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96.1"高原暴雪过程湿对称不稳定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53,自引:25,他引:28  
王文  程麟生 《高原气象》2000,19(2):129-140
利用一次较成功的模拟了“96.1”青藏高原东北部暴雪过程的MM4中尺度模式输出资料,根据条件对称不稳定(GSI)的非线性理论判据对这次暴雪过程进行了诊断,结果表明,CSI是“96.1”暴雪发生和发展的一种动力机制。在诊断的基础上,用非线性对称不稳定和非纬向非平行期流对称不稳定模式对“96.1”暴雪发生发展过程的动力学机制进行了数值试验,结果指出:用两种方法进行数值模拟时,都会出现对称环流,不仅ψ场  相似文献   

2.
一次高原强降雪过程三维对称不稳定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4,自引:8,他引:14  
利用一次较成功地模拟了“97.12”青藏高原东南部暴雪过程的MM5中尺度模式输出资料, 用非纬向非平行基流中的对称不稳定模式, 对“97.12”暴雪发生发展过程的动力学机制进行了三维基流中二维非线性对称不稳定数值模拟试验。结果表明: %ψ场和w%场的三维配置在降雪发生前和发生初期与暴雪带基本一致, 说明非线性对称不稳定是这次高原暴雪启动的一种动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3.
"93.5"黑风暴的对称不稳定诊断分析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王文  程麟生 《高原气象》1999,18(2):127-137
利用一次较好地模拟了“93.5”黑风暴的MM4中尺度模式三个时次的输出资料,应用线性和非线性对称不稳定的判据对这次强沙尘暴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线性理论判据中的湿对称不稳定为这次过程的一种可能机制。非线性理论的分析结果表明,这次飑线过程不但与条件对称不稳定和尖点突变有关,且其移速较线性理论更符合实际过程。  相似文献   

4.
武江林 《贵州气象》1996,20(1):38-41
本文对铜仁“95.7.1”特大洪涝成灾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评估。结果表明:“95.7.1”特大暴雨洪涝成灾主要由异常的天气气候条件、人类不自觉的活动及缺乏统一的防洪抗洪指挥体系等因素造成。为“百年未遇”的特大洪灾。  相似文献   

5.
"96.1"高原暴雪过程三维条件性对称不稳定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37,自引:22,他引:15  
王文  程麟生 《高原气象》2002,21(3):225-232
利用“96.1”青藏高原东北部暴雪过程的较成功的中尺度模拟的输出资料,用非纬向非平行基流中的对称不稳定模式,对“96.1”暴雪发生发展过程的动力学机制进行了三维基流中二维非线性对称不稳定数值模拟试验。结果表明,ψ场和ω场的三维配置与切变线的演变过程相当一致,说明用三维基流中二维非线性对称不稳定可能能较好地描述SI在切变线东伸南移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前,大部分台站开展微机制作报表,计算机内已存有AHDM软件时,可以编辑一个简单的批处理命令,使系统从WIN95桌面直接进入到AHDM系统而不需要进行每一步繁琐的操作。具体编辑过程:启动计算机进入WIN95桌面。单击“开始”栏,选择“程序”中的“MS...  相似文献   

7.
“96·1”暴雪线性对称不稳定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条件对称不稳定(CSI)的线性理论判据和线性对称不稳定模式,对“96·1”暴雪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和数值试验。结果表明:对称不稳定是这次暴雪发生发展的一个动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95.7.1”大暴雨天气过程的物理量进行了诊断分析,从水汽条件、大气稳定度、涡度、散度,动能的局地变率,低空急流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揭示了这次大暴雨过程的物理特征。  相似文献   

9.
目前市面上很流行的MicrosoftWin-dows95OSR2版的操作系统,它不支持双重引导以前版本的MS-DOS功能,这给需用MS-DOS5.x~MS-DOS6.x应用程序的用户带来许多不便,笔者在分析Win95系统文件后,设计了一个简便的方案,...  相似文献   

10.
中尺度对称不稳定在远距离台风暴雨中的诊断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中尺度对称不稳定“S”判据对9711 号远距离台风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台风远距离雨区存在明显的对称不稳定降水。低层(700hPa 以下)S< 0的区域作为对称不稳定区,与后期台风远距离降水有比较好的对应,可以作为远距离台风暴雨落区的一个指标。高层的对称不稳定与200~300hPa 的非纬向高空急流的斜压性增强有关。高低层的对称不稳定对远距离台风暴雨有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针对湖北省冬季大雪天气预报难题,使用常规观测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分析了1988-2005年发生在湖北省冬季的15次大雪过程.结果表明.地面冷空气、700 hPa江南西南急流和500 hPa西风带低槽是决定湖北省冬季大雪的三个主要天气系统,700 hPa江南西南急流强弱决定湖北省大雪强度,地面冷空气强度决定湖北省降温幅度;归纳出有利湖北省大雪的温度条件的垂直分布特征;由于锋面抬升和两南低空急流的作用,在对称不稳定条件下产生倾斜上升和下沉运动,形成中尺度倾斜环流,在充沛环境水汽条件下,产生大雪天气;采取物理参数指标结合数值预报建立的湖北省大雪客观预报方法,在实时预报业务中预运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用中尺度对称不稳定“S”判据对9711号远距离台风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台风远距离雨区存在明显的对称不稳定降水。低层S〈0的区域作对称不稳定区,与后期台风远距离不有比较好的对应,可以作为远距离台风暴雨落区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3.
一次江淮暴雨的MPV及对称不稳定研究   总被引:39,自引:10,他引:29  
李耀辉  寿绍文 《气象科学》2000,20(2):171-178
根据湿位涡(MPV)理论分析了1991年7月5 ̄6日的暴雨过程中700hPa高度上的湿位涡垂直部分MPV1和水平部分MPV2。结果显示,MPV1和MPV2的分布特征同对流层低层造成暴雨的天气系统--中尺度气旋的发展演变有很好的对应关系;MPV1〉0,MPV2〈0且|MPV1|≤|MPV2|的环境大气有利于对称不稳定出现计算表明,这次过程的对流层中低层确有对称不稳定区域存在,对暴雨及其系统的发展起了  相似文献   

14.
利用包括边界层爱克曼辐合-降水加热过程在内的短期气候变化模式[1],研究了Madden-Julian振荡[11,12]形成的机制。当经圈方向用抛物圆柱函数展开,并对赤道偶对称解取n=0,2,4三个截断模时,在长波近似下的自由波解,一为向东的Kelvin波,另外两支为向西的Rossby波。当考虑边界层动力影响后,修正后的Kelvin波,其向东传播的速度约为10ms-1,且在长波波段是不稳定的,最不稳定的波出现在纬向一波附近,不稳定增长率的量级约为O(10m-6s-1),理论结果和Madden-Julian振荡在赤道附近主体环流东传的观测事实接近。另外两支修正后的Rossby波,其中经圈尺度较小的那支波,除波长极长的波外,波是阻尼的;但另一支经圈尺度较大的波,在短的波段是不稳定增长的,这似乎可以用来解释Madden-Julian振荡中大尺度超级云团的西传过程。这些结果表明边界层动力过程在Madden-Julian振荡的形成中是一种重要的机制。  相似文献   

15.
1引言细心的用户一定注意到 ,Windows98的帮助文件与Windows95的有很大的不同。Windows95的帮助文件是传统的Windows帮助文件 (WinHelp) ,而Windows98的则是基于HTML(超文本 )文件特征的帮助文件。它使用Micros  相似文献   

16.
对流对称不稳定的发展演变和环流特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1999年6月一次典型梅雨锋暴雨过程和敏感性试验的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了对流对称不稳定的发展演变和环流特征.结果表明:条件对称不稳定是大气稳定状态和条件不稳定状态之间的中间纽带,大气由稳定向不稳定或者由不稳定向稳定的演变均通过条件对称不稳定来实现;对流对称不稳定环流的形成与不稳定层的配置有关,当低层为条件不稳定而高层叠加深厚的条件对称不稳定时,对流对称不稳定环流低层出现垂直上升气流,高层出现范围较广的倾斜上升气流,对称不稳定能量释放产生中尺度云带.当低层和高层出现条件不稳定,中间呈条件对称不稳定或弱稳定度层结时,从低层到高层出现较深厚的垂直上升气流,湿重力不稳定能量的释放导致了云带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摘 要:本文利用气象常观测资料、卫星云图以及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对1822号台风“山竹”给贵州带来的暴雨天气过程中的锋生与湿对称不稳定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台风“山竹”登陆减弱后,其北部倒槽影响贵州,同时受贵州东低西高的地形影响,倒槽系统出现斜压性,在倒槽附近出现锋生现象,其东侧出现湿对称不稳定的发展,造成贵州暴雨天气。(2)通过分析发现锋生区的东侧即湿对称不稳定区与中尺度雨带有较好的对应关系。(3)锋生与湿对称不稳定的发展与增强过程中,伴随着降雨的长时间维持,雨强变化不大,降水率大多为5~10mm/h。当锋生与湿对称不稳定减弱西移后,降雨天气减弱停止。(4)锋生现象与对称不稳定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关系,两者均主要是由假相当位温的经向密集区()发展起来的,对称不稳定区位于锋生区的东侧,即东南暖湿气流中,垂直结构上对称不稳定区位于锋生区的上部,与倾斜的上升运动区相对应。  相似文献   

18.
广州市“121”气象信息电话查询系统及运行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收集了1998年7月1日至8月31日,广州市“121”气象信息电话查询系统(以下简称“系统”)试运行的有关资料,对系统的开通及运行情况进行初步分析,并讨论了建立系统过程中遇到的有关问题。1 系统概况  系统由广州市气象局和广州市电信局共同建立,于1998年上半年引进、安装和调试,7月1日起试运行,8月18日正式开通。1.1 系统配置1.1.1 硬 件系统的硬件主要包括通信设备和编辑播出设备。在编辑播出设备中,三部高档微机分别作为编辑机、服务器和播出机。播出机有两路PCM中继线,可供60路用户…  相似文献   

19.
在应用AHDM软件系统制作测报报表中,当采用“AHQBE”程序按照气表-1的格式直接输入数据时,由于输入人员的操作不当,造成个别“QBX.DAT”文件的输入菜单无法打开,报表不能继续录入。这时,若直接用“建立新的DIiiMM.YYY数据文件”功能,就...  相似文献   

20.
大气中对称不稳定机制的动力学分析及暴雨的分析与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丽  陆汉城 《气象》2002,28(6):23-27
用气块法从力学角度对对称不稳定机制及在对称不稳定条件下产生的环流进行分析,更全面地定义了对称不稳定及它的产生机制和中尺度环流形成的过程。对暴雨个例诊断分析表明,有些强降水区在降水前和降水过程中存在着不对称不稳定,说明对称不稳定条件下形成的环流对暴雨有引发和加强作用。在以往研究原基础上,总结出了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分析对称不是否存在,及其能量大小的方法,用它来预报是否降水及降水的强度,从而提高降水预报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