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陕西省委八号院地热井是目前陕西省成井最深,温度最高,压力最大,自流量可观的地热井,也是第一口以深部白鹿塬组为主要取水段的探采结合井,施工难度大,介绍了该井的施工技术措施,所遇困难及采取的办法等。  相似文献   

2.
李亚刚 《探矿工程》2020,47(11):51-55
在河南省兰考地区地热井施工中,二开井段深度超过1500 m,采用普通膨润土钻井液体系无法满足地热井施工及对含水层保护的要求,且容易造成卡钻事故。为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研究设计了一种地热井施工用低固相高润滑双聚钻井液体系,通过现场4口井中的应用,钻井过程顺利,有效解决了井眼携砂能力不强、泥岩地层井壁不稳定、砂岩地层失水量大、泥皮厚等问题,4口井均未发生任何井下复杂情况和事故,说明该钻井液体系对兰考地区地层的适应性较好,能够满足该地区钻井工程的需要,对兰考地区地热井施工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北京YRG-1地热井由于后期技术套管井段"戴帽"固井失误,导致水泥浆下窜堵塞了热水储层的孔隙通道,造成地热井基本不再出水,后经应用射孔和酸化压裂技术洗井,地热井基本恢复了原来的产能,增产效果十分明显。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射孔和酸化压裂技术在地热井洗井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就SR-28地热井出现的由坍塌引起的卡钻事故原因进行了分析,针对事故原因分别采用了套铣、测卡、爆炸松扣等技术手段进行了处理,并取得了成功。介绍了该井事故的处理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酸化压裂方法在碳酸盐岩热储层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天津市碳酸盐岩热储层由于堵塞等原因导致渗透性减弱的情况,探讨了酸化压裂方法对该热储层地热井产能和回灌能力的增强作用,并结合工程实例对酸压技术原理、适用条件、技术要点及增产回灌实际效果等几个方面进行介绍。提出针对适合的碳酸盐岩热储层,选用合理的酸化压裂工艺进行处理,从选择酸压段、室内实验研究、前置液设计、酸液种类选择及排酸等多方面进行控制,可以有效增加地热井产能和回灌能力,促进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6.
黄桂强 《探矿工程》2008,35(1):24-26
南宁市九曲湾地热井是广西首眼深层地热井,也是广西第一口以深部下第三系细砂岩为主要取水段的地热探采结合井,该井的实施填补了广西在无地热异常显示尤其是热储层分布不连续的新生代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开发的空白.着重介绍了该井的施工成井工艺.  相似文献   

7.
冯亿年  李亚刚 《探矿工程》2012,39(5):22-24,27
在河南周口市淮阳县地热井施工中,发生了粘性土粘附卡钻、砂桥卡钻等事故,首先采用提拔、碱泡、爆破等措施进行处理,仍有较长钻具遗留在孔内,然后采用套铣方法进行处理,成功将遗留钻具从孔内提出,完成了孔内事故的处理。总结了该孔处理经验,可供类似工程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沉积盆地区是地热资源的主要赋存区.河南省有11个省辖市市区和60多个县城分布于沉积盆地区五大构造单元内.对五大构造单元524眼地热井研究分析显示,不同构造单元地热井的分布密度不均,地热井的取水段深度相差较大.五大构造单元平均取水段深度为这些地区施工地热井深度确定提供了依据.五大构造单元地热井分布密度统计表明,有三大构造单元地热井分布密度小于0.9眼/100 km2,具有较大的开发空间.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第二水文地质队承担施工的天津市士武土建工程有限公司地热井日前通过验收。该井深2460m,水量3726m^3/d,水温96℃。据悉,这是该队自承建地热井以来建成的水量最大、水温最高的一口地热井,同时也刷新了天津市大港区地热史上水温、水量的记录。该井的竣工,标志着天津市大港区的地热资源有着广泛的开采前景,对该区的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经物探分析在河北省张家口尚义县大青沟镇南海子村东南1.0 km存在深部断裂构造,为了寻找开发坝上地区地热资源,决定在该位置施工一口2000 m深地热井,即穿过该断裂构造寻找导水通道,完成地热井施工任务。施工中采用了CMD180T型钻机,该钻机采用了先进的全液压传动系统,自动化程度高,性能优异,可大大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且易于搬迁、易于操作。其优势在这次地热井工程施工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数据信息资料是预测地热系统的关键。热源、流体或热量的运移途径、地热储层、盖层和保温条件对一个有效的地热系统的形成和保存至关重要。同时,地热勘探应考虑地形、地震活动、野生动物保护、环境敏感区和基础设施等因素。全球地热数据库调研分析表明:目前只有以美国为代表的少数国家整合了不同的地热数据库中历史积累的数据,能够初步用于地热勘探潜力区预测。大多数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地热数据库数据缺乏统一的数据组织方式,查询和分析功能不完善,无法进行深层次的数据挖潜及有效使用。地理信息系统工具和数学方法的引入,有可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可以整合不同属性的数据,运用模糊逻辑方法或机器学习方法方法,叠加潜力区带分析思想,从而预测隐藏式地热系统。  相似文献   

12.
我国深层地热资源的认识与勘探方法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丰富的深层地热资源储量为加快深层勘探提供了基础,尽管目前深层地热勘探许与开发还存在着很多难度,但深层地热分布规律认识和回灌技术的日见成熟使加快深层地热勘探步伐成为可能。根据上述认识,提出了加强地热地质基础理论研究与勘探开发技术研究的目的与方法,以及进行地热资源勘查的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探、地热钻井工程及井试等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利用专题立项开凿的地热生产井和地热回灌井,对第三纪孔隙型热储层进行了加压条件下的对井同层回灌试验。通过研发地热回灌防腐过滤器及配套技术,解决了先前在回灌过程中由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引起的堵塞,导致回灌量减小、回灌井早期丧失回灌能力这一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14.
天津地热对井回灌系统中的同位素示踪技术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深入分析地热回灌开采中回灌水运移规律、求证热储参数,笔者选取二组中元古界雾迷山组地热对井,分别注入放射性同位素^35S(T1/2=87天)、^125I(T1/2=60天)进行示踪试验,并分别于第130天、51天检出峰值,以此数据计算出的热储层的渗透系数、导水系数等有关参数,与传统的抽水试验算出的结果吻合良好;注入示踪剂在地层中的运移方向也与抽水试验观测到的结果完全一致,且直观形象、检出精度更高。同位素示踪技术能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热储层在回灌前后压力场、温度场、水化学场的变化特征提供大量基本数据,也为天津乃至华北地区地热资源实施循环开发提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5.
射孔技术在地热资源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射孔技术的原理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射孔技术在晋14井、晋古14井及庄64井改造中的成功实践,为射孔技术在地热资源中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新经验,也开辟了一条地热开发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双作用水泵泡沫增压装置应用及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作用水泵泡沫增压装置是利用双缸双作用水泵的高压能力将低压空气和泡沫液二次增压至水泵的额定压力,并混合产生泡沫.采用BWZ-1200双作用水泵泡沫增压装置在北京地区深度为1 000 m以下的地热井钻探中,成功地克服了地热井钻进中井内漏失和洗井的难题;在极度缺水的宁夏南部地区水井钻探中,采用BWZ-1100双作用水泵泡沫增压装置解决了水井孔内严重漏失和施工用水的难题.该装置可代替价格昂贵的高压空压机实现气举反循环钻探,应用于深地热井、深水井和油气井钻探.  相似文献   

17.
本文简要介绍了大地电场岩性探测技术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地热勘查实例着重探讨了大地岩性探测技术在地热勘查热储含水性评价和指导钻井施工中的应用,对岩性探测技术在地热勘查中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地热钻井气举反循环施工实例,说明其钻井深度可以达到4000m以下的深度。  相似文献   

19.
景洪盆地内蕴藏有丰富的地热资源。通过对景洪市嘎栋地热资源勘查地热井地质、施工情况及成果进行介绍,结合勘查施工实践,针对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地热钻井施工、成井工艺及钻井过程中地质问题等有关内容进行经验总结并分析,对地热地质条件与地热井施工之间结合进行一些经验探讨,并对现行地热井规范中关于井身结构设计、取水层位确定、单井资源量计算等问题提出一定疑问。旨在通过实践及疑问探讨,力图找出为地热资源勘查开发提供值得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