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俞宪生 《探矿工程》2009,36(6):19-20,23
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工区钻井中遇到井漏难题,针对不同的漏失特点采用不同方法堵漏。第四系黄土层漏失采取控时钻进加短程起下钻方法;渗透性砂岩层漏失采用以预防为主,随钻加入单封堵漏方法;纵向裂隙层漏失采用复合堵漏材料方法,恶性漏失采用桥接材料+水泥封堵方法。实践证明,所采用的堵漏技术措施有效。  相似文献   

2.
天津地区地热钻井中,井漏是常见的现象。按照地层差异,井漏可以分为孔隙型漏失和裂隙、溶洞型漏失两种,孔隙型漏失主要发生在砂岩、砂砾岩中,漏失量小,处理起来比较简单,裂隙、溶洞型漏失漏失量大,堵漏工艺复杂,且不易奏效。本文通过两种地热井漏失的成因分析,分别列举了它们各自的堵漏方法和施工中的注意事项,重点对堵漏难度大的裂隙、溶洞型漏失进行了漏层判定分析和堵漏方法介绍,并通过两项施工实例来加以佐证。此研究对地热钻井中的地层漏失及堵漏工艺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徐家围子断陷徐西地区营城组营四段砂砾岩储层发育、砂泥岩组合关系复杂、且横向变化快,单一属性描述该区砂岩发育状况比较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对该区35口井的岩性、测井以及地震相特征综合分析,总结出了该区岩性发育的4种模式为厚砂(砂砾)岩、砂泥互层(砂岩厚度大)、砂泥互层(泥岩厚度大)及厚泥岩夹薄砂岩。在精细构造解释和属性提取的基础上,优选了频率带宽、均方根振幅及相对波阻抗等3种能对该区几种砂岩发育模式进行全面描述的敏感属性。并运用属性雕刻的方式,通过多属性分析对研究区营城组营四段砂岩发育区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4.
托普台区块上部地层以砂泥岩层、砾质砂岩为主,容易发生漏点不明确、漏失段长的高渗透性漏失。通过对堵漏材料的配伍性评价及合理级配,优选出了一种适合高渗透性漏失地层的随钻堵漏剂。该堵漏剂对钻井液流变性影响小,可降低钻井液API滤失量,对沙床封堵后承压能力>10 MPa,在TP328X井的应用表明,高强度弹性石墨颗粒复合凝胶堵漏对于高压差、高渗透漏失的工况,可以有效封堵漏层,特别适用于对于漏层不明、漏涌同层、裸眼等复杂井况。  相似文献   

5.
李奎 《探矿工程》2022,49(5):106-110
泸州深层页岩气储层埋深达4000 m,属于高压力地层,所钻遇石牛栏组地层岩性为含砂泥岩,本区内多口井钻遇高压裂缝气,溢流及井漏风险大,时常出现高套压事件;同时一些井存在采用高密度钻井液钻进至类似地层时发生漏失后又返吐的现象,给堵漏和钻进作业带来较大困难。针对该类呼吸性地层井漏,以Y101H3-4井为例,现场试验了一系列堵漏方法及措施,结果表明:常规堵漏工艺对呼吸性地层堵漏效果不佳,堵漏材料粒径难以匹配,易导致封门堵漏失败;针对同平台邻井实钻油气显示情况,合理降低钻井液密度有助于堵漏作业实施;油基水泥塞是解决此类呼吸性井漏最有效的工艺技术,但前提条件是确定合理钻井液密度,降低注水泥过程中的返吐量,防止水泥浆与钻井液直接接触污染。在泸州区块采取降密度+注油基水泥塞堵漏是解决呼吸性地层井漏的最佳方法,可快速解决该类地层的堵漏难题。  相似文献   

6.
孙庆春 《探矿工程》2016,43(2):53-56
自2013年东胜气田步入开发以来,随着水平井逐渐增多而井漏事故频发,单井堵漏时间大体占钻井周期的8%~50%,极大地制约了提速提效。主要漏层为刘家沟组,钻井液密度低时发生渗透性漏失,漏速约为3~5 m3/h,当钻井液密度高时,发生裂缝性漏失,漏速20 m3/h直至井口失返。裂缝会随井内液柱压力的增加而扩大延伸,极易造成井漏的反复。刘家沟组恶性漏失严重制约了该工区钻井的提速提效。通过对J58P13H井井漏特点与堵漏效果分析,探索复合堵漏法、大裂隙膨胀堵漏材料和膨胀管堵漏法等在裂缝性漏失堵漏中的适应性,以便在东胜气田试验推广。  相似文献   

7.
川西马井构造上部地层裂隙发育,地层承压能力低,布井密集,钻井时易与邻井气层窜通,发生漏失,甚至造成复杂型井漏。虽然常规桥塞堵漏亦能堵漏成功,但由于地层承压能力低而易发生复漏和反吐,堵漏一次成功率低。为提高堵漏效果和一次成功率,在原有堵漏技术的基础上,引入高效堵漏剂,通过室内配方优化及施工工艺完善,形成了高效桥塞堵漏技术。现场试验表明该技术堵漏一次成功率高,堵漏效果良好,为低承压力地层、易漏失层以及易与邻井气层窜通等造成的复杂型井漏提供了新的堵漏思路,对解决其它复杂井漏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关井注水泥堵漏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漏失严重的井,用常规的平衡法注水泥堵漏效果不甚理想,针对其缺点,根据平衡原理和地层破裂压力状况,提出注水泥堵漏时将钻杆下至漏层顶部以上一定高度,采取关井注水泥、替泥浆和不循环起钻,较好地解决了大漏井的堵漏问题,施工3口井均获成功。  相似文献   

9.
寻甸地区位于上扬子地台,该区灯影组三段发育了一套以白云岩夹粉砂岩泥岩为主的沉积岩层。通过对摩洛河剖面岩石学特征及沉积相的研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该区灯影组三段可分为三个岩性段:下部以细粒石英砂岩、泥岩为主;中部以砂屑白云岩为主,夹少量石英细砂岩和泥质粉砂岩为主;上部以泥晶灰岩、泥质灰岩夹钙质泥岩钙质粉砂岩为主。岩层中主要发育水平层理和平行层理;并且认为研究区灯影组三段地层发育在碳酸盐台地一陆表海环境中,从底到顶可识别出潮坪浅滩相、瀉湖相和开阔台地相的沉积。总体上为海退一海侵的沉积旋回。  相似文献   

10.
李岩  郭军  王文彬 《探矿工程》2021,48(8):12-18
云宣地1井是滇东地区一口小口径页岩气调查井,该井主要钻遇了寒武系、泥盆系、石炭系及二叠系地层。钻探施工过程中遇到了恶性漏失、裂缝性漏失、岩石挤压破碎及井内掉块等井下复杂情况。通过钻头优选、钻井液优化、多种堵漏措施相结合、顶漏钻进及侧钻施工技术等针对性措施,解决了大套灰岩地层因大型溶洞或纵向裂隙发育而引起的恶性漏失、井内掉块等问题,避免了钻井液密度过大而导致井壁失稳的井下复杂情况的发生,提高了机械钻速,保证该井顺利完钻。该钻探施工经验可为后期滇东地区复杂灰岩地层钻探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从地质因素和绳索取心钻进工艺因素两方面分析了大河煤田施工中存在的钻孔漏失、坍塌、缩径、超径等复杂情况,并根据不同地质条件提出了不同的技术措施:对上部胶结性差的松散地层、石灰岩溶涧发育地层、构造破碎地层可采用技术套管护壁隔离;对钻孔不返水等中等漏失地层,可采用锯末加堵漏剂或聚丙烯酰胺等堵漏材料进行堵漏;对钻进关岭组、飞仙关组的泥岩等水敏性地层、构造破碎地层、厚粉煤层等易发生缩径、掉块、坍塌等复杂地层,可采用不同性能及类型的DLSAS泥浆、KHm类和聚丙烯酸盐类(CPAN、PAC141等)聚合物钻井液体系的优质泥浆进行护壁防塌钻进。上述措施的实施,保障了复杂地层的钻进工作,成孔均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2.
顺北区块钻井项目施工中,二叠系的井漏复杂情况较多,漏失量大,易发生再次或多次漏失,严重时导致井壁垮塌掉块卡钻,致使井下复杂情况高发,给钻井工程带来损失,影响了该区块的勘探开发速度。二叠系火成岩发育,地层裂缝发育,地层破裂,钻井时井下复杂主要表现为漏失。针对此问题开展了顺北地区二叠系井漏复杂分析,结合顺北区块施工项目的实际情况以及二叠系地层特点,分析了该区块的二叠系钻进难点,总结了随钻堵漏技术具体的施工措施和不同漏速下的堵漏方案.经过实践验证,该综合防漏堵漏对策能有效减少井漏复杂,提高堵漏效率。  相似文献   

13.
三峡库区软硬互层近水平地层高切坡崩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泥、砂岩互层或厚层砂岩夹泥岩等形成的类似“夹心饼干”的软硬互层近水平层状结构边坡,是三峡库区分布较为广泛的一种结构类型边坡。由于泥、砂岩风化速度的不同而产生的崩塌灾害现象是三峡库区最为常见的一种地质灾害,首先,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结构面组合、降雨作用和风化作用等方面对软硬互层高切坡的崩塌形成原因进行研究,软硬岩的差异性风化而造成的软岩空腔和硬岩中的结构面组合是造成崩塌的主要原因;其次,基于野外调查的地质现象分析,得到了软硬互层高切坡崩塌主要有倾倒、滑移、塑流拉裂、悬臂拉裂、错断等破坏机制,并概化出了各类破坏示意图;通过离散元数值模拟,对泥砂岩软硬互层高切坡崩塌的形成破坏过程进行了再现和分析,其破坏过程为泥岩剥落-岩腔-砂岩裂隙张开-危岩体弯曲-倾倒崩塌-堆积坡脚;最后,在三峡库区高切坡各类破坏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处治对策。研究成果对三峡库区高切坡地质灾害的认识和防治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The Cambrian Araba Formation exposed in Gabal El Zeit and in the Sinai Peninsula unconformably overlies Precambrian basement rocks, and is in turn overlain unconformably by the Ordovician Naqus formation. The Araba Formation has been subdivided into three informal lithologic units: lower, middle and upper, from field observations. Seven sedimentary facies assignable to three facies associations (fluvial, tidal and coastal to open marine) are recognized within the Araba Formation. The lower unit comprises two main facies: matrix-supported conglomerate (facies-A) in the south (Gabal Araba and Wadi Feiran) and interbeds of granulestone and sandstone (facies-B) in the north (Gabal Dhalal and Taba) deposited in fluvial conditions. The middle unit includes four facies: cross-bedded sandstone (facies-C), thin laminated sandstone (facies-D), burrowed-massive sandstone (facies-E) and rhythmically bedded sandstone–mudstone (facies-F) deposited mainly under tidal conditions in the coastal zone. The upper unit consists mainly of interbeds of burrowed mudstone-siltstone, with Skolithos, probably deposited in open marine environment. The sequence records the southward transgression of the Tethys Ocean over a horst and graben system developed in the late Precambrian o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Arabo-Nubian continent.  相似文献   

15.
塔里木盆地西南部沿昆仑山前分布一套逾千米厚的下白垩统碎屑岩,岩相以浅红色中、细砂岩,褐红色砂砾岩、砾岩为主,夹浅红色泥岩和薄层浅灰色细砂岩。按生物组合及岩性特征,自下而上可划分5个岩性段。第1段为灰绿色泥岩段,沉积环境以湖相和前扇三角洲沉积为主;第2段为砂砾岩段,沉积环境以扇三角洲前缘和平原沉积为主;第3段为含砾粗砂岩段,沉积环境以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沉积为主;第4段为细砂岩夹泥岩段,沉积环境以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沉积为主;第5段为泥岩夹砂岩段,沉积环境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前辫状河三角洲和滨浅湖相沉积。沉积环境由快速堆积的扇三角洲-冲积扇向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演化,沉积厚度达1000余米。构造背景为强烈拉张的构造环境,是断陷盆地发育的重要时期。中细砂岩达70%以上,砂岩孔隙类型为原生粒间孔,孔隙度10%~20%,渗透率1~1000×10-3μm2,是塔里木盆地中生代油气勘探的重要目的层系。  相似文献   

16.
河北兴隆地区中元古界串岭沟组沉积环境与相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串岭沟组常以页岩为其主要岩性组合。兴隆地区串岭沟组据岩性、岩相组合、垂直相序及厚度变化可划分为3个区:西北区、过渡区和东南区,其中西北区岩性组合为泥岩夹薄层细砂岩,厚49-62m;过渡区为泥岩、细砂岩夹两套厚60-240m不等中粗粒砂岩,厚度达600m;东南区以泥页岩为主,厚度大于530m。它们在横向上呈指状交错关系,其沉积环境隶属于小潮海岸型障壁岛-泻湖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17.
杨有星  金振奎 《现代地质》2012,26(2):355-362
在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理论指导下,通过分析地震剖面响应特征、测井曲线组合形态和岩心沉积构造,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特点、重矿物及砂岩岩屑成分平面分布特征,研究认为港中地区沙三段发育两期完整的湖底扇沉积,每期湖底扇自下向上表现为正旋回沉积序列,扇面积为30~50 km2。湖底扇可进一步划分为4种亚相和7种沉积微相类型,其中中扇是湖底扇的主体部分,面积为15~20 km2。沙三段湖底扇的砂体并不只是由重力流成因形成的,在沉积作用前期,主要受重力作用控制,但在沉积作用后期,受牵引流和重力流双重作用控制。湖底扇物源主要来自研究区西缘的港西凸起。砂体总体呈朵叶状分布,为多期砂体叠置,在朵叶内部,中扇辫状水道砂体的物性最好,砂体顶底常被深黑色的泥岩所包围,具备非常好的油气富集条件。在港中地区沙三段中油组末期、沙三段上油组末期存在区域性或局部侵蚀界面,容易形成地层不整合油气藏;沙三段两期湖底扇沉积面积大,辫状水道较发育,并受后期构造活动发生变化,水道砂体尖灭在暗色泥岩之中,容易形成砂岩透镜体和砂岩上倾尖灭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18.
琼海凸起珠江组一段低电阻率油层岩石类型为石英砂岩和长石石英砂岩,以高泥质、低碳酸盐胶结物特征,物性特征为高--中孔、中--低渗。油层表现为低电阻率特征的原因包括: ① 岩性为泥质粉砂岩与细砂岩与粉砂质泥岩互层,粒级较细; ② 黏土矿物以伊蒙混层和伊利石为主,且以贴附颗粒表面生长为主要产状; ③ 以微喉为主的喉道特征。导电矿物含量少,对油层电阻率贡献较小。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含油气盆地断裂发育区油气分布规律,在确定油气沿活动期和静止期断裂穿过泥岩盖层发生渗滤散失机理的基础上,针对油气沿活动期和静止期断裂穿过泥岩盖层渗滤散失的地质条件及识别方法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油气沿活动期断裂穿过泥岩盖层渗滤散失所需的地质条件是活动期断裂在盖层内上下连接分布,作为油气穿过泥岩盖层的输导通道;油气沿静止期断裂穿过泥岩盖层渗滤散失所需的地质条件是下伏储层油气剩余压力大于断层岩排替压力。通过比较泥岩盖层断接厚度与油气沿活动期断裂穿过泥岩盖层渗滤散失所需最小断接厚度的相对大小和下伏储层剩余压力与断层岩排替压力的相对大小,分别建立了油气是否沿活动期断裂和静止期断裂穿过泥岩盖层渗滤散失的识别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南堡5号构造天然气能否通过活动期和静止期NP5 2断裂穿过东二段泥岩盖层渗滤散失的识别。结果表明:在断裂活动期,仅在L2和L8测线处天然气可以沿着NP5 2断裂穿过东二段泥岩盖层渗滤散失,其余测线处(L1、L3、L4、L5、L6、L7、L9)则不能;但是在断裂静止期,天然气不能沿NP5 2断裂穿过东二段泥岩盖层渗滤散失,与目前南堡5号构造东二段泥岩盖层之下已发现的天然气分布相吻合,表明这2种方法分别用于识别油气是否通过静止期断裂和活动期断裂穿过泥岩盖层渗滤散失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砂泥岩间互地层裂缝延伸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戴俊生  冯建伟  李明  王军 《地学前缘》2011,18(2):277-283
目前裂缝预测主要集中在对开度、密度和发育强度等参数的半定量或定量化预测方面,对裂缝的延伸规律和穿透性研究缺少深入研究。针对这种情况,文中以天山山前某油田沙泥岩间互地层为例,采用应力场数值模拟法建立应力场与裂缝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从而实现裂缝在沙泥岩间互地层中的的延伸规律与穿透性研究。模拟结果显示,越薄的砂岩层越容易产生构造裂缝,而砂岩厚度对砂岩中产生的裂缝在泥岩中的延伸长度影响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且对延伸到泥岩中裂缝的孔隙度影响也不大,即不管泥岩上下砂岩层的厚度如何,延伸到泥岩中的裂缝孔隙度变化不大,均在038%左右;砂泥岩互层处裂缝在泥岩中延伸长度一般为15~2 m,当泥岩厚度为4 m左右时,砂岩裂缝恰好无法穿透泥岩,泥岩可作为有效的封盖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