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正>2015年3月10日,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赵振勇副研究员等科研人员发明的"一种干旱区盐碱地生物改良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ZL201310350696.6)。该方法先进行开沟避盐、滴灌淋盐以创造种子萌发所需低盐湿润土壤环境,第一年通过盐生植物地上部分刈割来移除农田耕作层土壤过多的盐分,第二年通过耐盐豆科绿肥植物来实现土壤培肥,通过引进和筛选出适宜区域重盐碱地规模化种植的生态经济型盐生植物品种和耐盐豆  相似文献   

2.
盐碱地可持续利用研究综述   总被引:80,自引:0,他引:80  
盐碱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粮食生产具有重大贡献。但水资源的缺乏、气候变化使盐碱地开发利用工作更具挑战性。文章系统总结了近年来盐碱地可持续利用研究取得的重要进展:(1)盐碱地可持续利用的技术研发、排盐水环境安全处理及技术配套管理研究;(2) 盐碱地可持续利用的农户技术选择行为研究;(3) 盐碱地可持续利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提出盐碱地可持续利用进一步研究的建议:加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强调农户技术选择行为研究;增强研究方法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GIS的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改良分区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面积超过总面积的70%,而盐碱地改良分区是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盐域地的前提,通过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的各种空间数据分析功能,将黄河三角洲土地盐碱化现状分为:非盐碱地,轻度盐碱地,中度盐碱地,重度盐碱地,滩涂5个区,并结合地下水长期观测资料,进行成因分析,建立了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改良分区模型,立足土地盐碱化的现状,充分考虑地下水埋深和矿化度,把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按改良难易程度分为:易改良区,较难改良区,难改良区,近期不宜作改良区,并针对不同的盐碱地改良区提出了相应的土壤改良对策。  相似文献   

4.
对银川平原盐碱地的现状和形成因素进行了分析,结合当地实际提出了工程、农艺、化学、生物等综合改良措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将当地盐碱地改良由"改良"向"预防"转变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盐碱地养鱼     
《地理教学》2008,(12):46-46
在甘肃酒泉地区试验田里,上海科研人员历经3年,靠养鱼、种草等科学方法,让白花花的不毛之地肥了、绿了。经测算,仅盐碱地池塘养殖的亩产效益就达1000元,并形成一种盐碱地改良新模式,具有良好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在改良盐碱地的措施中,60年代在山东禹城和河南封丘采用“井灌井排”的方法,70年代在我国北方部分地区采用“抽咸换淡”的方法。在上述两种方法的基础上,80年代末期,根据城市北丘洼的具体条件,采用了“强排强灌”的方法改良重盐碱地。后一种改良方法的特点是周期短,效果显著,当年改良当年可以有收益。改良后的土地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以通过一年四季种植作物、灌溉、施肥和中耕松土等农业措施,长期维持。  相似文献   

7.
采用时空转化的方法研究了滴灌条件下不同盐地碱蓬种植年限(0 a、1 a、2 a和3 a)对重度盐碱地土壤盐分及盐离子在0~120 cm土壤剖面的分布特征的影响,为盐地碱蓬在盐碱地中的改良利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滴灌种植盐地碱蓬后土壤盐分在剖面的分布发生明显变化,根区(0~40 cm)土壤含盐量随种植年限增加而下降,根底(40~120 cm)土壤则先增加后下降;Na+和Cl-因容易被水淋洗和植物选择性吸收多,根区土壤中Na+和Cl-含量随种植年限增加有显著降低,Ca2+和SO42-不易随水移动,淋洗程度低,HCO3-和Mg2+第2 a和第3 a的淋洗效果明显好于第1 a;经过3 a种植后土壤中毒害离子Na+与Cl-和在表层盐分组成中的比例下降,Ca2+比例上升,钠吸附比(SAR)值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8.
以陕西省富平县卤泊滩盐碱地改良区为例,在其上游地段选取两块农田为研究对象,布置典型观测断面并埋设测管,运用TRIME-T3法和烘干法对观测断面土壤剖面含水量进行测定,并同步测定土壤含盐量。对两种方法测得的土壤含水量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土壤盐分对TRIME-T3法测定的土壤含水量影响以及该方法在盐碱地农田土壤剖面含水量测试中的应用。研究结果显示:(1)TRIME-T3法测量值较烘干法值偏大,但两者之间有较高的相关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可以用y=0.866 3x+0.754 5的线性函数进行校正,校正后的TRIME-T3测量值中将有94.4%的值接近土壤含水量真实值。(2)通过对校正函数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TRIME-T3标定曲线值与烘干法测定值非常接近,绝对误差<1 cm3·cm-3,相对误差在5%以下,表明TRIME-T3法通过一定的校正后可以很好地表达该盐碱地农田土壤剖面含水量信息。(3)通过对TRIME-T3测定的含水量与相应含盐量进行分析,发现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并不显著,表明该方法可适用于盐碱地农田土壤剖面含水量测定。该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地区盐碱地土壤剖面水分测定技术(TRIME-T3)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干旱区地理》2012,(1):115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近日发明一种"荒漠盐生植物盐穗木的全生长季育苗方法",该方法于2011年1月9日获国家版权局授予的专利证书,专利号ZL201010180904.9。盐穗木属藜科植物,具有抗干旱、耐盐碱、耐风蚀沙埋的特点,是防沙固沙、绿化造林、保持水土的优良灌木,广泛用于荒漠化防治、盐碱地改良以及沙漠公路的防护。盐穗木属半灌木,株高50~200 cm,有其独特的生物生态学特征和广泛的经济、药用、生态价值,重视对盐穗木在荒漠、盐碱地上的的研究与开发利用对新疆生态环境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土壤水盐空间分异特征是土壤盐碱化防治与改良的重要依据,也是盐碱地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基础。在流域尺度上,综合石羊河流域林地、草地、耕地、盐碱地、荒漠等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水盐分异特征的研究较少,难以支撑新时期变化环境下盐碱地的改良与利用需求。运用地统计学与传统统计学方法,对石羊河流域土壤水分和电导率的空间分异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水盐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石羊河流域土壤含水量呈现西南高、东部和西部低的趋势,在剖面上由表层的8.75%向深层的10.19%逐渐递增。土壤电导率呈现东南和西南部低、东北和西北部高的趋势,中、重度盐碱化土和盐土的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56.55%。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林地土壤平均含水量最高(21.08%),其次为耕地(15.60%)、盐碱地(12.40%)、草地(6.98%)和荒漠(1.60%)。盐碱地土壤平均电导率最高(8.55 dS·m-1),其次为草地(1.28 dS·m-1)、荒漠(0.51 dS·m-1)、耕地(0.48 dS·m-1)和林地(0.18 dS·m-1)。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水盐的垂直分布有显著影响,且土壤水分含量与海拔、...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用于区域土地利用变化预测改进型的空间分析预测模型,以半干旱环境下典型生态脆弱区松嫩平原西部通榆县为例,用改进型空间分析测算模型分析了全县1992~2001年间土地盐碱化演化过程,并在此基础上预测全县未来29 a内土地盐碱化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改进型空间分析测算模型可较准确预测区域未来某一时间点盐碱地数量与结构;(2)通榆县2030年以前将以非盐碱地快速盐碱化为主,其中低覆盖度草地和沼泽地是新增盐碱地主要来源;(3)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干预,全县土地盐碱化过程有一定可逆性,以轻、中度盐碱地向耕地、高覆盖草地、农村居民用地和城镇用地转化为主。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河套灌区水盐平衡与干排水脱盐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王学全  高前兆  卢琦  李彬 《地理科学》2006,26(4):455-460
内蒙古河套灌区由于气候和水文地质条件影响,外排水不畅,地下水位超过临界水位,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河套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是防治土壤盐渍化根本工程措施。根据1987~1997年期间的水盐均衡计算,河套灌区,整体处于积盐过程。灌区荒地和低洼湿地有排水积盐作用,从而减轻耕地盐渍化,通过蒸发,可积聚进入灌区盐分的65%。这种干排盐技术,可作为灌区农田土壤盐渍化脱盐的一项重要措施。调整河套灌区种植结构,选择耐盐作物品种种植,可起生物排盐作用,增加土壤有机质,抑制土壤积盐。  相似文献   

13.
《西部资源》2013,(1):30-30
1月22日,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在北京组织有关专家对“盐碱地暗管改碱与生态修复技术开发与示范”项目七个课题全部通过验收。  相似文献   

14.
《地理教学》2010,(14):62-62
盐碱地基本上都是不毛之地,这是小学课本里就有的常识。但华东师范大学夏涛教授的课题组,最近通过基因改组技术创造出一种新的基因,凡是转入并表达这种新基因的植物,都能够在高盐环境里正常生长。该项成果目前已经申请了中国国家发明专利和国际PCT专利。  相似文献   

15.
左东奇 《地理教学》2010,(13):49-50
1、C【解析】考查沿海滩涂环境对植物选择的要求。滩涂土壤含盐量大,需选择耐盐植物如柽柳、盐地碱蓬、海滨锦葵等。该题也是对黄淮海盐碱地治理的迁移考查。  相似文献   

16.
植物根际促生细菌提高植物耐盐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盐分过高抑制植物生长,已成为盐碱地区域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植物根际促生细菌(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促进盐碱地作物生长,增强作物耐盐能力,进而诱导作物盐耐受性。对能诱导植物盐耐受性的PGPR种类作了总结,并从PGPR自身产生物质及植物受到PGPR作用后生理变化两个方面评述PGPR提高植物耐盐性的机制。了解PGPR提高植物耐盐性的机理,为大规模利用微生物提高作物在盐碱等条件下的稳产高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正盐生植物是一类能够在盐分浓度至少200 mmol/L的环境中生长并完成生活史的植物,约占植物物种总数的1%。盐生植物是重要的植物资源,在食用、饲用、药用、工业、保护和改造环境等方面具有开发利用价值。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田长彦研究员课题组通过分析盐生植物的特点,结合实际应用需要,在利用盐生植物改良盐碱地、修复石油和重金属污染等方面提出新思路。首先,在干旱区盐碱地改良方面,提出利用滴灌技术种植一年生真盐生植物。在干旱区,水资源匮乏,而传统的改良措施又消耗大量的水。真盐生植物能够主动吸收土壤里的盐分,聚集在地上部,  相似文献   

18.
松嫩平原土地次生盐碱化研究   总被引:83,自引:7,他引:76  
李取生  裘善文 《地理科学》1998,18(3):268-272
松嫩平原是我国土地次生盐碱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由于盲目开垦、过度放牧及一些水利工程带来的负效应,土地次生盐碱化迅速发展,每年增长速度达1% ̄1.4%。到下世纪初将有45%左右盐碱化土地退化为基本无利用价值的重盐碱地。主要防治措施有水田、芦苇开发和以藻代排的水利措施,改革草原经营机制、秸杆利用等草场改良和畜牧业发展措施,改土培肥、种植耐盐经济作物等农业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生物土壤结皮影响下的土壤酶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吴楠  张元明 《中国沙漠》2010,30(5):1128-1136
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典型沙垄生物土壤结皮分布区的土壤酶分布特征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①土壤酶的分布在典型沙垄的不同地貌部位具有空间异质性,表现为垄间低地>沙垄坡部>垄顶,垄顶与垄间低地的过氧化氢酶、脲酶、中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蛋白酶活性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②垂直分布上,土壤酶的积累以表层0~2 cm为主,随土壤深度增加显著递减,以垄间低地表现的尤为明显;③地貌部位与土层深度的交互效应对中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转化酶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④相关性分析表明,有机质、全N是影响土壤酶活性的重要因素;各种酶促反应既是专性的,又是相互联系的;⑤主成分分析表明,过氧化氢酶和脲酶能够较好地反映土壤综合状况,与大多数土壤因子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尤其是脲酶,能够作为反映典型沙垄生物土壤结皮区土壤肥力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利用2018年10月8日至2019年1月31日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起伏地形上高大沙垄高点和低点的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和大气压同步观测资料,对比分析沙漠起伏地形上秋冬季的微气象特征。结果表明: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高大沙垄造成的地形起伏,使得沙垄高点和沙垄低点气温、比湿和风速日变化差异明显。沙垄高点和沙垄低点气温差异主要体现在夜间,与沙漠腹地夜间存在逆温现象有关,表现出沙垄高点气温明显高于沙垄低点,观测期气温差异平均值为6.6 ℃。沙垄低点气温日较差高于沙垄高点。2018年10、11、12月,气温随高度变化出现逆温现象与沙垄高点气温高于沙垄低点气温在时间上相互对应。两个站点比湿较小,平均比湿分别为0.68 g·kg-1和0.99 g·kg-1。比湿日变化趋势随季节发生显著变化,主要与大气稳定度增加、冬季水汽增多及夜间逆湿现象逐渐显著相关。地形位置较高的沙垄高点风速比沙垄低点大,风速差异主要体现在夜间。2018年11月2、14、15、20日和2019年1月30日,沙垄高点风速维持在1.9~4.6 m·s-1,平均3.2 m·s-1,沙垄低点风速维持在0.8~4\^5 m·s-1,平均2.5 m·s-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