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唐步上 《地理教学》2007,(10):42-42
学生有疑而不问,究其原因是教学不民主。长期以来,教学中常常忽视学生这个主体,教师不能发挥他们参与学习的主动性,有意或无意地在压抑学生勤思善问的天性,致使学生产生了心理障碍。地理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建立起一种平等、信任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善思善疑。  相似文献   

2.
郁新 《地理教学》1997,(2):14-16
古语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能有思,无思则不能释疑。宋代科学家朱熹了说:“于无疑处生疑,方是进矣”“大疑则大进”“无疑者须要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素质教育与现代教育教学的新形势和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我校率先提出了新的课堂教学模式——“211”高效教学模式。“211”即是在一堂课中,20分钟讲授教学,10分钟精练,10分钟精评反馈,此过程始终围绕“高效”,也使到高效成为可能。从时间成本上看,高效教学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师生用最短的时间来力求获得最好效果,或者到达良好的教育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4.
“四步走”法地理教学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亢晓斐 《地理教学》2011,(15):29-30
高中地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重视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探究,课程标准上注重发展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和合作的能力”,那么什么教学模式更能接近新课程要求呢?笔者结合实际地理教学实践,将情景教学模式和探究教学模式相结合初步形成“四步走”地理教学模式,即情境设置——合作探究——能力提升一课堂小结,现在结合实例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新教学模式和新教学手段的不断出现,特别是“情景创设”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被不断强化,“复习一新授一巩固”的三段式的课堂教学形式在年轻教师的课堂中已日渐式微,在各级各类公开教学中尤其少见。作为一个重要的课堂教学形式,赋予“复习一新授一巩固”三段式教学以新的内涵,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栗宁 《地理教学》2007,(12):37-37
精彩的导入虽是成功的一半,但恰到好处的结尾,犹如画龙点睛,会使课堂再掀波澜,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结课是教师在一节课结尾时,引导学生及时总结、巩固、扩展、延伸、迁移,使课堂教学完美结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教师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艺术化的结课不仅可以对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总结巩固和突出本节重点的作用,而且能够达到及时调节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延伸拓展课堂教学内容的目的,从而起到“课虽尽而趣无穷、思未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沪教版本节教材没有专门讲述埃及的各种自然地理特征,而是突出了“埃及的命脉——尼罗河”和“东方伟大的航道——苏伊士运河”这两个重点。所以,教师在设计时思考的出发点是如何通过学生的学习让他们自然而然得出这两个结论,因此设想通过“提问一设疑一解疑”的过程较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这样,“提问”成为本节课教学设计的关键之处,担负着落实重点和难点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王放国 《地理教学》2011,(16):43-45
如何提高高三地理复习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认为,建立一套高效的复习模式,将“考纲要求与考生需求”进行整合定位,引领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并形成良好的应对高考选拔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摸索出一套高中地理复习模式——“区域+区域定位+焦点事象+原理”,以期帮助学生提高地理复习的效果和效率。  相似文献   

9.
宗燕  翟红云  蒲海燕 《地理教学》2023,(1):19-22+14
与传统的“一课多境”教学模式相比,“一境到底”教学模式以一条主情境贯穿整节课,教师通过创设不同的子情境和梯度性的问题链,将零散知识点串联成线,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实现知识的整体建构。该教学模式具有设计精、处理透、系统性和连续性强等特征,既保证了学生思维的连贯性,也促进了课堂教学的完整性,有助于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本文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为例,将“探秘新疆‘三生三世’”作为情境主题引入课堂并贯穿始终,创设“今世——入干旱之境”“前世——溯干旱之因”“来世——解干旱之困”三个子情境,将自然环境整体性的三种表现串联成线,形成知识脉络,深化学生对整体性的认知,树立人地协调观。  相似文献   

10.
蔡明 《地理教学》1997,(4):26-27
在“中国南方地区”一节的教学中,我尝试运用了“角色反串”,即让学生当一回“地理老师”。在课上,我先明确教学目的和要求,然后将“教学任务”分配到各小组,让学生按小组“集体备课”,编写讲解提纲,再推出一位“地理老师”登台讲解。在这种教学活动中,学生当“实习老师”,教师进行启发、指导。下面谈谈我的教学思路及体会。  相似文献   

11.
我国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各省逐步地全面推开,这次教育改革被视为我国历次教育改革中最为深刻的一次教育大改革,因为这次教育改革是从教育理念到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式等全面地进行了改革。做为兼跨“人文与社会”和“科学”两大学习领域的地理学科,在课堂教学中应当着重做哪些改革呢?经过几年来的探索和实践,我认为全面运用“诱思探究教学”进行高中地理教学是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马世章  于霞 《地理教学》2001,(7):20-21,19
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参与者。”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构建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变传统教学的“要我学”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我要学”,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研究和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经过反复实践发现,“学案导学”是探索解决这一课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3.
“四步五环”教学模式的四步为:分析——细分——定标——设计。五环为:学案设问诱导——学生自学——小组探究、实验、讨论解疑、总结——小组代表反馈问题、评价——释疑、点拔、拓展。“四步五环”教学模式在我校各个学科新课程教学中,得到了很好地应用,在地理学科内也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一、教学方法设计。1.采用“设疑——探索——尝试——小结”四步循环导学法。本教学法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顺理成章地领略成功,尝试解决问题的喜悦,有益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程序。  相似文献   

15.
周峰 《地理教学》2007,(6):41-41
多次听同行的地理教学观摩课,常会听到这样的评价:我们的地理教师是穿新鞋走老路;新课改右“形”无“神”;“形”有余而“神”不足等等。好多地理教师也常会发出这样的无奈:新课改到底怎么改?何渭“形”、“神”呢?我的理解是:“形”就是课堂教学的呈现形式,是一种外在的、表象的状态。“神”是指学生对某一问题的透彻理解和深度把握,也指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16.
郝霞 《地理教学》2010,(22):19-21
一、深入研读课标内容,切实贯彻课标要求。是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前提。 课标是教学内容的基本纲目和总体要求,是教学目标的总体概括。只有把握好课标这条准绳,才能把握好课堂教学的总体方向,做到教学不偏不移,形散而神不散,达到真正突出课堂教学“新、活、实、效”的目的。例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课标为:“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不少人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要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就是要教师多提向,学生多回答。这种教师简单的满堂问,学生的简单参与,远远不是学生自主学习所要求的。那么课堂教学中,该怎样设问呢?笔通过对高中地理下册“城市化”一节的教学后认为,通过多种提问方式提高课堂设问的艺术性,对  相似文献   

18.
提问是地理教学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形式,是课堂教学中的“常规武器”,也是评价一堂地理课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有理由认为:提问是教师最重要的语言活动,是教师全部教学技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人因此把教师称为“职业提问家”。  相似文献   

19.
现代教学追求的目标是让学生“会学”和“乐学”,课堂教学讲究理趣和情趣,因而教学语言幽默在课堂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地理学科内容广泛,自然人兼备,贴近生产生活实际,语言幽默在地理教学中大有用武之地。  相似文献   

20.
教学设计是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一种预先谋划,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一般包括以下环节:研究学情现状、进行材料分析、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包括教学媒体)、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等。下面从上述几个环节来谈谈“人类的居住地——聚落”(第一课时)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以及笔者的一点想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