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药麻仁丸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初诊的功能性便秘患者60 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 例。治疗组采用中药麻仁丸口服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仅口服麻仁丸治疗,2组疗程均为28 d。观察2组生活质量量表(PAC-QOL)评分、临床症状评分、盆底肌电评估测量值,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0%(27/30),对照组为83.33%(25/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PAC-QOL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2、4周以及治疗结束后2周各项症状体征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排便时间、腹胀积分比较,治疗组在治疗4周及治疗结束后2周均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2组下坠、不尽、胀感及排便频度积分比较,治疗组在治疗2、4周及治疗结束后2周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盆底肌电评估测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麻仁丸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便秘较单用麻仁丸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口服补中益气汤配合盆底生物反馈治疗产后Ⅰ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产后Ⅰ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盆底生物反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补中益气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89%,对照组为78.3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中益气汤配合盆底生物反馈治疗产后Ⅰ级压力性尿失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药结合盆底生物反馈疗法治疗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排便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9例,治疗组应用基于肛肠专用型多功能生物电反馈治疗系统的盆底生物电反馈疗法配合中药治疗,对照组应用排便功能主动训练方式治疗,观察患者的术后康复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手术之后,患者的排便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以及下床活动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结合盆底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可明显改善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的排便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悬吊训练联合电刺激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40 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 例。治疗组接受悬吊训练联合电刺激治疗,对照组单用电刺激治疗。观察治疗2周后患者腹直肌分离距离变化情况,并评定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5.0%(17/20),对照组为55.0%(11/2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腹直肌分离距离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悬吊训练联合电刺激疗法可有效缩短产后女性腹直肌分离距离,促进产后恢复,疗效明显优于单用电刺激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电刺激八髎穴联合长强穴对盆底失弛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肛管直肠动力学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90例失弛缓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八髎穴联合长强穴电刺激治疗,对照组采用生物反馈治疗,观察2组的综合疗效,治疗前后便秘临床各症状(排便困难、粪便性状、排便时间、腹胀、排便频率情况)及肛管直肠动力学各项指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9%(40/45),对照组为71.1%(32/4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便秘临床各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肛管直肠动力学有所改善,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八髎穴联合长强穴电刺激治疗失弛缓型便秘疗效好,更有利于恢复肛门直肠功能,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盆底康复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盆底康复疗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5%,对照组为77.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盆腔功能障碍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盆底康复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有较好疗效,可有效缓解疼痛,降低盆腔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腧穴热敏化后雷火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痰浊中阻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6 例颈椎病痰浊中阻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3 例。治疗组探寻出热敏化穴位后予雷火灸艾条悬灸治疗,对照组予雷火灸艾条直接悬灸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颈椎症状与功能、中医证候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根据中医证候的变化评定证候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94%(31/33),对照组为72.73%(24/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中医证候评分治疗后及随访1个月均较治疗前改善,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2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腧穴热敏化后雷火灸治疗颈椎病痰浊中阻证优于单纯雷火灸,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头颈部面部穴位按摩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吞咽康复训练和Vitalstim电刺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头颈部面部穴位按摩,共治疗4个疗程。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吞咽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2组吞咽功能疗效比较,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0%,对照组为88.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吞咽功能评分、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评分及吞咽造影程度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吞咽康复训练、Vitalstim电刺激结合头颈部面部穴位按摩可以更好地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同时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盆底肌功能锻炼治疗老年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81 例老年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按照完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1 例)采用盆底肌功能锻炼治疗,治疗组(40 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电针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评分、漏尿量、尿动力学参数[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PQmax)、功能性尿道长度(SFL)、尿道最大闭合压力(PMUC)、Valsalva 漏尿点压(PVLP)]及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QOL)评分(心理影响、社会障碍、行为限制评分)。结果:对照组脱落1 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38/4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评分、ICIQ-SF评分、漏尿量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PQmax、SFL、PMUC、PVLP水平、心理影响、社会障碍、行为限制评分均升高,且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联合盆底肌功能锻炼治疗老年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效果显著,能够调节尿动力参数,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病情程度,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雷火灸治疗脾肾两虚型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 例脾肾两虚型过敏性鼻炎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 例。对照组予以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雷火灸悬灸治疗。比较2组的鼻症状总积分表(TNSS)积分、鼻结膜炎生存质量量表(RQLQ)积分及免疫球蛋白E(IgE)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0%(48/50),对照组为80.0%(4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TNSS积分、RQLQ积分、IgE水平、IL-10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针刺结合雷火灸治疗脾肾两虚型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高于单纯针刺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治疗马蹄足术后踝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已经行手术治疗的马蹄足患者193例(269足)随机分为治疗组101例(132足)及对照组例92例(137足)。外固定去除后治疗组采用中药熏洗配合关节功能锻炼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关节功能锻炼治疗。观察比较2组综合疗效、踝关节活动范围、VAS评分及AOFAS评分。结果:优良率治疗组为90.9%,对照组为70.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行三关节融合术的患者踝关节活动范围、VAS评分及AOF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未行三关节融合术患者踝关节活动范围、VAS评分、AOF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VAS评分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洗治疗马蹄足术后踝关节功能障碍有较好疗效,尤其是行三关节融合术的患者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赵氏雷火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KOA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单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赵氏雷火灸治疗,2组均每周治疗6次,以1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和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含量以及安全性评价。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31%(36/39),对照组为76.92%(32/3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2组VAS评分、WOMAC评分、血清IL-1含量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赵氏雷火灸治疗KOA疗效稳定,可有效改善膝关节活动功能,缓解患者疼痛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联合脐敷治疗癌性不完全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癌性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 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0 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中药保留灌肠联合脐敷治疗,疗程均为7 d。观察2组综合疗效及排气、排便、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的改善情况,并进行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27/30),高于对照组的66.7%(2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联合脐敷治疗可有效改善癌性不完全性肠梗阻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雷火灸联合白脉软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护理效果。方法:将69 例LDH患者随机分成2组,其中观察组35 例,对照组34 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用雷火灸联合白脉软膏干预。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评定腰椎功能改善情况,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定疼痛程度。结果:干预后2组JOA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2组VAS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火灸联合白脉软膏能明显改善LDH患者腰椎功能及下腰部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药坐浴辅助一次性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 例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2 例。治疗组采用中药坐浴治疗,对照组采用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2组患者综合疗效、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创面腐肉脱落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感染发生率以及复发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62%(41/42),对照组为85.71%(36/4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5、7 d 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2组创面腐肉脱落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感染发生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坐浴辅助一次性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疗效较好,能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疼痛,促进创面愈合,且创面感染发生率与复发率均较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解结针法结合推拿治疗产后气滞热壅型乳痈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例产后气滞热壅型乳痈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推拿疗法治疗,治疗组采用推拿结合解结针法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乳房肿块大小、疼痛评分和综合疗效。结果:治愈率治疗组为87.0%,对照组为68.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8.0%,对照组为93.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乳房肿块均较治疗前明显缩小,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乳房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结针法结合推拿可有效改善产后气滞热壅型乳痈患者的疼痛评分,减轻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耳穴压豆合通乳汤加减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 例产后缺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 例。对照组采用产后常规护理方案合通乳汤加减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耳穴压豆治疗。2组疗程均为6 d,比较2组综合疗效、乳房充盈程度及血清泌乳素(PRL)水平。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67%(44/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91%(35/48),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乳房充盈程度评分、PRL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压豆合通乳汤加减可提高产褥期妇女的PRL水平,改善产后缺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推拿疗法配合中药自热贴治疗寒湿型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 例寒湿型腰肌劳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0 例。治疗组采用推拿合中药自热贴治疗,对照组采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2组均治疗20 d。观察比较2组综合疗效及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0%(97/100),优于对照组的86.0%(86/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ODI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配合中药自热贴治疗寒湿型腰肌劳损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推拿结合中药蜡疗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病例标准的90 例KOA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30 例。治疗组采用中药蜡疗配合推拿治疗,对照1组采用单纯推拿治疗,对照2组采用中药湿敷配合推拿治疗,均以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 d。治疗结束后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膝关节WOMAC(关节疼痛、僵硬和日常生活难度)评分,评定3组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28/30),优于对照1组的83.33%(25/30)、对照2组的86.67%(2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3组关节疼痛、僵硬和日常生活难度评分以及WOMAC总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下降幅度较于对照1、2组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中药蜡疗结合推拿手法可改善风寒湿痹型KOA患者的疼痛及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加味生化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产后胎盘残留的疗效及对子宫恢复、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产后胎盘残留患者186 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3 例。对照组予以米非司酮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加味生化汤治疗。2组均以7 d为1个周期,治疗4个周期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胎盘残留面积、子宫内膜厚度、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阴道流血时间、子宫体积、盆腔感染情况以及机体应激反应指标[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TA)、活性氧簇(ROS)]。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7%(90/93),高于对照组的89.25%(83/9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胎盘残留面积、子宫内膜厚度、β-hCG水平、子宫体积各项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阴道流血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盆腔感染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SOD、CTA高于对照组,ROS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加味生化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产后胎盘残留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有效缩小残留胎盘面积、促进子宫恢复及减轻机体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