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从贵州新萝热矿水的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入手,通过热矿水中化学组分和水化学指标分析,初步推断新萝热矿水由开启型构造的HCO3-Ca型承压热矿水和半开启型构造HCO3·Cl-Na型承压热矿水共同构成的混合热矿水,储热层主要为白云岩地层及导水断裂带。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2017,(6)
在对哈密盆地气象、水文、地形以及地貌等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对研究区的区域主要含水层和区域地下水质量进行了评价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哈密盆地为典型的内陆干旱盆地,地下水类型包括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和冻结层水;研究区内地下水水质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带规律;在无机常规指标超标(大于Ⅲ类)样品共16组,超标率为32%。进而为后期该地区地下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水汽场是描述裂隙岩体非饱水带内温度、水汽时空分布的空间总称。针对目前裂隙岩体水汽场内温湿度的分布情况以及其汽、液转化规律等问题至今并未解决的现状,以宜阳锦屏山为研究对象,开展监测孔布设、长期数据监测等工作,并以春、夏、秋、冬四季的实测温湿度数据为基础,对水汽场内温湿度分布及汽液转化规律进行研究。春夏季,裂隙岩体水汽场内的温湿度呈现由内而外逐渐增加的渐变规律,是裂隙岩体内水分、热量的主要补充时期,其内部凝结水分布范围较大,外边界约为20 cm;而秋冬季,裂隙岩体水汽场内的温湿度分布趋势与之相反,是裂隙岩体内水分、热量的主要耗散时期,其内部凝结水分布范围较小,外边界约50~200 cm。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2017,(5)
珠江三角洲地区酸性地下水(pH6.5)分布范围占全区面积的3/4,区域地下水酸化较普遍,已成为最大的区域地下水环境和生态问题之一。本研究通过珠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pH值及地下水常规无机成分,对地下水酸化的空间分布规律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pH6.5的偏酸性地下水主要分布于东、北、西的低山、丘陵地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果林用地及农田用地,主要含水介质类型为基岩裂隙水,同时分布有松散岩类孔隙水、还有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pH≥6.5的地下水主要集中在三角洲中心平原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城市用地,地下水类型为松散岩孔隙水。  相似文献   

5.
两淮矿区高承压厚松散含水层覆盖下煤炭储量巨大,在提高上限开采过程中常发生松散层突水事故,采用传统“上三带”理论难以合理解释此类事故发生的机理。本文在分析两淮矿区高承压松散层水文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建立近高承压松散层开采“双行裂隙”模型,采用室内实验、数值模拟、理论分析和工程应用检验等方法,研究“双行裂隙”发育规律,揭示两淮矿区高承压厚松散层突水致灾机理,结果显示:祁东煤矿松散层第四含水层(简称四含)水压与裂采比呈线性关系;在水压作用下,覆岩“上行裂隙”发育高度增大;利用裂隙受力分析推导的基岩风化带原生裂隙扩展渗透深度计算公式,表明高承压松散含水层对风化裂隙产生劈裂作用,是“下行裂隙”形成的主要因素。“双行裂隙”的综合作用使工作面更易发生松散层水突水事故,研究成果为近松散层煤层开采安全煤(岩)柱的合理留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鲁西北地区赋存发育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型与砂岩类裂隙-孔隙型2种理疗热矿水,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型理疗热矿水主要为氟·锶水;砂岩类裂隙-孔隙型理疗热矿水主要为锶水和溴·锶水。根据对理疗热矿水形成条件的分析,研究区内的鲁西地块阳谷-齐河凸起与坳(凹)陷区内的顶部风化壳岩溶发育的基底凸起(潜山)是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型理疗热矿水的找矿靶区;华北坳陷区内深大断裂及坳(凹)陷边缘较大断裂附近的次级构造发育区是砂岩类裂隙-孔隙型理疗热矿水的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7.
魏良帅  孔德彦  罗雲丰  贾逸  舒勤峰 《探矿工程》2018,45(8):145-150,115
在对宜宾市屏山县地区地下水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屏山地区地层分布、构造及含水特征等地下水赋存环境进行了研究,将地下水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碎屑岩类孔隙裂隙层间水和碳酸盐类裂隙溶洞水;通过分析研究区122组水质样品的水化学特征,结合Piper三线图,建立了地下水类型空间分布图;在此基础上,利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离子比例系数分析,解释了地下水的控制性影响因素,揭示了屏山地区地下水化学空间分布特征及成因规律。结果表明:屏山地下水类型主要以HCO3--Ca2+、HCO3-·SO42--Ca2+、HCO3--Ca2+·Mg2+和HCO3-·SO42--Ca2+·Mg2+型为主,主要受到地层岩性的溶滤作用和大气降雨的影响,对指导川南地区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窦艳芳  杨海燕 《地下水》2012,34(6):70-72
通过盂县寺平安地区热矿水自然地理、水位地质、分布特点、控制因素、水化学类型等方面系统阐述和深刻分析了热矿水的成因,并提出了热矿水开发利用及保护措施,对当地开发利用和保护地热水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2017,(3)
关中盆地地热流体的分布具有地域性和带状分布特点,根据地热流体空间分布特征,可将盆地地热流体分为渭北渭北古生界岩溶溶隙裂隙型、秦岭山前构造裂隙型和盆地中部新生界孔隙裂隙型。分别对三种地热流体特征及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同时重点对中部新生界孔隙裂隙型地热流体的分布特征进行详细介绍。结果发现:前两种类型地热流体分布不均匀,水量偏小,而中部新生界孔隙裂隙型地热流体分布均匀,范围广,埋藏条件良好,是整个关中盆地的集中开采区域。  相似文献   

10.
东胜煤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境内,面积8790km~2,已探明煤储量898亿吨,是我国的重要煤炭基地之一,随着煤炭工业的发展及煤田大规模的开发建设,煤田供水水源已成为急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经过多年的勘探,本煤田的主要含水层有;第四系松散岩孔隙水含水层(Q);第三系上新统半胶结岩层孔隙潜水含水层(N_2);侏罗系上统—白垩系下统志丹群裂隙孔隙含水层(J—K_(zh));侏罗系中下统裂隙—孔隙承压含水层(J_(1-2));三叠系上统延长组孔隙承压含水层(T_(3y))。其中第四系松散岩其孔隙潜水含水层及侏罗系上统—白垩系下统志丹群裂隙孔隙含水层厚度大,富水性强,水质丰富且水质良好。单位涌水量分别0.0016~3.74L/  相似文献   

11.
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含水层系统分析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从地下水含水层系统的角度对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地下水系统进行了划分和分析。由于下白垩系统保安群为一套陆相碎屑岩建造,岩性复杂,由砂岩、粉砂岩和泥岩组成的频繁交替、重复叠置的多层层状结构,决定了鄂尔多斯白垩系自流水盆地是多层结构的地下水系统。这种重复叠置的多层层状地质结构,决定了地下水含水层系统的多层性、承压性及层与层之间的相对封闭性。根据沉积旋回和含水介质的性质,在全盆地范围内把白垩系地下水系统从上向下划分为:罗汉洞含水岩组、环河含水岩组和洛河含水岩组。通过对这3大含水岩组分别进行了分析认为,洛河含水岩组和环河含水岩组分布范围广、,含水层厚度大、天然资源丰富,是盆地区具供水意义的主要含水岩组。罗汉洞含水岩组因分布面积小,含水层厚度差异大、水质变化大,除陇东地区外,大部分地区供水价值较小。  相似文献   

12.
蓟县系雾迷山组是天津地区主要开发利用的热储层之一。笔者基于区域地质资料,全面分析了天津地区蓟县系雾迷山组热储层的形成及分布特征,认为该层在天津的山区和平原区均有分布,具有分布连续稳定、沉积厚度大、裂隙发育、水质良好等特点。通过一系列的水化学资料及同位素资料分析,揭示了该热储层的水化学特征及其动态变化规律,进而阐明了地热流体的形成和运移特征。该层中的热流体其水化学类型主要受地下水径流排泄条件制约,由北部地区的HCO3-Ca·Mg型,逐步过度到南部地区的Cl·SO4-Na型,呈现由山前到盆地中心的水平分带性。  相似文献   

13.
一 在区域水文地质普查与编图过程中,正确划分含水岩组,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基础工作。众所周知,在影响区域地下水赋存规律和水量水质的诸地质因素中,地层岩石因素具有基本的控制作用。一方面,含水岩层的分布、埋藏、成因、岩性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其中地下水的分布、埋藏、水量及补径排条件;另一方面,控制地下水赋存规律的地质构造和地貌因素也  相似文献   

14.
川北阿坝地区三叠系粘土矿物特征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分析了川北阿坝地区三叠系泥质岩的岩石矿物组合、粘土矿物类型、伊利石结晶度和镜质体反射率特征,并以此划分成岩演化阶段及变质程度。以成岩作用—极低级变质作用的研究方法,明确了阿坝地区成岩作用及极低级变质作用的上、下界限及区域分布规律:以唐克为中心的地区处于成岩作用晚期阶段,成岩作用温度200~212℃,伊利石结晶度IC≥0.42;周围地区处于极低级变质作用阶段,成岩作用温度212~222℃,伊利石结晶度IC<0.42。镜质体反射率(Ro)也具有同样的演化规律。对该地区域上成岩演化的差异及原因作如下解释:由于构造活动的远近程效应存在差异,该地区的周缘明显受到构造作用的影响,因叠加动力变质而达到极低级变质作用阶段;唐克位于阿坝地块中心,受构造作用的影响相对较小,因而处于成岩作用晚期阶段。  相似文献   

15.
滇中红层多含有石膏、岩盐等可溶盐矿物,在可溶盐富集地段,地下水往往表现为咸水或微咸水而不适宜饮用。文章以楚雄市谢家河河谷为例,基于钻探、物探、测井、水质分析等综合勘察资料,研究红层膏盐在地下水循环中的溶蚀特征并分析膏盐溶蚀对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膏盐溶蚀形式主要为散点状膏盐的溶蚀孔洞和裂隙状石膏的溶蚀裂隙,溶蚀强度主要受控于含水介质孔隙发育程度和地下水循环速度;浅层地下水循环速度快,虽可溶盐溶蚀强烈,但对地下水水质影响较弱,水质超标面较小;深层地下水循环速度慢,可溶盐溶蚀后富集于深层承压含水层中,导致地下水水质超标面大;断裂及其影响带导水造成深层承压水向浅层地下水越流,导致浅层地下水水质变差。   相似文献   

16.
为指导苏锡常地区浅层地下水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笔者从地质历史的角度分析了沉积环境对浅层地下水水质分布的影响;充分利用研究区域浅层地下水的历史水质资料,分析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水质演化规律。结果表明:沉积环境对研究区的浅层地下水水质的空间分布特征具有控制作用,而人类活动对浅层地下水的水质演化具有污染和开采淡化的双重效应。  相似文献   

17.
卢刚  周志芳 《地下水》2006,28(6):48-51
叙述软硬互层状岩体中的裂隙发育规律,并由此建立了互层状岩体渗流的离散裂隙网络模型.根据裂隙网络水均衡原理,介绍了裂隙岩体网络渗流数学模型以及模型的求解方法;通过一个数值算例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并且讨论了软岩中的切层裂隙以及软岩层面裂隙开度对渗流场分布和通过软岩流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采动覆岩裂隙分布及其空隙率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弹性薄板理论和关键层理论,对采空区上覆岩层的下沉进行定量描述,研究采动影响下覆岩裂隙的分布特征,得到了基于相对下沉量的覆岩规则移动带空隙率的近似公式。研究表明,覆岩裂隙场内,裂隙数量分布以两边为多,中部较少,在关键层下部的岩层往往产生较大的离层空间;随着岩层深度减小,空隙率逐渐变小,覆岩底部,空隙率曲线沿走向呈现马鞍状,在关键层或者硬岩起作用的区域形态发生改变,曲线形态逐渐变成拱状。其结论可应用于岩体渗流研究及瓦斯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9.
宁夏南部地区水质形成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夏南部地区是中国严重缺水地区之一,该地区地下水类型可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和碳酸盐类岩溶水。受到当地特殊的气候条件、地貌特征、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的影响,各类地下水水质普遍比较差。含水介质中大量的石膏、芒硝等矿物成分进人地下水中是水质恶劣的根本原因;封闭的蓄水构造使得当地地下水循环不畅,蒸发浓缩作用使得浅层水中聚集高盐分,也是水质变差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含裂隙土体在降雨条件下的渗流规律相对比较复杂,为进一步讨论含裂隙土体渗流机制,在一维解析解的基础上,建立二维饱和-非饱和含裂隙土渗流解析模型,并通过Fourier积分变化推导出二维渗流控制方程的显式解析解。此解析解考虑了多裂隙情况下的孔隙水压力分布和流量边界条件。二维解析解能够准确地获得渗流和变形耦合非饱和土中水的入渗影响规律,并进一步讨论了降雨条件下,不同裂隙模式(裂隙深度、裂隙发育位置及裂隙密集程度)对坡体渗流的影响规律,探讨了含裂隙区域的孔隙水压力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