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南海北部大陆架短尾大眼鲷生长和死亡参数估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世纪90年代及60年代的生物学资料,运用体长频率分析法估算短尾大眼鲷的生长和死亡参数.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的主要参数L∞=31.5 cm,K=0.60,t0= -0.44 ;体重的生长拐点为1.39龄;瞬时总死亡率(Z)、瞬时自然死亡率(M)和瞬时捕捞死亡率(F)分别为2.94,1.07和1.87.当前开发率为0.64,处于资源过度利用状态.  相似文献   

2.
将南海北部花斑蛇鲻分成南海北部大陆架和北部湾两个不同海域群体,计算花斑蛇鲻的生长与死亡参数。得到的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的相关参数为:南海北部大陆架L∞=45.5cm,K=0.28,t0=-0.460;北部湾L∞=40.0cm,K=0.30,t0=-0.443。计算自然死亡系数得南海北部大陆架为0.63;北部湾为0.67;捕捞死亡系数南海北部大陆架为0.79,北部湾为1.11。据等渔获量曲线建议南海北部大陆架花斑蛇鲻开捕体长由13.3cm增加至20.0cm,同时,捕捞死亡系数可由当前的0.79放宽至1.0;北部湾花斑蛇鲻开捕体长由13.5cm增加至19.0cm的同时,捕捞死亡系数可由当前的1.11放宽至1.5。  相似文献   

3.
西施舌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于1998年11月至2002年12月,在福建长乐对西施舌(Coelemactra antiguata)的生物学特征进行测定,以人工养殖方法观察其周年生长情况。观测结果表明,长乐沿海西施舌的群体组成以体长61—110mm占优势,其频率(f/n)为0.140—0.222—0.125。不同大小的西施舌,软体部肥满度指数(CI)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1龄西施舌月平均体长增长4.05mm;2龄的为2.31mm;3龄的为1.83mm;1—3龄为成体生长发育阶段,3龄之后趋向衰老。不同发育生长阶段的壳高与壳长直线回归关系:幼虫期H=0.994L—13.07;稚贝期H=0.905L—4.76;幼贝期H=0.0144 0.824L;成贝期H=0.367 0.724L。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高产养鱼池塘中白鲢鱼苗鱼种阶段的生长特性和规律进行了研究。经统计分析表明:1、白鲢鱼苗鱼种阶段的生长过程中,全长和时间的关系均呈直线相关(L=a bt)。鱼种全长以7-8两月生长最快。日增长率、瞬时增长率以鱼苗阶段居高,鱼种阶段次之。2、白鲢鱼苗阶段体重和时间呈指数相关(W=ae~(bt)),体重生长之速度(dw/dt)和加速度(d~2w/dt~2)与时间成正比。3、鱼种阶段体重与时间呈“S”形曲线相关(W=K/1 ae~(-bt)),体重的生长则以7~9月间最快。生长曲线拐点在t=-1n(1/a)/b;W=k/2。体重生长之速度和加速度分别呈“正态”和“正弦”曲线形。日增重率、瞬时增重率和相对增重率亦以鱼苗阶段较大,鱼种阶段次之。  相似文献   

5.
以尾叶桉U6无性系为研究材料,盆栽于土壤含水量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100%(Ⅰ)、80%(Ⅱ,CK)、60%,(Ⅲ)和40%(Ⅳ)条件下30d,研究不同土壤含水量对桉树幼苗生长和生物量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壤含水量显著影响桉树幼苗的生长和生物量分配。与对照组相比,60%,和40%,土壤含水量下桉树幼苗的株高、地径、叶片数、叶面积、根长和侧根数分别减少37.8%、33.6%、52.1%、68.9%、44.0%、37.5%和44.4%、40.4%、60.8%,、77.5%、51.6%、48.9%;总生物量、根、茎、叶生物量分别减少53.5%,、22.4%、57.9%、62.0%和63.9%,、26.2%,、59.7%、78.9%。100%,土壤含水量下上述各项指标值均有所增加,说明桉树幼苗仍有一定增长潜力,然其水分利用效率不高,生产上不实用。水分亏缺使桉树幼苗倾向于将更多的资源分配给根系生长,增大根/茎比,降低其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温度对橄榄蛏蚌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实验条件下研究了温度对不同规格橄榄蛏蚌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5~30℃下,橄榄蛏蚌耗氧率和排氨率为大规格组均小于小规格组。耗氧率和排氨率与橄榄蛏蚌软体部干重(W)呈现明显的幂函数关系。在实验温度(15~30℃)范围内,随温度的上升,橄榄蛏蚌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先逐渐增加,后随之下降,两者的高峰值分别出现在25℃和20℃。耗氧率(0)、排氨率(N)与温度(T)和橄榄蛏蚌软体部干重(N)的二元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D=-0.6513 0.0532T 0.1073W,N=32.1626-1.0566T 1.3222W。二方程复相关系数r分别为0.9642和0.8921;F检验分别为极显著和显著。  相似文献   

7.
以粉蕉的吸芽为试材,进行了离体快速繁殖研究,结果表明:以改良MS BA4.0mg/L(单位下同) AD5.0 NAA0.1作诱导培养基,外植体褐变率低,芽的诱导率高,且芽的生长良好;以改良MS BA3-6 NAA0.1为继代培养基,可以获得较高的不定芽增殖率,在增殖过程中,给予一定的低温处理和变化调整BA的用量,可以保持较高的增殖率(2.6倍以上),而且芽的长势好;生根培养以1/2MS IBA1.0 NAA0.2 ACl为宜。  相似文献   

8.
通过渐近体长(L∞),渐近体重(W∞)、生长系数(K)、初次性成熟年龄(Tm)、最大年龄(Tmax)、瞬时自然死亡率(M)和种群繁殖力(PF)等七个生态学参数的比较,研究19种淡水鱼类和15种近海鱼类的生态对策。根据r—选择和k—选择的典型特征以及各参数间相互关系的显著性,3种鲟鱼类属k—选择;牙鲆等5种近海鱼类偏向k—选择;青鱼、勒氏笛鲷等9种鱼类偏向r—选择;鲤、黄鲫等17种鱼类为r—选择。对r-k选择的资源特征及其对捕捞的反应做了分析,只有合理控制捕捞强度和起捕年龄,才能保护资源,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采用单因子实验及均匀实验设计,考察了影响丙脒盐酸盐收率的因素,经回归分析,得出了合成丙脒盐酸盐的优化工艺条件:物料配比n(CH3CH2CN):n(CH3OH):n(HCl)=1:1.1:1.1;整个反应体系为无水体系;在反应前期,溶液温度为0-10℃,pH值为4.0左右,反应时间为9h;在反应后期,溶液温度为0-20℃,pH值为8.0-8.5;氨-甲醇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5.0%。在此优化工艺条件下,丙脒盐酸盐的收率为94.0%,含量≥99%。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新型席夫碱试剂3,5-二溴水杨醛缩甘氨酸(DBSAGLY),建立该试剂荧光度法测定微量Zn(Ⅱ)的新体系,在pH=7.0~8.0时Zn(Ⅱ)与DBSAGLY形成1:1的络合物,络合物最大激发和发射波长分别为λex=300nm和λcm=468nm,荧光线性范围0-120μg/L,检测限量1.6μg/L。本法用于粮食中锌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
养殖条件下倒刺鲃的年龄与生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倒刺的年龄与生长规律 ,结果表明 :倒刺鳞片年轮特征主要为疏密切割型。体长与鳞长之间的直线相关L =2 .0 85 4+2 .36 2 0R和幂函数相关L =2 .85 12R0 .952 9中 ,以幂函数相关性密切 ;体重与体长呈指数函数相关W =2 .4 984× 10 - 2 L2 .9936 。 4龄以前生长较快 ,生长指标高 ,体长指标高 ,体长和体重的相对增长率大 ,其生长规律可用VonBertalanffy方程表达 :Lt=[1-e- 0 .132 5(t+ 0 .2 0 95) ],Wt=132 76 .4 0 [1-e- 0 .132 4 (t+ 0 .2 0 95) ]3。体重生长曲线的拐点位于t =8.0 9龄、W8.0 9=3933.6 1g ,即Wt=0 .2 96W∞ 处。倒刺雌性一般在 5龄性成熟 ,雄鱼 3~ 4龄时性成熟。建议江河捕捞对象应为 5 + 龄以上的个体。  相似文献   

12.
地壳中元素和矿化分布的不均匀性是一个普遍规律。从超大型矿床→大型矿床→小型矿床→矿点、矿化点(或高异常点)的分布,是近似于从有限稀硫分布逼近无穷多且无限稀硫分布。因此可以把矿床的分布看成是随机康托集(Cantordust)在空间上的分布。浙江中生代热液萤石、银、铅锌矿床的分形丛集分布存在于两个尺度范围内,分形丛集的分维数为0.196~0.40(1~20km)和1.161~1.219(20~750km)。矿床的频度—大小分布也是分形的,其储量分形分布的分维数为:萤石(中国)D=2.13;萤石(浙江)D=2.34;银(浙江)D=1.63;铅锌(浙江)D=2.27;钨(中国)D=2.16;铜(世界)D=2.55。我们认为,矿床储量的分形分布,对于各种标度的成矿作用可能是一个普遍性的特征。根据矿床的频度—大小分形关系,有可能对一地区大于某一指定储量的潜在矿床数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13.
从甲壳素出发,先制备了3种不同脱乙酰度的壳聚糖,选择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为氧化还原体系引发剂,合成了壳聚糖接枝丙烯酰胺聚合物;通过红外光谱,电镜扫描对聚合物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壳聚糖结构发生了变化,通过在相同条件下比较壳聚糖不同脱乙酰度对接枝率的影响,得出了在脱乙酰度为68.5%时聚合物的接枝率最大为250%,其最佳合成工艺为:m(壳聚糖):m(丙烯酰胺)=1:5,引发剂用量为体系质量分数的0.3%~0.4%,温度55~60℃,反应时间为2.5~3.0h。  相似文献   

14.
西施舌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 1998年 11月至 2 0 0 2年 12月 ,在福建长乐对西施舌 (Coelemactraantiguata)的生物学特征进行测定 ,以人工养殖方法观察其周年生长情况。观测结果表明 ,长乐沿海西施舌的群体组成以体长 6 1~ 110mm占优势 ,其频率 ( fn)为 0 .14 0~ 0 .2 2 2~ 0 .12 5。不同大小的西施舌 ,软体部肥满度指数 (CI)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 1龄西施舌月平均体长增长 4 .0 5mm ;2龄的为 2 .31mm ;3龄的为 1.83mm ;1~ 3龄为成体生长发育阶段 ,3龄之后趋向衰老。不同发育生长阶段的壳高与壳长直线回归关系 :幼虫期H =0 .994L - 13.0 7;稚贝期H =0 .90 5L - 4.76 ;幼贝期H =0 .0 14 +0 .82 4L ;成贝期H =0 .36 7+0 .72 4L。  相似文献   

15.
描记采于贵州省荔波县茂兰自然保护区范围内一地下河中的金线鲃属一新种,以采集地县名命名荔波金线鲃Sinocyclocheilus liboensis.sp.nov。新种外形与广西凌云金线鲃相似,但前者鳃耙少,仅4—5,后者9—10;前者眼间距较窄,头长为眼间距的3.4~3.6倍,后者2.4~3.0(2.8)倍;前者尾柄较细,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8倍,后者1.3~1.6(1.46)倍;前者侧线鳞与体鳞一致,侧线上下鳞分别为28—30和16—18,后者侧线鳞大于体鳞,侧线上下鳞为14—17和8一ll。  相似文献   

16.
根据2003年7月台风发生期间工厂化虾池生态系中的实测数据,重点分析了不同养成密度虾池生态系中COD的变化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台风气候对虾池生态系中COD的影响较大,台风发生时COD含量相对较高,台风前后相对较低;台风气候对COD周日变化的影响以养成密度大的养殖池较为显著,养成密度小的养殖池则影响较小;COD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差异也较大,台风前,养成密度大的养殖池与NO2^-呈显著正相关(r=0.668),与T和Chl.a呈负相关关系(r=-0.608或r=-0.633);台风后与PO4-P、NH4^+和Chl.a之间则表现的显著正相关(r=0.907、0.832、0.846)。而养成密度低的养殖池,台风前COD与pH呈显著负相关(r=-0.732),台风后与PO4-P和NO2^-分别呈显著正相关(r=0.720)和良好正相关(r=0.591)。但在台风发生时,二池均无此类相关性出现。  相似文献   

17.
将马氏珠母贝新鲜精液和精子水浴致死精液配制含有不同精子死亡率(0%、20%、40%、60%、80%)的5浓度梯度检测样品,并作为理论精子死亡率,采用二乙酰荧光素(Fluorescein diacetate,FDA)-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双荧光复染法检测精子存活率和质膜完整性。结果表明,FDA和PI能有效区分活精子和死精子,活精子发出绿色荧光,死精子发出红色荧光。各样品实测精子死亡率和理论死亡率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0.99(p<0.01)。FDA-PI双荧光复染法检测马氏珠母贝精子存活率,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准确有效。  相似文献   

18.
根据r-选择和k-选择的典型特征以及通过渐近体长(L∞)、渐近体重(W∞)、生长系数(K)、初次性成熟年龄(Tm)、最大年龄(Tmax)、瞬时死亡率(M)和种群繁殖力(PF)等七个生态学参数值分析,可以判断3种鲟鱼类种群为典型k-选择。应用平衡产量模式计算改变瞬时捕捞死亡率(F)和渔业补充年龄(Tc)时的产量变化,同样证实3种鲟科鱼类为典型的K型种群。作为渔业管理对策是严格控制捕捞强度,以保护渔业资源。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闽江口龙头鱼资源,估算其生物学参数。【方法】于2015年1月、5月、8月、11月在福建闽江口11个采样点(25.85°―26.29°N,119.65°―119.87°E)采集龙头鱼3 770尾,测量其体长、体质量,用Fi SATⅡ软件中的ELEFAN I方法,估算龙头鱼的生长、死亡参数及其开捕体长和单位补充量渔获量。【结果】闽江口渔场龙头鱼体长(L)体质量(m)关系为:m=0.000 7 L~(3.804 2) (R~2=0.961 1);龙头鱼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估算的生长参数K、L_∞、m_∞、t_0分别为0.52、28.7 cm、246.1 g和-0.317龄;由生长方程推算出龙头鱼的拐点年龄约为2.252龄,拐点体长约为21.2 cm,拐点体质量约为77.1 g;根据长度变换渔获曲线法估算龙头鱼的总死亡系数为1.67,由Pauly经验公式估算自然死亡系数为1.04,捕捞死亡系数为0.63,开发率为0.377;由动态综合模型估算出龙头鱼的开捕年龄为0.712龄,对应开捕体长为11.9 cm。【结论】闽江口龙头鱼资源处未过度开发状态。  相似文献   

20.
在饲料中添加EM(effective microorganism)培养物,对断乳仔猪进行饲养和疾病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添加EM或EM培养物的试验I组和试验Ⅱ组及治疗组的平均增重比对照组平均增重分别高出2.26kg、2.34kg和1.27kg。试验I组、试验Ⅱ组和治疗组的平均增重与对照组的平均增重间的差异在1%水平上显著;试验I组和试验Ⅱ组的平均增重间差异不显著。试验I组、试验Ⅱ组和治疗组的料重比分别比对照组降低0.19、0.18、0.11。试验组的发病率为6.7%,对照组的发病率为40%,而防治组中患白痢的仔猪在4d内完全康复。故在仔猪饲粮中添加EM培养物,可提高饲料利用率和仔猪的生长速度,及增强机体抗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