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1 毫秒
1.
《地下水》2017,(4)
地下水是陕西省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科学、有序的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在保障人民生活、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和维系区域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陕西省地下水历史超采情况较为严重,经过近年来的治理,超采情况得到有效控制,但区域超采情况依然存在。为了严格保护地下水资源,指导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2012年,对全省地下水超采情况进行了新的评价,评价期2001~2013年,评价范围为陕西省平原区埋深200 m以内的潜水和浅层承压水。地下水超采区划定方法以水位动态法为主,以开采系数法和引发问题法为补充,同时充分考虑区域历史超采情况。共划定地下水超采区15处,总面积1 427.4 km~2,年均超采量0.51亿m~3。在划定地下水超采区的基础上划定15处地下水管理保护区,其中禁采区1处,限采区14处。  相似文献   

2.
为能精确识别降水和开采对石家庄地下水流场影响强度,应用小波变换和相关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区域平均地下水位、地下水降落漏斗面积及中心水位与降水和开采变化之间的互动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 1961—1973年期间,平均地下水位随降水量增大呈幂函数递减趋势;1974—2010年期间,降水量每减小100 mm,漏斗中心水位下降速率增大7.35 m,平均地下水位下降速率增大2.15 m;② 1961—1973年期间,开采量每增加1亿m3,平均地下水位下降0.28 m,漏斗面积扩大11.74 km2,中心水位下降0.52 m,1974年以来累计超采量每增加1亿m3,漏斗面积增幅1.52 km2,中心水位降幅0.18 m;③ 降水量每减小100 mm,降水贡献度减弱3.0%,人类开采影响强度增大2.76%。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1990,(3)
河南省商丘市地表水资源奇缺,地下水是唯一资源。目前地下水的开采量为4000万m~3,而实际可采量仅1000万m~3左右,超采4倍,过量开采地下水已引起了严重后果。 1、地下水位急据下降。早在60年代因地下水位下降而三次更换提水工具;1971年形成地下水下降漏斗,漏斗面积26.28km~2,漏斗中心水位11.5m;1974年漏斗范  相似文献   

4.
我市城区面积11.26km~2,据计算,地下水资源可利用总量只有65万m~3,但城区年用水量为909.38万m~3,超采844.38万m~3。由于大量超采,形成了以城区为中心的大面积地下水漏斗区,城内地下水埋深达15m之多,水位每年下降0.45m。由于埋深逐年增大,致使漏斗区几个乡镇的1593眼机井抽不上水来,只好将原来的离心泵更换  相似文献   

5.
段树义  许福祥 《地下水》1994,16(4):165-16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水资源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临清市位于山东省聊城地区的西北部,属于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又是引用黄河水的最下游,是水资源供需矛盾比较突出的县市之一。 全市总面积957km~2,现有当地地下水资源1.13亿m~3,人均占有量151m~3,占全国人均量的1/17,占全省人均量的1/3。特别是城区,工业用水集中,在12km~2范围内,现有工业用水井102眼,每年超采地下水1400万m~3,超采的水量全靠城郊及上游乡镇地下水的侧向补给。加上农业也大量超采地下水,浅层、深层地下水位分别以年均0.45m和3m的速度下降,形成了以城区为中心的大面积地下水漏斗区,1992年漏斗面积达到876.5km~2,占全市总面积92%。 由于水位大幅度下降,致使漏斗内2420眼机井只好由原来的离心泵更换成深井泵及潜水泵,造成240多万元经济损失,年效益损失达20多万元,城乡用水矛盾日益尖锐。城区污水多年平均排放量达到886.84万m~3。而纺织业排放量约达到520万m~3,占工业总排放量的50%以上,大部分是空调水。根本没有什么污染就与造纸、印染等行业的污水混合后排入卫运河中,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  相似文献   

6.
穆连波 《地下水》1995,17(1):29-30
由于鞍钢、鞍山市自来水公司等企业长期在辽阳首山一带大规模集中开采地下水,致使该区的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形成了以首山北部小祁家乡为中心、影响面积310km~2的降落漏斗。通过评价分析,潜斗区多年平均地下水综合补给量28700万m~3,可开采量27500万m~3,1993年实采水量31000万m~3,超采量3500万m~3;现漏斗中心地下水埋深23.5m,比原水位下降17.3m。  相似文献   

7.
王佳武  王钊 《陕西地质》2007,25(2):72-80
本文首先建立了渭南市城区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其后运用目前国际通用的可视标准软件Visual ModFlow对勘探区地下水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得出了该区天然补给量为17.21×104m3/d,在保证农业现有开采量20862.26 m3/d的条件下,开采资源为216898.30 m3/d,其中渭南城区开采95536.04 m3/d(潜水开采64857.54 m3/d,中层承压水开采25595.00 m3/d,深层承压水开采5083.50 m3/d)。北郊水源地开采100500.00 m3/d(潜水开采94500.00 m3/d,浅层承压水开采1500.00 m3/d,中层承压水开采3500.00 m3/d,深层承压水开采1000.00 m3/d)。在上述各量开采下,不论渭南城区及北郊水源地各层水水位均达到稳定。但渭南城区目前潜水超采5025.00 m3/d;中层承压水超采4900.00 m3/d;深层承压水超采485.00 m3/d。通过计算得知渭南城区必须对超采的量进行压缩。才能保证地下水长期有效的开采,为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及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地下水资源总体开发利用程度较低,各地开发利用程度差别较大,有些地区地下水超采较严重,形成了区域性的水位降落漏斗,最大漏斗面积达4 500 km2,最大水位降深达40余m,至使单井涌水量衰减40%以上;鸡西等矿区大量疏干地下水,使水源濒于枯竭;哈尔滨、大庆等城市已出现地面沉降迹象。科学、合理地开发、保护地下水资源已是当务之急。提出对严重超采区要控制开采,要调整用水结构、分质供水、科学管水、节约用水;要充分利用矿坑水;加强地下水的监测和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9.
河北平原地下水资源与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7  
河北平原是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最为突出的地区之一,自70年代以来大量动用地下水的储存量,导致山前局部地区浅部含水层疏干,中东部平原深层地下水水位大幅下降,并诱发了地面沉降等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河北平原地下水总补给量约139 62×108m3 a,可采资源为107 75×108m3 a。1985~1995年地下水平均开采量133 1×108m3 a,即平均超采25 35×108m3 a,其中深层淡水超采10 01×108m3 a。本文提出调整布局,充分挖掘地下水资源潜力。河北平原中东部咸水分布区的浅层淡水分布面积17857km2,尚有约20×108m3 a的开采潜力。节约挖潜,调整产业结构,使工农业结构及人口适应水资源的承载力。合理调控地下水的开采深度,浅层水循环交替积极,具有开放性和可恢复性,采补均衡的着力点应放在浅部。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结合点,在于维护浅部地下水动态均衡上。  相似文献   

10.
贺乐荣 《地下水》2011,33(5):55-58
宝鸡、咸阳、西安和渭南四个主要城市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沿渭河自西向东而居,由于长期过量开采地下水,从而导致沿渭主要城市一些地区形成了地下水超采区。根据降水量和地下水开采量等因素分析,对沿渭四市2005~2008年期间超采区的地下水水位变化动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利用限采、压采和封停城区自备井等措施,优化开采布局合理开采地下水。  相似文献   

11.
《地下水》2017,(4)
地下水是大同市城镇生活及工农业生产的主要供水水源。长期以来,由于大量集中开采地下水,造成大同市地下水位超采严重,形成多处地下水降落漏斗,超采面积506 km2,其中严重地下水超采区达163 km2。对大同市城郊浅层孔隙水中型超采区长系列年动态资料分析计算,建立地下水开采量、超采量、超采区净补给量和水位回升线性关系,在考虑地下水补、径、排基础上,对超采区水位回升变化趋势进行预测,确定大同市地下水超采区漏斗中心水位恢复年限为2017年,通过圆锥模型分析,预测地下水位恢复后能实现地下水良性循环状态。  相似文献   

12.
地下水资源是推动干旱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动力,也是影响内陆湖泊及周边生态环境的关键因素。内蒙古黄旗海盆地作为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的典型,近年来地下水水位不断下降,黄旗海湖区面积持续减小,甚至面临干涸的风险。为定量分析黄旗海盆地地下水资源时空演变及黄旗海湖水-地下水的转化关系,利用数值模拟技术构建黄旗海盆地地下水流数值模型,利用该区2010—2016年水位长观数据对模型进行识别和验证。模拟结果表明,模拟期黄旗海盆地地下水储量累计亏空达1.5×108 m3,地下水过度开采是该区水资源呈现负均衡的根本原因。在此基础上,采用Sobol全局敏感性分析方法进一步识别影响该区地下水资源演变的主要控制因素,分别利用湖水位、湖泊渗漏量、地下水储存量和地下水补给湖水量等4个目标函数对影响地下水系统演变的8个主要参数进行敏感性评估。结果显示,不同参数对不同目标的敏感性差异明显,前2个目标主要受渗透系数与湖床渗漏速率的影响,后2个目标主要受人工开采和降雨灌溉补给的影响,而超采地下水则是该区地下水资源枯竭及黄旗海湖泊面积萎缩的主控因素。本研究结果可为黄旗海盆地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及周边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技术支撑与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目前总体开发利用程度较低,开采潜力很大,但各地开发利用程度有较大区别,哈尔滨、大庆等地区地下水超采较严重,形成了区域性的水位降落漏斗,最大漏斗面积达4500km2,最大水位降深达40余m,单井涌水量衰减40%以上;鸡西等矿区大量疏干地下水,使水源濒于枯竭;哈尔滨、大庆等城市已出现地面沉降迹象.这些问题的产生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科学、合理地开发、保护地下水资源已是当务之急.对严重超采区要控制开采,调整用水结构、分质供水、科学管水、节约用水.此外应充分利用矿区排出的地下水,变害为利.加强地下水的监测和研究工作,及时解决开发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陕西省地下水盆地及其水文地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新生代以来,陕西省受构造运动的控制,形成一系列断陷及拗陷盆地,分布面积7.6万km~2,占全省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在这些沉积盆地中蕴藏着丰富的地下水资源。总量约76亿m~3/a,占全省天然资源总量的52%。开采资源约50亿 m~3/a,占全省总量的96%。陕西省地下水盆地以秦岭为界,南、北各具特色。秦岭以北的中、新生代构造盆地面积大,含水层展布范围广,常常超出本省省界,跨越邻省。如萨拉乌素盆地跨内蒙、宁夏、陕西三省,陕西境内达1.3万 km~2;下白垩系志丹群自流水盆地跨陕、甘、宁、蒙四省(区),陕西省境内3.4万 km~2;汾渭地下水盆地跨晋、陕两省,陕西境内渭河盆地1.9万 km~2。其中部分地下水盆地经构造运动抬升,现代地势较高。如洛川、长武盆地等储水条件相应变差。分布于秦岭以南的地  相似文献   

15.
苏北沿海三市三维地下水流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苏北沿海三市(连云港、盐城和南通)地下水过量开采导致部分地区水位持续大幅下降,引发地面沉降、水质咸化等问题。本文基于研究区大量地质、水文地质资料,以及2005—2013年地下水开采和水位观测数据,经过模型识别、验证,建立了能刻画苏北沿海三市地下水流场演化的三维非均质各向异性地下水流数值模型,模拟了研究区2005—2013年开采量由约2.03亿m3逐渐减少到1.56亿m3条件下深部地下水系统流场(包括第Ⅱ、Ⅲ、Ⅳ承压含水层)的动态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各观测孔的水位实测值与模拟值吻合良好,水位及水均衡模拟结果显示各含水层水位下降得到有效控制,但是该区域地下水仍处于超采状态。为进一步控制水位下降,防治咸水扩散、地面沉降等地质环境灾害,模型预测并比较了现状开采和限制开采2种不同开采方案下2014—2020年苏北沿海三市深层地下水流场的变化趋势。预报结果显示,2种开采方案下,各含水层水位下降速率均减小,尤其是限制开采方案下,第Ⅱ、Ⅲ和Ⅳ承压含水层的区域水位平均下降速率依次为0.15、0.16和0.15 m/a,分别比模拟期减小了46.43%、65.21%和48.28%,在开采强度降至最低的条件下储存量变化速率仍为负值,说明需要进一步加强地下水限制开采的力度。  相似文献   

16.
地下水严重超采给北京带来了一系列诸如地面沉降等生态环境问题。为研究北京平原地面沉降的发展趋势,在地下水模型基础上设计了5个情景,对北京平原区域及沉降中心的沉降速率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1)在保持现状和考虑地下水回灌的情景下,中远期的区域及沉降中心的沉降速率均无法达标;(2)对沉降中心进行不同程度减采的情景下,中远期的区域沉降速率均达标,除昌平八仙庄外的沉降中心的沉降速率在中远期均达标;(3)通过以上分析,设计出合理的情景:5区(八仙庄)、6区(天竺)和7区(王四营)的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每年分别减采0.51亿m3(100%减采)、0.12亿m3(20%减采)和1.76亿m3(50%减采),共减采2.39亿m3,总开采量19.28亿m3,该情景可以使得北京平原的区域及沉降中心的沉降速率均达标,是北京平原未来应采取的地下水开采情景。  相似文献   

17.
段树义  都清江 《地下水》1992,14(2):69-74
1 前言临清市城区地下水漏斗区位于山东省西北部,在地质上属黄泛平原区,由于大量超采地下水,形成了以城区为中心的大面积的相对稳定的地下水漏斗区。1988年漏斗面积达到471km~2,地下水埋深14m 左右,漏斗中心水位22~23m,城区11.26km~2范围内,开采量达到了1550万m~3,而地表及大气降雨入渗补给量只有65万m~3,这就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与其开采量平衡的主要是哪些量,向漏斗中心汇集的量究竟是多少?按区域水资  相似文献   

18.
海河流域水资源严重短缺,地下水长期超采是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开展流域地下水资源及开发利用潜力研究,对支撑服务地下水超采治理、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经系统评价,海河流域天然资源量252.99×10~8m~3,生态水位约束条件下的浅层地下水开采资源量172.98×10~8m~3,可更新的深层水可利用量4.68×10~8m~3。海河流域山区地下水质量总体较好,Ⅰ~Ⅲ类水占比40.83%,平原区浅层地下水质量较差,Ⅰ~Ⅲ类水占比14.10%,深层地下水质量优于浅层地下水,Ⅰ~Ⅳ类水占比74.25%。海河流域山区地下水开采潜力总体较小,燕山和太行山北部山区,地下水资源禀赋较差,基本无开采潜力,太行中部山区地下水开采程度较高,无开采潜力或开采潜力较小,太行南部山区地下水资源禀赋良好,开采潜力较大;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在不同水文地质单元开采潜力差异较大,山前平原浅层地下水长期超采形成大范围降落漏斗,无开采潜力或潜力较小,中东部平原浅层地下水资源禀赋较差,以微咸水为主,开采潜力较小,山东省鲁北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开采程度较低,聊城—德州一带开采潜力较大;雄安新区地下水总体无开采潜力。平原区深层地下水基本无开采潜力。  相似文献   

19.
日前,西北工业大学地下水回灌示范点建成并投入运行。至此,西安市地下水回灌示范点达到6处7个点,以进一步涵养地下水、缩小地下漏斗区。上世纪90年代前期,西安八成以上的工农业用水都靠抽采地下水,常年的严重超采,使得西安城区承压水位急剧降低,形成了面积200多km2的地下水下降漏斗区。较严重的小寨、大雁塔一带,地下水位已降至100 m以下,导致地面沉降、建筑物破坏和  相似文献   

20.
任东 《地下水》2012,34(5):47-48
在计算内官-香泉盆地地下水资源量以及多年地下水超采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推算了盆地年均地下水超采系数和年均泉水流量衰减率,从理论上证明内官-香泉盆地是中型地下水严重超采区,盆地地下水超采量的年际变化呈明显递增趋势。由于长期持续、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本区域环境地质灾害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