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山西太原汾河迎泽大桥改造和滨河西路扩建工程(以下简称“一桥两路”),是“九五”期间太原市城市建设的重点工程,也是太原历史上最大的城市基础设计建设项目。迎泽大桥是连接迎泽东、西大街的中轴纽带,滨河东西路则纵贯市区南北与迎泽大桥、漪汾桥、胜利桥、南内环桥交汇成网。一桥两路工程的建设在城市交通总格局中形成了“十”字形核心骨架,成为太原市重要的形象工程,对于确立市区建设发展的基本框架,扩大城市容量,改  相似文献   

2.
《岩土钻凿工程》2013,(6):23-23
目前,太原市北中环天然气管线成功穿越汾河,这是太原市第10条过汾燃气管线。该管线的成功穿越,将连通汾河两岸管网系统,实现全市环网供气。  相似文献   

3.
汾河运城段水质综合评价李锋,荆洁(山西省运城地区环境保护监测站)(山西省运城市环境保护局)费秀丽(山西省运城地区水利局)1水质综合特征模式表达式水质综合特征模式表达式有两种,一种是参加水质评价的各个水质参数监测统计值均低于GB3838-88《地面水环...  相似文献   

4.
晋祠泉域汾河干流古交段河道渗漏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党跃军 《水文》2016,36(2):62-66
晋祠泉域汾河干流古交段属山区峡谷,河谷大部分河段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类可溶性岩层裸露,河道渗漏量大。根据试验断面测流数据,建立了不同渗漏段上游断面流量及渗漏系数关系模型,分析各渗漏段渗漏规律,推算渗漏量,为晋祠泉水复流工程汾河干流古交渗漏段补水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太原市是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的中心城市,随着国民经济和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太原市已成为以煤炭、冶金、电力、化工、机械为主体的门类较为齐全的特大型重工业城市。市区人口近200万人,工业和城市用水量、排水量的80%以上集中在市区,“三废”排放自然也集中在市区。受市区地形、地貌、地质、水文地质条件、水文水资源条件及水环境容量条件的制约。市区水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特别是市区汾河干流铁桥以下段以及边山各大支流,水质污染已相当严重。常年  相似文献   

6.
为准确评价水文干旱,客观合理地构建干旱指数。以汾河上游的月径流为研究对象,首先从逻辑斯特、正态、对数正态、威布尔分布中选择出最优分布,利用最优分布计算标准径流干旱指数(Standardized Streamflow Drought Index, SSDI);其次依据标准正态曲线特点对水文干旱事件进行等级划分;最后将标准径流干旱指数与径流Z指数和距平指数进行分析比较,并根据汾河上游实际干旱情况验证标准径流指数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对数正态分布对汾河上游月径流的拟合程度最佳,根据该分布计算得到的指数以及干旱等级与汾河上游历史记载的旱涝情况基本相符;汾河上游不同干旱等级出现频率相对于时间尺度的变化具有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B-P网络在地表水水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梁丽明,孙建星,崔宝波(太原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太原工业大学)B-P网络(Back-prapagatlonnetwork)是一种由非线性变换单元组成的前馈网络。其输入输出可采用单调上升的非线性变换,它们的联接权和...  相似文献   

8.
滹沱河上游和牧马河河道变迁的一些新资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平日  梁全武 《地质论评》1965,23(3):240-241
滹沱河上游的河道变迁现象,早在1907年维理斯(B.Willis)已有报导。他推断滹沱河曾经由石岭关南流而达太原盆地与汾河沟通;后来由于石岭关隆起,太原盆地始与忻县盆地隔断。他并进一步推论石岭关隆起当于宽谷黄土堆积之后。1926年王竹泉除肯定上述推断外,并认为滹沱河改向东流系受东面河流袭夺的结果。1958年北京地质学院水文系在忻县盆地,工作后认为: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宁夏中卫县下河沿原上石炭统太原组划分为上、下二个段。太原组上段,含蜒科为Pseudoschwagerina带及Sphaeroschwagerina带的属种为代表,牙形石Streptognathodus属为主,植物为东方鳞木类繁多,裸子植物花粉占优势。以上古生物面貌应属于早二叠世。太原组下段,含蜒科Medocris,Pseudostaffella,牙形石Idognathodus dellica  相似文献   

10.
汾河中游干流河水与大气降水和浅层地下水的转化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分析太原盆地汾河中游干流河水和浅层地下水的水化学和同位素资料,研究汾河干流河水与浅层地下水和大气降水之间的转化关系。结果表明:总体而言,汾河中游干流河水的补给来源以浅层地下水为主,其次为大气降水;河水在向下游径流过程中,大气降水的补给比例逐渐增大,在河流流出太原盆地附近河水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  相似文献   

11.
太原、霍县岩溶和岩溶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原和霍县在地质构造上同属新构造中的汾河断裂带,岩溶具有明显的分期性等共同特点。 一、碳酸盐岩特征 区内广泛分布着沉积岩,以碳酸盐岩类面积最大,地层上包括寒武、奥陶纪,厚度最大,霍县912.36(霍县寺庄HS-16号孔),太原933.03米(太原TS-19号孔)。分布面积最大,合计4200平方公里,其中太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将宁夏中卫县下河沿原上石炭统太原组划分为上、下二个段。太原组上段(剖面18—31层),含科以Pseudoschwagerina带及Sphaeroschwagerina带的属种为代表,牙形石Streptog-nathodus属为主,植物为东方鳞木类繁多,裸子植物花粉占优势。以上古生物面貌应属于早二叠世。太原组下段(剖面1—17层),含科Medocris,Pseudostaffella,牙形石Idognathodusdellicatus,I.olavlformis等为主;植物以Neuropterispseudovata及Spherophyllumoblongiforlium最繁盛,其时代呈现浓厚晚石炭世特征。据上述情况,本区石炭—二叠系的界线应置于太原组上、下段之间,这条界线比我国传统的划界位置低一些,而与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界线已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13.
刘杰 《探矿工程》1999,(2):42-42,44
为解决太原市人民吃水问题,太原市自来水公司拟在上兰村汾河畔钻凿几口大口径水井,我们承担了其中2口1200mm大口径水井的施工任务,施工质量完全满足甲方要求,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1地层及钻井结构钻凿水井目的主要是取奥陶系灰岩裂隙水,钻遇地层为...  相似文献   

14.
马存信 《地下水》1989,11(4):226-229
针对太原市地下水开发利用所引起的严重问题,文中提出用人工回灌解决这一问题的设想.并指出汾河泾流和汾河水库汛期弃水有1.77亿m~3,另有兰村以下的各支流洪水、及城市污水和雨水,都可作为回灌水源;作为回灌库址,西山古交区、兰村至三给地垒、三给地垒至小店约有9.12亿m~3的库容。通过拦河闸坝和打回灌孔,便可解决地下水的回灌问题.文中还对回灌涉及到的煤矿突水、水质、下游供水、河道堵塞,含水层泥沙淤积等问题,提出了见解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山西汾河水环境与污染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汾河是山西的主要河流,污染严重,环境问题十分突出。为控制汾河水污染,需对重点源进行强化治理。本文共筛选治理项目89个,共需投资13.02亿元。治理完成后,2000年汾河主要污染物COD可削减92312.4t/a,SS33931t/a。届时源头水可达到功能要求,中下游水质可接近农灌田水标准。  相似文献   

16.
理想点法在太原盆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等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重金属元素污染等级评价标准,利用理想点法对太原盆地土壤重金属进行了污染等级评价。评价采用2种方式,一种是将分级标准中的参考值列入评价标准,作为污染等级最大的一级标准处理;另一种是不考虑参考值,仅考虑分级标准中一级~五级的评价标准值。用方式一进行评价得到的结果使太原盆地整体污染情况均有削弱,而方式二能较好地区分开各区污染程度高低,更能够具体地反映污染的实际情况,不容易造成污染信息的损失。评价结果表明,污染程度较低的点集中在边远山区,污染程度较高的点集中分布在汾河流域。从城市分布方面来看,太原市、榆次市、汾阳—孝义一带污染较为严重,太谷、祁县次之,清徐、交城、文水、平遥的土壤环境相对清洁。  相似文献   

17.
员占英 《地下水》2003,25(2):80-82
兰村泉域水源地是太原市重要水源地,担负着太原市城市居民生产、生活用水任务,但是,由于多年来不合理开采,造成区域地下水水位严重下降、水质不断恶化,给太原市经济发展带来不良影响,为了适应太原市率先发展,保征兰村泉域地下水可持续利用以支撑太原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在引黄入并到来之际,对兰村泉域地下水开发利用提出探讨性意见及保护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瑞雷面波勘探技术在第四系分层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面波勘测原理的介绍,结合太原城区汾河治理美化工程面波勘探实例,简述面波勘探野外工作方法、资料处理及达到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19.
广州珠江西航道,流溪河有机污染特征与感潮作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珠江西航道和流溪河在广州市区上游,为广州市主要水源区。由于感潮作用,受市区严重污染的水体因涨潮上溯而上游传输。严重影响上游水质。因此,弄清感潮作用对广州水源区水质的影响程度和范围,对水源保护与利用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下游到上游,对水源区底泥中有机物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从上游到上游,受感潮作用影响逐渐减小,污染程度逐渐减轻;(2)水源区有机物特征呈有规律变化。从靠近城市的下游到远离城市的  相似文献   

20.
太原市地下水水质分析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军生 《地下水》2005,27(2):107-109
太原市地下水作为主要供水水源,其水质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本文就太原市地下水水质和污染现状进行分析评价,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