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用于数字化气体观测的脱气-集气装置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用于地震地下流体台站数字化气氡、气汞等气体观测中的脱气-集气装置的研究.该装置采用流体溅射的负压脱气原理,可以有效地将自流井地下水中的气体脱析出来,在脱气过程中,可实现对装置的喷射嘴堵塞等清理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弥渡地震台经过多次试验,设计制作了自流井脱气集气装置。该装置在弥渡地下流体观测井使用后,通过对安装前后弥渡地下流体观测数据的对比分析认为:该装置脱气效果明显优于原来的装置,气量充足,气氡、气汞测值升高,地下流体前兆信息获取能力得到较大提高;并且解决了同一观测井,化学量观测严重影响物理量观测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弥渡地器台经过多次试验,在2011年11月改进了弥渡自流井脱气集气装置。该装置在弥渡地下流体观测井使用后,脱气效果明显,弥渡地下流体前兆信息获取能力得到较大提高。本文选取改进脱气集气装置后的弥渡数字化气汞资料,对2012年以来云南省内发生的几次中强地震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4.
《地震研究》2021,44(4)
脱气-集气装置是地震地下流体溶解气和逸出气浓度连续观测系统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技术环节,装置的脱气效率和稳定性直接影响观测数据质量。根据我国地下流体观测井(泉)水位类型、水温、矿化度、流量等特征,新研制了5种脱气-集气装置,包括大流量低矿化度、小流量低矿化度、小流量高矿化度、真空脱气以及静水位井脱气-集气装置,并分别在甘肃成县台、四川姑咱海子泉、安徽庐江台、甘肃武山台、云南下关井和云南德宏芒邦井等多个台站进行了实验观测,结果表明新型脱气-集气装置基本解决了地下流体观测系统中老式脱气-集气装置易堵塞、脱气率低、脱气量不稳定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使用姑咱海子泉气氡观测数据,分析在不同脱气—集气(溅落式和自吸式)装置下观测数据的地震前兆异常反映。溅落式脱气装置在脱气过程中无空气混入,脱气效率较低,但地震前气氡观测异常明显;自吸式脱气装置在脱气过程中有大量空气混入,脱气效率相对较高,在地震前气氡异常不明显。分析认为:①空气混入起到稀释作用,致使气氡含量降低;②脱气装置前放置恒水位槽,将地震前泉水深部自然逸出气体释放,造成异常信息减少。  相似文献   

6.
怀来4井数字气汞观测及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怀来4井数字气汞观测条件及观测装置,该仪器投入观测已近6年,与模拟水汞观测相比,具有采样丰富、数字传输、保存和资料处理快捷、人为观测误差少的优点,从而使汞的信息量增加,为捕捉地震短临异常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对该井数字气汞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为今后数字气汞在短临预报中发挥积极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对甘肃地区数字化流体观测资料的干扰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通过对观测资料的分析,发现影响因素大部分是仪器故障引起的,人为因素很少。水位、水温主要有仪器故障及性能影响、电压瞬间不稳(或遭雷击)干扰、无效数据、人为干扰、多个测项影响、数采器故障、传输、原因不明、观测环境干扰等。气氡(气汞)脱气一集气装置的好坏,对数字化气体观测起决定性作用,此外,闪烁室被污染、气路堵塞、漏气等可能引起显著的干扰,还有仪器性能不稳、电压不稳、人为因素等;另外,汞灯或光电倍增管老化、补汞管老化、抽气泵老化、抽气不稳定、泵膜老化、轴套磨损、室内有污染或仪器内气路被污染、抽取饱和蒸汽体积不标准都可能引起观测值的不正常变化。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H2S自动化观测的实现途径,制定了H2S自动观测技术方案,对漂浮式脱气-集气装置及试验设备进行了改进,将该方案应用于新疆新25号泉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使用这种报警检测设备代替人工H2S测试是可行的,设置脱气-集气装置、采取适当技术措施避免气路堵塞是获取连续稳定观测数据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怀4井气汞观测井口装置设计及其气汞固体潮汐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河北省怀来县城东南怀4井气汞观测的井H装置进行了介绍,并利用2004年10月怀4井的气汞数字化观测资料进行了小波分析,提取了气汞潮的半日波和日波。将其分别与重力理论固体潮的半日波和日波比较,认为它们形态一致,相位吻合。怀4井井口装置的设计可为今后水文地质井的改造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核实赤峰1号井2014年初气汞异常现象,安装ATG-6138M测汞仪与原DFG-B测汞仪进行对比观测。ATG-6138M测汞仪观测到赤峰1号井房内空气汞浓度明显高于井孔内逸出汞浓度,表明观测井房可能存在汞污染问题。两台仪器同步观测井孔内逸出气汞浓度结果表明,ATG-6138M测汞仪测试结果稳定,动态清晰,而DFG-B测汞仪观测误差较大。对比DFG-B测汞仪与ATG-6138M测汞仪校准结果认为,DFG-B测汞仪已不能正常观测汞浓度的变化,存在捕汞管老化等仪器问题。综合分析表明,赤峰1号井DFG-B测汞仪存在环境汞污染和仪器老化等因素,且集气装置不符合地震行业标准技术要求,2014年初出现的气汞浓度异常信度不高,不能作为与地震孕育有关的前兆异常信息。  相似文献   

11.
宁波台ZK03井气氡仪在2017年12月更新为BG2015测氡仪,2018年12月又增上ATG6138M痕量汞仪,两套仪器采用同一脱气装置,记录显示采用原系统气氡仪、气汞仪数据离散度大,分析原因是一方面该井流量逐年降低使原脱气装置显现弊端,由于设计缺陷集气室进水量小造成原出水口不能实现水封空气出现跑气现象;另一方面ATG6138M痕量汞仪设计有定时吸气功能,原装置液面与脱气口间距小,部分水汽吸入仪器,引起仪器工作不稳定。为此,该台进行针对性设计改造,监测数据显示此次改造解决了原脱气装置缺陷,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在盘一井数字化气氡观测过程中,脱气装置经过两次改进,但出现的各种干扰因素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应用效果一般。为了减少脱气装置对气氡观测的干扰,提高观测数据质量,盘锦台改进制作了新型喷射负压式脱气装置,经过近7个月的试验研究,有效地减少脱气装置在气氡观测中的干扰,解决了氡观测脱气装置稳定性难题,这也进一步提高了气氡观测数据的内在质量。可为国内地震台站观测(水质矿化度高的观测井口)提供脱气装置制作、观测经验,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对气氡脱气装置改造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拆除了格尔木井原气氡脱气装置,针对该井冷水、大流量的实际情况,自行设计、制造了一套新的脱气装置,在其后的气氡观测中取得了良好效果,通过对改造前后氡值的分析,充分认识到了合理的脱气装置的重要性,形成了几点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不同脱气装置脱气效率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对比分析方法,用新设计的鼓泡式脱气装置与台站现普遍采用的溅散式脱气装置进行对比观测.在保持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经过实验对比,发现鼓泡式脱气装置具有更高的脱气效率,更适合小流量或者水温偏低的井(泉)的气体观测.  相似文献   

15.
气氡观测脱气装置改造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SD-3A自动仪器是“九五”期间中国地震局研制的自动测氡仪器,其脱气装置需要根据观测点的具体情况自行设计、制造。为此,笔者通过对武都殿沟泉脱气装置反复试验、改造,研制完成的脱气装置在武都气氡观测中获得良好效果:整点观测值的离散度明显减小,在6个月中(2002年2月至7月)有101个值超过3倍的均方差,降低到(2003年2月至7月)超过3倍的均方差的数值为零,观测值日变化幅度从几千Bq/L,降低到100Bq/L左右。。  相似文献   

16.
地下水溶解气数字化观测程控定量自动脱气装置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介绍了一种适于与气体自动观测仪器配套、应用于地震地下水前兆数字化观测的定量自动脱气装置。该装置根据气体溶解平衡原理设计而成,采用了交联双循环技术,由单板机实现程序控制,可利用连续流经该装置的被测水样,周期性制备定量体积的与被测水样具有确定浓度关系的气态样品,供气体自动观测仪器进一步测量,并按照给定的理论公式,对被测水样中相关溶解气的真实浓度给出精确的定量表达。专门设置的“稳压功能”和“除水功能”使该装置具有较稳定的工作性能。  相似文献   

17.
Quantifying the contribution of volcanism to global mercury (Hg) emissions i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the pathways and the mechanisms of Hg cycling through the Earth's geochemical reservoirs and to assess its environmental impacts. While previous studies have suggested that degassing volcanoes might contribute importantly to the atmospheric budget of mercury,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amount and behaviour of Hg in volcanic aquifers. Here we report on detailed investigations of both the content and the speciation of mercury in aquifers of active volcanoes in Italy and Guadeloupe Island (Lesser Antilles). In the studied groundwaters, total Hg (THg) concentrations range from 10 to 500 ng/l and are lower than the 1000 ng/l threshold value for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fixed by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1993): WHO Guidelines for Drinking Water Quality- http://www.who.int/water_sanitation_health/GDWQ/index.htlm]. Positive co-variations of (THg) with sulphate indicate that Hg-SO4-rich acid groundwaters receive a direct input of magmatic/hydrothermal gases carrying mercury as Hg0(gas). Increasing THg in a volcanic aquifer could thus be a sensitive tracer of magmatic gas input prior to an eruption. Since the complex behaviour and toxicity of mercury in waters depend on its chemical speciation, we carefully determined the different aqueous forms of this element in our samples. We find that dissolved elemental Hg0(aq) and particulate-bound Hg (HgP) widely prevail in volcanic aquifers, in proportions that highlight the efficiency of Hg adsorption onto colloidal particles. Moreover, we observe that dissolved Hg0aq and Hg(II) forms coexist in comparable amount in most of the waters, in stark contrast to the results of thermodynamic equilibrium modelling. Therefore, chemical equilibrium between dissolved mercury species in volcanic waters is either prevented by natural kinetic effects or not preserved in collected waters due to sampling/storage artefacts. Finally, we provide a first quantitative comparison of the relative intensity of aqueous transport and atmospheric emissions of mercury at Mount Etna, a very active basaltic volcano.  相似文献   

18.
安宁河断裂带土壤汞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磊  刘耀炜  包创  郭丽爽 《地震学报》2019,41(2):249-258
对安宁河断裂带地表破裂带土壤的总汞(THg)、总有机碳(TOC)和主量元素的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小庙和紫马跨地表破裂带测线上,土壤THg与土壤气Hg含量的峰值位置较为一致,能够指示出断裂带释放Hg的通道位置。小庙、羊福山、野鸡洞和紫马跨地表破裂带土壤垂向剖面上THg与TOC的相关系数表明,TOC是影响土壤THg含量的重要因素。通过土壤THg与TOC,THg与化学蚀变指数(CIA)的相关系数以及THg含量的垂向分布模式,识别出安宁河断裂带土壤THg剖面的干扰来源、背景来源和断裂带脱气来源,为分析Hg的分布特征与构造活动之间的关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