铁矿化与矿化关系最为密切,是主要的围岩蚀变,亦为主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8.
郭桂林  吴道鹏  唐忠 《云南地质》2014,(1):45+47-50
宝丰寺铜多金属矿矿区位于丽江台缘褶皱带的南部.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矿点特征及成矿条件综合分析认为:该区具有极好的成矿远景,具备在该区寻找斑岩型及相关的矽卡岩型、热液改造型金、铜多金属矿床矿的远景.  相似文献   

19.
中甸雪鸡坪斑岩铜矿地质及找矿远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雪鸡坪斑岩铜矿含矿母岩为印支期浅成相同熔型石英二长闪长玢岩、石英闪长玢岩、石英二长斑岩组成的复式岩株。发育面型蚀变带,经历气成一高温热液、中低温热液及低温热液三次矿液叠加成矿。在钾化带及石英一绢云母化带发育浸染状及网脉状铜矿化。认为普朗及其南部、地苏嘎是区内形成大型斑岩铜矿最有希望地区。  相似文献   

20.
苏兰  何志魁  杨春海  邢永辉 《云南地质》2010,29(1):45-48,44
矿区位于腾冲西北部东河铁、铜、铅锌多金属成矿区,区内早白垩世花岗岩浆活动强烈,矽卡岩型矿床发育,形成众多铁、铜、铅、锌矽卡岩型矿床,是腾冲西北部重要成矿区,棋盘石矽卡岩型铅锌矿即是其中之一。矿床形成与早白垩世中酸性花岗岩关系密切,矿体位于上二叠统碳酸盐岩外接触带矽卡岩中。地层、岩体对矽卡岩及矿体的控制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