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内蒙古北山地区泥盆纪岩浆作用的研究对于探讨晚古生代早期的构造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黑山辉长岩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其就位年龄为(404.9±1.6) Ma,为早泥盆世。岩石学和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 岩石SiO2含量低,富Al、Ca,低K、P, Mg#值大,属于钙碱性岩石系列; 岩石稀土元素总量低,富集轻稀土,轻、重稀土元素之间分馏相对明显,具有正Eu异常(δEu=1.70~1.71); 岩体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Ba、Sr、K等和强不相容元素U,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等。综合区域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认为该岩体形成的构造环境为火山弧,岩浆上升过程中遭受到地壳物质的混染,进而认为本区泥盆纪仍处于造山作用过程中。  相似文献   

2.
杨忠芳  徐勇 《现代地质》1996,10(4):491-501
山西五台群文溪组和柏枝岩组岩石学特征和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特征研究表明,这两个组中相应层位地球化学特征基本一致。递增变质作用使岩石贫Na2O、K2O及大离子亲石元素和相对富集FeO、MgO及铁族元素。由于变质作用仅使稀土元素总量发生微小变化,而不改变其总体分布型式,所以稀土元素是指示岩石形成与演化的良好指示剂  相似文献   

3.
开合构造总体上可以表述为:地球膨胀为开,收缩为合;垂向上地球物质离心(地心)运动为开,向心运动为合;水平方向上地球物质相背运动为开,相向运动为合。从驱动机制角度,我们把以热力(热能)为主体驱动的上浮物质运动定义为开;将重力(势能)为主体驱动的下沉物质运动定义为合。因此,开与合是一个高度综合的概念,具有广阔的内涵,开合运动是联系一切地质运动和地质科学的纽带。开合运动具有同步统一性,即垂向的开在水平方向也表现为开;垂向开得强烈,水平方向同样开得强烈,反之亦然。地球刚形成时诸多开合构造是无序的,地球的旋转运动统领地球上所有物质、能量、运动和大大小小的各种开合构造于旋转运动中,并将它们调剂到有序状态。简言之开合构造体系是开合旋运动长期作用下形成的不同时期、不同层次、不同级别的开合旋回组成的动态平衡构造体系。本文总结了地球开合旋构造体系物质组成、结构构造特征和规律,建立了开合旋复杂构造体系简要模型。提出平衡体系的形成机制是开合旋运动遵循地球重力均衡准则、最小内能原理(结晶化)、几何淘汰生长(垂直地心生长)和物质均匀化四条自然演化规律,其中重力均衡准则是主导的。由于地质事件(构造运动)在破坏开合旋平衡体系的同时,经常直接或间接向体系内输入新能量,往往使新的旋回比老旋回的结构构造更符合地质演化的自然规律,于是使地球显得更强大而有活力。这一次又一次的地质事件(构造运动)是开合旋构造体系螺旋式向前发展的动因。本文最后用开合构造观点探讨了地球的形成和演化,分析了板块构造运动的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4.
简介了中国开合构造研究的现状及动向。开合构造是中国学者提出来的一种大地构造理论,它强调开裂运动和聚合运动是统一地球动力体系中的两种基本运动形式。开合构造是从开与合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互转化中来研究区域地质特征和大地构造演化的。开合构造具旋回性、互补性、级别性和不均一性等特征。确定开合标志是研究开合构造的基础,建立开合类型是研究开合构造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5.
拉脊山早古生代火山岩盆地开合演化岩石地球化学标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作者从地球化学的角度,包括对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的分析和计算,确定了拉脊山早古生代火山岩盆地演化经历了3个开合阶段,并以慢速开裂和快速闭合为特征,最大开裂规模为200km,认为拉脊山早古生代只发育为小洋盆。  相似文献   

6.
地球历史的“开”、“合”节律与古地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球历史的节律突出表现为“开”与“合”有规律的组合。“开”、“合”节律应根据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生物等各种信息综合分析而建立,一般可分为全球性、区域性、地区性、露头和微观五个级别的“开”、“合”旋回或韵律。文中综合各方面资料编制了全球“开”、“合”旋回演化简图。古地磁场强度、古地磁场极性倒转比例、古地磁场极性倒转频率和真极移速率在地史上均呈周期变化,与开合构造关系密切,同受全球性因素制约。因此,用“开”、“合”观点研究古地磁可以揭示古地磁的本质特征。通过古地磁的研究有助于确定“开”、“合”环境,恢复“开”、“合”历史,探索“开”、“合”机制。  相似文献   

7.
杨巍然  郑剑东 《地质学报》2004,78(6):799-799
开合构造是中国学者提出来的一种大地构造观点,强调开裂运动和聚合运动是统一地球动力体系中的两种基本运动形式。开合构造是从开与合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互转化中研究区域地质特征和大地构造演化。开合构造的基本特征为:时间上具旋回性,一开一合构成一个开合旋回(构造旋回);平面上具互补性,一个地区开裂,相邻地区必然聚合;垂向上具层次性,不同层次的开合特征不同;规模上具级别性,可划分不同级次的开合旋回与开合组合;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张八岭隆起中段瓦屋刘岩体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分析了岩浆源区特征与属性,为探讨该区构造-岩浆演化提供重要的信息。瓦屋刘岩体属高钾钙碱性岩系列,稀土元素、微量元素特征显示其为地壳深源物质部分熔融作用产物,并有源自交代地幔的热液流体参与。岩体地球化学特征与埃达克岩相近,形成于挤压、地壳加厚的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9.
开合构造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巍然 《地质通报》2004,23(3):195-199
开合构造是中国学者提出来的一种大地构造观点,强调开裂运动和聚合运动是统一地球动力体系中的2种基本运动形式。开合构造是从开与合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来研究区域地质特征和大地构造演化的。本文简介了开合构造中的几个问题:开合构造是一种新的大地构造观点;开合运动是地质运动的高级形式;开合类型是固定论和活动论的对立统一;开、合、剪之间是辩证关系;开合构造要冲出国门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0.
中国开合构造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简介了中国开合构造研究的现状及动向。开合构造是中国学者提出来的一种大地构造理论,它强调开裂运动和聚合运动是统一地球动力体系中的两种基本运动形式。开合构造是从开与合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互转化中来研究区域地质特征和大地构造演化的。开合构造具旋回性、互补性、层次性、级别性和不均一性等特征。确定开合标志是研究开合构造的基础,建立开合类型是研究开合构造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1.
The Lajishan orogenic belt is one of the E-W-trending Caledonian erogenic belts within the Qinling-Qilian orogenic system. It was formed upon the Jiningian basement by intensive taphrogenesis. Its major characteristics comprise the prominent faulting along the north and south boundaries, the highly complicated petrological and petro-geochemical features of the volcanic rock seri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 new type of ophiolite suite. In terms of tectonic analysis and the sequential analysis of tectonic settings of magmatic rocks,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Lajishan orogenic belt has undergone a complete "opening-closing" cycle, which can be further divided into 3 second-order "opening-closing" cycles. The composit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pening-closing" movement show that Laji Mountain is a typical fault orogenic belt. The fault orogenic bel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ypes of intracontinental orogens. It is of critical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summariz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相似文献   

12.
开合构造是研究地球开合运动及其构造特征,分析开合构造体系的形成机制,探索地球成因和演化的一种新假说。不同时空尺度的开合构造在地学上存在不同的表现,需要从不同角度开展研究。以亚欧非邻区巨型开合构造区、地中海大型开合构造区、东大别中型开合构造区为例,研究了开合构造理论在大地构造分区、地震活动以及现代大地测量结果解释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表明:(1)依据开合构造观点可将亚欧非邻区巨型开合构造划分为俄罗斯构造集群、非洲构造集群、北亚构造集群、中亚构造集群、南亚构造集群及东亚构造集群;(2)亚欧非邻区的强地震活动与构造集群间的新生代开合构造转换带关系密切;(3)地中海大型开合构造区内的地震剖面及震源机制揭示了地中海—土耳其—伊朗—阿富汗构造转换带现今构造运动主要以合为主;(4)东大别中型开合构造周边的狮子山、黄梅、麻城等台站的地倾斜和地应变、周边GNSS和流动重力观测结果揭示了该区周边存在时间尺度较短、量级较弱的由“合”向“开”的趋势转变,开合运动是近期诸多观测数据趋势出现准同步性变化的共同机理。  相似文献   

13.
东秦岭“开”“合”史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用“开”“合”观点探讨了东秦岭的构造演化历史。“开”“合”是构造演化中一对主要矛盾,根据矛盾主要方面的转化和“开”“合”的具体特征,将东秦岭构造演化划分为四个阶段:1.中晚元古代以“合”为主,通过板块俯冲—对接而使南北古陆连为一体;2.古生代及三叠纪“开”占优势,统一古陆解体,形成断裂造山带;3.中生代早期“合”成为矛盾主要方面,表现为断块逆冲及形成推覆构造;4.中生代晚期和新生代再次转为“开”占首要地位,在张性断裂控制下形成各种盆地。  相似文献   

14.
姜春发 《地质学报》2009,83(11):1772-1778
在国庆60周年之际,反思过去:先后提出"构造迁移"、"开合构造"、"中央造山带"、"大十字构造格架"等一些想法,由于未能持续开展深入研究,如同盖了几个"半截楼", 留下些许遗憾.  相似文献   

15.
南天山古生代天合带特征及其讨论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梁云海  李文铅 《新疆地质》2000,18(3):220-228
中国南天山包括“中天山结晶轴”以南、塔里木盆地以北的天山地区。南天山古生代开合带初期是早古生代弧后盆地,经弧后扩张而发展成为有限洋盆,向西与哈萨克斯坦及吉尔斯斯坦境内的南天山洋连通,形成西宽东窄的楔形洋盆。在西部哈萨克斯坦境内洋盆发育较早,奥陶纪蛇绿岩分布较广;在中国境内奥陶纪仍为弧后盆地性质,含化石的奥陶系为浅海相-半深海相的碳酸盐岩及碎屑岩沉积。志留纪开始南天山弧后盆地逐渐扩张成洋,洋盆沿长阿  相似文献   

16.
新疆开合构造与成矿特征的有关问题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陈哲夫 《地质通报》2004,23(3):214-221
根据新疆的构造与成矿特征,提出新疆开合构造与成矿论观点。即在大地构造上是“开合构造运动论”,在区域成矿上是“开合构造成矿论”。开合构造与成矿是紧密联系、彼此结合、相互渗透、解释互补的统一整体。在总结新疆矿产特征和成矿规律的基础上,对新疆矿产,特别是金(锑)、铜、镍、铅、锌今后寻找大型矿床的主攻类型和主攻地区进行了科学预测,为地质勘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初论开合构造方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徐志刚 《地质通报》2004,23(3):238-245
开合构造方式是开合构造学中的一项重要要素,涉及开合构造动力学。开合构造方式可根据开裂带和聚合带的形态和方向性,以及扩张应力与挤压应力之间的相互关系分为平行式、斜交式、剪刀式和夹子式。夹子式开合方式是本文首次提出的,故举蒙古-鄂霍次克中生代岩浆岩带和华南晚前寒武纪构造2个典型例子予以较详论述。  相似文献   

18.
两广云开大山地区开合旋回转换与金成矿作用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邱小平 《地质通报》2004,23(3):272-278
开合构造是总结地壳或岩石圈水平扩张和压缩运动规律的一种大地构造观点,开合构造旋回代表了地壳或岩石圈的汇聚、离散和平移等宏观构造运动形式,以及由此引发的壳幔物质相互作用、沉积作用、变形与变质作用、熔融或重熔的岩浆活动、构造流体运移的过程。因此,开合构造运动促使地球表层成矿物质活化、迁移、聚集和成矿。对于多数内生金属矿床而言,特别是贵金属矿床,其主成矿期发生在开合构造由压缩向扩张快速过渡转变的时期,油气等非金属矿产则形成于扩张时期。成矿与容矿主断层多数都属于压性或压扭性向张性转换的复杂断层。云开地区自新元古代以来经历了多旋回的开合构造运动,产生了一系列不同期次、不同类型的金银矿床。  相似文献   

19.
评开合构造研究中的辩证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良耘 《地质通报》2004,23(3):298-302
中国学者杨巍然、姜春发、张抗等提出的开合构造是大地构造学中的一种重要观点。该观点系统地总结了大地构造研究乃至地球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站在辩证思维的高度,把地质运动概括为开裂与聚合2种基本形态,并从不同时间、空间、规模、级次等多方面的对立统一关系上阐述了它们的共同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