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藏自治区土壤侵蚀特点及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藏自治区地域辽阔,土壤侵蚀复杂多样。本文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西藏自治区土壤侵蚀特点作了全面论述,并对西藏自治区不同类型土壤侵蚀区的土壤侵蚀现状做了较全面的分区评价。同时取雅江中游地区19个县作为典型区域,利用1999年1:20万TM遥感图像土壤侵蚀解译结果,对该典型区域的土壤侵蚀现状作了定量评价。最后根据评价结果,对西藏自治区土壤侵蚀的发展趋势做了预测。  相似文献   

2.
西藏自治区经济发展与跨世纪产业结构调整*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西藏自治区国土规划》为西藏自治区社会经济的跨世纪发展制订了宏伟的蓝图。在经济发展方面,《规划》重点突出了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和产业结构大幅度调整的双重目标;提出了稳步发展第一产业,着力发展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方针。我们结合西藏自治区的社会、经济状况、资源背景和产业结构现状,详细分析了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演替与投资、科学技术、资源、环境支撑条件之间的关系,认为从目前国家和西藏自治区的财力及区域人口、资源、环境持续发展的观点来看,规划中提出的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和产业结构大幅度调整双重目标的同步实现是较为困难的。建议西藏自治区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实施稳步发展第一产业、有重点地发展以区内资源为依托的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保持经济的适度增长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持续发展的战略。  相似文献   

3.
《地理教学》2010,(10):61-62
我们还没从青海玉树的地震中回过神来,4月17日8时58分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聂荣县发生5.2级地震,4月18日7时15分巴布亚新几内亚发生6.1级地震。  相似文献   

4.
援藏与西藏自治区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西藏自治区74个县(市、区)为研究对象,运用灰色关联分析,建立援藏与西藏自治区经济发展耦合关联指标体系,分析了2000~2014年援藏与西藏自治区经济发展各要素之间的关联性;在此基础上,构建耦合度模型与协调指数模型,分析援藏与西藏自治区经济发展的时空耦合协调特征。结果表明:援藏与各县(市、区)的经济发展关联度在0.687~0.750之间,具有较强的正向关联。其中,财政转移支付对自治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尤为显著,并且援藏在经济实力与乡村经济方面的绩效更为明显;2000年以来,援藏与西藏自治区经济发展耦合度始终处于中度以上水平,协调指数也持续上升,援藏与西藏自治区经济发展逐渐达到高级协调状态;2014年,各县区援藏与经济发展耦合度处于中度以上水平,但协调指数处在中级以下。西藏自治区划分为良好协调、初级协调、勉强协调以及濒临失调4种协调发展区,勉强协调区为主;高海拔及边境地区耦合作用略强于其他地区,但协调指数较低;自然条件好的河谷地区表现出较大的内部差异,高协调指数呈现趋中心性。  相似文献   

5.
《中国地名》2009,(11):53-54
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依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筑睁和娟灵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关于。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规定,继1947年5月1日建立内蒙古自治区之后,从1955年10月1日至1965年9月9日,分别建立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亍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随后从1955年至1990年,在全国相继批建涵盖42个少数民族聚居区的30个自治州、121个自治县、3个自治旗。  相似文献   

6.
西藏自治区土壤侵蚀类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西藏自治区地域辽阔,地势高亢,土壤侵蚀类型复杂多样。根据调查和研究,在论述了西藏自治区土壤侵蚀环境背景以及土壤侵蚀营力作用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西藏土壤侵蚀类型的特征,重点论述了冻融侵蚀类型分布范围、强度,评价指标体系及分布规律,为西藏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西藏自治区多庆错国家湿地公园湿地资源及其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分析,分析了西藏自治区多庆错国家湿地公园的湿地资源现状,在分析其湿地资源的特征、存在问题及其驱动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多庆错湿地资源保护对策和具体措施,以期为西藏自治区多庆错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提供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8.
陶和平  刘淑珍  曹宗杰 《山地学报》2003,21(Z1):118-122
省级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信息化资源、经济、环境管理的基础,但省级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发展是一项具有战略性的巨型系统工程,跨区域、跨部门、跨学科,其建设和部署必须有统一的领导和安排。文章以西藏自治区为例,根据西藏自治区目前信息化发展现状,探讨了西藏自治区省级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途径及意义,认为西藏省级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第一步是提出项目建设的框架及规划,其次根据信息化发展现状及投资力度,制订近期、中长期目标及建设内容,然后根据规划分阶段实施。最后文章讨论了西藏实施省级空间信息的重要意义,为实现西藏电子政府、指导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西藏冻融侵蚀分级评价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冻融侵蚀是仅次于水蚀和风蚀的第三大土壤侵蚀类型,由于受诸多因素限制,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对其研究甚少,有关其强度分级评价方面的研究则更为鲜见。本文在综合分析冻融侵蚀影响因子的基础上,选取气温年较差、坡度、坡向、植被、年降水量、土壤等六个因子作为西藏冻融侵蚀分级评价指标,用加权加和的方法建立了适合西藏自治区的冻融侵蚀相对分级评价模型,并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支持下实现了西藏自治区冻融侵蚀相对分级。最后,利用分级结果对西藏自治区冻融侵蚀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西藏冻融侵蚀具有分布范围广,不同强度冻融侵蚀空间分异明显,冻融侵蚀地区分布差异明显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提取1960-2005年西藏自治区粮食单产数据,选取4个典型气象台站,以粮食耕作面积作为加权因子获取综合气象因子数据,采用小波分析方法分析粮食产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并预测后期西藏自治区粮食产量的总体趋势。研究发现,西藏粮食单产、气温、光照、降水均具有明显的25 a特征时间尺度的周期性波动,粮食产量对气候变化响应密切,气温偏暖、光照偏长、降水偏多对粮食生产较为有利。趋势预测表明西藏自治区的粮食生产正由相对丰年向相对贫年转化,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1.
西藏自治区洛扎县冰湖溃决危险度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西藏自治区湖泊星罗棋布,在高山极高山地区分布大量冰湖,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有时会产生冰湖溃决并形成灾害。本文根据最新TM遥感影像对西藏自治区洛扎县283个冰湖进行了初步评价。依据冰湖类型、规模、后方现代冰川与冰湖的距离及冰湖离居民地、公路等设施的距离等,将冰湖溃决分为高危险度、中危险度及低危险度。并针对高危险度的冰湖提出防护对策。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在抽样调查和政府统计年鉴有关资料的分析,结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立足西藏自治区社会经济和自然条件现状,分析制约西藏自治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归纳为如下六个方面:①农牧业和农牧区经济结构不合理;②农牧业基础设施薄弱;③农畜产品市场流通与服务体系落后;④劳动力素质差,科技在农牧增收中的作用小;⑤非农牧产业发展缺乏有力的组织与引导;⑥农村组织化程度低和传统习俗对农牧民增收的制约。最后文章以生态经济理论为指导对西藏自治区农牧业和农牧区经济发展的六大制约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界定西藏冻融侵蚀区分布的一种新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冻融侵蚀区的界定是目前青藏高原冻融侵蚀研究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根据笔者和前人相关成果,该文提出了青藏高原冻融侵蚀区界定的理论依据,并在GIS技术支持下,对青藏高原的主体——西藏自治区的冻融侵蚀进行界定,系统分析西藏冻融侵蚀区的分布规律。西藏自治区冻融侵蚀区分布具有以下特点:1)冻融侵蚀区分布面积广,占西藏自治区国土面积的55.3%;2)雅江南北冻融侵蚀区分布差异明显,雅江以北分布范围广,雅江以南范围小;3)地区分布差异明显,冻融侵蚀区集中分布在那曲和阿里地区;4)冻融侵蚀是那曲、阿里、拉萨、昌都、日喀则等地区(市)最主要的土壤侵蚀类型。  相似文献   

14.
作为青藏高原主体的西藏自治区,地质环境极为复杂,地质灾害相当严重,在一些地段地质灾害严重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因此,加强地质环境保护,为人们创造尽可能好的生产和生活空间,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首先对西藏自治区的地质环境特征作了系统地分析,并对西藏地质环境保护及管理现状作了客观评述,在此基础上指出了西藏地质环境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西藏地质环境保护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5.
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草地资源现状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鄢燕  刘淑珍 《山地学报》2003,21(Z1):40-44
本文简要介绍了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草地资源基本概况和草地类型、分布等特征,综合分析了影响其可持续发展的三大因子,在现有的基础上提出了该区实现草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16.
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以青藏高原生态环境构成和社会经济发展。分析了西藏自治区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及生态环境发展趋势,提出生态环境建设分区及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17.
公路可达性对西藏自治区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公路建设对沿线景观生态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研究和规划实践的关注。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对二者关系进行全局和局域的多尺度权衡,但相关研究尚不足。论文基于乡镇尺度,使用西藏自治区2010—2020年的公路数据,从全局和局域两个维度交互审视公路可达性改善和景观破碎度变化的空间关系。研究表明:(1) 2010—2020年西藏自治区公路总里程增加了近1倍,乡镇尺度的公路可达性显著提升;(2)公路网的建设加剧了景观破碎化,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空间分异性明显;(3)公路全局可达性每增加1%,沿路景观破碎度增加0.20%,而局域可达性每增加1%,则对应景观破碎度增加0.16%,可达性改善及景观破碎在空间分布上的相关性不高。研究结果对西藏自治区在未来公路规划建设中进一步促进交通可达性与交通景观生态影响的综合权衡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复杂的地质作用、强烈的构造运动以及丰富多彩的藏族传统文化,造就了西藏自治区别具一格的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和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在旅游业兴旺发达的今天,对西藏旅游资源进行合理的区划,为该区更好的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基础和前提。本文在简单介绍西藏自治区旅游资源基本特点的基础上,划分出以拉萨为中心的藏传佛教文化旅游区、以珠穆朗玛峰为中心的登山探险旅游区、以雅鲁藏布大峡谷为主导景观的藏东旅游区、以神山圣湖为中心的藏西旅游区和以野生动物和草原风光为主的藏北生态旅游区五大区域。  相似文献   

19.
′96世界环境日珠峰大本营垃圾清理大行动1.序言珠穆朗玛峰是喜玛拉雅山脉的主峰,海拔8848m,是地球上的第一高峰,位于86.9°E,27.9°N。地处中尼边界,东段北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自治区定日县境内,南坡在尼泊尔王国境内。藏语称作“珠穆郎玛”...  相似文献   

20.
西藏自治区沙漠化控制重要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区域沙漠化敏感性与沙漠化程度及其对人类生命安全、农田和草场损失、基础设施(交通、水利设施等)、环境等所构成威胁程度的轻重,划分不同沙漠化控制重要性等级。本文应用GIS技术,在对西藏自治区土地沙漠化敏感性评价的基础上,根据西藏自治区的实际,将影响目标层分为农牧业人口分布、城镇人口数量、居民点分布、草场分布、交通干线以及特殊区域(如重要的江河源)等,并确定评价指标,从而对沙漠化控制的重要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