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种自动多普勒雷达速度退模糊算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肖艳姣  万玉发  王珏  王斌  王志斌 《高原气象》2012,31(4):1119-1128
提出了一种能解决孤立风暴、高切变和强台风等情况下速度模糊问题的自动多普勒雷达速度退模糊算法。该算法首先通过搜索最弱风区,第一次确定的最多两组初始参考径向和参考速度库,其中使用了相邻仰角初始参考径向应具有方位连续性的约束条件,剔除假零速度线引起的不恰当备用初始径向;然后从初始参考径向和参考速度库开始,对其周围邻近的速度库进行连续性检查,如果当前库的径向速度与参考速度的差值大于给定阈值就对其进行纠正;完成两次全方位径向退模糊处理后,算法进行径向和方位方向的强风切变检查,如果还有强风切变存在,那么通过搜索弱风切变区中有效速度库最多的径向,第二次确定一组退模糊的初始参考径向和参考速度库,再重复前面的退模糊过程,这有利于远离雷达的孤立风暴的速度退模糊。在多次退模糊过程中,判断速度模糊的标准由紧到松,切变阈值由小到大,以确保用于后面退模糊处理的参考速度的可靠性。利用我国S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的龙卷、飑线、孤立强风暴及台风等事件的1 000多个体扫资料对该算法进行了测试和评估,结果表明,速度退模糊准确率>99.5%。对于孤立风暴、高切变及强台风等复杂情况下的速度退模糊来说,新算法要优于我国新一代天气雷达业务退模糊方案。  相似文献   

2.
二维多路多普勒雷达风场自动退模糊算法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蔡亲波  颜琼丹 《气象科学》2009,29(5):625-632
本文选取Zhang Jian的二维多路自动退模糊算法做雷达径向速度退模糊应用研究,并做适当改进.它首先通过在一个仰角扫描数据中搜寻速度线附近的弱风区来确定初始参考点集,并对弱风区内三条邻近的径线进行连续性检测和模糊订正,然后从顺时针和逆时针两个方向进行两轮二维退模糊处理.改进后,在第一轮和第二轮二维退模糊过程中,先不在切向上对可疑模糊点进行订正,而是根据空间连续性原则,在切向上确定更多的非模糊点作为参考速度,然后在从径向上进行退模糊处理,这样可以有效避免了在真实的切变(辐合)区造成不恰当的模糊订正.对台风、龙卷、飑线等系统中的速度模糊订正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退模糊的准确率高,在雷达观测资料无效点较多的情况下,该技术退模糊效果比WSR-98D更优,更加有利于实际业务运行和科研分析.  相似文献   

3.
径向速度模糊问题限制了雷达速度资料的广泛应用,针对退速度模糊中孤立回波或被距离折叠隔离的回波出现模糊、受杂点干扰影响以及大多算法往往将径向直线作为初始参考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自动退模糊方法:(1)通过查找0速交界点插值得到两条0速线以进行正、负速度区域的大致分区;正、负分区后,分区域段识别杂点干扰区与非杂点干扰区;对杂点干扰区,逐点判断其是否满足模糊特征条件,对非杂点干扰区,识别模糊边界以圈定模糊区域块进行退模糊,并做遗留点的逐点扫尾退模糊处理。(2)对于未能确定0速线的情况,使用上层记录的0速线信息或搜索符合条件的径向直线0速线。(3)对于仍未能确定0速线的情况,用逐点判断的方法退模糊。利用S波段雷达观测的飑线、冰雹、强台风等事件11个个例3407个速度模糊体扫资料对该算法进行了验证,总体速度退模糊准确率高于98%。利用0速线确定正负分区、识别模糊区域块以及在逐点判断中考虑扩展邻域搜索,有助于孤立回波及被距离折叠隔离回波的退模糊处理,该方法比业务方法更有效, 2018年3月4日冰雹个例的速度退模糊准确率高于业务方法10%。对杂点干扰区使用逐点判断方法可正确退去模糊区,使其免受杂点影响。综合考虑上层0速线信息及图像中有助于确定0速线的相关信息,经严格把关和检验,确保0速线的准确性,有益于退速度模糊处理。   相似文献   

4.
对Gong(2003)提出的基于Modified VAD技术的多普勒雷达径向速度退模糊方法进行了改进。原方法从各高度上径向风速的方位梯度信息中估计水平风廓线的分布,在使用各高度参考风进行一次退模糊的基础上,进行连续性检验完成整个退模糊过程。使用参考风进行退模糊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退模糊的效率。但是由于中小尺度系统的扰动和复杂的采样覆盖的影响,一般很难获得比较准确的估计水平风速,这将对进一步的退模糊过程产生很大的影响。针对这个问题,在水平风估计过程增加了质量控制参数,使其能够更好地估计水平风。此外,还对原方法中的几项参数的选择进行了讨论和调整。通过对两个个例的退模糊试验,检验了改进后方法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有效地识别和提取多普勒天气雷达风场信息,对Gao和Droegemeier提出的基于变分技术的多普勒雷达径向速度数据退模糊方法进行了改进。原方法中将背景风场、方位和径向速度距离梯度信息同时作为约束条件,对Nyquist数进行校正。但是该方法在迭代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数值分析和偏微分方程计算,造成径向速度场过度平滑和数据失真。针对这个问题,改进算法在得到径向速度分析场后,结合原始径向速度观测场,通过图像变化检测法,自动识别存在速度模糊的区域及计算需要校正的Nyquist数,对观测场的模糊区域进行校正。利用强对流天气和台风过程的雷达体扫数据验证了改进算法的可行性,并与原始算法及业务应用的WSR-88D算法对比。结果表明:改进算法有效地解决了原始算法中的不足,恢复真实的风场结构和分布特征,改善了退速度模糊的质量,从而得到更为合理的径向速度观测场;并且该算法退模糊效果优于WSR-88D算法,有助于为科研和业务应用服务。  相似文献   

6.
基于雷达变分同化系统(Variational Doppler Radar Analysis System,VDRAS)中雷达速度退模糊方案的思想,建立了一个雷达径向速度退模糊的方案,用于我国多普勒雷达径向速度资料的质量控制,并对方案的质量控制效果进行了检验.该方案的优点是使用模式分析场得到的参考风在每个格点独立地进行退模糊,避免了径向速度大片区域被错误地退模糊,提高了准确度.方案主要包括三步:水平梯度检验、全局退模糊和局部退模糊.利用国家气象中心全球与区域一体化的同化与数值预报系统(Global and Regional Assimilation and Prediction Enhanced System,GRAPES)快速更新循环(Rapid Update Cycle,RUC)系统提供的3h间隔的分析场资料对多个时次的雷达资料进行退模糊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有效地对模糊速度进行订正,剔除异常资料点,提高可直接用于变分同化的雷达径向风资料的质量,适合业务应用,为我国多普勒雷达资料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7.
二维多途径退速度模糊算法的应用及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仰美霖  刘黎平  苏德斌  徐文君 《气象》2011,37(2):203-212
径向速度的模糊问题是制约新一代天气雷达径向速度资料应用的关键问题.本文将美国强风暴实验室Zhang Jian 提出的二维多途径退速度模糊方法应用到我国新一代天气雷达(SA、CB)观测的台风以及强对流风暴天气过程的资料质量控制中,进行了退模糊试验,详细分析了新算法的特点,并提出了数据预处理的方法.个例资料的分析表明:该算法不仅能处理连续性风场的速度模糊,也能处理存在大量数据缺失以及距离折叠的不连续性风场的径向速度模糊,但对于孤立回波的速度模糊的处理,也会出现问题.同时,在个例研究中发现,地物回波对于退速度模糊效果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介绍双重脉冲重复频率(DPRF)和参差脉冲重复频率(SPRF)两种退速度模糊方法原理基础上,设计了基于X波段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系统的体积扫描模式(VCP-PRF),在该扫描模式下同一仰角依次使用DPRF和SPRF方法进行观测试验。通过对比分析2个个例的观测数据,得出在k=2/3情况下,2个方法得到的最大不模糊速度都可以有1倍的提高;基于径向速度局地偏差值分析总结出2个个例的速度数据错误特征,由此订正非速度模糊区域的离散奇异值。对比订正前后的径向速度数据,SPRF方法比DPRF方法能更好抑制离散奇异值带来的污染,说明SPRF方法的径向速度数据质量优于DPRF模式的。  相似文献   

9.
利用不同水凝物相态下反射率因子、多普勒径向速度、谱宽、线性退偏比等云雷达探测参量以及温度的阈值,采用不对称的T型成员函数,建立了识别水凝物相态的模糊逻辑算法,可识别的水凝物类型包括雪花、冰晶、混合相态、液态云滴、毛毛雨滴、雨滴。利用分级逐库订正法衰减订正后的Ka波段双偏振雷达探测数据和ECMWF再分析资料温度廓线数据对水凝物相态进行了识别研究。结果表明,识别出的水凝物相态结果基本合理,反映出了空中水凝物相态的演变过程,可进一步应用于降水微物理过程研究和人工影响降水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0.
多普勒速度模糊的切向消除技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多普勒速度模糊在速度随方位角分布廓线(切向廓线)上的特征,提出了切向消除速度模糊的技术。其主要步骤是:1.通过消除切向廓线上的孤立点将切向廓线分为缺测段,模糊段和非模糊段;2.按速度切向分布的连续性逐段进行模糊判别和修正;3.以切向廓线的拟合简谐曲线为参照,消除廓线上的模糊点;4.在各距离段内按速度径向分布的连续性进行模糊判别和修正。文中还提出了用切向廓线的拟合简谐曲线的振幅与速度绝对值的平均值之比值的大小来检验速度模糊是否已被消除。  相似文献   

11.
The group velocity used in meteorology in the last 30 years was derived in terms of conservation of wave energy or crests in wave propagation. The conservation principle is a necessary but not a sufficient condition for deriving the mathematical form of group velocity, because it cannot specify a unique direction in which wave energy or crests propagate. The derived mathematical expression is available only for isotropic waves. But for anisotropic waves, the traditional group velocity may have no a definite direction, because it varies with rotation of coordinates. For these reasons, it cannot be considered as a general expression of group velocity. A ray defined by using this group velocity may not be the trajectory of a reference point in an anisotropic wave train. The more general and precise expression of group velocity which is applicable for both isotropic and anisotropic waves and is independent of coordinates will be derived following the displacement of not only a wave envelope phase but also a wave reference point on the phase.  相似文献   

12.
The group velocity used in meteorology in the last 30 years was derived in terms of conservation of wave energy or crests in wave propagation. The conservation principle is a necessary but not a sufficient condition for deriving the mathematical form of group velocity, because it cannot specify a unique direction in which wave energy or crests propagate. The derived mathematical expression is available only for isotropic waves. But for anisotropic waves, the traditional group velocity may have no a definite direction, because it varies with rotation of coordinates. For these reasons, it cannot be considered as a general expression of group velocity. A ray defined by using this group velocity may not be the trajectory of a reference point in an anisotropic wave train. The more general and precise expression of group velocity which is applicable for both isotropic and anisotropic waves and is independent of coordinates will be derived following the displacement of not only a wave envelope phase but also a  相似文献   

13.
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在9806号台风定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露华 《气象》1999,25(5):34-38
应用上海中心气象台WSR-88D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了9806号台风过程的回波强度图及径向速度图的特征,并结合这两种资料对9806号台风跟踪定位及实际应用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中气旋分析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南京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南京地区2003年7月8日出现的一次雷雨大风和短时强降水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强天气过程与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到的中气旋相联系,文中结合环境风场分析了中气旋的特征,计算了中气旋的主要参数。  相似文献   

15.
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在9806号台风定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露华 《气象》1999,25(5):34-38
应用上海中心气象台WSR-88D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了9806号台风过程的回波强度图及径向速度图的特征,并结合这两种资料对9806号台风跟踪定位及实际应用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武翠萍 《气象》1998,24(9):31-35
就首都机场TDR-3600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分析了超级单体,飑线,切变线等中小尺度强对流天气的径向速度图特征,解释其提供的风场信息。  相似文献   

17.
新一代天气雷达测速定标精度检查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新一代天气雷达速度测量原理介绍,阐述了速度模糊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当前几种退速度模糊方法,并比较了这几种方法的特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介绍了新一代天气雷达测速定标检查时理论计算速度值的方法和速度模糊时显示的实际速度值计算方法。为确保雷达采集的数据尤其速度场资料的可靠性,各厂家采用了不同的定标和检查方法,通过对各厂家速度定标和检查方法的分析与比较,指出了各自的特点和需注意问题,为新一代天气雷达技术保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复合风场的单多普勒速度特征   总被引:15,自引:8,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复合风场的单多普勒天气雷达径向速度图象进行模拟,复合风场包括不同风速情况下的大尺度运动的辐合辐散风场与冷暖平流的迭加。不同的风场在单多普勒径向速度场上有着不同的特征,本文的一组模拟,可以帮助用户正确识别单多普勒径向速度场中的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19.
梯度法计算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9年春季内蒙古苏尼特左旗风速、空气温湿度的野外观测资料,用梯度法研究荒漠化草原区空气动力学粗糙度Z0时发现,Z0有明显的日、月分布规律。中性条件下,根据风速对Z0的不同影响可分为3个特征区。梯度法计算Zn有风速条件约束,只有在风速较大时计算的Z0真实可靠,确定可靠风速区域是正确应用梯度法计算Z0的关键。乙随风速值的增大成指数关系递减,可从指数函数的收敛性确定Z0。  相似文献   

20.
低空急流的单多普勒速度特征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对低空急流的单多普勒天气雷达径向速度图像进行数值模拟,并利用合肥多普勒天气雷达的观测资料,对2000年6月24—27日安徽省境内发生的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论风向如何变化,低空急流的多普勒正负速度区关于显示中心成对称分布,从多普勒速度的零速度线分布可以得到实际风场的风向廓线。在多普勒速度图上,安徽淮北地区暴雨过程主要发生在正负速度中心的中心轴的左侧200km范围内。低空西南急流的维持,为暴雨的产生和维持提供了充足的水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