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母亲的心事     
前几天,我和母亲一起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母亲突然轻轻地说:“孩子,咱赶明儿把那几亩地要回来,听说现在种地可划算了。”我随即接道:“你身体又不好,还有两个孙子牵累着,咋回老家种地,况且咱又不缺口粮。”母亲不再言语,而我则陷入了深深的回忆之中。 印象中母亲大部分时间是在地里,好像总有干不完的活,可即使是这样,母亲也常常为一家人的吃饭发愁。老家人均地少,产量又不高,麦子没熟时就已借人家几袋粮食,整日里盼着有个好收成,等到颗粒归仓后又要还人家一部分,来年又要借粮,那时我经常和母亲闹着要吃白面馍,母亲总是无奈地叹气。 母亲…  相似文献   

2.
2008年10月16日,对修武县周庄乡李屯村村民李海头来说是个“特殊”的日子,他家的新房开始动工了。李海头逢人便说:“多亏了薛所长和咱国土所,要不是他们,我这房还不知道啥年头才能盖啊!”  相似文献   

3.
11月4日上午,62岁的刘德只老人在离开安阳市国土资源局时,高兴地说:“厅长能亲自接待俺们,听老百姓说实话,给老百姓办实事,这是俺这辈子见过的最大的官呀。”旁边的小伙子插言说:“就是,厅长可比咱县长官还大呀,平时咱哪能见着,厅长还这么客气,一点没架子。”刘老汉那饱经沧桑的脸上堆满了笑容。这是在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开展的“大调研、大接访”活动中,张和儒副厅长在安阳市接待信访群众的一幕。  相似文献   

4.
前天,母亲从乡下打来电话说:“今年你爸租种了邻居的十多亩秋庄稼长势喜人,怕是要大丰收了!”听着母亲充满骄傲和喜悦的话语,我的眼前又回到了和父亲一起耕作的场景:烈日下,在老家一望无际的田野上,父亲弯着腰,手握锄头,熟练地翻着庄稼里的土,杂草在他的锄头下连根拔起,横七竖八地躺在了太阳底下,过不了多久它们就会死去,庄稼地里又会干净如初。  相似文献   

5.
6月25日,宁波市隆重举行了“阳光国土·美丽宁波”大型宣传活动,宣传和纪念第23个全国“土地日”。共同庆祝大地母亲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节日。下午回家后,见到儿子和他表弟正在玩游戏(比谁更厉害),我就顺便考考他们:“你们兄弟俩有谁知道我们国家的基本国策啊?”我儿子摸着头皮答“保护环境”;我外甥斩钉截铁地回答“保护大熊猫”;看到我脸色凝重,我儿子又疑惑地答“保护基本农田”。我期待的答案“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很多小孩子甚至大人都不知道或答不出来。  相似文献   

6.
“单所长,真心地谢谢你!多亏了咱国土资源所的帮助,我儿子才能娶到媳妇啊!来,来,快吃喜糖!”王老汉边说边从兜里掏出了一包喜糖,递给单所长。  相似文献   

7.
<正>退地农民仍属少数"种地又苦又累,效益不如做买卖,我以后不想种地了,不如让愿意种地的人来种,现在退出我还能得点现金。"重庆梁平县礼让镇川西村9组54岁的吴建平这样解释自己为何选择退地。他长期在外面做家具销售生意,已在镇上买了300平方米的门面房,家里已经有12年不种地了。村里实行承包地退出试点后,他第一个赶回来申请退地。吴建平所在川西村9组共有70多户农户,有21户农户申请永久退出  相似文献   

8.
娘,咱回家     
正多苦多难的母亲走了,终年87岁。当大姐凌晨4时突然打来电话,说娘有些发烧时,我迷迷糊糊地说:"先让她吃点药喝点水,前天刚出院,不会有事的。"早上7点时,二姐又打来电话急切地说:"弟弟你快回来吧,咱娘恐怕不行了,喂药都不张嘴了。"这个时候,我才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  相似文献   

9.
我是一名普通农民。为了方便孩子在城里上学,前不久,我在县城购买了一处住房。朋友告诉我的购房要办理房产证和土地证,“两证”要齐全;但卖主却说只要办了房产证就行了。我现在有些犹豫不定:“两证”都办吧,费时又花钱;光办理房产证,又怕以后有麻烦。请问,我到底该不该办理“土地证”呢?如方便,请解答。谢谢。  相似文献   

10.
近两年来,出现的“以租代征”的用地形式,又可分为“先租后征”、“只租不征”等具体形式.在一些人眼里,“以租代征”好处多:可以绕过严格的土地用途管制法规,上一些国家明令禁止的项目,逃避法定的土地税费;而一些被租地的农民,因为可以收取一笔租金,短期内比种地来得划算,往往对此听之任之.  相似文献   

11.
农垦共青农场人跟地讲“感情”。尽管今年种地很火,但他们不是疯狂掠夺,而是“善待土地”,追求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弃书不易     
昨天,妻子说让我把那些旧书挑挑卖了,好腾出些地方。我想也是,这屋里也真有些“书满为患”了。但是,我满屋子折腾了两三个钟头,结果是一本本又码到书柜里去了。我很无奈地对妻子说:“看来,弃书不易啊”。  相似文献   

13.
1月12日上午,汝阳县国土资源局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他们抬着一面写着“荒坡整地造福于民”的大镜匾来到了国土资源局。原来,他们是汝阳县小店镇龙泉村的村民代表。面对局领导,他们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我们来感谢咱国土局来了,你们为俺龙泉村办了一件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好事呀!”  相似文献   

14.
巍巍桐柏山深处,天目山脚下,有位黝黑的中年汉子,他总是精神抖擞,面带微笑,人们都亲切地称呼他“老李”。20年来,人们经常看到他在任店镇的沟沟村村、山山岭岭间穿梭,守护着全镇的土地,看管着山里的资源。当地有人间他:“老李,我们在这儿住了一辈子,很多山都没上过,你咋就跑了个遍?”老李嘿嘿一笑:“脚比山高。只要能看好咱脚下的土地和矿产资源,哪也能走到。”他就是确山县任店国土资源所所长李海银。  相似文献   

15.
<正>母亲捎信说,过节回来吧,平时咱农村没啥稀罕东西,该收秋了,红薯玉米有的是,都是新鲜的。也是,回想自己终日不知在忙些什么,总感觉碌碌无为,生活空虚,这大概是离开了土地的缘故吧,也许只有在黄土地上才会有踏实的感觉。当我走进家门的时候,已近黄昏。母亲正在厨房忙着做饭,听到我的声音,赶紧跑出来。"你这丫头,咋就回了?也不知一声……"母亲话里含着嗔怪,却满是欢喜。晚饭是玉米面糊糊、辣椒鸡蛋  相似文献   

16.
正周末接到母亲的电话,说她买了一件蓝色的上衣,想让我回去帮忙看看合不合适,还说就这一天时间可以调换。我一听就明白母亲又在说"谎话"了,肯定是又为我们做了什么事情。不过,我像以往一样没有拆穿她的"谎言",就对母亲说我们马上回去。到家就证实了我的猜测:衣服母亲的确是买了,但不是买给自己的,是买给我儿子的,不知道是否合适,怕我不要,就先斩后奏了。我看着母亲,陷入了沉思。  相似文献   

17.
<正>周末接到母亲的电话,说她买了一件蓝色的上衣,想让我回去帮忙看看合不合适,还说就这一天时间可以调换。我一听就明白母亲又在说"谎话"了,肯定是又为我们做了什么事情。不过,我像以往一样没有拆穿她的"谎言",就对母亲说我们马上回去。到家就证实了我的猜测:衣服母亲的确是买了,但不是买给自己的,是买给我儿子的,不知道是否合适,怕我不要,就先斩后奏了。我看着母亲,陷入了沉思。  相似文献   

18.
“儿子,今天元宵节,我在驻村,你妈妈在医院抗疫一线,都不能陪你,你在家要照顾好自己。我在村里很好,今天村干部还送来了各种口味的饺子。”“爸爸,我今天也吃饺子,可惜咱家三个人元宵节身处三地。您在村里注意保暖,别着凉了,元宵节快乐!”2月8日,时彦卿与儿子通过微信简单问候后,又投入了帮扶村的疫情防控工作中。时彦卿,郑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驻中牟县刁家乡藕池任村第一书记。2017年11月,接到工作通知时,母亲瘫痪在床,父亲住院,他把父亲委托给同病房的人照料后便到乡里报到。同年12月26日,母亲突然去世,因为驻村他没有见到母亲最后一面。2018年,儿子高考,因为驻村又无法陪同,原本学习拔尖的孩子高考发挥失常……每当谈到这些,他总觉得对不起家人,但始终没有影响手中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治贫先治愚     
“中国民间防艾第一人”高耀浩曾撰文记述了这样一件事:2000年3月18日,我到了一个贫困村庄,见到了一个因卖血感染艾滋病的重病人,我给他买一点药,他拿着药问我:“大夫,是不是毛主席叫你来的?”一连问了我三遍,我无言可对。我最后只能说:“你去吃药吧,多喝点水。”  相似文献   

20.
不信你不笑     
股市大跌 股市大跌,太太心情不好处处找茬,嫌菜太咸,电视节目不好看…… 晚上睡觉,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起来要换床单。我说:“床单又没惹你,换什么?”“因为躺在这印花的床单上睡觉容易让我想起印花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