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根据近几年来在青海境内发掘的古地震资料,阐述了开展古地震研究工作的目的、意义和现状。提出了辨认古地震期次、判别古地震强度和确定震中位置的方法与标志。  相似文献   

2.
一般认为 ,黑龙江省及其周边地区属于少震、弱震地区。根据现有的地震史料和仪器记录地震数据 ,黑龙江省及邻区确实算不上是个多震的区域。但由于本区的历史地震和火山喷发资料的发掘和整理还有待深入 ,仅依据现代地震资料和少量的地震史料来确定本区的地震活动周期及地震活动水平肯定是不全面的。黑龙江省及其邻区 ( 4 3~ 54°N、1 2 0~ 1 35°E)与我国中原地区一样 ,其历史地震活动及其文献记载具有着悠久的历史。地震史料发掘和历史地震研究 (吴戈等 ,1 992 ;1 994 )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该地区在现代地震观测仪器问世初期 ,就初步建起…  相似文献   

3.
图们江流域历史地震资料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金东淳  崔天日 《中国地震》2002,18(3):289-296
地震危险性分析和地震灾害损失估计是城市防震减灾工作的基础,而历史地震活动的研究是分析和估计未来地震危险性的必要依据之一。近年来,我们通过历史地震资料的发掘和现场考察,对图们江流域的地震活动特性有了新的认识,为延边地区城市工程建设提供了较可靠的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徐近之实察叠溪地震及对震后的建议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1933年徐近之先生实察叠溪地震灾害和水患的情况,及其提出的防震减灾对策意见。指出这些对策对发展震区经济、保护和开发自然资源,制定防震减灾规划和地震应急措施等们具有较好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地震信息分类与编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锐  冯义钧  张翼 《中国地震》2011,27(3):327-334
回顾了我国地震信息分类与编码研究的现状,分析了地震信息分类与编码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加强地震信息分类与编码体系研究,优先制定基础性地震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的重要性,分类时除应遵守分类基本原则,还应发掘信息本身特性,提出分类的个性原则.  相似文献   

6.
历史地震与滑坡灾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我国中强地震诱发滑坡或产生次生灾害的实例的研究,认为,地震作用是诱发滑坡灾害的重要因素之一。提出加强中强地震史料的发掘和研究,进行地震诱发滑坡、古滑坡或古地震的考察,是历史地震工作者在新形势下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拓宽社会服务领域的重要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7.
历史回顾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历史地震记载悠久而丰富,反映了前人对自然现象敏锐而细致的观察,其中还包含了不少朴素辩证法或唯物观的推测。这份可贵遗产是一个尚待进一步发掘和利用的宝库。但是,终究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它们主要是对现象的片断记录和灾害的宏观描述,而较少上升到理性的认识和科学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最近在地震史料发掘过程中,于《马端肃公奏议》查找到有关1489年西昌地震的史料记述,经考证分析与《明实录》、《明史》记载的1489年西昌地震相一致,弥补了正史记载的遗漏和不足,确定了西昌另一次强震的存在。  相似文献   

9.
对江淮地区近期发掘的四个考古遗址进行了地震考古研究,发现了丰富的构造变形现象,包括古地震事件。其中固镇小李家遗址的汉代砖室墓变形具有统一的方向性,显示受区域NE-SW向构造应力作用形成,与强烈地震的快速变形无关;合肥乱墩子遗址的多数竖穴土坑墓存在不规则变形,但M66的压扭变形可能受郯庐断裂右旋走滑活动牵引形成,也与地震力作用无关。在和县大城子遗址和马鞍山申东遗址发现古地震遗迹,主要为地震裂缝、文化层位错及褶曲。在和县大城子遗址通过文化层中木炭的AMS14C测年确定出西周中晚期的一次古地震事件(2 580±30)~(2 760±30) a BP;在马鞍山申东遗址通过文化层考古断代及地震裂缝与文化层的切割关系识别出一次古地震事件亦发生于西周中晚期。最后综合本次研究与前人对江淮地区西周时期的古地震研究成果,初步认为西周中晚期江淮地区处于中强地震活跃期。  相似文献   

10.
新沂-泗县地震危险区地震活动和地震构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深浅部构造对比研究、构造解析技术,结合历史地震资料、中强震观测资料分析、地震活动性分析结果,探讨中强震过渡区地震构造环境和地震韵律的研究途径,圈定出新沂—泗县地震危险区。对该危险区进行立体综合剖析,推演出未来中强震发生的空间部位,并预测了该区未来可能发生地震的震源深度、震级、地震长轴衰减方向、地震复发间隔等参数。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applies the Seismic Hazard Analysis method for the cities of China to research on the probability of earthquake occurrence in the Daduhe drainage area, where the cascade dam system is located. This research is based on the potential seismic source scheme of the Seismic Ground Motion Parameter Zonation Map of China (2001), and uses Poisson distribution as an earthquake occurrence model. Earthquake magnitude obeys truncated exponential distributio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function of the potential seismic source zone is taken as the first-class spatial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and the homogeneous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in the potential seismic source zone as the second-class spatial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Considering the seismic intensity attenuation relationship of western China, we compute the occurrence probability of an earthquake around magnitude 6.0 (5.5 - 6.5), 7.0 (6.5 - 7.5) and over 7.5 in the Daduhe drainage area, where 22 series cascade dams will be built. The results can be used for hydropower plant planning, hydropower dam site selection and seismic fortification.  相似文献   

12.
交通系统是生命线工程重要的组成部分,交通系统的破坏对震后的抗震救灾以及社会功能的恢复影响重大。伽师M S6.4地震造成交通系统中桥梁构件破坏、路面开裂及路基受损等多种形式的震害,影响正常使用,造成了比较严重的经济损失。文中通过现场调查及资料收集,总结了伽师M S6.4地震中交通系统的震害现象,简要分析了交通系统的震害特点及原因,为今后交通系统抗震设防、减轻地震灾害以及抗震救灾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大渡河流域梯级水电站场地地震影响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四川地区及邻区的烈度衰减关系式,计算了历史强震对大渡河梯级水电站场址的影响烈度和最大烈度。同时,还分析了水电站场址在历史强震发生密集时的地震影响烈度特征,以期为今后梯级水电站的地震安全综合防御和地震应急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地震防灾减灾能力是国家的重点需求,针对当前城市抗震应急存在的灵活性差问题,在过去研究的基础上,将GIS系统应用至城市抗震救灾应急响应中,建立的GIS系统利用地震灾害评估模块、数据库管理模块、地震应急响应和指挥决策模块构成城市抗震救灾应急响应框架,完成城市GIS系统的应用分析。地震灾害评估模块中计算震害总体损失、经济损失和生命损失,实现地震灾害评估信息数据的精确性采集;数据库管理模块中的抗灾救灾应急响应数据库主要利用矢量数据、数字正射影像数据和其他专题数据构成,完成一致性访问各种类型数据,提高城市抗震救灾应急响应灵活性;在响应与决策模块中利用核心服务器实现数据信息的上传下达,实现快速救援响应。研究中对这套GIS系统与当前方法做对比,进行抗震救灾过程灵活性、救援数据精准性的比较实验。实验对比结果表明,所提研究成果提供的救援数据精确性强,且运行过程中灵活系数等部分指标高于当前研究。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人工神经元网络理论,对城市公路网络中的单元路段和桥梁的震害预测进行了探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这一非确定性问题的一个有效的方法,对于深入研究生命线工程系统震害的规律具有普遍的意义,从而使我们有可能避免地震造成的破坏和最大限度地减小损失,为抗震减灾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天然地震的次生水灾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省是一个天然地震的多发地区,历史上天然构造地震产生了多次重大的次生水灾害,危及了人民的生命,并造成了重大的财产损失。四川省水利水电资源极其丰富,目前水利水电建设呈现出在高烈度地区高速度建设高坝水库的"三高"特点,若是不对水库诱发地震进行有效监测预测,则可能面临的灾害后果是十分严重的。  相似文献   

17.
Based on historical records and crop harvest scores extracted from historical documents, this study reconstructed the spatial–temporal distribution and severities of floods in the Yangtze-Huai River valley (YHRV) in 1823 and 1849. We also summarized the effects of the floods on society and identified government measures taken to cope with the floods in the context of the economic recession in the period of 1801–1850. The 1823 flood, which was caused by the heavy precipitation of the Meiyu period and typhoons, severely affected areas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Meanwhile, the 1849 flood, triggered by long-term, high-intensity Meiyu precipitation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mainly affected areas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The 1849 disaster was more serious than the one in 1823.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the 1849 flood caused the worst agricultural failure of the period 1730–1852. To deal with the disasters, the Qing government took relief measures, such as exempting taxes in the affected areas, distributing grain stored in warehouses, and transferring grain to severely afflicted areas. These relief measures were supplemented by auxiliary measures, such as exempting commodity taxes on grain shipped to disaster areas and punishing officials who failed to provide adequate disaster relief. The flood disasters disrupted the water system of the Grand Canal and forced the Qing government to transport Cao rice by sea beginning in 1826. This laid the groundwork for the rise of coastal shipping in modern China. With the economic recession of the 19th century, Chinese society was not as resilient to floods as it was in the 18th century. Compared to droughts, floods are more difficult to deal with and pose greater threats to infrastructure and normal life and work in the cities.  相似文献   

18.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全球地震台网都对汶川8.0级地震作了快速反应,仅仅地震速报已经无法满足特大地震的挽救生命及救灾的需要,本文研究了世界主要地震台网在汶川特大地震后的反应和产出,提出了我国地震台网必须反思只重视"地震速报"的作法,建议我国地震台网必须结合大地震救灾实际,研究地震台网综合快速地震动和震源参数产出,以适应政府和人民抗震救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2003年民乐-山丹6.1、5.8级地震的现场调查,从地震宏观异常、人的感觉和行为反应、人员伤亡、政府决策能力、公众防震减灾意识、地震的社会救助、应急预案执行情况、地震谣传等各方面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总结了防震减灾的经验教训,揭示了社会因素在灾区抗震救灾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给今后的地震应急救援工作以启迪。  相似文献   

20.
2013年7月22日甘肃省岷县、漳县交界发生6.6级地震,造成95人死亡,2 414人受伤;农村民房、生命线工程、教育和卫生系统等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本文通过震害调查给出了地震烈度图,揭示了房屋破坏特点;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规定,采用大范围均匀抽样调查、单项调查等方法获得了大量基础资料;确定了不同评估区各结构类型房屋破坏比等参数,合理评估了此次地震造成的总直接经济损失和灾后恢复重建经费;提出了灾后恢复重建建议,为抗震救灾和科学重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