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在我国方兴未艾。由于很多城市对城市建设研究的不全面、不深入,快速发展的城市建设导致了多种城市灾害发生。城市灾害发生的种类、数量和范围在扩大,危害程度在加深,因而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解决城市建设中普遍存在的只重视发展速度和规模,忽视防灾减灾,或城市建设工程防灾减灾配套设施落后、甚至缺失等问题。减轻灾害与控制灾害已成为城市建设中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研究分析日本城市防灾减灾与城市建设工作,其城市防灾公园建设经验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2.
试论公众防灾意识教育及其在城市安全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大多数城市灾害的发生都具有典型的突发性和不确定性,当特大灾害发生时,现有的工程措施已不能有效地避免灾害造成的危害,人们面对灾害的行为及反应成为减灾中一个决定性因素。从一定程度上讲,对公众的环境教育的不够是导致中国每年灾害损失较大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探讨环境教育在灾害发生过程中对救灾、减灾的影响及其社会效应,对公共环境教育的途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城市减灾研究综述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7  
加强防御、控制城市灾害,增强城市综合减灾抗灾能力是当今国内外减灾工作的重点中的重点。在分析国内外城市减灾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当前城市防灾减灾研究中应重视开展城市灾害形成机制与活动规律、减灾理论与方法和减灾管理与对策的研究,其中要特别加强城市数字减灾系统构建、城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易损性、风险性评价和灾害损失评估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城市灾害社会脆弱性研究热点问题评述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黄建毅  苏飞 《地理科学》2017,37(8):1211-1217
对城市灾害社会脆弱性研究的热点问题及趋向进行了深入的梳理和总结。研究发现,现阶段社会脆弱性研究已经成为城市灾害脆弱性的重要研究范式,但学者们在城市灾害社会脆弱性综合维度的界定、脆弱性评估方法构建、社会脆弱性与灾害种类相关性判读以及研究尺度选取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争议。对这些争议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对未来城市灾害社会脆弱性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中国城市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5.
城市自然灾害风险分析与评估关系到城市灾害预警、预案、灾害风险管理、城市防灾规划等诸多方面,是城市安全和人类安身的基础。该文从城市防灾规划的需要出发,首先,定义了基于防灾规划的城市自然灾害风险分析与评估的内涵,针对城市防灾规划的特点和自然灾害风险分析的评价目标,构建基于防灾规划的城市自然灾害评估模型与评估流程。其次,将风险分析过程分为致灾因子分析、暴露性分析、脆弱性分析3部分,并介绍了常用的评估方法。最后提出:服务于防灾规划的城市自然灾害风险研究,应搭建时空桥梁,强化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成果在城市防灾规划中的应用;着重将多灾种风险评估服务于综合规划,单灾种风险评估服务于专项规划;通过完善评估模型,合理运用GIS、RS等技术深化自然灾害风险分析评估在城市防灾规划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发展对洪水灾害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工业和经济的大发展,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城市化大发展的10年,城市数量、规模都发生巨变。而城市化的大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20世纪的最后10年,中国洪水灾害发生频繁,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对洪水灾害的发生和破坏程度有着很大的关联。城市化的发展不仅使城市周围的生态、河湖环境恶化,同时城市化的本身发展改变了城市地表结构和产生大量的城市生活垃圾对洪水灾害的破坏程度加大。合理有效的加强城市供给水设施和城市防洪设施是城市化发展中有待加强的。城市生态建设和垃圾的合理堆放和处置是减少洪水灾害破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论城市景观格局与城市灾害--以陕西榆林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来认识城市灾害,分析了城市景观的基质、廊道对城市灾害的影响,运用斑块原理分析城市景观斑块的格局与城市灾害的关系。认为区域与城市景观基质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城市灾害的类型;廊道是城市的灾害源、通道和承灾体;城市景观斑块,特别是灾害脆弱性斑块的格局特征对城市灾害的过程具有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上,以陕西榆林市为例,进行了以防灾减灾为目的的城市景观生态建设研究,并提出相应的生态建设建议。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灾害综合风险定量评估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城市灾害风险评估作为城市灾害风险管理的核心,已经成为灾害研究的热点问题。鉴于目前上海城市灾害特征,提出城市灾害综合风险评估的理念,从致灾因子、历史灾情、暴露-易损性和抗灾恢复力等方面选取指标,构建了上海城市灾害综合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以上海市19个区县进行灾害综合风险评估实证研究,依据评估结果对上海市灾害综合风险特征及其空间分布规律进行深入探讨,为上海城市灾害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穆桂春 《地理研究》2000,19(3):332-333
喜读刁承泰所著《城市地貌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6)一书,甚感欣慰。它为地貌学增添了一本新的学术专著,为城市发展建设中改造利用地貌条件与治理地貌灾害提供了地貌学的研究成果,也是十多年来我国开展城市地貌研究的总结。  相似文献   

10.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走出地面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理  邓毛颖  林小华 《热带地理》2000,20(3):180-184,188
自世界上拥有第一条地铁以来,人们对城市快速轨道地上线特别是高架线存在着偏见,主要是在对城市环境和城市景观影响方面。文中从快速轨道的高架线对城市环境和景观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阐明了城市快速轨道走出地面不仅仅是由于经济方面的原因,其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可以控制在人们接受的水平,其高架线路也可以对城市景观起到强化的作用,城市快速轨道走出地面节省建设资金有利于快速轨道交通网络的形成,对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和改善城  相似文献   

11.
长江流域城市的生态环境问题与跨世纪城市持续发展战略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综合分析评价了长江流域城市的生态环境态热与问题,城市水环境依恶化,特别是城市内河道,湖泊水质多污染严重。城市大气污染仍呈加重趋向,一些特大城市汽车尾气污染上升,城市酸雨依然严重。城市生态问题沉重,绿地不足,热岛加重,地面沉降,水土流失等。  相似文献   

12.
Cellular automata (CA) stand out among the most commonly used urban models for the simulation and analysis of urban growth because of their ability to reproduce complex dynamics, similar to those found in real cities, from simple rules. However, CA models still have to overcome some shortcomings related to their flexibility and difficult calibration. This study combines various techniques to calibrate an urban CA that is based on one of the most widely used urban CA models. First, the number of calibration parameters is reduced by using various statistical techniques, and, second, the calibration procedure is automated through a genetic algorithm. The resulting model has been assessed by simulating the urban growth of Ribadeo, a small village of NW Spain, characterized by low, slow urban growth, which makes the identification of urban dynamics and consequently the calibration of the model more difficult. Simulation results have shown that, by automating the calibration procedure, the model can be more easily applied and adapted to urban areas with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and dynamics. In addition, the simulations obtained with the proposed model show better values of cell-to-cell correspondence between simulated and real maps, and the values for most spatial metrics are closer to real ones.  相似文献   

13.
陶晓丽  陈明星  张文忠  白永平 《地理研究》2013,32(10):1964-1976
城市公园是城市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也是宜居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对中国现行城市公园分类标准的回顾与探讨,提出城市公园可以划分为5种类型:文化遗址公园、游乐公园、综合性公园、社区公园、生态公园。北京市六环以内城市公园共计148处,总面积7293.9 hm2,平均面积49.28 hm2,各个类型公园有着不同的分布特征。城市公园至少具有四种重要功能:旅游休闲、生态价值、防灾减灾和教育科普。城市公园类型与功能之间有着密切联系,每个公园复合了多种功能,但是各个类型城市公园有不同的主导功能。文化遗址公园以旅游休闲和教育科普为主导功能,游乐公园相对单一的旅游休闲功能,综合性公园的功能比较全面,社区公园除科普功能较弱外,具有其它几项功能的中等水平,生态公园则以生态价值为主。对城市公园进行细化分类,识别主导功能,有助于科学指导城市公园建设,实现城市公园的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14.
中国城市舒适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凌  李丽梅  朱竑 《地理学报》2018,73(4):755-770
随着城市经济向新知识经济转型,舒适物被认为是影响高端人才移入和城市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因素。在西方研究基础上,基于中国国情,探索性地构建了中国舒适物系统的综合指标体系,其中包括自然、文化、商业、交通、卫生和社会等6个一级指标以及34个二级指标。结合中国26个主要人口聚居城市的舒适物指标数据,对不同城市的舒适物综合指数水平进行测评;同时对测评结果的差异进行了解释分析。研究发现:① 城市舒适物综合水平呈现出比较大的差距,北上广深等大城市明显高于中西部城市;进一步聚类分析表明,中国大城市的舒适物水平既存在差异,也存在舒适物发展上的共同特征;② 与西方城市人口普遍重视自然舒适物相反,商业舒适物和交通便利程度是影响中国城市舒适物总体水平的最重要因素,卫生服务设施、文化舒适物、商业舒适物与城市吸引力和宜居程度总体评价的相关性最高,这说明中国目前的经济增长模式仍以物质消费为主,而人才流动主要看重舒适物中的文化和消费设施发达程度、卫生医疗水平和交通便利程度,对自然舒适物和社会舒适物等“软”环境的重视不如西方国家;③ 中国城市舒适物结构呈现出比较复杂的状态,表现为发展不均衡的结构类型。城市舒适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紧扣舒适物概念和内涵,具有操作性和延伸性,一方面根据评价结果可以判断中国大城市舒适物水平的优劣与结构特征,另一方面评价结果可用于进一步分析其与城市经济、人才、企业等变量的关系,从而完善中国转型期城市发展和增长理论。  相似文献   

15.
北京城市居民服务设施可达性偏好与现实错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谌丽  张文忠  杨翌朝 《地理学报》2013,68(8):1071-1081
服务设施可达性对于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研究和城市规划的广泛重视,然而中国城市发展过程中却暴露出服务设施可达性下降的问题。从居民的视角出发,构建影响中国城市居民服务设施可达性偏好与现实错位的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基于北京市2005 年居住环境调查主观数据对居民的服务设施可达性偏好。利用北京城市服务设施空间数据借助GIS评估居民的客观服务设施可达性,通过多元回归模型讨论居民服务设施可达性偏好与现实的错位情况和相关因素并侧重验证城市空间结构和住房获取渠道的影响,这些因素与中国的城市发展和住房政策变化紧密相关并将基于此提出促进居民实现其服务设施可达性偏好的城市规划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符文颖  吴艳芳 《地理学报》2017,72(8):1361-1372
外资知识密集型制造业进入中国市场,对中国制造业升级转型起着一定的作用。本文围绕区域制度环境和区域吸收能力,探讨影响知识密集型企业进入方式的区域环境,旨在揭示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外商进入方式的地理驱动机制,有利于加深理解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时代背景下,区域与城市获得外生技术发展动力的机制。采用从1982-2014年德国在华投资企业数据库,结果发现,德国知识密集型制造企业在中国的投资呈现由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扩张、沿海中心城市向周边城市扩散的时空趋势,并且在1995年后,其进入方式从合资为主向独资为主转变。逻辑计量模型显示,德国知识密集型制造企业的进入方式受到多项区位因子的影响,其中地方人力资源水平和产业专业化水平是知识密集型制造企业选择以合资方式的进入中国市场的重要区位因素,表明区域知识吸收能力是形成全球—地方战略协同的关键变量;另一方面,实际使用外资存量和地方专利授权量这两个区位影响因素则会显著促成知识密集型制造企业采用独资的进入决策,反映了区域制度环境对吸引以知识产权保护为战略核心的知识密集型制造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北京城市贫困人口特征,成因及其解困对策   总被引:26,自引:8,他引:18  
在经济与社会转轨时期,北京城市贫困人口总量显增加,并出现贫困人口群体多样化特征。贫困人口的成因既受国家经济结构高速和体制改革等的制约,也受人口自身身体状况、化素质和思想观念等的影响,因此,需要采取多种措施摆脱贫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