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0 毫秒
1.
国土动态     
《西部资源》2013,(1):27-27
柴达木有望成为中国新"镍都",近日从青海省获悉,青海省柴达木盆地发现大型高品位镍矿床。这一发现使柴达木有望成为中国新的"镍都"。去年,地勘部门在格尔木市境内的夏日哈木地区地质勘察  相似文献   

2.
井浩  李捷  王海春 《中国沙漠》2013,33(4):1206-1210
在中国水文分区中,沙漠地区一般被划分为非产流区,在公路设计中仅设置少量桥涵来满足路基、路面的排水要求,而不考虑洪峰流量,对非产流区也不提供设计流量公式。然而,在青海省柴达木盆地几条沙漠公路的实际运营中,却发现路基水毁频繁,经济损失严重。针对这种特殊水文现象,我们从设计理念、路基填料、暴雨、植被覆盖度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水毁原因,发现暴雨是引发水毁的主要外因。因此将2012年最新的青海省公路系统柴达木区流量公式与两种小流域暴雨流量公式进行计算比较,通过分析计算偏差,对柴达木区流量公式进行了适度修正,最终得到能满足公路测量设计要求的柴达木盆地沙漠公路设计流量公式。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国土资源部在青海省西宁市组织召开柴达木盆地钾盐整装勘查研讨暨工作推进会,明确将柴达木盆地列为全国新的重点钾盐资源勘查区,推进钾盐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任务目标早日实现。钾盐是青海省优势矿产资源之一,据《青海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预测,柴达木盆地寻找新的钾盐资源潜力巨大,资源量有望达25.95亿吨,目前查明率为33.7%,具有极大的找矿前景,且钾盐资源以  相似文献   

4.
柴达木盆地河流水文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柴达木盆地是我国著名的内陆盆地之一。位于青海省西北部,东经90°07′—99°20′,北纬34°40′—39°20′,东起苦海,西至茫崖镇,南以昆仑山系分水岭为界,北到当金山口。四周为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所环抱,构成一个封闭的内陆盆地,东西长800公里,南  相似文献   

5.
1981—2001年中国西北干旱区NDVI变化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1981-2001年连续21年的NOAA/AVHRR的NDVI植被覆盖指数,空间分辨率为8km×8 km,时间分辨率是"准半月",分析了中国西北干旱区四个地区(新疆的南疆地区、北疆地区、甘肃内蒙古河西走廊地区和青海柴达木地区)1981-2001年连续21年的NDVI变化.结果显示:1981-2001年中国西北干旱区四个地区的NDVI虽然普遍不高(小于0.3),但是其在新疆的南、北疆处于增大的趋势,北疆1991-2001年的平均NDVI值比1981-1990年的平均值增加了2.48%,南疆的相应增幅较大为8.95%;甘肃内蒙古河西走廊地区的NDVI值年际变化不明显;青海的柴达木地区NDVI值则有减小的趋势,其1991-2001年的平均NDVI值比1981-1990年的平均值减少了2.76%.新疆植被覆盖的增加可能与大面积开荒等人为活动以及这一段时间新疆地区"增温"和"增湿"的自然气候变化有关,而青海柴达木地区植被覆盖的减少则可能存在更复杂的自然和人类活动等多方面的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6.
<正>近日,据青海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院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进一步勘查,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盆地地下2,735米处,钻获温度达168℃以上的干热岩,这里今后有望建立全国第一个干热岩研究基地。干热岩是地下3~10千米深度范围内温度大于150℃的高温岩体。作为一种清洁能源资源,干热岩  相似文献   

7.
方创琳 《中国沙漠》2002,22(1):75-81
在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过程中,河西地区充当着"开路先锋"的重要角色。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河西地区新世纪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重点。农业产业重点是商品性畜牧业、保护性林果业、制种业、外销性蔬菜业和草产业,大力推进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建设外销型优质蔬菜基地、外销型优质制种基地和优质林果业基地,巩固现有的国家级商品粮基地,力争把河西走廊建成国家第二个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业产业重点是建设祖国最大的"镍都",铸造西北最大的"钢城",全面推进农副产品深加工转化与滚动增值,确保轻重工业协调发展;第三产业重点是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与"丝路"旅游,把旅游业培育成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把河西建成中国西部生态旅游示范区。  相似文献   

8.
《地理教学》2008,(10):47-47
如今人们对“中国制造”关注有加。日前,美国一家经济咨询公司预测,由于美国经济下滑,中国明年有望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  相似文献   

9.
2009年8月19-24日,"2009中国青海国际生态旅游高峰论坛"在青海省两宁市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青海省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和国家旅游局主办,青海省旅游局、我所承办,中国生态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理学会乡村景观与休闲产业发展研究会协办.此次高峰论坛的召开是为了加强国际同行与中国专家、学者、管理部门公务人员、产业界人士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合作,推动生态旅游研究的深化.促进我国高原与山区,尤其是青藏高原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西宁是青海省的省会,古称西平郡、青唐城,取"西陲安宁"之意,是青海省第一大城市,亦是整个青藏高原最大的城市。西宁位于青海省东部,湟水中游河谷盆地,是青藏高原的东方门户,古"丝绸之路"南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自古就是西北交通要道和军事重地,素有"西海锁钥"、"海藏咽喉"之称,是世界高海拔城市之一。西宁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是青藏高原一颗璀璨的明珠。西宁先后荣获全国卫生城  相似文献   

11.
现今柴达木盆地的形成,中生代以来的构造运动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但是柴达木地块在中生代以前的演化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前人的研究,系统论述了柴达木在中生代以前的发展演化。柴达木盆地存在一个统一的前震旦系克拉通基底,基底存在双重结构,包括元古宙结晶基底和古生代褶皱基底。柴盆周边古老山体出露有下元古界区域热变质作用形成的达肯大坂群和金水口群,以及中上元古界的小庙群、冰沟群和丘吉东沟群。柴盆基底多登—小柴旦一线可能存在一个东西向的"中央断裂带",断裂带西北部的基底塑型强、埋深大,新生界地层发育;而东南部基底具刚性,埋深较浅,第三系不发育,地表主要为第四系盖层。自显生宙以来柴达木的演化,是与新元古代联合古陆的裂解,再到二叠纪中期北半球劳亚古陆形成的大地构造演化背景一致的;寒武纪时,柴达木地块还处于南半球低纬度,后逐渐向北漂移,至二叠纪时已位于北纬12.7°。关于柴达木盆地的形成,特别是中生代后逐渐演化为现今盆—山模式,主要是受到周边断裂带的控制,即柴北缘断裂带、东昆仑断裂带和阿尔金断裂带。因此,柴达木地块的演化,是在与周边地块不断适应、调整过程中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地理教学》2009,(6):46-46
未来几年,青海广阔平坦的荒漠上将树立起超大规模的太阳光伏电站。根据今天通过论证的“青海省GW(千兆瓦)级太阳光伏系统应用及产业发展规划研究”报告,该省将大力发展太阳光伏产业,光伏发电容量有望在2010年、2020年分别达到20兆瓦和2000兆瓦。  相似文献   

13.
<正>由中央地勘基金投资实施的青海省柴达木盆地西部大浪滩矿区、昆特依矿区深部新发现平均厚度581.74米~681.11米巨厚沙砾石层孔隙卤水矿层,卤水中氯化钾平均品位在0.30%~0.48%之间,单井涌水量最大达6,000立方米/天,降深19.6米。这两个项目的成功实施,预计可提交氯化钾资源量超过2亿吨,潜在经济价值在千亿元以上,不仅意味着我国深层卤水找钾工作取得重大突破,也标志着我国深部钾盐勘查工作步入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4.
由于青海省特殊的地理位置 ,其生态环境建设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客观上已成为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的重点区域。该文分析了青海省目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预测了青海省未来生态环境演变趋势 ,将青海省初步划分成 4个生态环境区 ,并针对各区的不同特点提出了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冀康平 《盐湖研究》2007,15(4):27-31
在柴达木的矿产资源开发中产生的"废料"不废,如果将这些废料与其它矿产资源相互衔接,就可配置形成一系列产业链。依据循环经济的理论,对资源开发中"废料"资源化再利用进行了循环经济分析。并提出了各种资源开发的"废料"相互衔接和再利用的循环模式。  相似文献   

16.
青海省干旱灾害具有发生频繁、影响范围大、持续时间长的特点,严重影响本省农牧业生产,对其发生、分布及出现风险进行研究,成果对降低农业生产风险、水利工程布局建设有很好的参考作用。本文通过修正Penman公式中辐射计算模型,定义青海省干燥度干旱指标,将干旱划分为重旱、中旱、轻旱、无旱四级,对青海省1960—2010年的干旱年际变化趋势及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构造月干旱发生风险指数,以5月份为例对青海省月干旱发生风险进行了评估。主要结论如下:(1)1961—2010年,青海省年干旱程度以重旱与中旱为主,50年来重旱次数呈现极显著减少趋势;无旱次数呈显著的增加趋势;轻旱与中旱次数无明显变化趋势。冬季干旱以重旱为主;春季重旱减弱,轻旱增加;夏季重旱显著减少,无旱次数显著增加;秋季重旱趋稳。(2)柴达木盆地为重旱高发区;青海省东南部久治、河南、班玛等地为无旱或轻旱主要影响区;祁连山区、东部农业区及青南称多、玉树等地受轻、中旱影响较大。(3)5月份,重旱在三江源的东南部、祁连山区、环青海湖区、东部农业区出现可能性低;中旱高风险区位于柴达木的大柴旦、德令哈、乌兰、都兰及小唐古拉山、治多区域;轻旱高风险区域包括天峻、祁连、环湖区域大部分、东部农业区大部分地区及三江源的杂多、玉树、兴海等地。  相似文献   

17.
常华进 《干旱区地理》2012,35(4):639-645
 青海省祁连山南缘多年冻土区发现天然气水合物,这是在我国冻土区的首次发现。虽然青海天然气水合物的发现与开发具有诸如能源战略等重要意义,但在多年冻土区开发天然气水合物具有巨大的环境影响风险,包括CH4释放对全球气候的影响、冻土层的退化和高寒草甸的破坏、开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塌方和地陷等。可以通过采用安全可靠的具有针对性的开发技术和工艺,将青海天然气水合物开发纳入柴达木循环经济范畴,采用CO2捕获和封存技术,以及控制工程过程等来防治天然气水合物开发过程中的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18.
张利 《盐湖研究》2012,20(1):64-72
硅是青海省储量丰富的资源之一,因其储锂容量高、安全性能优越,而成为锂离子电池理想的负极材料,但由于硅在深度嵌脱锂时体积效应大,易与导电介质、集流体失去电接触,造成电极循环性能迅速下降。对抑制其体积效应、增加其电导率的"低维化"和"复合化"两种技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9.
青海省生态环境若干问题及其对策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青海省特殊的地理位置,其生态环境建设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客观上已成为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的重点区域,该文分析了青海省目前存在的主要生环境问题,预测了青海省未来生态环境演变趋势,将青海省初步划分成4个生态环境区,并针对各区的不同特点提出了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美丽青海     
韩国元 《地理教学》2014,(13):F0002-F0002
青海省为我国青藏高原上的重要省份之一,简称青,省会为西宁。青海省东西长约1200公里,南北宽800公里,面积为72万平方公里。境内山脉高耸,地形多样,河流纵横,湖泊棋布。巍巍昆仑山横贯中部,唐古拉山峙立于南,祁连山矗立于北,茫茫草原起伏绵延,柴达木盆地浩瀚无垠。长江、黄河之源头在青海省,中国最大的湖泊也在青海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