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在台站少、台距大、地震小的情况下,如何发挥单台在监视震情中的作用,是值得探讨的课题.近十年来,国内已有不少人在这方面做了工作,并将几种方法逐步用于实践,取得一定效果,积累了不少经验.本文只对测震方面的几种方法作些介绍,以供台站的同志参考.一、单台测定震源位置单台测定震源位置,将为台站及时掌握当地地震动态,与群众业余队伍相结合,为开展预测预报提供依据.在地震活动区或靠近地震活动区的台站,单台往往记到很多微弱的地方性地震,别的台因台距大而记不到或记不好,故必须谋求使用单台资料测定地震参数方法.单台记到微弱的地方性小震,其特点是“近”和“弱”.因为“近”,震源深  相似文献   

2.
在数字化遥测地震台网的建设中,野外子台都建立在偏远山区坚硬的基岩上,野外台站安装有宽频带大动态地震计,EDAS-3型地震数据采集器,调制解调器及其他设备.在长期运行中,我们发现有的EDAS-3型地震数据采集器多次出现"死机"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因不同的机器而不同,有的很长时间也不会出现,而有的设备多次出现,回厂家检修也查不出故障原因,安装后又会出现.这给野外台站设备维护工作造成极大的困难,去一个台站要往返1~3天,来回车费要600~2 000元,而到达台站后,将数据采集器的电源开关"开关"一次,数据采集器就能恢复正常工作."死机"现象出现的时间间隔,有的台站几个月出现一次,有的台站一个星期或几天就出现一次.这给遥测地震台网的正常运行和维护造成了极大的困难.这种情况不仅北京台网出现,在其他地震台网也出现.根据这种情况,我们设计研制了一种采用硬件控制的地震数据采集器的"看门狗".  相似文献   

3.
肖武军  赵楠  李小军  赵刚  刘泉  曲利  骆佳骥 《地震》2021,41(4):158-167
本文根据地震观测台站标准化对地震计等专业设备开展防震加固的要求,对地震传感器加装防震装置后开展振动台测试与台站观测数据一致性分析.振动台测试结果表明在振动台面出现PGA大于103.2 cm·s-2时,地震计出现了明显位移现象,因此,建议地处场地烈度大于Ⅶ度区台站地震计须加装防震装置;我们采用平方相干方式对台站观测数据进...  相似文献   

4.
电离层foF2变化对地震反应非常敏感,与地震有关的电离层扰动变化结果似乎非常有望用于地震短期预测。格林威治时间2011年1月18日20:23分,一次7.2级的大地震发生在巴基斯坦的达尔巴丁(28.73oN, 63.92oE)。本文研究中,我们必须利用架设在巴基斯坦的伊斯兰堡(33.78oN, 73.06oE)、玛尔坦(32.26oN,71.51oE)和卡拉奇(24.89oN,67.02oE)三个垂直探测台站获得的白天(08:00 a.m. - 05:00 p.m.)小时值数据找出地震前的foF2异常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在达尔巴丁地震前几天,foF2出现了显著变化;并且距离震中最近的台站观测到的频率与幅度异常变化大于较远的位于孕震区边缘的台站。尽管地震异常特征显著,但增加其它电离层参数可以提高foF2异常的高置信度水平。  相似文献   

5.
基于2009年1月—2015年4月芦山地震震源区 (龙门山断裂带南段) 大量地震的双差重定位结果,对固定台站 (BAX, MDS, TQU) 和流动台站 (L131, L132, L134, L135) 周围处于横波分裂窗内的地震记录进行了横波分裂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除台站TQU外,其它台站的快波偏振优势方向与龙门山断裂带的走向基本一致;台站TQU处于前山断裂与一条SE向断裂的交汇处,其偏振方向具有一定的方位性,表明SE向断裂可能是导致台站TQU快波偏振优势方向偏离的原因之一.各台站位于1角区 (入射射线与裂隙面夹角为15°—45°的双叶区域) 和2角区 (入射射线与裂隙面夹角为0°—15°的区域) 的归一化时间延迟结果显示,除台站L135由于缺少震后持续数据外,其余6个台站在1角区内的归一化时间延迟在芦山地震主震后均逐渐减小.另外,从BAX, MDS, L134, L131这几个台站的玫瑰图中可见,芦山地震后快波偏振矢量发生了90°翻转现象,说明各向异性孔隙弹性 (APE) 理论在该研究区的适用性,即该理论可用于监测研究区的区域应力场变化.   相似文献   

6.
举办全国性的地震台站台长培训班,这是提高他们业务和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对全国122个台站发了有关调查表,回收调查表72份。同时对浙江省的5个台站的台长进行了座谈,现将调查结果归纳如下:①需要加强地震业务知识培训的有21人;②需要加强管理科学知识培训的有39人;③以上两方面都需培训的有12人。  相似文献   

7.
结合实际工作和第3次全国地震台长培训班,谈一些在新时期建设好基准台的几点思考。随着地震观测从模拟技术到数字化技术的重大变革,新的观测技术要求台站观测人员具有复合型的知识结构。同时我们必须对基准地震台监测、预测、科研三结合的内容有新的认识和把握。因此,要重视人员的培训和人才的培养。对于台站的基础建设应该与观测技术、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相似文献   

8.
1 台站简介兰州观象台是新中国成立后,在第一个五年国民经济计划时期,根据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于1953年由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在甘肃省内陆续布设的4个台之一。1954年1月22日甘肃省有史以来的第一张地震记录图在兰州地震台诞生了,从此揭开了甘肃省地震事业的序幕。1956年我国为迎接1957年的国际地球物理年建立了7个综合性的地球物理观象台,兰州观象台就是其中之一。它位于兰州市黄河北岸的刘家坪上,台址是前苏联的著名地震学家果什科夫,基尔诺斯与新中国地震事业的奠基人,著名地震学家李善邦先生亲自选…  相似文献   

9.
杨选  康英  林伟 《华南地震》2006,26(3):83-90
用SH波和P波振幅比测定地震震源机制具有诸多优点,但它对台站布局要求较高。通过适当处理资料,降低该方法对台站分布的依赖程度,用此方法测定了几个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并与其它方法得出的震源机制解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这样处理是可行的,一般只要有5个以上台站(震中距<120 km)记录到的地震都可以反演出较合理的震源机制解。  相似文献   

10.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最初由于它经常发生在山区,所以地质工作者最早开始注意到这个问题,并提出用建筑物的损坏程度及自然景观的改变多少来确定烈度以判断强度大小.然而地震毕竟是一种地面振动现象,因此便由物理工作者把问题接过来开始用地震仪器研究这种振动现象.这时地震学便进入到地球学的领域中来;留给地质工作者的问题就是延续至今发生地震的地质环境问题.开始研制仪器建立台站的时间是在本世纪初,我国自30年代架设地震台以来,至今已发展有远震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