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1 毫秒
1.
高填方边坡因填方量大、填方高度高、边坡陡等特点造成其致灾原因复杂、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多样,尤其是基于填料、压实工艺特性造成的渗流模式差异影响地下水的赋存、运移已成为边坡失稳工程中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本文结合攀枝花机场13#高填方应用工程实例分析,通过PLAXIS有限元计算,综合渗流分析理论及高填方边坡渗流场、位移场的分析,揭示了填方体填料、压实度差异形成不同渗流场高填方系统地下水分布及演化规律。结果表明:(1)填料及压实度通过影响填方体渗透系数进而影响填方体的流量,且地下水由于填筑影响不具有统一的地下水位。(2)纵向上位移随着渗透系数增大位移会减小;横向上由于地下水会沿着基岩—原始地面层渗出,区内滑坡的成因是由其特殊的地质结构特征及基岩-堆积层接触带水共同作用的结果。其研究结果可以为同类工程滑坡治理及地下水排水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
基于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建立一个典型的黄土边坡模型,分析地震动荷载作用下边坡的动力响应特性和动力失稳机制。边坡的水平位移图表明,地震作用下边坡坡脚位移向下,发生剪出变形,坡脚为薄弱部位;剪应变增量由坡脚逐渐向坡内、坡顶扩展,中部位置剪应变较静力作用下发生较大变化,塑性区从坡脚稍向上部位向坡体内部发展,范围增大;坡脚、坡面、坡顶和坡内等监测点的速度时程曲线表明,地震波在坡体内传播过程中具有滞后效应,同时,坡体对地震波具有临空面放大效应。  相似文献   

3.
刘力 《岩土工程技术》2014,28(5):217-220
高填方粘性土边坡的稳定性以往研究较多,为了研究变形特性与强度都不同于粘性土的高填方粗粒土边坡,运用ABAQUS软件,采用强度折减法对多级加筋粗粒土边坡工程做了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了整个边坡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加筋不仅提高了各个台阶的局部稳定性,也加强了边坡的整体稳定;边坡中都存在水平位移,最大值出现在边坡底部坡脚附近,在坡脚处出现小部分沿x轴正向的负位移;水平位移随着填土高度的增加而减小,第一台阶的水平位移最大;越靠近边坡,土工格栅和土体的位移均越大,变大的趋势近似一致,但土体的水平位移明显大于土工格栅的水平位移.  相似文献   

4.
以四川九寨黄龙机场104m高填方地基为例,阐述了山区机场高填方地基变形与稳定性系统研究方法和步骤。认为高填方地基工程研究、设计与施工必须紧密结合,研究工作可分为 5个阶段:第一,开展高填方地基基础地质条件研究和环境工程地质评价;第二,结合工程情况进行高填方地基变形与稳定性试验研究并提出软弱地基处理方法;第三,进行软弱地基处理试验和填料碾压夯实试验;第四,结合工程实践进行高填方地基变形与稳定性原位监测,并结合监测研究成果对前期试验研究进行反馈分析;第五,综合各阶段研究成果,对高填方地基将来的变形与稳定进行预测,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场道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5.
碎石桩作为处理软弱地基土的一种有效手段,往往需要对其试验效果进行分析。评价碎石桩处理后复合地基的性状是否达到地基处理考核指标,并提出可能调整的方案。论文以四川九寨一黄龙机场高填方地基处理工程为背景,介绍了碎石桩法加固软弱土层的现场试验,并对碎石桩处理后复合地基的加固效果进行了检测分析。包括碎石桩体检测和桩间土检测,最后综合室内土工试验、动力触探测试及载荷试验检测结果得出,碎石桩对本工程软弱地基的处理能达到预期的加固效果。其复合地基承载力高于设计要求,具良好的导水性,能有效排出地基中地下水。目前,该试验成果已用于指导机场地基处理与高填方填筑体施工。同时,它对于其它类似工程亦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降雨诱发缓倾顺层滑坡机制离散元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降雨在节理岩体的离散元模拟中有一定的局限性。文章提出一种等效渗流法模拟降雨条件下地下水向坡脚的渗流过程。以西南地区某顺层岩质滑坡为例,采用施加固定水头的方法,实现地下水在滑体内部的渗流过程,从而诱发滑坡形成。研究结果表明:(1)雨水入渗从坡顶向坡脚渗流,导致滑体内部空隙水压力升高;(2)斜坡受地下水渗流影响,坡脚首先发生变形并逐渐向上部呈阶梯状扩展。随渗流时间的延长,坡脚产生滑移,斜坡中上部和后缘出现拉裂,沿软弱夹层发生整体向河流方向滑动堆积形成堰塞湖;(3)滑坡形成的地质力学模式为"滑移-拉裂",滑体前缘运动至河流对岸形成前缘鼓丘,模拟结果与现场实际特征吻合。该方法可实现降雨条件下节理岩质斜坡中地下水渗流对滑坡形成的影响模拟。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杨山末站滑坡的形成条件、形成机理和滑体的工程地质特征.该滑体内存在着两个潜在的滑动破坏面。通过稳定性的定量计算与定性分析可知,坡体上的大裂缝与地下水变动带在开挖坡脚处剪出联合组成的滑面稳定性最差,此滑坡将来的滑动破坏剪出口将在开挖坡脚附近产生.根据滑坡体的特征,提出了场地的合理利用方案与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九寨-黄龙机场地基软弱土工程地质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作者在长期工程现场调查研究基础上,根据初期勘察,详细勘察及高填方地基处理检测资料,对九寨—黄龙机场土方工程中提出的软弱土进行了系统深入研究。认为软弱土的涵义与其他工程实践中所使用的沿海软土和内陆软土均有所不同。它是针对九寨—黄龙机场高填方工程提出来的,是高填方地基中相对较为软弱的土层。为保证高填方地基稳定和控制地基沉降量,必须对其采取特殊工程措施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9.
大型工程项目在我国黄土丘陵地区的开展日益增多,为了在有限的空间得到足够的可利用面积,通常需要挖山填沟造地形成了大量高度超过40m的高填方边坡。高填方边坡地质条件复杂,填料物理力学性质差异大,施工困难。高填方边坡的变形与稳定问题突出。高填方边坡工程已成为黄土地区最具危险性的人类工程活动之一,其严重影响黄土地区的经济建设和城市化进程。本文以国内某高填方边坡为研究对象,结合野外调查和勘察资料,结合研究区的地质概况建立高填方边坡加载过程的概化模型;通过研究区高填方边坡回填加载支挡结构变形与监测分析;借助数值分析高填方坡体加载过程力学-变形响应特征,对研究黄土高填方边坡抗滑桩、桩间板支挡结构变形和锚索的受力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工程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西南某高填方机场土石方工程竣工后不久遭遇了持续半月的强降水,在一次突发暴雨后4h,边坡发生了滑塌。采用监测、检测、现场调查、原位试验、室内试验、数值模拟等手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认为,该机场高填方边坡滑塌主要是采用含碎石黏性土填筑的土面区、边坡影响区,因强夯补强破坏了填筑体内原有的碎石排水层,造成了采用碎石填筑的道槽区入渗的降水不能及时排出而引发的高地下水压力、渗透变形、浸泡软化等共同作用所致。最后针对性地采取填筑体顶面薄膜覆盖,坡面出水点网装级配碎石反滤和引流、滑塌坡面袋装碎石回填的应急处理措施,以及填筑体顶面黏性土回填、坡面碎石换填、仰斜管排水的永久处理方法,有效地控制了边坡的进一步变形、滑塌,取得了良好的灾害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11.
高填方地基土工离心模型试验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模型试验的相似理论为基础,结合九寨黄龙机场高填方地基工程实例,详细阐述了高填方地基离心模型试验技术,即对九寨黄龙机场104 m高填方地基的离心模型试验,采用等应力局部模型设计方案,以剔除法和等量代替法配制填料,以等效法模拟软弱地基强夯处理,并以增大离心加速度的方法模拟高填方地基的填筑加载过程;试验结果表明,高填方地基的总体沉降特征为"沉降大、压实快";土体的压实沉降主要发生在施工期;试验中高填方地基施工结束时土体的沉降固结度已完成90%以上,施工结束后土体产生的沉降量还不到土体总沉降量的10%.  相似文献   

12.
山区机场高填方地基变形与稳定性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四川九寨黄龙机场104m高填方地基为例,阐述了山区机场高填方地基变形与稳定性系统研究方法和步骤。认为高填方地基工程研究、设计与施工必须紧密结合,研究工作可分为5个阶段:第一,开展高填方地基基础地质条件研究和环境工程地质评价;第二,结合工程情况进行高填方地基变形与稳定性试验研究并提出软弱地基处理方法;第三,进行软弱地基处理试验和填料碾压夯实试验;第四,结合工程实践进行高填方地基变形与稳定性原位监测,并结合监测研究成果对前期试验研究进行反馈分析;第五,综合各阶段研究成果,对高填方地基将来的变形与稳定进行预测,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场道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13.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way embankments in urban areas often interferes with existing underground facilities such as sewer lines and other buried conduits. In many instances, the extra loads imposed by embankment construction on buried conduits would be unacceptably high. Severe consequences of overstressing an underground utility conduit include damage and interruption of services for both the utility and highway. Typical alternatives considered to address this problem include: relocation of utility lines; embankment load reduction using lightweight fill; at-grade pile cap bridging; at-grade geogrids-reinforced bridging; and induced (imperfect) trenches. The relocation, lightweight fill and pile cap alternatives are usually cost prohibitive. A full-scale instrumented test embankment is constructed by Ontario Ministry of Transportation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embankment construction on the underground utilities. The test embankment comprised four sections, which facilitated the evaluation of four configurations including the conventional backfill, induced trenching and two at-grade geogrid-reinforcing bridging with different spans. Each configuration consisted of a 3 m deep trench overlain by a 10 m wide, 10 m long and 6 m high embankment section. Earth load cells were installed to monitor stresses at the fill/ground interface and at depths of 1.5 and 3 m. The numerical models of the test embankment are generated using the finite difference program FLAC.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stress measurements in the 3 m wide trench under embankment loads and the results of numerical varification analys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use of induced trench method (ITM) resulted in substantial reduction in vertical stresses relative to positive projection method case. It was also observed that horizontal stresses increased when ITM is employed.  相似文献   

14.
基于ANSYS有限元软件二次开发,对某水库围堤地基进行液化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围堤断面建立二维有限元模型,计算得到场地建围堤前后孔隙水压力与有效应力比的分布情况以及建围堤后坝体的震陷分布情况.计算结果表明,地基中心部位的孔隙水压力比比两侧的孔隙水压力比小,围堤地基中心部位可以不进行地基液化处理,堤脚压重可以有效地降低液化程度.该成果可作为其他类似工程设计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四个模型的离心模拟试验,对某机场强夯加固后的高填方地基土的变形沉降问题进行了模拟研究,并结合现场试验对该机场高填方地基强夯处理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试验结果表明,由于填方土高度过大,未经强夯法处理的高填方地基的最终沉降量满足不了工程设计要求;而经过强夯处理的地基,填方土体瞬时沉降和固结沉降在施工后都能迅速完成,变形和沉降可得到控制,这说明强夯法可用于控制丘陵山区高填方地基的不均匀沉降。  相似文献   

16.
康定机场地基土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拟建的康定机场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北西向展部的折多山的南西麓,控制标高4232.5m,是仅次于西藏邦达的世界 第二高机场。折多山由一花岗岩基组成,两侧被宽4~5km的巨型第四系坡积裙包围,康定机场位于其南西侧坡积裙上。坡 积裙的岩屑主要是通过崩滑脱离山体的,其演化趋势是完全覆盖折多山。除块石土、碎石土、角砾土及砂土外,地基土中还存 在一种由粒径30~100cm、次圆~次棱角状、表面粗糙的块石组成的特殊块石土,它在平面上有石窝、石窝群、石河及 石海等分布形式,垂向分布深度小于2m,其显著的自沉降现象对跑道稳定具有重要影响。特殊块石土是演化到一定程度 的坡积物经潜蚀作用形成的。四类正常土体及特殊块石土均属良好地基,潜蚀是导致其工程特性劣化及沉降的主要因素,地 基排水是今后工程施工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High pore water pressures were measured in the fill material of the Thika Dam embankment early in its construction. These caused concern about the subsequent short term stability. Therefore construction was stopped. Stability reassessment and drainage design was performed using finite element analyses before construction was allowed to continue. Different methods of modelling the pore water pressure allowed efficient analysis of various drainage options. The analyses highlighted zones of high shear stress and shear strain, and formation of failure surfaces. They established the necessary level of drainage required to ensure stability, control movement and reduce the risk of residual shear surfaces. Large toe movement was predicted immediately after construction recommences. ©  相似文献   

18.
在治理济青高速公路因渗滞水的影响,造成路基、路面损坏的工程中,根据工程特点,采用了不影响交通、不破坏道路结构、不破坏环境、施工速度快、施工精度高、施工成本低、社会效益显著的水平定向钻进非开挖技术,非开挖技术是利用不开挖的相关技术对地下管线、管道进行铺设、修复或更换的高新技术,该技术在河道堤防、水库大坝的排水,以及铺设供水、排污等管线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张芳  韦玉婷  罗敏 《地下水》2014,(5):23-25
工程开挖及建成后对含水层结构的改造,无疑会对开挖区周围地下水造成影响。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预测某水利工程尾水渠开挖及建成后周围地下水水位的变化。预测结果,大开挖后周边地下水位将快速降低,且不同地段水位降幅不同,右岸阶地内水位降低约0.26~7.26 m,工程建成后,阶地内水位将逐渐恢复,但相比施工前水位仍降低0.09~0.38 m。分析水文地质结构,合理概化,建立数值模型,对于分析工程开挖对地下水的影响,是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樊朝金  李德文  邓春海 《探矿工程》2013,40(12):71-73,77
在深基坑开挖中,如地下承压水埋藏较浅,采用管井降水降低地下水位后,对管井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封井,确保地下水位控制在施工要求的范围之内。重点介绍了山东潍坊万达广场深基坑降水施工方法及具有承压水头的减压井封井方案和封井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