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陈彩萍 《矿床地质》2005,24(4):437-444
文章以关西沟矿区为试验区(矿区西部为已知矿带),对全矿区进行了1:10000水系沉积物测量,通过对元素迁移过程的主要因素分析和产在同一地形类的多基元景观的共生组合分析,编制出组合元素组,计算θ函数值,利用θ函数值圈定异常,作为判断矿致异常和非矿异常的依据。布设了5条岩石剖面,以进行异殿堂检查,除西部异常带与已知矿化带对应外,在中部发现了铅异常带,在东部发现了铜异常带,进一步证实了应用θ函数处理数据的方法可获得用以指导找矿的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2.
魏江 《地质与勘探》2023,59(5):1017-1026
花脑特银多金属矿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境内,矿区内共有4条蚀变带,其中Ⅰ号蚀变带为已发现的最大含矿带。为查明花脑特矿区Ⅰ号蚀变带三维地质特征以进行深部盲矿预测,依托CnGIM-ma软件构建了花脑特矿区Ⅰ号蚀变带三维地质模型,包括几何模型和属性模型。通过几何建模,清晰地展示了Ⅰ号蚀变带深部地质结构特征,解决了长期困扰矿山地质人员的岩体侵入接触界面展布问题;通过属性建模,完成了Ⅰ号蚀变带各单元素的三维异常图,并对前缘晕元素(Hg、B、Sb、As)、近矿晕元素(Ag、Pb、Zn、Cu、In、Au)异常在三维属性模型中的综合表达方法进行了研究探索,最后选用“分带赋值法”建立了前缘晕、近矿晕的综合属性异常模型,在已知矿体的深部预测了2个成矿靶区,可与传统构造叠加晕研究预测位置较好吻合。  相似文献   

3.
福建紫金山铜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根据紫金山铜金矿区地表岩石测量和矿床钻孔剖面原生晕研究结果,详尽讨论了成晕元素在水平和垂向上的异常分布特征,确定了矿床的主要成矿元素及伴生元素,计算了矿床元素分带序列,阐明了矿床异常元素的分带规律.以矿上、矿下晕和元素分带关系为基础,运用元素对累乘比值对矿床Cu、Au矿带的剥蚀水平制定了评价准则.结合矿区和矿床地质特征,建立了紫金山矿区(田)的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在矿区外围的勘查地球化学找矿研究中,还发现了具工业意义的矿体及新的矿化类型(斑岩Au、Cu和Mo矿),从而为紫金山地区发展成为大型铜矿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呼玛县西部兴隆-基座山地区为瓦拉里-兴隆金矿带中重要的金矿化集中区。区内水系沉积物测量主要组合异常区地质特征与呼玛矿集区已知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地质特征具有可比性,在岩性条件、构造环境、矿化蚀变等方面和矿集区矿床地质特征相一致。区内水系沉积物及土壤测量均发现存在Au、Ag、As、Sb、Bi、Cu组合异常,异常分带清晰,具有明显的浓集中心。水系沉积物主要异常元素组合与矿集区已知浅成低温热液金(银)矿床周围异常元素组合相一致,金异常及其伴生元素异常均受次级断裂构造、岩体与地层接触带及破碎带控制。依照类比结果,区内划分了3个异常远景区,对部分远景区进行工程揭露,发现蚀变矿化带金含量明显增高,局部可见金矿化体,表明区内寻找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5.
界牌铜钨矿床位于华南雪峰山弧形构造带南段东缘加里东褶皱带与南岭EW向构造带北缘交汇部位,隶属于南岭成矿带越城岭矿集区。利用数学地质中的因子分析和R型聚类分析,结合矿区成矿地质特征,将矿区矿致异常分为以W-Sn-Bi为主的高温成矿元素组合异常和以Cu-Ag为主中低温成矿元素组合异常。通过分析W-Sn-Bi-Cu-Ag组合异常特征,发现成矿元素异常走向分布与矿区侵入构造走向一致,说明成矿作用严格受构造控制,在侵入接触带附近强烈富集成矿元素,形成具有开采价值的铜、钨矿体。利用元素组合异常及矿区地质特征,圈定5个找矿靶区。通过野外调查、槽探施工确定矿区界牌处AP1、老木冲处AP2和报木山处AP3均为致矿异常,找矿潜力良好,是今后找矿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6.
林耀忠 《福建地质》2012,31(2):140-146
南平下明洋铅锌钼多金属矿区土壤测量发现Pb、Zn、Mo、W、Bi等异常。北部西部以Pb-Zn组合为主,元素相互套合较紧密,异常浓度以外带为主;东南部岩体接触带附近以Mo-W-Bi组合为主,元素相互套合紧密,异常浓度高,浓集中心清晰,分布连续,规模较大。分析认为矿区土壤Pb、Zn、Mo、W异常为矿致异常。  相似文献   

7.
龙王江锑金矿位于湘西雪峰山NE向弧形剪切构造带与湘中白马山--龙山EW向构造岩浆岩带的复合部位,为赋存于前寒武系浅变质岩系中的剪切带型锑金矿.在分析湘西龙王江锑金矿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矿区及外围280km2进行1:50000水系沉积物测量,发现所圈定的10余处具有一定规模的Au-Sb-As元素综合异常,除有与已知矿床(点)相吻合的异常外,还有多处具进一步找矿潜力的新异常.其中,南江坪综合异常经控制性钻探验证,见矿情况与化探推断意见完全一致,预测该异常金资源量达5t以上,表明矿区及外围类似的综合异常找矿前景良好.因此,该区及类似地区在化探工作中关注Au元素异常的同时,加强对Au-Sb-As综合异常的研究将有助于寻找金矿或锑金矿.  相似文献   

8.
杨继权  杨钦 《地质与资源》2016,25(4):360-364
以黑龙江省塔河县二十一站河矿区为例,采用元素富集度优选土壤异常,在此基础上定量评估异常找矿意义.矿区内随地质构造背景的变化,元素次生晕异常呈现出规律性的分布,元素的富集度也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变化.因此可根据物化探综合异常分区的地表原岩金属量,统计其元素富集度,通过绝对富集度和相对富集度的排序,优选出寻找金矿的最有利异常,并通过与已知矿异常的比较,定量地解释推断异常见矿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在河南省桐柏县刘山岩铜锌多金属矿区开展深部及外围预查,对矿床进行了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评价标志研究.矿床的异常元素组合主要为Cu、Zn、Pb、Ag、Ba、Mo、Cd;次为Mn、Bi、As、Ga、Ge、V、W;矿床实用元素轴向分带序列由上至下依次为Cu-Zn-As-Ga-Ag-Pb-Mo.同时,根据已知矿和非矿异常特征、元素组合及分带特征、元素比值特征等建立了矿床的找矿评价地球化学标志.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对金牛山金矿带和金牛山金矿区控矿构造分析的基础上,用明胶网格法模拟计算了矿带中部最大剪应变分布;用有限单元法计算了矿区的最大主应力分布.结合矿带和矿区成矿地质条件及已知矿化部位分析,预测了位于应变和应力异常区但未知矿化或矿化不明显的部位.实践验证,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甘肃寨上金矿床构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寨上金矿位于西秦岭中部岷-礼成矿带西部,所发现的三十余条金矿化脉体的空间分布及其产出特征严格受断裂和褶皱的双重控制,以扎麻树背斜为界分为南北2个成矿带,产出的已知矿脉均严格受控于NWW向断裂.通过对寨上金矿50件构造地球化学样品16种微量元素数据的聚类分析、因子分析,以及对样品元素的组合特征研究,北矿带含矿断裂的元素组合为Au,Bi,Pb,Zn;南矿带的为Au,Sb,Hg,Cu,Zn,Pb,Co,Bi,As.以已知的矿与非矿构造样品为母体,利用多元统计判别分析,建立了断裂含矿性的判别函数,并对未知的17个样品进行判别分析,其判别结果与野外验证一致.  相似文献   

12.
小西南岔金铜矿床为浅成金铜共生大型矿床,受岩体-地层-构造联合控制,以叠加富集为主.矿区分为南山和北山两个矿段.矿化主要发育在闪长岩和斜长花岗岩中的北北西向断裂带及岩体接触带中,矿化以含金铜石英硫化物脉型及密集细脉为主.矿区水系沉积物异常元素为Au、Cu、Ag、Bi、Zn、Mo(W、Sb、As);土壤异常元素为Cu、Mo、Au、Ag、Bi;岩石地球化学异常为Au、Cu、Ag、Bi、Ta、Ba、Sr(As、Sb、Zn、Co、Ni、W、Mo).原生晕中轴向分带序列为(Bs、Sr)-As-Ag-Pb-Sn-W-Au-Bi-Cu-Sb-CoTe-Ni-Zn-Mo.南山矿段水平分带序列为Au-Cu-Bi-Te-Ag-Pb-Zn-As-Co-Ni-W-Sb-Mo-Sn;北山矿段为Au-Cu-Bi-Te-AgAs-Sb-Mo-Pb-Zn-Co-W-Ni-Sn.矿床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其分带性显示北山矿段矿体剥蚀程度大于南山矿段,矿区北西部矿体剥蚀强度大于南东部,表明向矿区南部仍有较大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13.
张家口南部燕山台褶带内中—新元古代碳酸盐岩地层分布广泛,岩性以白云岩为主。该时代地层中分布有梁家沟、银洞沟、常庄子等铅锌银多金属矿床(点)分布。文章以赤城县梁家沟-火石沟铅锌银多金属矿区为例,采用统计法和局部奇异性两种方法圈定了成矿元素1∶20万水系沉积物异常,结果显示化探元素异常区内包含3条断裂,根据矿床为后生成因推测异常区成矿潜力较大。在此基础上,结合控矿因素对找矿靶区范围进行了1∶5万水系沉积物加密采样,共圈出3处异常。通过对比分析,已知矿体与较弱的3号异常相吻合,而异常面积较大、强度较高的1、2号化探异常目前无工业矿体发现,应为今后找矿的重点区域。野外对1、2号异常区进行了基岩原生晕地球化学剖面测量,显示在异常中心区域白云岩中成矿元素铅锌银含量高,进一步佐证了上述异常区域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4.
刘延斌 《地质与勘探》2018,54(5):1001-1012
为解决格鲁其堆山外围区找矿问题,笔者本着“由已知向未知”的研究思路,在格鲁其堆山矿区开展地电化学集成技术找矿应用。选取矿区内已知剖面进行试验研究,结果显示:在已知矿体上方均显示出了明显的Cu、Pb、Zn等元素异常,验证地电化学集成技术在该地区寻找隐伏铅锌矿产是可行的。再在矿区的西南部未知区内开展隐伏矿预测研究,运用因子分析得出矿区最佳找矿元素组合,结合单元素异常图和成矿地质条件,在研究区内圈定1个Ⅰ类靶区,1个Ⅱ类靶区,1个Ⅲ类靶区。  相似文献   

15.
依据城山多金属矿化区地质特征,结合已知矿元素的空间分布规律,研究了矿区地球化学成矿环境,矿化地球化学判别指标,对区内新发现的异常进行了地球化学成矿环境分析和异常识别,提出了区内有寻找热液型多金属的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16.
在大官厂铀钼矿区北带东部的已知剖面开展氡气和金属活动态测量方法的有效性试验,证实在隐伏铀钼矿体上方存在明显的氡气异常和铀钼活动态异常。利用该方法对矿区北带西部进行找矿预测,对综合异常开展钻探验证,发现了隐伏铀钼矿体,证实氡气测量和金属活动态测量是寻找隐伏铀钼矿床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构造地球化学找矿方法及其在微细浸染型 金矿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文章阐述了构造地球化学找矿研究的一些基本问题:构造地球化学找矿的发展历程、方法依据、不同类型含矿构造的地球化学特征、构造地球化学找矿的研究内容和工作程序、工作方法和方法特点.以云南富宁县那能金矿区为例,运用构造地球化学方法对微细浸染型金矿进行了找矿研究.厘定了矿区控矿构造为-右列雁行褶皱带,确定了成矿元素组合为Au、As、Ag、Mo,圈定了两个金异常带,并证实为金矿体所致.  相似文献   

18.
迄今为止文献中未见有铂矿原生晕研究的报道,通过对大岩子矿区地表和不同中段坑道原生晕的研究,发现在铂-钯矿体周围有清晰的F、Sb、Cd、Hg、As、Ag、Au、Pd、Pt、Cu、Ni元素的原生晕,其中F、Sb、Cd、Hg、As为前缘指示元素,Au、Ag为近矿指示元素,Pt、Pd、Cu、Ni为成矿指示元素.元素的垂直分带序列为(地表至矿体):(F、Sb、Cd、Hg、As)-(Ag、Au)-(Pd、Pt)-(Cu、Ni).地表岩石地球化学测量发现的Ⅲ号Pd、Pt异常带,具有多元素异常组合特征,判断为矿致异常,推测在该异常带下方可望找到隐伏矿体.坑道原生晕研究发现,在PD4中段出现浓集中心醒目、浓度分带清晰的F原生晕,推测在PD4中段下方可能存在新的盲矿体.  相似文献   

19.
符超 《地质与勘探》2009,45(6):683-691
通过变比例尺的高精度磁测在新疆库兰矿区快速准确地圈定了重点磁异常区.对重点异常区设计了高精度磁法和电阻率层析成像剖面精测,结合岩石的磁性和电性参数对重点精测剖面比对,发现了矿区内重要的隐伏断裂构造和侵入岩体,为寻找有利成矿带提供了地球物理依据.对比邻近野马泉金矿区成矿类型发现.控矿岩体为闪长玢岩体,因此推测本矿区内的高磁异常带为隐伏的含矿闪长玢岩体成矿带.通过后期探槽的揭露发现成矿带矿化明显,深部找矿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20.
以河北隆化县招素沟萤石矿区为例,介绍高精度磁测、高密度电法及联合剖面法等方法在隐伏-半隐伏萤石矿体开展综合勘查的效果。根据1∶1万高精度磁测异常值,推断ΔT场负异常为萤石矿体的反映;矿区西部的已知断裂构造与正负磁异常分界线完全吻合,确认为成矿构造,且向下延伸较浅,深部成矿的可能性较小。在已知矿体区域布置了3条地电剖面,发现由断裂控制的萤石矿体基本与低阻异常带相对应。在矿体磁异常区,依据构造控矿引起的矿化低阻异常与联合剖面的正交异常点的对应关系,推测在后程子沟和二道营子北沟2条地电剖面均存在由隐伏断裂构造控制的萤石矿体,建议该区域作为成矿有利地段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