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根据全站仪可以直接测量导线坐标的特点,以基本的测量平差知识为基础,探讨了以测量所得的坐标差为观测因子来建立平差函数模型,并依据间接平差原理进行平差的方法。平差结果和传统的平差方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得出了这种平差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无定向导线在深坑矿区地质勘查测量中的应用。该方法利用全站仪测出无定向导线各点数据,并进行方位角及各点坐标值的改正和精度分析,取得了满意的结果,解决了控制点少,控制点间不通视等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区域地质调查中,地质剖面测制是一项必要的工作,而传统的导线法限制因素较多,质量和效率有待提高。在导线法的基础上,基于野外实践经验,提出了一种地质剖面测制新方法,即点坐标法。该方法的要点有:利用GPS获得地形控制点,以及分层、采样、产状、照相等位置的三维点坐标;构建一套函数公式,根据各点的三维空间坐标值,可计算获得点间平距、高差、方位角、坡度角等参数,从而投影绘制地质剖面图。该方法的主要优点有:不再需要测绳,可从人工测量记录转变为自动测量记录,实现了测量数据的数字化;避免了导线终点与实际终点不重合的情况;每一个分层点都有GPS坐标,便于野外复查。结合点坐标法测制地质剖面的实例证明,点坐标法较之导线法有多快好省的优点,值得在实际应用中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4.
准确获取隧洞岩体结构面的几何信息对于隧洞的稳定性评价至关重要。研究区位于长春市净月潭吉林大学岩体力学隧洞实习基地。应用免棱镜全站仪进行岩体隧洞的控制测量,按照测量工作中"先控制后碎部"的基本原则,进行全站仪棱镜模式下的导线测量及在各导线点上极坐标法免棱镜模式的岩体结构面控制点测量;通过对同测站及异测站相同结构面控制点坐标数据的对比分析,探讨免棱镜全站仪测量方向与岩体结构面夹角的限差。研究表明:在隧洞控制测量中,免棱镜全站仪测量方向与结构面间夹角大于30°是准确获取岩体目标控制点坐标的必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5.
曹军奇 《黄金地质》2002,8(4):65-67
用间接平差的坐标平差法对电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地形附合导线点位精度的变化规律。对比《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的技术要求,认为附合导线长度在生产中可比规范的限度适当放大。从点位精度变化情况看,直伸形导线精度最高,在实际工作中预先用电算法进行点位精度测算,制定出点位精度较高,导线总长适宜,经济效益好的施测方案。  相似文献   

6.
据GPS定位测量的工作实践,以及对已知点坐标和内业平差计算分析,总结GPS定位测量质量控制措施,从而有效地保证成果质量,对GPS定位测量工作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常用的六种测角典型图形设计出适用于 pc-1500机的严密平差程序,计算结果打印出角度平差值、特定点坐标、所有待定边的相对中误差和坐标方位角中误差以及所有待定点的点位中误差。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站仪在测量工作中的广泛使用,以坐标为观测值的数据处理成为内业工作的主要内容。根据最小二乘滤波原理,将工程岩土体变形监测中所获得的坐标观测值及其他常规观测值进行联合平差。结果表明,滤波后变形点的点位精度最大可提高1.35 mm,最弱点亦提高0.94 mm,均明显高于直接观测结果,而且各类观测值之间所形成的约束条件进一步增强了平差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在测量工作中,应用PC-1500袖珍计算机计算导线点坐标,已经比较普遍。如果算完坐标能够接着按比例尺绘出导线图形并注记点号,则对于了解导线形式、点位关系位置和查阅成果是非常有益的。 兹介绍下列程序,它能在导线点坐标计算完毕或输入坐标后,不论导线的形状、长短和方向怎样,都能在打印纸上长10cm、宽4cm范围内,自动选取适宜的比例尺和起始点的图上位置来绘图。首先绘出坐标北方向和数字比例尺,然后绘出导线图形和已知方向并注记导线点号。不必考虑比例尺的大小和如何把整个图形绘到图纸上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锦赤铁路是一条高标准的国家I级铁路,为建立一套与之相适应的精密铁路工程测量体系,应建设方要求,对位于朝阳市境内的锦赤铁路三标段(ZH-03)进行了GPS控制网复测及贯通测量。结果表明,GPS网平差后坐标和点位精度满足设计与规范要求,仅有C122~C139段与原设计提供的坐标相差5~11cm,经分析认为该段原设计为一级导线,施测方法与本次复测不同,从而导致精度的差异,但其复测成果仍然是可靠的,完全满足施工放样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以吉林省长春市净月潭附近的废弃采石场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基于数字摄影测量的边坡结构面信息采集的控制测量研究。控制测量分级布设:首级平面控制采用一级导线测量,高程控制采用全站仪对向三角高程法和全站仪垂距测量法,通过对比两种方法的观测结果,发现在一些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全站仪垂距测量法可以满足高程控制测量的精度,而且方便快捷,同时探讨了GPS-RTK控制测量在数字摄影测量中的应用;次级坡面控制采用空间极坐标测量法。通过控制测量,可以为边坡结构面信息的摄影测量获取提供准确、可靠的基准。  相似文献   

12.
以实例介绍了三维地震勘探测量中各项作业限差的关系、复测校差的关系以及测点坐标系转换关系.依照规范及限差控制标准,讨论了控制点布设、导线布设的精度计算以及作业方法.通过对极坐标法误差的计算论证了放样点误差主要是由测角误差引起.  相似文献   

13.
竖井联系测量中,利用全站仪进行竖井投点,在近井点设站,罐笼与井壁间隙处选两个临时点,测出两点坐标。分别在两个临时点摆站,利用全站仪激光对点器将其点位在罐笼与井壁间隙中间投于井下。实践证明全站仪激光对点器对井下投点的方法投点方法简便,点位选择灵活,不需要多余记算,不用添置专用仪器,是行之有效的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首先对GPS手持机的坐标转换参数进行简单设置,在找到3到4个已知点的过程中,反复调整期其参数,使其不断逼近真实参数,在吉林省长岭县测区找点工作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白浩铁路一期工程线路自桑锡线的白音库伦车站引出,直至门迪诺尔,全线长约52.253km。根据野外施工条件采用GPS定位技术进行E级网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采用几何水准方法,在施测时加测一个临时点以增加图形强度。测量施工采用4台S82-2008双频GPS接收机按静态观测方法进行同步观测,观测时间控制在45min~60min。根据GPS网平差后坐标和点位精度分析,该项勘测工程控制网设计与施工措施合理,测量结果满足规范所规定的各项限差要求。白浩铁路一期工程GPS施测控制网的布设方法为GPS在沙漠地区特殊条件下的应用提供了一成功例证。  相似文献   

16.
钻机变幅机构用于调节钻孔的开孔参数,即方位角、倾角和高度。针对不同种类钻机变幅机构的结构差异性及煤矿井下钻孔的施工特点,总结了煤矿井下钻机变幅机构对开孔参数的调整要求,提出了煤矿井下钻机变幅机构的研究目标,即能够快速准确地调节钻孔开孔参数及保障钻机施工的稳定性。总结出煤矿井下钻机变幅机构具有外形尺寸小、参数调节范围较大、施工时需要稳固可靠、调节过程自动化程度高的总体特点。对目前煤矿井下钻机几种常见变幅机构的结构特点、辅助稳固方式、控制方法、适用范围及存在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提出了煤矿井下钻机向钻孔机器人发展过程中变幅机构在结构和控制方法方面的研究方向,建议重点从关节自动锁紧装置开发、变幅机构结构适应自动加卸钻杆模式的需求、钻孔开孔参数智能调节、开孔参数与底盘调平及机身稳固的协调控制等方面开展研究工作。研究成果为煤矿井下钻机装备智能化提供了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7.
手持GPS坐标系转换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导航型手持GPS目前在中小比例地质调查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由于坐标系之间存在差异,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必须将手持机的WGS84坐标系转换为我国应用的BJ54或西安80坐标系。坐标转换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工程测量定位的精度,传统的坐标转换计算所需要的起算资料不易收集,计算过程过于繁琐,非专业人员难以掌握。本文根据收集的三角点BJ54坐标(或西安80坐标),和现场测定的过渡坐标,求出各参数在本工作地区的变化率,建立参数方程,反向求出适合于当地的各项改正参数,方法简便易行,为手持GPS定位的坐标转换方法提出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RTK测量技术因具有作业精度、作业效率高等明显优势,被广泛应用于矿区测量工作中。宁东煤田梅花井井田.总测量面积约70km^2,测区内沙漠较多.原有控制点破坏严重,采用常规测量手段施测十分困难,为此采用RTK技术,并建立了精度高、布局合理的矿区控制网。控制网由已知点4个,未知点15个组成,共处理基线65条。通过对控制网进行技术分析,发现RTK测量的各项指标均优于规范要求。结合GPS RTK技术在该矿区测量中的应用实例.指出RTK技术从基准站与流动站的设置至数据检验各程序中应注意的问题,并认为RTK技术是矿区测量工作的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