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正2018年4月6日,阿联酋波斑鸨保护国际基金会(IFHC)主任Mohammed Al-Baidani先生与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所长雷加强签署了共同开展"中国新疆波斑鸨保护与生态监测"项目的第三期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开展中国新疆波斑鸨种群的保护与生态监测工作。项目的实施将为评估中国新疆波斑鸨生存现状、制定有效保护计划,以及未来实现波斑鸨野外保护提供有力的科  相似文献   

2.
黄麟  郑瑜晗  肖桐 《地理学报》2017,72(7):1305-1315
鉴于中国对生态保护的投入与奖惩皆以县域为基本单元,需要开展县域尺度生态保护效果的监测评估,以期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定量分析了近15年县域尺度优良生态系统面积及植被覆盖度变化,及其与生态保护项目数量的关系,进而评估生态保护措施在县域生态变化中的效果,并评价工程措施的地域适宜性。结果表明:① 中国东北地区、南方亚热带区、青藏高原东南部的县域优良生态系统面积占比多高于50%,西北地区、西南喀斯特区、华北平原等县域优良生态系统占比多低于20%。② 近几十年,生态保护重点是生态脆弱区,青海三江源、藏东南、川西、祁连山、新疆南部等西部地区的县域生态保护项目数量多大于5个,东部沿海地区则少于或等于1个。③ 2000-2015年,中国53%县域的优良生态系统面积占比提高,黄土高原、黄淮海平原、京津冀、川黔渝、两广等地区的县域植被覆盖度明显上升,而新疆北部、西藏中部、内蒙古中东部等干旱半干旱区、长三角等区域植被覆盖度下降。④ 生态保护项目数量与优良生态系统、植被覆盖度变化等反映生态状况改善的指标并未呈现正相关关系,生态保护应遵循优良生态系统分布格局,气候变化背景下造林等工程措施应遵循自然规律与地带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正2014年7月6日,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组织验收专家组,对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承担的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三期)项目"援疆政策环境下新疆跨越式发展战略研究"和"新疆油田作业废液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进行了验收。"援疆政策环境下新疆跨越式发展战略研究"的开展,旨在从全局角度统筹新疆的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部署,规划援疆行动,分析新形势下新疆跨越式发展的目标、战略重点、发展途径和政策措施,并针对援疆行动可能存在的重复建设、无效援建、生态环境继续恶化等问题提出解决方案。项目组通过该项目的实施,构建了援疆行动与新疆县域发展动态监测与分析平台,可动态监测与发  相似文献   

4.
<正>由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与斯巴鲁汽车(中国)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以宣传生态保护为理念的"斯巴鲁生态保护奖"2009年评奖活动正火热进行中。2008年,斯巴鲁汽车(中国)有限公司与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共同成立"斯巴鲁生态保护奖",斯巴鲁公司出资100万人民币奖励在野生动物保护及生态文明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个人和集体。该奖  相似文献   

5.
正2016年4月1日,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承担的《中国—哈萨克斯坦"丝绸之路经济带"新兴城市生态屏障建设技术合作研究》项目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市正式启动。哈萨克斯坦赛福林农业技术大学校长库利什巴耶夫和新疆生地所副所长雷加强共同见证了项目的启动仪式。该项目主要针对哈萨克斯坦首都圈生态屏障建设技术需求,优选中国成熟的生态屏障建设技术和管理技术,对阿斯塔纳地区生态建设现状进行调查与研究,引种筛选与繁育生态屏障建设适宜植物,研究生态屏障建设土壤改良技术,研发适用于当地环境的生态防护林建设技术体系,建成  相似文献   

6.
《干旱区地理》2007,30(2):I0002-I0002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主持的“新疆生态安全遥感监测与信息系统的技术集成和应用”项目荣获200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7年2月27日,中国科学院路甬祥院长发来贺信,祝贺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新疆生态安全遥感监测与信息系统的技术集成和应用”成果获得2006年  相似文献   

7.
<正>2010年6月21日,"2010年斯巴鲁生态环保之旅"启动仪式在国家林业局举行。据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秘书长藏春林介绍,斯巴鲁汽车(中国)有限公司自2008年与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共同成立"斯巴鲁生态保护基金"  相似文献   

8.
“亚洲大陆地理中心”生态与经济互动发展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亚洲大陆地理中心"位于新疆乌鲁木齐市永丰乡包家槽子村,地处新疆绿洲脆弱的生境中,是亚洲大陆的心脏。它具有成为新疆优良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其成功发展必将推动乌鲁木齐,乃至新疆的经济繁荣。通过实地考察,以问卷调查形式了解到包家槽子村仍处于较贫困状态,农户经济收入主要以粗放型农业为主,直接受益于旅游业的不多,由此提出以绿洲旅游业为互动发展的纽带,建立"亚心"生态与经济互动发展"双赢"模式。认为:"亚心"开展绿洲旅游业要深度开发观光旅游,并辅以民族风情游与农家乐休闲游,延长产业链;在其气候变化暖湿趋势的影响下,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应积极实施水资源保护,自然生态保护(生态草建设),建立绿洲自然保护区等"三重保护";经济建设方面以绿洲生态农业为主,配合农副产品加工业、民族手工艺品制作等多渠道发展经济,对"亚心"今后发展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正>盘锦市湿地科学研究所的前身是1954年国家轻工业部芦苇造纸局成立的盘锦市芦苇科学研究所。研究所现拥有农学、生态学、水力学、水产学、植物学、经济学、动物学等专业的正副研究员18人、国务院政府津贴5人。"十一五"以来,研究所紧紧围绕湿地保护与发展的重大需求,开展了多项国家、省、市科研课题研究,并与国内外大学、科研院所开展了多项学术交流与合作,如"盘锦滨海湿地优化养殖示范项目"、"辽河河口区大型湿地生态修复关键技术与示范研究"等;承担了新疆博斯腾湖、宁夏中尉、江苏京杭大运河、吉林石头口门水库、河北北戴河、黑龙江大庆、  相似文献   

10.
<正>为了加大对哈尔滨市、黑龙江省湿地资源的保护力度,提升湿地保护管理的决策及治理能力,更好地开展湿地生态保护、恢复研究工作,2016年11月,哈尔滨学院作为主要筹建单位(以原哈尔滨湿地研究所为基础),与黑龙江省湿地保护管理中心、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湿地国际-中国办事处合作共建了"哈尔滨湿地研究院"和"黑龙江湿地培训中心"。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北方沙尘暴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23,自引:51,他引:72  
中国北方主要包括:甘肃河西走廊及内蒙阿拉善盟;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地区;内蒙阴山北坡及浑善达克沙地毗邻地区和蒙陕宁长城沿线四个主要沙尘暴中心和源区。我国沙尘暴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呈波动减少之势,90年代在减少中有回升,2000年和2001年更是急剧增加,预示着新一轮沙尘暴活跃期已经开始。生态环境恶化和气象条件的变化是我国北方沙尘暴增多的原因。目前人类控制天气的能力还很有限,减缓沙尘暴灾害频度与强度的关键在于搞好地面的生态保护与建设。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防治并重"的生态保护与建设方针;建立和完善生态保护的法规和政策体系,停止导致生态环境继续恶化的一切生产活动,对于超出生态承载能力的地区可以采取一定的生态移民措施。  相似文献   

12.
正2016年6月23日,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学技术局和河南省科学技术厅组织专家在北京对"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干旱、半干旱区域旱情监测与水资源调配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新疆适应气候变化的水资源利用技术集成与应用"课题(2013BAC10B01)进行了验收。中国科学  相似文献   

13.
<正>2017年6月21日,新疆科技成果管理办公室邀请专家对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张元明研究员团队完成的"典型温带荒漠生态系统功能及其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机制"项目进行了科技成果鉴定。项目以典型温带荒漠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开展了荒漠植被有机碳储量、碳氮过程及其生态效应,以及荒漠植物逆境生存策略与调控机制研究,揭示了温带荒漠生态系统对环境变化的适应  相似文献   

14.
《干旱区地理》2006,29(4):562-562
2006年8月4日,应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的邀请,巴基斯坦野生动物保护基金会首席技术顾问Ashiq教授和巴基斯坦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办事处项目官员Saleem博士就中巴双方在帕米尔区域的科研合作来疆进行了访问。帕米尔高原地跨中国、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和阿富汗四国。“帕米尔”是塔吉克语“世界屋脊”之意,这一区域拥有地球上极其珍贵的动植物资源,极具科学研究价值。中国和巴基斯坦已在帕米尔各自区域建立了自然保护区,采取了卓有成效的保护措施,开展了一系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为促进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中巴两国更应积极发挥带头作用,加强在这一区域科研合作,共同促进该区域的生态保护。为了进一步明确合作方向,细化合作内容,两位巴基斯坦外宾与新疆生地所的有关专家,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业局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就中巴两国在帕米尔区域的合作研究、共同管理与保护、以及参与和管理机构等具体问题进行了讨论,并签署了相关合作协议。  相似文献   

15.
生态退化问题在全球范围内十分严峻,尤以中国典型脆弱生态区为甚。在2016年开始实施的"十三五"规划中,中国政府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安全作为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议题。然而,长期以来,生态治理研究工作缺乏实施效果评价、忽视生态技术应用、忽略生态技术地域和经济适宜性。针对这些问题,科技部在2016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启动了"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重点专项,包括8个领域的37个项目。其中,"生态技术评价方法、指标体系及全球生态治理技术评价"(2016YFC0503700,2016-2020)项目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牵头,参与单位包括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和中科院兰州文献情报中心。项目总体目标为辨识生态技术,构建典型脆弱生态区退化生态系统治理的生态技术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评价生态治理技术,筛选满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需求的生态技术;找出国外生态技术需求,推介适合发展中国家生态治理需求的生态技术模式。项目设置了6个密切相关的研究任务:生态退化分布与相应生态治理技术需求分析;生态技术评价方法、指标体系与模型开发;不同类型生态技术识别、演化过程与评价;国家重大生态工程关键技术评估;生态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技术筛选、配置与试验示范;生态技术评价平台与集成系统研发。本专辑将介绍本项目研究迄今取得的进展,包括生态技术辨识和评估的概念、理论和方法概述,中国及代表性国家水土流失、荒漠化和石漠化治理技术演化和评估案例等。希望本专辑对同类研究以及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干旱区地理》2008,31(1):96-96
2007年11月30日,联合国国际开发署(UNOP)“加强中国农村地区水资源管理与饮水安全”项目、新疆“干旱、半干旱地区流域水资源管理与生态恢复示范区建设”子项目启动会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隆重召开。来自UNDP驻华代表处、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新疆自治区科技厅、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水利局、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信息中心、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新疆遥感中心、新疆资源与生态环境中心,以及项目实施区域新疆尉犁县及兴平乡等相关单位的50余名代表参加了启动会议。  相似文献   

17.
祁连山是中国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其生态保护与治理一直受到国家、地方政府和当地居民高度关注。目前,在祁连山的生态保护工作中,缺乏对现状基础数据的全面掌握,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矛盾突出,生态环境综合监测系统不完备,生态补偿机制推进实施缺乏创新。在全面梳理祁连山目前存在的重大生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祁连山生态保护红线落地并严守的建议,包括加快开展祁连山综合科学考察、完善并落实开展生态补偿机制、探索以正面清单为导向的协调发展模式、促进生态安全与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相协调、进一步实施重大配套政策、完善保障支撑体系等。  相似文献   

18.
我国生态用地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分析生态环境安全和生态用地保护的重要性入手,在生态用地的界定与分类、规模量化与空间布局、生态服务价值估算与生态补偿机制等方面分析了我国生态用地的研究进展,总结了相关研究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并探讨了进一步开展我国生态用地研究的思路和方向。今后应重点加强5个方面的研究:1定性与定量结合的生态用地界定和分类方法;2"生态最优"和"最少保护"合力下的生态用地规模量化;3刚性与弹性框架下的生态用地分类保护制度;4基于栅格数据格式的生态服务价值估算和生态补偿机制;5不同尺度下生态用地的空间规划与地图综合。  相似文献   

19.
海草床生态监测的作用不仅在于探讨海草资源本身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更可通过海草监测,来评估所在海区的近海生态环境质量,或提示其它一些生态问题。在海草监测与保护方面,广西乃至中国仍远远落后于澳大利亚、美国以及欧洲一些国家和地区。对广西北部湾而言,仍缺乏具有较强针对性、可操作性和科学性的海草床生态监测方案。基于SeagrassNet监测方法,作者结合了近年来在广西开展的海草生态监测的经验,并针对广西北部湾海草生态系统的特殊性与典型性进行了部分改进,提出了适合于广西北部湾海草床的生态监测方案,是SeagrassNet在广西北部湾本土化的表现,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以期为我国海草床的生态监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生态质量是指一定时空范围内生态系统要素、结构和功能的综合特征,具体表现为生态系统的状况、生产能力、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抗干扰和恢复能力。生态系统的质量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监测的重要内容,多时空尺度观测技术的发展为生态系统质量监测与评价提供了新机遇,但同时也对国家尺度生态要素、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的观测标准与技术规范提出了新的要求。本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自2017年7月立项以来,围绕国家尺度生态质量监测技术与规范,开展了生态系统网络观测技术规范、台站生态要素监测、区域生物多样性和区域生态功能监测技术与规范的研究,在典型农林草湿地生态系统开展应用示范。项目在生态质量综合监测指标体系构建、生态系统研究网络观测技术、区域生物多样性和区域生态功能监测、基于无人机和机器学习的荒漠植被监测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促进了生态质量监测技术的发展。我们组织本专辑从不同视野集中系统介绍本项目已取得的生态质量监测技术和评价方法,以期促进生态学及其观测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