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本文讨论引潮力对暴雨产生的影响. 1 引潮力 引潮力主要决定于月相(朔望).据万有引力定律,引力的大小跟两个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平方成反比.引潮力的大小,与天体的质量及天体离地球的远近有关.太阳质量虽比月球大,但月球离地球比太阳近得多,故月球的引潮力比太阳大得多.因此,南方的渔民经验是"潮水跟月",并利用潮水的起落捕鱼捉蟹.当月球与太阳在地球同一方向并成近直线的时候,就是农历初一(朔),日月引潮力同相叠加,因而形成"天文大潮".当日月在地球各一边近似一直线时,就是农历十五(望)的前后,日月引潮力方向相反而削弱,潮水涨落幅度就小.  相似文献   

2.
日、月引潮力与台风强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振球 《气象》1975,1(9):18-20
太阳和月球对地球的引力,不仅产生海洋潮汐,而且还产生固体潮(地球外壳上下振动)和大气潮。可是,过去一般认为对流层中大气潮的作用不大。然而,我国劳动人民在历代与天奋斗的实践中,却积累了不少用天文条件预测天气变化的经验。例如,沿海渔民就有“台风来临如遇朔、望日,则风大雨大,容  相似文献   

3.
<正>@huangct作为天文爱好者、气象工作者,看到"天文因子与气候变化"这个专题还是很有兴趣的。主编语提到地球所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可以通过太阳总辐照度(TSI)进行量化,而TSI会受到太阳黑子、光斑、耀斑、谱斑、日珥和日冕物质抛射等太阳活动影响而发生改变,而文章《海洋热含量对太阳总辐射11年周期变化的响应》也提到TSI随太阳黑子数有周期变化。这些介绍的都是太阳内部变化改变TSI从而影响气候的变化,而地球绕太阳公转运动中会受到其他大行星的引力干扰使轨道参量变化,这样也会有地球接收太阳辐射的日照  相似文献   

4.
日食过程中的太阳辐射观测及其各分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1981年7月31日日食过程中在漠河(最大食分为97%)得到的太阳辐射各个分量的资料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1.太阳短波辐射随太阳被遮面积的增加而迅速减弱,太阳紫外辐射则随太阳直接辐射的减弱呈线性减弱;长波辐射在日食过程中减弱较缓慢,而且长波辐射的最低值不在食甚时出现,而是稍有落后(约10分钟左右);地表面辐射平衡在日食过程中两次通过零点,出现了与日变化完全相仿的过程。气温在整个日食过程中的最大降温约为2.5℃,亦是在食甚以后出现。2.在历时160分钟的整个日食过程中,到达地面的净能量损失达59.2卡/厘米~2。若按东经60°至160°,北纬50°以北地区考虑,总能量损失可达4.8×10~(18)卡。 文中还简要地讨论了日食过程中太阳辐射各分量减弱的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5.
暴雨生兮月圆缺祁翔月球作为地球的卫星,围绕着地球自西向东旋转。在人类的视觉里,月球是仅次.于太阳的第二个亮体。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发现了“阴晴圆缺”的周期变化.并以此制定了”阴历”。近代科学的发展,使人类对月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据测定,月球距地球的平均距...  相似文献   

6.
陈思继 《贵州气象》1995,19(4):35-48,F003
本文通过对诸多的,已为人们熟知的,且既重大而又迄今大都未得解释的地学事实的考证,表明;(1)北太平洋实为巨大质量的磁性彗星在侏罗纪与白垩纪之交替时代撞入地球所形成的坑痕。由于该彗星的撞入,导致地球曾-度从黄道面上南附,以及其回归而获新生,从而出现了一系列的重大地学事实,(2)因地球的新生,引起了生物的巨大变化,(3)地球在众行星中的天文异常数据说明,只能缘于原生态的巨型彗星的撞入;月球实为其中后部  相似文献   

7.
陆振和  虞雅贤 《气象》1981,7(10):14-16
一、概述 本次日食太阳辐射能和下垫面辐射平衡观测的主要目的是:测定不同食分太阳辐射能各通量的强度、亏损量和亏损特征;测定辐射强度在日面上的分布,论述太阳辐射能亏损与太阳临边昏暗规律的关系等。 观测点设在全食带内的芒市和瑞丽两气象站较标准的气象观测场内。观测时间为2月6日至26日。日食时间为2月16日17时27分—19时31分(详见《气象》1981年第3期第6页)。 观测项目:垂直(于光线)表面的太阳直接辐射  相似文献   

8.
任振球  张素琴 《气象》1982,8(5):12-14
我们在过去研究工作中得出,月亮运行位置与华北汛期特大暴雨、台风暴雨强度有明显的关系[1]、[2]。天文条件对天气变化的影响,就中短期来说,主要发生在行星与月亮、地球三者成直线时。行星与太阳、地球成直线时也有作用,但其机会较少。本文以月相变化为主,探讨天体运行与长江中下游梅雨开始日和结束日的关系。入梅日和出梅日资料,以中央  相似文献   

9.
(译编7504)《大气潮汐》摘自E.T.斯特林格(Stringer)《气候学基础》第一章第四节。大气潮汐是大气振动中一种特殊的全球性周期运动。它是由太阳和月球共同激发引起的,类似于海洋潮汐。但因地球表面的影响,大气潮汐远小于海洋潮汐。它在近地面振幅很小,被气旋和反气旋的非周期变化所掩盖。但其影响范围很大,可高达60公里以上。月球潮汐完全是由引力作用造成的,太阳潮汐效应则是引力与热力两种作用。其中热力作用比引  相似文献   

10.
文摘     
地球每年约发生500万次地震,其中大部分发生在地中。地震波是透视地球的“X射线”,不但地球上有地震,月球和别的星球上也有“地震”。 月亮上发生的“地震”叫月震 1969年7月20日,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上的两名宇航员在月球上安装了地震仪。 月球上每年约发生近万次月震。而且多发生在月球围绕地球运行最接近于地球的时候。这说明月震与地球对月球的引潮力有关。此外,流星的碰撞也会引起月球的震动,总之,引起月震的原因来自月球之外,这正和地球相反。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任何时刻,地球表面上看到的太阳所在的高度恰好是高度角h的情况占了多大面积的问题。结论是这个面积与高度角h的余弦成正比例。还研究了任何时刻,地球表面接收的不同太阳天文(没有经过大气的吸收)辐射强度各占多少面积的问题,结论是对应昼半球,不同辐射强度所占据的面积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12.
《四川气象》1999,19(4):37-39
日月食等天文现象能使日、月球对地球的引潮力得到迅速的增长,从而影响天气气候的变化。经分析表明,川东、达州盛夏旱涝天气与同年日月食出现日期关系甚好,并可以利用这种相关关系制作逐年天气预报,预计2000 年至2010 年的11年间,其中有7 年左右达州为伏旱天气。  相似文献   

13.
行星与气候关系研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星与气候关系的研究由来已久,迄今已在多个方面取得进展:行星长期摄动可使地球轨道参数发生变化导致冰河期和间冰期的重大差别;九星地心会聚的力矩效应可引起历史气候的百年和千年振动;行星的短期效应,通过它与月亮(或太阳)、地球成直线时的非经典引力效应而触发天气变化;还可能存在行星日心会聚对太阳活动的触发或调制作用再影响地球气候;以及行星近地效应等方面.至于"行星对应区"方法,则其统计关系是不显著的.还须看到,行星与气候关系仅是天文气象边缘领域研究的组成部分之一.  相似文献   

14.
据统计:地震大多好发生在19时日落以后到次日早晨6时之间,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知道,月球吸引力可引发海洋潮汐现象。其实这种潮汐现象并不局限于海水,固体地壳也同样可以发生潮汐,只是我们的肉眼一般很难发现而已。但用精密仪器测量则可发现,在月球的引力作用下固体地壳也可以有O.5米左右的潮汐振幅。地震乃是地球内部运动的反映,但有时当它蓄积能量待势而发时,月球的引力所产生的固体潮便起了一触即发的作用,致使蓄积已久的地震能量一下子就进发了出来。地震不仅大多发生在夜间,而且还常常发生在农历初一、十五的月相为朔望月…  相似文献   

15.
暗筒式日照计影印太阳在天球上每一恒星日内作周日运动(白昼)之轨迹,犹如对地球绕轴由西向东自转(真运动)而显示的表面现象作摄影。日照观测,从理论迹线的计算,对实际显影轨迹的检验,到仪器安置规程及偏差分析,概以天文理论  相似文献   

16.
傅逸贤 《气象学报》1991,49(3):354-357
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又称为日射、完全透明大气的太阳辐射、入射太阳辐射、没有大气时的太阳辐射或天文辐射等等。本文均采用“天文辐射”一词。它较好地揭示了大气上界太阳辐射日变化、年变化与随纬度分布的原因实质(即地球自转角速度、赤纬、日地距离等天文参数的变化及地理纬度的分布)。而且,天文辐射在地质时代的长期演变也主要取决于地球轨道参数(黄赤交角、偏心率及岁差)的周期性变化。这主要是由于太阳系中的其他8个行星以及月亮等施加的引力所造成的。根据以上的分析可以认为,采用天文辐射一词是较为确切的。它从天体力学角度揭示了大气上界太阳辐射时(日变化、年变化、长年变化)空(地理纬度)变化的原因实质,相对于其他学术词汇而言,含有实质性的信息量。  相似文献   

17.
采用本文提供的公式计算任意时期的天文辐射总量,不需要查取天文年历上的太阳赤纬、时差、日地距离等数据,只要输入台站纬度和计算日期的年内日序数,就能启动电算程序打印出准确可靠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太阳是形成地球气候的原始驱动力之一,但太阳活动变化对气候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其机制和途径是什么,是否存在放大效应,一直是有争议的一个问题。结合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天文与地球运动因子对气候变化的影响研究"一些研究进展,综合归纳了太阳活动变化对气候系统一些关键环节的影响和作用,阐述了气候系统对太阳活动的响应具有显著的时空选择性。指出太阳活动通过季风活动通道,可能将太阳活动对极区和西太平洋热带对流区的影响放大,并最终影响全球气候。  相似文献   

19.
日食与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资料分析出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是由日食形成的受迫振荡,以日食形成的有效位能说明日食改变大气环流,从而形成厄尔尼诺、拉尼娜的机制。  相似文献   

20.
可照时数和太阳高度角上搞气候分析和计算太阳能时有时要碰到的问题。但是要掌握好可照时数和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却是很困难的,因为它要涉及到许多天文方面的知识。为使大家对可照时数和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有所了解,本文试以初等数学简化证明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