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利用云南尖山磷矿组合样的化学分析结果,对风化磷块岩与原生磷块岩化学组分的变化规律、数学特征进行研究;首次将风化磷块岩的风化指标划分为“直接法”、“间接法”两类,进而提出云南尖山矿区风化磷块岩的风化指标为CO_2法,2P_2O_5+A.I 法。通过图解与统计分布求得风化指标的临界值是:CO_2法,>5.5为原生矿,≤5.5为风化矿;2P_2O_5+A.I 法,<74为原生矿,≥74为风化矿。利用聚类分析法进行验证,吻合率达99.11%。  相似文献   

2.
滇池地区下寒武统磷块岩以碳酸盐类磷块岩为主。原生矿多属中低品位矿,风化后富集。磷块岩经历风化强弱可用风化成熟度来表示,风化磷块岩是风化成熟期的产物,表明矿石风化进入了风化门限之内。根据磷块岩的特点及风化磷块岩形成机制初步建立的本区风化磷块岩的成矿模式将磷块岩的风化分三个阶段,不同的风化阶段,磷块岩的风化成熟度存在明显的差异,风化磷块岩是前两个风化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滇东磷矿风化型矿石的判别指标讨论及次生风化富集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风化型磷矿石-风化磷块岩是滇东最主要的磷矿石,为判别矿石为原生成风化磷块岩,前人已提出过10余种作为判别标志的风化指标,但是这些指标的计算仅以矿石的化学组成为依据。笔者研究后指出,应以次生风化作用过程中磷块岩的组成和结构变化为基础,再合理使用上述某些判别指标,才能正确确定风化矿石,决定其利用价值和方法。笔者还指出,在次生风化作用中被溶蚀的不仅是碳酸盐,只要条件适当,石英和粘土矿物也可以溶蚀,使磷矿石品位增高,结构疏松,成为有利于洗选的优质矿石。  相似文献   

4.
湖北鹤峰磷矿走马矿区岩湾矿段的原生磷矿经化学风化作用后,矿层的厚度、矿石的品位、组分、类型、结构构造和其他物化特征产生了一系列变化,所形成的风化磷块岩主要特征表现为易溶的碳酸盐组分大量流失,磷酸盐组分相对富集;矿石结构疏松,呈“砂状”构造,从而使原生贫矿富集为风化富矿——风化磷块岩。形成该矿床的制约因素,除其固有的特征外,酸性地下水是风化矿形成的化学基础,适宜的气候条件以及地形、岩溶地貌等,对风化磷块岩的形成和分布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南方风化磷块岩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中国南方风化磷块岩中的风化磷矿的自然类型可分为两类七种型式,其中以“原位面型风化磷矿”和“位移溶洞砂砾磷矿”为主。风化磷矿是由其原矿的自身特性与外部适宜条件(水文地质条件为主导)综合作用的产物。根据碳酸盐、磷酸盐矿物分解、淋失程度可划分为弱风化、风化、强风化三个阶段。可用直接法、间接法和数学法3类共13种方法加以判别  相似文献   

6.
黄富荣 《云南地质》1995,14(3):190-197
滇池地区风化磷块岩经过简单地擦洗脱泥便可获得理想精矿,为我国的磷矿选矿开辟了一条新路。但在开发利用之前应当正确区分它们的风化程度,“风化矿石”造成有用组分P2O5的富集,“强风化矿石”则造成P2O5的贫化,前者有良好的擦洗效果,后者经过擦洗浆有一半以上的有用组分丢失。  相似文献   

7.
西南地区风化磷矿定量勘查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西南地区广泛发育的面型风化磷矿为一种新的磷块岩矿石工业类型,它是由碳酸盐类磷块岩经风化作用,达到适宜的风化程度而形成的,矿石含镁低,是生产高浓度磷肥的优质矿产资源。磷块岩中碳酸盐矿物的淋失是风化磷矿形成的根本原因,可采用碳酸盐矿物含量多少来确定磷矿石的风化程度,一般在新的勘探矿区使用 CO_2判别标志(风化指标)来判别,在老的勘探矿区采用2P_2 O_5+HP 判别标志判别。今后在对磷矿区进行勘查评价时,应对风化磷矿进行评价,首先确定该区的风化指标,将风化磷矿作为一种类型单独固定;对已勘查的磷矿区,可对磷矿进行二次评价,利用风化指标将风化磷矿单独固定。  相似文献   

8.
化学风化作用,使滇池地区下寒武统磷块岩形成大面积风化矿石,矿石构造疏松,可以通过简单的擦洗-脱泥使精矿品位有较大的提高。选矿试验结果证实,只有自然粒度擦洗才是合理的选矿工艺。根据自然粒度擦洗结果书风化磷块岩划分为“制酸矿”、“擦洗制酸矿”和“非制酸矿”3种“工业类型”。其原矿石分别出自不同的沉积古地理环境,且有不同的岩石学和岩石化学特征,据此可以通过原矿对风化磷块岩的擦洗结果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9.
本文重点对滇东地区原生磷块岩和风化富集磷块岩中磷灰石特征进行对比研究,总结磷灰石富集规律。首先按风化程度、矿石组分结构构造不同特点,将磷块岩划分为十种矿石自然类型。通过对不同成因类型磷灰石的化学成分分析、微量元素分析、拉曼光谱、EPR光谱、微形态和微组构研究,根据CO,OH ̄-,F ̄-的含量变化,将本区磷灰石划分为四个亚种,首次总结出磷灰石不同亚种与磷块岩类型之间成因内在联系。提出氟磷灰石主要形成于风化磷块岩中,碳氟磷灰石主要形成于原生沉积磷块岩中,羟碳氟磷灰石是组成原生菌藻磷块岩主要矿物的新认识。磷灰石的富集受内外因素的控制,滇池周边原生沉积磷块岩主要以碳酸盐类磷块岩为主,这种化学活性强的矿层为本区风化富集磷矿提供了极好的物质基础,再加上该区有利的气候、地形地貌、断裂构造及水文地质条件等,形成了优质风化磷矿。  相似文献   

10.
云南尖山磷块岩矿床是原生富集和风化富集两个阶段共同作用的产物。生物化学聚磷、物理富集成矿的原生富集形成了本区原生碳酸盐类磷块岩;适宜的风化作用,使原生磷块岩中的碳酸盐矿物大量溶解流失,从而形成风化富集磷块岩。原生磷块岩最终为机械作用下的产物,风化磷块岩最终为风化作用下的产物,它是以原生富集的碳酸盐类磷块岩为成矿物质基础的。二次富集作用大大提高了本区磷块岩的质量,从而也提高了其工业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一株胶质芽胞杆菌对磷矿石风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谌书  连宾  刘丛强 《矿物学报》2008,28(1):77-83
以一株质芽孢杆菌为例研究实验条件下微生物对磷矿石的风化作用.以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的方式研究培养基中胶质芽孢杆菌对磷矿粉的风化作用,即在装有100目磷矿石粉的液体培养基中接种,研究该菌对磷矿石粉的直接风化作用;同时,将装有100目磷矿石粉的透析袋放入液体培养基中再接入该菌,研究其对磷矿石粉的间接风化作用.按不同时间取培养液上清液,过滤,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测定滤液中Ca2 、Mg2 、Na 、Mn2 、Al3 、Fe3 和K 等浓度,比色法测定水溶性P(Pws)和水溶性Si (Siws) 的含量;滤膜上的固体物称重并消解后,同上方法测定Ca2 、Mg2 、Na 、Mn2 、Al3 、Fe3 和K 等浓度以及Pws和Siws含量.此外,细菌风化作用后的矿物残渣用电子探针作表面微观形态分析和XRD矿物物相分析.结果表明:胶质芽孢杆菌对磷矿石粉风化的直接作用强度大于间接作用;对不同矿物的风化强度不同,对粘土矿物的风化作用较明显.提出细菌对磷矿石的风化作用源自细菌生长导致的机械破坏作用、胞外分泌物的生化降解作用以及多种因素之间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我国铝土矿成因及矿层沉积过程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我国铝土矿床按最近作者等(1984,1985)的意见主要的是风化壳沉积型(Ⅰ型),占我国铝土矿石储量98.83%,其次是红土型(Ⅱ型),占我国矿石储量1.17%。前者又分三个亚型即Ⅰ1修文式--碳酸盐古风化壳沉积亚型,占Ⅰ型矿石储量83.2%,分布在山西、贵州、河南、四川、山东、河北、陕西、辽宁、江西、新疆等省(区);Ⅰ2苹果式--碳酸盐古风化壳沉积--近代卡斯特堆积亚型,占Ⅰ型矿石储量13.04%,分布在广西、云南等省(区);Ⅰ3乐山式--硅酸盐古风化壳沉积型,分布在四川、贵州北部、湖北、湖南等省。红土型(Ⅱ型)分布在福建、广东。是第三纪到第四纪玄武岩在近代气候条件下风化作用形成的三水铝石矿床。其成因已得到我国铝土矿床地质工作者的公认,与国外的意见也一致,本文不再讨论。但是我国对于古风化壳沉积型铝土。  相似文献   

13.
基于物化探技术方法在特殊地质地貌区填图中的应用实验,介绍从区域物化探数据提取地质填图信息的方法,指出重磁与氡-汞气测联合应用是覆盖区探测隐伏岩体、断裂的高效低成本物化探技术组合。运用基于地球化学理论方法的元素地球化学判别技术,在强烈风化区定量划分风化等级为:基岩-弱风化-中度风化-强风化-全风化-残积土等;指出风化壳元素地球化学行为对原生矿物分解、次生矿物形成具有示踪效应;不同风化层稀土元素富集分异显著,强烈富集于全风化层(岩土界面或风化岩石顶界)中的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可作为界定风化壳分层的重要地球化学判别指标。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临沧花岗岩风化壳广布,离子吸附型稀土资源潜力巨大.加强对临沧花岗岩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相态特征、浸出率等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和成矿机制的研究有利于进一步促进该区离子吸附型稀土资源的找矿工作.[研究方法]本文选择临沧花岗岩中段地区,通过系统实施钻探工程,详细了解稀土成矿地质及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并对其成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李自静  刘琰 《地球科学》2018,43(4):1307-1320
川西冕宁-德昌REE矿带中的风化型矿石研究相对缺乏.根据近几年的野外地质调查,采用电子探针、X光粉晶衍射、全岩分析等对大陆槽、牦牛坪和木落寨矿床中疑似风化矿的样品进行类型和成因分析.结果表明:大陆槽风化型矿石中大量粘土矿物(达40%)和矿石矿物(达60%)发育,风化程度高;相反,牦牛坪和木落寨疑似风化型矿石中几乎没有粘土矿物,风化程度低.通过对牦牛坪和木落寨疑似风化型矿石进行地球化学特征、矿物组成分析并与围岩、矿脉的组成和产状对比,表明疑似风化型矿石主要是由矿脉和围岩在强烈的构造作用下发生机械风化形成.频繁的角砾构造使大陆槽矿石发生强烈的机械风化作用,并加速了矿石发生一定的水岩反应,促进矿石发生中等强度的化学风化作用.目前整个矿带中未发现明显的生物风化作用.整个稀土矿带的风化型矿石比南岭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石的风化程度低,形成时间较晚(11 Ma),氟碳铈矿大量保存,还没有形成离子吸附型矿床.   相似文献   

16.
二长花岗岩风化壳自下而上划分为原生带、微风化带、弱风化带和强风化带。风化壳中粘土矿物主要为埃洛石,其次为高岭石及少量伊利石。微风化带下部以高岭石为主,往上埃洛石逐渐占优势,并于弱风化带中、上部和强风化带中局部富集,这与当时地下水活动状态有关。高岭石结晶程度随风化程度的增强而提高。在弱酸性介质条件下及水分丰富、溶出条件强烈时,从长石解理面上和长石的“溶蚀”空隙中可以直接形成高岭石或埃洛石,而过渡阶段的伊利石很不发育或不存在。  相似文献   

17.
摘要:运用岩石地球化学方法,对广东惠东地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风化壳中元素含量及配分特点总体上取决于母岩,但稀土元素在继承母岩稀土元素的基础上含量进一步富集,且各风化层中元素含量变化与风化作用之间具有一定相关性。WIG指数相较于CIA指数能更有效地描述风化壳风化强度,风化壳中稀土元素迁出富集与WIG指数及元素迁移系数具有一定规律性,轻稀土元素多在全风化层上部富集,而重稀土元素在全风化层下部及半风化层明显迁入富集,Ce、Eu均具明显负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