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顾广明(1954.3-),男,安徽寿县人,工学学士,研究员,国家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现任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环境保护研究所专家、国家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常聘专家。顾广明同志长期从事煤田地质构造、资源评估以及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与丰富的实践经验,在煤矿区规划环评、项目环评中应用区域地质构造研究方法和地下水资源评估方法,完善了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技术手段,率先将"3S"技术应用于管道工程环评中的生态评价中,在线性工程、矿区规划  相似文献   

2.
刘哲 《地下水》2012,34(6):96-98
分析煤炭开采对地下水水质、水量和水平衡等方面的影响。结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讨论煤炭开采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相关内容。提出煤炭开采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按Ⅱ类项目执行,评价级别为二级及以上,必要时,可依据项目特征、影响程度等因素,对井区(Ⅱ类)和排矸石场等(Ⅰ类)进行分区评价;监测、评价因子选择应综合考虑常规指标、国家和地方控制污染物指标以及煤炭行业特征污染因子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西部煤矿区规划环评中地下水专题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矿区规划环评在我国相对其他领域起步较晚,与之相适应的环评技术导则尚未出台,各评价单位采用的技术方法和思路较为混乱。以我国西部典型煤矿区(榆横、榆神矿区)规划环评为例,利用水文地质学、水资源学理论,结合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方法,提出了西部煤矿区规划环评中地下水专题的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和思路。研究认为西部煤矿区水资源匮乏和生态环境脆弱是共性,“三水”平衡是评价的基础,将矿区开发对水资源的影响限制在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范围之内是煤矿区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黄河流域中上游矿区煤?水矛盾突出,煤炭开采对地下水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基于此,以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侏罗纪煤田榆神府矿区为研究区,在野外调查、数据分析、室内测试的基础上,分析研究区矿井水的量质特征,揭示煤炭高强度开采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并开展矿井水生态利用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矿井富水系数在0.23~2.28,平均为0.91,评估2020年区内矿井排水量高达4.70亿m3,受采掘活动影响,浅埋煤层开采区地下水位下降趋势明显;区内矿井水出现不同程度的污染组分超标现象,主要超标指标为化学需氧量(COD)、Na+、SO4 2?、溶解性总固体(TDS),未处理的矿井水外排将会污染区内地下水环境;研究区浅层地下水超限的水质指标主要为NO3-N,与矿井水超限水质指标差别较大,反映出浅层地下水水质受采矿活动影响较小;提出矿井水浅层回灌和矿井水生态灌溉2种模式开展研究区矿井水的生态利用,矿井水回灌对矿井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碳、色度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回灌后出水满足Ⅲ类地下水限值;浅埋煤矿矿井水具有作为矿区生态修复灌溉用水的较好潜力,中深埋煤矿和深埋煤矿矿井水不适宜作为灌溉用水。研究结果为我国西部煤矿区水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2017,(6)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当中一项重要制度,而金属矿山开采中重金属污染及矿坑排水对地下水水质影响很大。为保护地下水环境,铅锌矿开采前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以陕西安康某铅锌矿为例,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在识别地下水环境影响和确定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前提下,对该评价区从水文地质条件、水质水位调查和水文地质勘察试验三方面开展地下水环境评价研究,预测评价铅锌矿开采对地下水水质可能造成的直接影响,提出应加强铅锌矿运行期污染防控措施和地下水的长期观测,有针对性的制定出地下水环境影响监测计划和应急预案,保证该矿区范围内地下水水质安全。  相似文献   

6.
刘晓宇 《地下水》2019,(3):17-19,85
矿井采煤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主要为对具有供水意义的含水层水位及水量产生影响,确定采煤引起地下水水位降及漏失量是煤矿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关键。以纳林河矿区某大型矿井为例,运用Visual MODFLOW建立模拟区地下水流数值模型,利用实测流场和长观孔的动态观测资料识别和验证数值模型,利用模型来预测采煤对第四系-白垩系含水层水位及水量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前25年采煤引起地下水最大水位降为3.6 m,引起地下水的漏失量最大为141.87万m^3/a,占矿井涌水量的29.88%;利用矿化度法确定的越流量占矿井涌水量的6.39%~34.89%,模拟结果基本合理,可作为矿井采煤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2016,(4)
煤炭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中一直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随着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引发的地下水问题日益突出,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煤炭开采对地下水资源的破坏。新疆大型煤炭基地是我国煤炭生产力西移的重要承接区,以新疆煤炭基地中规划建设的一井工矿为例,从规划阶段介入,预测了该井田煤炭开采对地下水含水层及水量的影响,分析了矿区排矸场及生产、生活废污水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为该矿井及其他矿井建设及运行期合理制定煤炭开采方案、地下水保护方案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榆神府区矿井水样进行测试、分析,选取总硬度、氟化物、氯化物、硫酸盐、硝酸盐、锌、砷、汞、锰、六价铬、矿化度11项因子作为评价因子,依据《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研究区水质进行了合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榆阳区矿井水水质较好,说明煤矿开采对地下水水质影响不大,神府矿区矿井水水质较差,为矿区矿井水的污染治理和综合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结合从事取水工程环评及管理工作的经验,简要介绍了北方地下水资源的特点,及不同勘探程度工作成果的基本内容,同时介绍了该类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进展;就该类项目与规划的协调性、不同类型水源地的评价深度及卫生防护带划分等方面的评价方法、评价内容等进行了讨论;以已完成的该类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成果作为案例,说明实际工作中应根据项目类型及所处地区的不同,确定相应的评价重点与评价内容,最后简要展望了此类项目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今后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滨海石化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关键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地下水环境污染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和滞后性,尤其是滨海石化项目,其污染种类多、环境风险大、保护目标难确定,因此前期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尤为重要。文章对滨海石化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中保护目标的确定、评价标准的选取、污染源的估算和保护措施的选择进行了探讨,并结合珠江入海口某大型石化项目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进行了案例分析,为类似地区的石化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可参考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煤炭开采必然产生大量的矿井涌水,我国目前的矿井水整体上表现出水质相对较差、水处理成本较高等问题。首先明确了我国典型矿区矿井水水质的主体特征:常规离子是造成矿井水水质差的主要化学组分;矿井水中有毒有害物质占比小,且基本优于地下水Ⅲ类水质量标准。其次,详细探讨了我国矿井水水质形成、演化的几个科学问题,包括不同水文地质结构下物理–化学作用所起的主导作用,时间效应对水质演化的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素的相关关系,水动力场–化学场–微生物场–温度场的多场耦合问题等。接着重点介绍矿井水污染防控的技术方法,以减少矿井突(涌)水量和水资源保护为前提,以实现煤–水双资源协调开采、煤炭绿色开采为目标,以矿井水“阻断、减量、保护”为主要防控思路,围绕煤矿区矿井水阻断技术、污染负荷减量技术、污染区修复治理等科学问题展开分析;通过各种现有技术、方法、工艺,最大可能地降低吨煤矿井水处理成本,如采用井下预处理、地面深度处理、超深回灌封贮、生态资源化利用等。最后,提出研发煤矿区地下水及污染物的阻断材料和吸附材料、注浆装备、监测设备、投料设备、原位取样检测设备等,形成我国煤矿区矿井水污染防控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的构建可对煤矿绿色开采、煤矿区深层地下水污染防控、闭坑矿井水污染防控、矿区地下水资源及生态环境保护利用等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以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委员会为主召开的煤田岩浆岩学术会议,于1987年9月23日至26日在淮北矿区举行。参加会议的代表有北方各煤炭院校教师和有关矿区从事矿井地质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等共八十余人,煤  相似文献   

13.
集贤-东荣矿区是黑龙江省重要的大型煤产地,由于过去几十年的强力开采,致使其资源储量及水文条件发生较大变化,给矿区安全生产带来风险。通过对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及矿井充水条件的分析,认为矿井的直接充水来源为地下水含水层和老空积水;矿井的主要的充水通道为断裂构造,其次为采动裂隙、封闭不良钻孔。  相似文献   

14.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的颁布与实施,对规范煤炭工业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高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自导则颁布以来,业内对地下水评价工作的技术难度存在不同的理解,尤其是煤炭行业项目类型较多,对地下水环境的扰动特点及复杂程度不一。从地下水评价的四个方面:分类定级、现状调查评价、影响预测、预防措施逐一进行分析,提出每项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和难点,并给出相应的理解和建议,期待可以提高地下水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地下水》2016,(6)
摸清神府榆矿区现阶段和未来的矿井排水量,利用煤炭产量、矿井生产能力、富水系数等数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研究区煤炭开发强度逐渐增大,原煤产量从2001年的1 616万t增长到2014年的36 200万t,煤炭大型现代化矿井年产量均在500万t以上,其中活鸡兔矿达到2 067.47万t/a。神府矿区矿井排水量46.00~1 218.00 m~3/h,平均富水系数0.231 0 m~3/t;榆神矿区矿井排水量139.11~3 698.00 m~3/h,平均富水系数1.167 4m~3/t;榆横矿区矿井排水量360.80~1 357.00 m~3/h,平均富水系数1.959 3 m~3/t;从神府→榆神→榆横,采煤过程中富水系数逐渐增大,且同一矿区的不同煤矿之间,富水系数差异也较大。结合煤炭产量和矿井排水量,计算得到神木、榆阳和横山的矿井水水量分别为0.938 0×108m~3/a、0.715 7×108m~3/a、0.086 1×108m~3/a,神府榆矿区矿井总排水量为1.739 8×108m~3/a,远期矿井排水量可达3.067~3.55×108m3/a。对神府榆矿区现阶段和远期矿井排水量开展研究,可以为榆林市合理开发利用矿井水资源提供依据,实现煤炭开发与水资源保护相协调。  相似文献   

16.
以徐州东部废弃矿井为例,太原组灰岩含水层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废弃矿井地区地下水流系统模型,运用数值模拟技术对区域地下水流场演变过程进行研究,揭示矿井废弃地区地下水流场演化的一般规律为:煤矿关闭前,为满足生产生活需要,矿井进行大量排水、抽水工作,矿区形成若干降落漏斗,如位于矿区西部的青山泉煤矿和北部的韩桥煤矿内均存在大面积降落漏斗,中心水位低于-25 m。受水力梯度影响,地下水向低洼的矿坑处汇集,原生地下水流系统遭到破坏。矿井闭坑后,原有排水系统全部停止工作,地下水位缓慢回升,降落漏斗逐渐减小,根据模型模拟结果,发现水位回升速度随矿井关闭时间的增加而减慢:在矿井关闭第1年内,水位回升速度较大,为1.14 m/a;关闭第3年时,水位回升速度减少至0.165 m/a;矿井关闭10年时,地下水最高水位为-16.55 m,从关闭第3年至第10年的7年时间内,水位回升速度仅0.039 m/a,矿区地下水流系统得到恢复,模拟区最终形成自北向南的近似稳定的地下水径流场。  相似文献   

17.
煤炭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资源,煤炭开采引发诸多的生态环境问题,此外煤矿关闭后还存在矿井水酸化污染河流和地下水水环境等问题。在分析研究煤矿开采技术历史的基础上,针对煤矿生产和后生产周期存在的环境问题,基于煤炭生产全生命周期的理念,提出适用于煤矿全生命周期的矿区周边供水、生态采煤用水两种模式,其中生态采煤用水模式分为矿井水灌溉系统、矿井水生物工厂两种亚模式。进一步将矿井水灌溉系统、矿井水生物工厂划分为煤矿矿井水联合浇灌、煤矿矿井水生态灌溉、煤矿矿井水无土农业栽培和煤矿矿井水生物能源4个系统,并对各个系统的特征及其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不仅解决了煤炭开采过程中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解决了因煤矿关闭(后生产周期)而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以徐州东部废弃矿井为例,太原组灰岩含水层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废弃矿井地区地下水流系统模型,运用数值模拟技术对区域地下水流场演变过程进行研究,揭示矿井废弃地区地下水流场演化的一般规律为:煤矿关闭前,为满足生产生活需要,矿井进行大量排水、抽水工作,矿区形成若干降落漏斗,如位于矿区西部的青山泉煤矿和北部的韩桥煤矿内均存在大面积降落漏斗,中心水位低于-25 m。受水力梯度影响,地下水向低洼的矿坑处汇集,原生地下水流系统遭到破坏。矿井闭坑后,原有排水系统全部停止工作,地下水位缓慢回升,降落漏斗逐渐减小,根据模型模拟结果,发现水位回升速度随矿井关闭时间的增加而减慢:在矿井关闭第1年内,水位回升速度较大,为1.14 m/a;关闭第3年时,水位回升速度减少至0.165 m/a;矿井关闭10年时,地下水最高水位为-16.55 m,从关闭第3年至第10年的7年时间内,水位回升速度仅0.039 m/a,矿区地下水流系统得到恢复,模拟区最终形成自北向南的近似稳定的地下水径流场。  相似文献   

19.
山西省柳林县地方煤矿众多,各生产煤矿受"太灰"、"奥灰"岩溶水的威胁十分严重,但对整个矿区内含水层的水文地质特征认识程度较低。在山西省柳林县兼并重组整合煤矿区水文地质补充勘探项目基础上,通过研究柳林矿区内各含水层的地下水化学特征,进一步提升该区对煤矿开采有影响的含水层地下水赋存规律的认识程度,确定了柳林矿区主要含水层的特征离子,为今后矿井突水水源的研究判别提供依据;同时通过水化学同位素特征揭示了矿区内奥陶系含水层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即矿区地下水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矿区位于柳林泉域岩溶地下水的集中排泄区下游,区内岩溶地下水径流滞缓、水循环条件差。  相似文献   

20.
榆神矿区的供水水源选择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矿区开发的初期用水可以利用烧变岩地下水,日供水能力约为6万~7万m3/d,中长期供水选择矿区外围的第四系萨拉乌苏组和洛河组地下水。同时,矿井水可以通过自然下渗后补给地下水,丰富地下水资源,保证矿区开发用水和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