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地球》2011,(2):9-10
政策焦点〉〉 中央一号文件“给力”水利建设 1月11日水利部部长陈雷透露,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即将发布,主题将首次聚焦水利建设,进一步明确了当前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地位,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首次就水利专门出台综合性文件。据了解,这也将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8年关注“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2.
王建燕 《地球》2011,(8):104-106
美国东部时间7月8日11时30分(北京时间23时30分)左右,“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在佛罗里达州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升空,执行美国航天飞机项目第135次。这也是“阿特兰蒂斯”号的最后一次飞行,因此堪称美国30年航天飞机的“绝唱之旅”。  相似文献   

3.
“洞察”号任务是火星探测历史上一次巨大的飞跃.本文从介绍“洞察”号的科学目标和火星表面地震观测实验出发,展示“洞察”号地震数据中的发现.受益于“维京”2号的火星探测经验,“洞察”号首次成功监测到了火星震信号,并由此得到了火星壳结构的衰减特征.火星的地震数据中检测到了由气压引起的地表形变和HP3打孔信号,并用于约束登陆点附近表面土层的物理性质和地下结构的反演.此外,使用在2.4 Hz处出现的结构响应能够辨别自然响应和登陆器自振等机械振动.火星的地震数据中也检测出了Glitch和Donk等噪声信号,我们总结了其特征和形成原因.“洞察”号对火星壳的探测比较成功,但是由于缺乏大震级的火星震和陨石撞击事件的记录,对火星深部的了解依然比较有限.  相似文献   

4.
地球科学     
《地球》2012,(1):58-61
“大洋一号”环球科考发现16处海底热液区 据报道,我国“大洋一号”科考船圆满完成环球大洋科考,近日返回青岛。此次科考开展了海底多金属硫化物、深海生物基因等多项调查,共发现16处海底热液区,其中在南大西洋发现的一处热液区是目前南大西洋洋中脊发现的最南端热液区。  相似文献   

5.
林晖 《地球》2013,(11):86-89
漫步临海,怎么也绕不过括苍。 括苍是一座山名,一座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道家仙山。原名真隐山,山名因陶弘景而取。史载南朝梁时道教思想家、医药学家、炼丹家、文学家,人称“山中宰相”的陶弘景曾隐居此山。“真”即真人、仙人,“隐”指陶弘景的自号“华阳隐居”。现在山上的“灯坛观”就是他的栖息地遗址。  相似文献   

6.
在今年4月7—9日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召开的“磁暴预报和电磁扰动学术讨论会”上,武汉物理研究所黄天锡提交了《“挑战者号”爆炸和武汉电离层扰动》一文,一些同志围绕这一问题交换了意见。 1986年1月29日北京时间零时39分,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上空约16km处发生突然爆炸,爆炸激起的大气层扰动有可能以次声和较大尺度行进式电离层扰动—TID的方式向全球传播。  相似文献   

7.
张佑一 《地球》2012,(1):37-37
北京时间2012年1月9日11时17分,中国首颗高精度民用立体测绘卫星“资源三号”,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同时,中国本次航天发射还搭载发射了一颗卢森堡小卫星。  相似文献   

8.
嫦娥三号     
《地球》2014,(1):85-85
嫦娥三号卫星是中国国家航天局嫦娥工程第二阶段的登月探测器.嫦娥三号由着陆器和巡视探测器(即“玉兔号”月球车)组成.进行首次月球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察.获取月球内部的物质成分并进行分析.将一期工程的“表面探测”引申至内部探测。  相似文献   

9.
日本长野县西部地震使人们认识到,用现今的科学技术进行地震预报是何等的困难。但是,苏联现在正在研究利用人造卫星从宇宙空间进行地震预报,而对一般人来说,这甚至会被视作“异想天开”。根据苏联科学院宇宙研究所的尤利·扎伊切夫介绍,这项研究的有关情况如下。对周围电系统的激发通过人造卫星“国际宇宙19号”的测定,苏联科学家首次观测到在强震前后几小时,电离层上部的低频辐射强度异常增大。接着,人造卫星“华盖3号”又证实了这一现象。很久  相似文献   

10.
李金贵 《地球》2011,(5):72-74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是新中国成立62年来中央首次系统部署水利改革发展全面工作的决定。文件提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把水利发展提升到“国家安全”的重要位置,这是建国以来的第一次。  相似文献   

11.
含水矿物对火星早期水环境具有直接的指示作用,但目前已发现的各类黏土矿物和蒸发盐主要出露于火星南部古老的高地.虽然火星北部低地可能曾经存在古海洋,但其表面覆盖了一层无光谱吸收特征物质,轨道红外高光谱遥感未能探测到液态水活动的物质成分证据.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的“祝融号”火星车着陆于北部低地推测的古海岸带区域,开展了高空间分辨的巡视探测,以揭示该地区的地质和环境演化.火星经常性出现沙尘暴天气,沙尘不仅覆盖了火星地表,也覆盖到火星车上的光谱定标板;此外,“祝融号”短波红外光谱数据还受温度变化、大气二氧化碳吸收等因素的影响.本文对“祝融号”所获取的原位短波红外光谱数据进行了重新校准,最大程度地解决了上述因素的影响.校准后的光谱数据显示着陆区的反射率落在火星土壤的正常值范围,同时确认一些重要吸收峰的存在.根据标校后短波红外光谱的吸收特征识别出着陆区存在多水硫酸盐、石膏、含水硅酸盐等组分,其中硫酸盐含量低于27~39wt.%.研究结果进一步确认了“祝融号”火星车着陆区曾有过液态水活动,为地下水或古海岸线假说提供了矿物学证据.  相似文献   

12.
姚鹏飞 《地球》2014,(2):1-1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作为重点内容被列入文件之首。 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人类文明得以发展的先决条件,粮食安全关系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3.
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刚刚上天,日本科学界又准备“入地”。根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学者正积极联手美国、欧盟、中国筹备一项计划,向地球内部深深挖掘,去探索生命起源的奥秘。报道说,这在人类历史上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14.
美国《地质时代》1981年2月号“地震学”栏刊登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地震台乌尔哈默(Robert A.Uhrhammer)的一篇报道,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15.
美国《科学新闻》1979年年底的两期分类综合报道了“1979年主要科技新闻”,在“地球科学”一栏内曾提到,“在美国阿肯色州发现了同新马德里地震活动有关的断层带”。现根据美国《地质时代》1979年12月号刊登的题为《看到了新马德里断层带》的文章和美联社华盛顿1979年10月22日电讯的有关报道,编译如下:  相似文献   

16.
日本《科学朝日》1979年2月号刊登原日本气象厅观测部长木村耕三撰写的题为《建立预防震灾的警报系统——对竹内与力武论战的一点看法》的文章,摘译如下:1.也要研究预报的缺点在《科学朝日》1978年9月号上,竹内均曾呼吁:“与其进行地震预报,不如搞水井建设”。在11月号上力武常次以“地震预报并非梦想”为题,对此加以反驳。如果对这两种论  相似文献   

17.
美国《地质时代》1980年2月号刊登美国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地震台乌尔哈默(Robert A.Uhrhammer)在“地震学”栏写的一篇报道,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18.
2000年8月10日,俄罗斯北方舰队开始了10多年来最大的海军演习。参加演习的舰艇中有带有重型武器的“库尔斯克”号潜艇,她装备着最现代化的巡航导弹,属于奥斯卡级。从8月14日开始,一系列报道表明库尔斯克号遭受了重创,船员似乎已遇难身亡。到8月17日为止,新闻报道波罗的海  相似文献   

19.
美“国家地震灾害减缓计划”主持的“断裂力学及其与地震预报的关系”第三次大会于1977年12月1—3日在加州斯坦福大学召开。会后由美国地质调查局于1978年汇编了“78—380号”公开档案报告会议录,刊登了大会有关文件和论文。现将其中由加州理工学院地震实验室金森博雄写的题为《利用地震辐射推算震源参数》一文译载如下(插图均略):  相似文献   

20.
我国早于1979年开始建设“第二代”深井地下水观测网以来,就已注意到观测动水位(实质是流量)的前兆变化较之静水位更为明显,并强调对地震“敏感点”的观测研究。本文介绍的河北省河间县马17号井就是这类映震“敏感点”的典型实例。该井自1981年投入观测以来,其动水位变化对周围发生的10余次5级以上地震前都有明显的前兆反映,尤其是1985年11月30日邢台任县5.3级地震前据此作出了较好的短临预报。实践表明,马17号井是反映区域应力场的“敏感点”。深入探讨其映震敏感的机理,寻找并监视多个敏感点的动水位、水氡、水溶气体及深部离子成份的变化动态,可能不失为突破中强地震预报难点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