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2 毫秒
1.
在煤田地质勘探中,通过岩、煤层综合对比可以研究地质构造、了解沉积关系、掌握岩层厚度及结构变化等信息。利用测井曲线进行煤、岩层综合对比,应首先了解勘查区的地质资料,在此基础上制作地层信息与测井响应相对应的标准地质-地球物理测井柱状剖面图。并以勘查实例,介绍了测井曲线进行岩、煤层综合对比的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等。  相似文献   

2.
煤层对比是煤田地质勘查、生产勘查和煤矿开采的基础地质工作。利用测井曲线进行煤层对比是根据煤岩层的物性特征,利用数字测井中的视电阻率、自然伽玛和密度曲线的异常特征和异常组合规律,凭借其良好的连续性以及高分辨率,广泛的应用于实际生产当中的煤层对比方法。本文讨论了测井曲线在雷公山某井田煤层对比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利用测井资料进行地层对比是测井资料地质解释工作的一部分。常规的地质对比方法,是借助于标志层、岩性旋回、岩性组合、构造关系、煤质资料等进行对比,而测井曲线对比则是依据曲线形态及其组合特征。对比结果正确与否,主要取决于解释人员识别相似特征曲线的能力和经验,具有一定的主观成分。对于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容易产生错误判断。随着测井数字技术的发展,现在可以使用计算机从量上来比较曲线形态的相似程度,可以用各种测井响应,也可以用由测井响应导出的各种状态参数描写曲线形态。用有序熵进行测井曲线对比就是这样一种方法。熵是热物理学中的概念,表示物质状态的函数,用它来定量地研究测井曲线的相似性;比主要依赖人工与经验的定性分析准确可靠,本文主要介绍采用有序熵作测井曲线地层对比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4.
数字测井技术是煤田地质勘探的一项新技术,它不仅适用于煤田勘探,同时也适用于石油、非金属、工程及水文地质勘探等领域。本文通过实测资料简便地介绍了数字测井的基本机理及其所取得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5.
以钻井、测井资料为基础,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为指导,通过层序界面和层序地层的测井响应特征研究,对宁东煤田中侏罗纪延安组含煤岩系进行了精细划分与对比。结果表明,宁东煤田中侏罗纪延安组层序地层界面位于测井曲线基值发生明显改变的转折点上,大型河道冲刷面、湖泛面以及进积(加积)与退积的相互转换面也是层序界面的发育位置;层序地层的测井响应特征中,进积类型测井曲线呈现漏斗型,退积类型测井曲线呈现钟形,加积类型测井曲线呈现箱型:宁夏宁东煤田中侏罗纪延安组可以识别出3个三级层序,共识别出9个层序组,并可进一步详细划分为9个四级层序。  相似文献   

6.
针对陕北地区水资源匮乏,油煤重复勘查导致地下水污染,以及单矿种勘查投资高的现状,开展油煤协同勘查可以节约水资源,减少投资成本,加快勘查进度。测井是协同勘查中重要的技术手段,采用油田测井和煤田测井资料对比的方法,分析油田测井资料在识别煤层方面存在的问题,认为在陕北地区可利用"高电阻、高声波时差、低自然伽马"的测井特征来识别煤层,并根据需要可增加高精度测井系列。  相似文献   

7.
将测井约束反演技术应用于卧龙湖煤矿首采区的地震资料岩性解释过程中。阐述了测井约束反演技术的基本原理,并针对煤田测井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对地震子波进行分析提取,再进行迭代反演运算。通过对煤矿首采区的岩浆岩及煤系进行的综合地质分析,利用测井约束反演技术实现了岩浆岩与煤系的薄层分布信息预测。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地震数据的分辨率,能解释常规剖面上不易识别的一些地质现象,为采区岩浆岩的分布提供详实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测井解释最优化方法中的误差和约束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优化技术是目前国内外进行岩生分析和煤层分析中技术较先进,应用效果较发了的一种方法,,煤田测井的CASSAY程序所采用了最优化方法,其目标函数中引入了误差和约束项,但由于煤田测井方法的特点以及其数字,物理和地质意义不明确,给实际应用该程度带来许多困难,当解释模型确定后,测量误差,响应方程误差和约束误差的取值是最优化结果的关键。本文将就煤田测井解释的最优化方法中有关的误差,误差取值,约束条件和约束误差进行讨论,并给出适合于煤田测井的民化解释流程。  相似文献   

9.
利用模拟测井曲线判识构造煤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本文通过对安微省两淮煤田测井曲线与矿井井下实见现结构破碎煤体的对比研究,提出了利用测井曲线判别构造煤的方法。使用这种方法,可为新区地质勘探评价煤和瓦斯突出条件与危险性,为矿井设计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10.
测井技术一直以来普遍应用于煤田、天然气、淡水资源、石油、固体矿产等领域,取得了不少的成果及经验,但在深层卤水资源勘查中应用较少.通过分析研究"青海省冷湖镇马海地区深层卤水钾矿勘查"等诸多项目的测井成果,总结出三侧向电阻率、自然伽马、声波时差、自然电位等参数在新生代地层中的特征,发现普通测井方法在盐湖资源勘查中有很大的指导作用,是深层卤水资源勘查不可或缺的勘探方法.通过统计分析大量盆地内的测井资料,找出测井曲线的形态特征与单井层序之间的关系,然后使用定量识别来分析和验证自然伽马、声波时差等参数范围及曲线特征,总结出适合柴达木盆地深层卤水勘查的测井解释方法.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煤炭资源中,中生代陆相煤田所蕴藏的煤炭资源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早—中侏罗纪陆相煤田,已探明煤炭资源总量占我国探明煤炭资源总量的63%,煤田规模大都为大—超大型,煤质优良。该类煤田沉积环境复杂,具有煤层层数多、厚度变化大、煤层稳定性和连续性差、合并及分叉点多,勘探难度较大。为此,在鄂尔多斯市东胜区西部勘探项目中采用了包括钻探、二维地震、综合测井、VSP测井、地质与水文工程地质填图等在内的综合勘探手段,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其中VSP测井在该勘探区的应用,不但准确提取了二维地震资料的时~深关系,提高了时—深转换精度,而且使声波测井资料得到了有效校正,地震带井约束波阻抗反演技术处理更合理,解释结果更可靠。综合利用VSP和声波测井资料进行交互速度分析,提高了地震资料对目的层的解释精度,为大型陆相沉积煤田的岩煤层对比解释提供了丰富的地质信息。  相似文献   

12.
杭东普查区煤层产状平缓,构造简单,但由于含煤地层为陆相沉积,煤层层数多、厚度、间距变化大,沉积岩相变化快、大范围内缺乏稳定的对比标志层,因此煤岩层对比是本区勘查需要重点解决的难题。通过对比杭东普查区与邻区200余孔的测井资料,分析煤岩层在各种测井曲线的异常特征与异常组合规律,确定了对煤岩层对比有重大意义的标志层,如延长组与上覆延安组的典型视电阻率异常分界;延安组在高视电阻率曲线上的“树杆”状凸起特征;安定组视电阻率曲线近直线的低值形态;4-1煤在视电阻率曲线上呈现出的“斜坡”状或“刀”状高异常,以及在自然伽玛曲线上的“凹坑”特征;侏罗系中统直罗组的高伽马异常,等等。这些典型特征保证了该区煤岩层对比可靠性,为提交优质地质勘查报告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柴达木盆地北缘含煤区的地质勘查中,依据测井单参数曲线与多参数组合曲线特征,结合传统地质学,建立了与勘探区地质沉积相对应的测井相。其中鱼卡二井选择了详查阶段的7个钻孔测井资料,依据各岩性段的岩石组合、层序、沉积相变化等规律,将其含煤地层大煤沟组分为4个测井相;同样在红柳泉项目,将整个含煤岩段从下到上划分为8个测井相。通过以岩石标志层和煤岩层为骨架进行的全井田测井相分析,为该区建立了一套直观、连续、可比性强的煤岩层对比和聚煤环境分析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王永明 《陕西地质》2008,26(2):74-80
综合数字测井便捷、快速、资料利用率高等优势特点已众所周知,而且已经成为诸如石油、煤田、金属矿等等地勘领域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近年来,随着地勘市场的火热,地勘项目往往是工期时间短、工作量大,因此对于测井技术人员在测井仪器的保养维护、故障排除及资料解释等方面的要求更高。本文针对数字测井仪器的基本原理,及仪器在使用过程中故障的检测、诊断及保养维修方面,通过一些常见故障的典行案例分析,希望对后来者在仪器试用过程中能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研究柴北缘油页岩物性特征,并找出煤田测井方法对油页岩解释原则及方法,为研究区内钻孔中煤系地层的沉积环境提供依据。其方法是通过对比分析钻孔中油页岩层位与其他岩层异常测井曲线形态特征的差异,以此总结油页岩独有的特征形态,从而对油页岩赋存状态做出定性解释。另外对比油页岩与泥岩测井资料发现,二者的测井曲线虽有相似的响应特征,但仍可利用长源距伽马伽马、自然伽马、视电阻率、视密度等测井参数值及变化幅度的差异进行有效识别。  相似文献   

16.
为了查明刘庄煤矿深部煤层气赋存及开发地质条件,在井田内实施了两口煤层气探井,并开展了系统的分析测试工作。结果表明:刘庄深部勘查区主要煤层孔隙度一般为4.14%~4.77%,比表面积集中在2.184~5.228m 2/g,13-1煤层、11-2煤层和8煤层试井渗透率分别为0.12mD、0.09mD和0.08mD,孔裂隙系统发育一般,属于渗透性差的储集层;储层压力梯度大于静水压力梯度,属高异常压力范畴;主要煤层兰氏压力平均为2.61MPa,兰氏体积平均为6.74m 3/t,吸附能力较低;LT-1井气测录井过程中共出现14层气测异常,异常层段全烃含量均较低,最大为3.701%(16-1煤);主要煤层的含气量分布在0.21~1.47m 3/t,平均0.65m 3/t,主要煤层含气饱和度均很低,最大值仅为18.0%。综合分析认为,刘庄煤矿深部主要煤层埋深大,孔裂隙系统发育差,渗透率低,而且具有低含气量和低饱和度的特征,煤层气勘探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17.
新疆沙尔湖煤田煤层特征及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尔湖煤田含煤地层为中侏罗统西山窑组,根据岩性特征、含煤性以及其组合特征,将西山窑组分为上、中、下三段,可采煤层均分布在中段,煤层层数多,厚度变化较大,可采煤层6~27层,可采煤层总厚114.35~139.90m,根据各煤层之间的沉积间距及其与上、下岩层的旋回韵律,又将其划分为Ⅰ、Ⅱ、Ⅲ煤组。以大量地质资料为基础,总结了主要含煤层段的岩相组合特点,揭示了各煤层间的差异及组合特征,利用有效的对比方法,特别是数字测井在煤层对比中的应用,对可采煤层进行系统对比分析,对煤层对比的可靠性进行评价,保证了层位对比的正确可靠,并解决了勘查工作中终孔层位难以确定的问题,为正确划分煤系地层、准确估算煤炭资源量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柴达木盆地北缘的鱼卡煤田为例,对含煤地层中的各种岩性的测井响应特征进行分析,认为该区的地球物理特征属"简单易区别"型,即煤岩层的物性差异较大,物性条件较好,不同岩性在伽马-伽马、自然伽马、电阻率等测井曲线上的特征明显,根据曲线的变化幅度、峰值高低等曲线特征,可有效进行煤岩层划分与对比。根据实际测井解释成果,对侏罗系上统红水沟组、采石岭组、侏罗系中-下统大煤沟组的页岩段、上含煤段及下含煤段等标志层段的测井曲线组合特征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9.
中国煤炭核测井技术发展历程与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庆生 《中国煤田地质》2003,15(6):68-70,108
在煤田地质勘探中,采用电测井方法确定煤层有一定的局限性。核测井技术的应用,使测井解释煤层与岩层的可靠性大大提高,扩大了测井的应用范围,充分发挥了钻孔的地质效益,促进了无岩心钻进的开展,对提高勘探质量和速度、降低勘探成本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核测井方法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测井解决的地质问题越来越多,提供的地质资料愈来愈丰富。其中自行研制的高分辨率中子俘获伽马能谱测井系统可以直观地提供地层中常见的10多种元素及其含量,这是测井由定性定厚向定量解释发展的一个飞跃。这项高新技术成果标志着我国核测井技术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