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李德孝 《地理教学》2012,(22):27-30
一、研究的过程及发现——课例分析教学内容: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1.第一次常态课A老师个人备课后将教学目标设定为:①了解城市化、工业化的概念。②比较归纳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进程的两个阶段的主要发展特点和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2.
珠江三角洲乡村城市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珠江三角洲改革开放以来乡村劳动力非农化进程,乡村城市化与非农化、工业化的关系,乡村城市化的性质,以及乡村城市化的地域差异等方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分析珠江三角洲改革开放以来乡村劳动力非农化进程,乡村城市化与非农化、工业化的关系,乡村城市化的性质,以及乡村城市化的地域差异等方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中耕地面积的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讨论了1980-1995年珠江三角洲地区7个主要城市在城市化进程中耕地面积的变化特点;分析了城市化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不同速度与耕地面积减少之间的关系。以耕地面积减少系数为主要指标,总结出珠江三角洲地区基于耕地资源利用特征的4种城市化模式。研究发现,部分城市出现的耕地资源过度消耗现象,不应简单地归因于城市化发展,而主要与当地城市发展规划和管理工作不力有关。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经济的迅猛增长,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经济空间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在此背景下,文章通过对珠江三角洲三次产业结构及其增长速度演变轨迹的考察,对珠江三角洲的发展过程进行了阶段划分和动因分析,从宏观角度,揭示了珠江三角洲城镇经济空间分布的时空差异。以此为基础,通过对广州与深圳经济实力与产业结构的纵向对比,结合两市在城市功能与区位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分析,揭示了珠江三角洲2座核心城市区域地位动态变化的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对城市近郊乡村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城市近郊呈动态化的过程,是一个极不稳定的区域,其变化受城市化进程的影响。文章探讨了城市近郊乡村旅游的特点,重点运用城市化理论和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分析城市近郊乡村旅游地在城市化进程中受到的影响、发生的变迁。  相似文献   

7.
城市近郊区是一个极不稳定的区域。呈现动态变化的过程,其变化受城市化进程的影响。近年来,乡村旅游在城市郊区、特别是城市近郊的各种旅游中发展十分活跃。但是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该文根据城市化作用下的城市近郊乡村旅游演变的规律和原理,以成都邛崃市鹤鸣村为例,探讨城市化对城市近郊乡村旅游的影响,分析城市化影响下鹤鸣村乡村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发展进程,提出鹤鸣村乡村旅游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工业化推动的城市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要发展阶段。文章以郑州市为例,分析了城镇密集区的城市化特点与问题,认为适宜这一特殊地域的城市化途径在于乡村城市化,并对乡村城市化发展中的几个突出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与城市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影响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因素,尤其是工业化对城市化各个方面的作用,以及城镇发展对区域经济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珠江三角洲城乡一体化区域差异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徐颂  黄伟雄 《热带地理》2002,22(4):294-298
选取了反映城张一体化的几个重要指标,采用灰色关联分析的方法,对珠江三角洲城乡一体化的区域差异以定量的方法进行研究,把珠江三角洲的26个市县分成了4类,分析了珠三解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的内部差异;用洛伦茨曲线分析了珠江三角洲各县市自1993年以来在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的发展特点以及今后可能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珠江三角洲城镇化转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春山  代丹丹 《热带地理》2015,35(3):343-353
首先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选取近30年的人口、产业、社会和经济等数据对珠三角城镇化的动力进行分析,其次利用面板数据模型进一步探讨珠三角城镇化转型的驱动力和演变特征。分析发现珠三角二产、人口与土地仍是其城镇化主要的驱动因素,但城镇化的“要素推动”作用下降明显,“外向型城镇化”模式逐渐减弱,“知识源导向”城镇化模式正在形成,城镇化模式趋向多元化。珠三角城镇化正面临转型,存在传统“要素推动”不可持续,新型“知识推动”发展相对缓慢,城镇化质量不高,制度建设滞后以及内需不足等新问题。珠三角要大力推进城镇化“创新驱动”,实现“动力转型”,通过建设宜居城乡以实现“质量转型”,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等,促进“制度转型”。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区划的理论方法为指导,结合珠三角经济区的实际(地理资源结构、城镇体系结构、经济空间结构和交通运输系统结构等方面),将以广州市为最大经济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划分为3个一级区,即以广州市为中心的中西部、以深圳市为中心的东南部、以珠海市为中心的西南部.每个一级区下面又分为3个亚区。每个亚区都是相当于原来地级市范围,其所属市县即为基层经济区。  相似文献   

13.
珠三角城镇化新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地区依靠优惠政策,利用区位优势,吸收外来投资,开始了快速城镇化的进程。总结珠三角快速城镇化的主要特点,即在开放政策的导向下,以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为基础,外资推动、自下而上的城镇化。然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这种模式的问题充分暴露。分析传统城镇化模式所遇的到劳动力成本上升、土地资源短缺、产品出口受限等困境,提出珠三角地区在解决困境中所形成的城镇化新进程的基本特点,即创新引领、复合驱动、以人为核心、强调品质、城乡协调发展并对珠三角城镇化新进程的本质特点、能否成功转型、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关系,以及能否再次成为中国城镇化的典范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新时期珠三角地区以及中国城镇化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口城镇化质量评价及省际差异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薛德升  曾献君 《地理学报》2016,71(2):194-39
新型城镇化是中国的重要国策,对人的城镇(市)化的科学评价是正确认识城镇化和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基础.目前城--乡二元分析框架下的以城镇化率和城镇(或区域)城镇化质量为主的评价方法,难以反映城镇化过程中社会结构的变化,同时乡村人口的城镇化发展也被忽略.本文提出人口城镇化质量的概念,建立了衡量人口城镇化质量的指标体系.对1995,2000,2005,2010和2012年全国及各省市的城镇人口,乡村人口及总人口的城镇化质量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① 尽管城镇人口的城镇化速度显著快于乡村人口,但城镇化并非城镇人口独有的社会过程.② 城乡两类人口的城镇化质量在省域尺度上正逐步形成差异明显的空间格局.③ 北京,上海,浙江等少数省市乡村人口的城镇化质量已经超越部分内地省市城镇人口的城镇化质量.建议更新对城镇化的认识和评价标准,探索在城镇化发达的地区调整城--乡二元体制的新途径,促进中国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门槛理论与珠江三角洲区域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云泉 《热带地理》2000,20(1):38-42
应用门槛理论,对珠江三角洲的持续发展提出诊断,分析在该地区发展中的种种限制因素,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促进珠江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的一些设想:充分利用珠江三角洲的地理区位,加强内外辐射和聚集功能;以人为本,实现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地方性城市职能分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2000年广东省人口普查的数据资料,运用多变量聚类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广东省50个地方性城市进行了统一的综合职能分类,共分出职能特征较为明晰的7个大类和反映内部次一级差异的12个亚类,进而揭示各职能类型城市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在快速城市化区域,村镇的布局与形态变化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城市化的进程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城市空间的扩张是城市区域对周边乡村聚落空间的倾入过程,也是周边村镇空间演变的过程。曲靖市麒麟区是云南省曲靖市中心城区所在地,以麒麟区行政范围内的镇、乡、行政村及自然村为对象,实证分析麒麟区区域快速城市化过程中,村镇空间布局与形态特征及形成原因,探讨村镇布局形态与中心城区的空间关系,提出村镇形态发展的建议,为西部地区的区域城市化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北疆铁路沿线地带城市化道路方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斌 《干旱区地理》1995,18(2):61-66
城市化一般而言有“大城市化”和“乡村城市化”两种方式,本文在大体分析了北疆铁路沿线地带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基础及城市发展状况的前提下,提出本地带的城市化道路应在不忽视大城市发展的同时,主要建设好中小城市走乡城市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对景洪-思茅城镇密集区乡村城市化评价的结果表明:乡村城市化整体发展水平低,与社会经济发展极不协调,受各县市(区)非均衡发展的影响,中心区处于快速乡村城市化阶段,两个中心城市处于基本实现乡村城市化阶段,外围区发展受制于多种因素而远远落后,处于乡村城市化起步阶段.在此基础上,分析自然环境因素对乡村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影响以及乡村城市化与城镇体系发展之间的矛盾、互动关系及其机制,提出乡村城市化发展的调控措施,以期对云南城镇密集区发展提供一定程度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Urban geography》2013,34(4):323-347
This paper provides an accounting methodology for estimating the direct: indirect urban/rural land conversion ratio. This methodology is then used in two case studies (in central Canada) for four different years over a 15-year time perio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direct:indirect land conversion ratios fluctuate considerably in a specific region during urbanization. The results are used to suggest a stage model of rural/urban land conversion that highlights the sensitivity of different planning questions in the various stages of convers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