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华北平原滹沱河冲洪积扇第四纪地层划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人对华北平原太行山前第四纪地层进行过广泛的研究,但由于研究侧重点不同以及受当时技术手段的限制,目前仍缺乏基于年代学与环境测试资料的详细系统研究,这不但影响了区域第四纪地层的详细划分和对比,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严重制约了华北平原地下水系统的精确划分、水资源准确评价、地下水调蓄以及地下水回灌等研究工作。为此,我们在太行山前地区、滹沱河冲洪积扇的顶部实施了一个第四纪科研钻孔(ZD08-1),孔深400m,涵盖了上新世晚期以来的地层。钻孔进行了全孔取芯,基于岩性特征、沉积旋回、古地磁、光释光以及孢粉测试数据,结合区域第四纪地层资料,对钻孔第四纪地层界线做出了详细划分,并建立了本区晚新生代以来的地层年代序列,为区域第四纪地层划分与对比、古气候环境重建以及区域地下水的深入研究奠定了翔实基础。  相似文献   

2.
以气候变化为标志的中国第四纪地层对比表   总被引:80,自引:14,他引:66  
随着新技术方法的不断引入和地层学多元划分理论的提出,除了传统的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和年代地层,又开拓了地貌地层、磁性地层、土壤地层、同位素地层、事件地层和旋回地层等新的分支。高分辨率古气候研究的需要,促使我们去探索第四纪地层,特别是陆相地层新的划分方案。本文作者在各自对不同的成因类型的第四纪沉积物的研究中,都或多或少参照深海氧同位素阶段进行过地层的划分和对比的尝试,自然就产生了以氧同位素阶段为参照的划分和对比第四纪地层的设想。我们“抛砖引玉”,提出了中国第四纪MIS地层表,只求“有”,尚不能求“准”,希望我们的工作能够推进我国第四纪地层的研究,对第四纪科学的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杭嘉湖平原第四纪地层高精度对比方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标准孔古气候旋回宏观识别标志的研究,并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理论,解决了杭嘉湖平原第四纪地层划分和200余个钻孔的等时对比问题,在此基础上制作了高精度对比的剖面图及准瞬时岩相古地理图,为研究杭嘉湖平原第四纪地层划分、古地貌变迁提供了更为精确的资料。运用“基准面旋回”作为层序地层的划分依据,以古土壤层及其可与之对比的暴露面和河流冲刷面为边界,将平原第四系划分为9个亚层序,并发现亚层序与气候旋回呈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4.
杜建国 《江苏地质》2003,27(1):19-24
通过对沭阳北部地区第四纪岩石地层、生物特征、重矿物组合及年代地层等分析成果的研究,恢复了该区第四纪岩相古地理环境,并对第四纪古地理环境的演变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要评介了湖北省第四纪磁性地层、年代地层研究、古气候环境再造、沉积环境以及地层划分与对比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分析了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文内所述的第四纪时间容量为2.48Ma。  相似文献   

6.
根据岩石地层学、地貌地层学特征及年代学依据,划分了川西南雷波地区第四纪不同时期的洞外地层,并确定了其沉积类型,建立了第四纪地层系统;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本区第四纪环境的演化过程,为研究、评价第四纪岩溶发育规律及其对工程的影响,提供了第四纪不同时段的古环境背景资料。  相似文献   

7.
甘肃第四纪地层的划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依据新构造运动特征与地层接触关系、古地理环境与岩石地层特征、哺乳动物化石种属与产出层位、古地磁与14C测试成果,用多重地层划分概念对第四纪各统进行划分。厘定第四纪下限为2 48Ma·B·P;中更新世下限为0 73Ma·B·P;晚更新世下限为0 20Ma·B·P;早全新世下限为12 0Ka·B·P;中全新世下限为7 0Ka·B·P;晚全新世下限为2 5Ka·B·P。  相似文献   

8.
庐山地区第四纪岩石地层单位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国刚  冯晔 《江西地质》1994,8(4):272-280
庐山地区第四纪地层发育,成因类型复杂,岩性岩相变化大,我队在1:5万区调中以沉(堆)积物为客观实体,应用多重地层划分理论,进行了岩石地层单位的划分与填图,并对气候地层、年代地层、生物地层进行了划分与对比,初步建立了庐山地区第四纪地层层序。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呼包盆地钻孔岩芯进行系统的岩石学、年代学和孢粉带的分析,综合盆地已有的研究成果,并与邻区对比,划分了盆地第四纪地层单位,同时探讨了河套古湖泊在第四纪的演化特征。结果为:1)剖面存在两个假整合接触面(Q1/Q2和Q2/Q3),可划分为4个沉积旋回,7个孢粉带。2)剖面第四纪地层从下至上依次可划分下更新统(1070±150~844±126kaB.P.)、中更新统沟子板组(520±78~271±40kaB.P.)、上更新统萨拉乌苏组和城川组(108.7±7.8~14.80±1.03kaB.P.),以及全新统。3)河套盆地在第四纪存在4个古湖泊发育时期,即早更新世(80.0~107.0万年或更早),湖盆处于强氧化环境;中更新世早期(43.0~45.1万年),湖盆氧化强度降低;中更新世晚期(19.2~38.5万年),湖盆处于强烈的还原环境;晚更新世(2.4~11.3万年),湖盆处于还原环境。其间隔期为湖泊消亡或大规模萎缩时期,意味着盆地停止下降甚至处于上升隆起的剥蚀状态。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西藏定结盆地湖相沉积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实测剖面,对分布于盆地内的第四纪湖相地层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划分,重新厘定了该区中更新世-晚更新世的岩石地层单元,确立了生物地层和年代地层序列.首次建立了该区第四纪中更新世-晚更新世湖相地层单位——定结群(Qp2-3D).定结群是由中更新统叶如藏布组(Qp21γ)和上更新统麻加组(Qp31m)2个组组成.为青藏高原湖泊演化、气候变化、古地理变迁的研究,以及第四纪地层的划分与对比等都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11.
The Pliocene and Quaternary stratigraphic schemes of Russia elaborated during the last 60 years by the scientists of the Department of Quaternary Geology (presently the Laboratory of the Quaternary Stratigraphy) of the Geological Institute, RAS, are analyzed. Principles of compilation of the schemes, taxonomic rank of subdivisions, and the problem of the lower boundary of the Quaternary, are discussed. All the schemes are based on mammal paleontology of East European continental sediments and on correlation with the West European faunas.  相似文献   

12.
8Ma以来黄土高原风尘堆积的物源变化与上地壳演化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第三纪的红粘土和第四纪黄土同为风成沉积,二者是否有相同的物质来源?长尺度风尘的加积与上地壳演化之间有怎样的联系?二者均是非常重要的科学问题.由于Sr, Nd同位素可以有效示踪沉积岩的物质来源,我们近年研究了8Ma以来黄土高原泾川剖面红粘土-黄土序列《20靘的细粒硅酸盐组分的Sr, Nd同位素变化.结果表明:1)黄土高原的黄土与北太平洋中部的硅酸盐组分的Nd同位素组成非常接近,二者应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似的物质来源,即来自蒙古国南部及中国境内的戈壁、沙漠地区,所不同的是前者由近地面风搬运,而后者为远距离输送的风尘;2)Sr同位素在8.00~2.58Ma期间呈现略为增加的趋势,应当与红粘土的来源物质经受了较长时间的化学风化有关,而Sr同位素自2.58Ma以来的显著降低趋势与第四纪时期黄土-古土壤的物质来源和第三纪红粘土不同有关,新构造运动使更多相对年轻的造山带褶皱成山,第四纪冰期来临使更多高海拔的年轻造山带遭受剥蚀而成为黄土的来源物质,这是导致黄土、红粘土物源不同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马牙氧同位素组成与气候指标的定量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以马牙的氧同位素组成作为一种新的代用性气候指标,根据全球不同地点现代野生马类(Equus属)的牙齿釉质层氧同位素组成建立了与年平均温度的线性关系:δ(18)O=0.5080T+10.49(r=0.82),证明马牙氧同位素组成响应于大气降水的氧同位素组成,并且能够代表某一生态区域内的多年平均值。由于哺乳动物牙齿的釉质层具有良好的抗成岩作用能力,因此可以利用马牙化石的氧同位素组成来推算地质历史时期的年平均温度值,对第四纪以来的气候环境演变提供定量化的分析资料。  相似文献   

14.
第四纪地质定年与地质年表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时、空、质(物质)、能(动力)是研究地质过程、环境演变的基本要素,其中时间是关键.任何一个自然事件、任何一个地质过程,都与时间相关联,时间的重要性需要通过年龄的精确测量来体现。本文综述了第四纪定年的基本方法和特点以及近年来年代地层学所获得的进展,提出了中国第四纪的划分简表。  相似文献   

15.
Considered in the work are data characterizing stratotypes of regional and local stratigraphic subdivisions, which are distinguished in the Neopleistocene-Holocene sedimentary succession of the Caspian region. The succession is composed of sediments deposited by the Caspian transgressions and intervening continental sediments of the late Quaternary. Except for stratotypes of the Tyurkyany Horizon and Gyurgyany Formation, which are established in borehole sections, the other ones represent the well-stratified natural sections accessible for examination of their subdivisions distinguished based on biostratigraphic criteria. Mollusks of the genus Didacna Eichwald and fossil assemblages of large mammals are used to substantiate stratigraphy of marine and terrestrial deposits,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6.
张彦波 《地质科学》1979,14(1):78-91
前言随着地质工作的不断发展,进一步利用同位素地质年龄资料研究和解决地质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我国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的研究在迅速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资料。如何根据数学原理,用电子计算机处理和利用这些资料是当前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企图在这方面做些尝试,探索处理和利用同位素地质年龄资料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辽西及邻区中-新生代火山岩的时空对称分布及其启示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邵济安  李之彤  张履桥 《地质科学》2004,39(1):98-106,152
辽西中生代火山活动之后,老第三纪、新第三纪和第四纪玄武岩的喷溢依次向东、西两侧对称扩展,其范围从内蒙古阿巴嘎至辽东宽甸,长800km。相应地,火山岩从中-酸性的粗面质岩石变成碱性玄武岩,表明岩浆来源越来越深。Sr-Nd同位素特征显示从白垩纪末到第四纪,岩浆源区从EMI型富集地幔转向亏损地幔。根据火山岩时空对称分布的格局,本文提出了两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的扩张与增生方式为什么不同?辽西乃至中国东部有小型地幔柱存在的可能性吗?  相似文献   

18.
从洛川黄土剖面离石黄土各层古土壤中钙结核的碳同位素分析结果,探讨了钙结核碳同位素变化所反映的古土壤形成时的植被状况,还借助于“干燥度”,结合由钙结核氧同位素变化所获得的古温度资料,估算了各层古土壤形成时长时段的年平均降水量。所得结果表明,各层古土壤形成时温度和湿度状况有更复杂的变化。大部分古土壤形成时的年平均降水量与现代相差不多(增幅在50mm左右),但发育最好的S5形成时,年平均降水量超过现在约200mm。古土壤的碳氧同位素能很好指示古环境,但研究工作还有待深入。  相似文献   

19.
扬子地块西缘新生代造山作用与前陆盆地构造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貌学、第四纪地质学。同位素及构造。沉积的综合分析表明,扬子地块西缘造山带的主体隆升时期发生于新生代特别是第四纪以来,其隆升幅度可达2000~4000m,中新世以来至少有5~6km地层被剥蚀,上升速率约达0.6mm/a;与其伴生的前陆盆地新生代沉积可分为老第三纪继承性萎缩拗陷盆地阶段和新第三纪─第四纪前陆盆地改造阶段。前者具有山间和山前磨拉石盆地特征,后者具有类磨拉石盆地性质。深部资料的进一步分析表明第四纪时期岩石图具四层结构,中地壳为一区域性韧性流壳层,是处于岩石图加厚后的均衡调整和区域伸展时期,盆山关系的分析也表明,造山带与前陆盆地在形成、演化和改造上具有统一的区域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20.
上海地区晚新生代地层划分与沉积环境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多只见及基岩的钻孔,以岩石地层为基础,结合气候一生物地层、磁性地层和年代地层等多重地层划分,对上海地区晚新生代松散地层进行了系统的划分与对比,厘定了区内第四系下限及各内分地层单位的界限.在系统阐述上新世以来沉积环境演化的基础上,对上海地区晚新生代沉积模式进行了探讨:前期,由上新世一早更新世早期的陆相环境演化为早更新世中期-中更新世的以陆相为主间或为海陆过渡相环境,形成以陆相杂色硬粘土为主的地层序列;后期,晚更新世以来演化为海相和海陆过渡相为主的沉积环境,形成灰色砂、粉土和软粘性土占优势的地层序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