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飞强  张信超 《北京测绘》2021,35(7):956-961
以解决地理空间信息数据重复采集、准确地完成土地类型的分类和相关信息的提取为出发点,提出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多源地理空间信息提取方法.通过设计多源地理空间信息数据目录节点,准确查找多源地理空间信息数据;通过相应组件调用各类型数据模块实现数据读取,并通过可视化窗口呈现,充分利用多源地理空间信息数据;结合ArcGIS实行解读到的信息数据预处理,依据决策树获取分类规则,将分类规则导入遥感图像处理平台(ENVI)完成多源地理空间遥感影像分类,利用决策树对其完成信息提取.测试分析结果表明:设计方法能够有效完成多源地理空间信息的准确分类及提取,提取结果可清晰呈现所划分的类型全部信息.  相似文献   

2.
针对以光谱特征差异为依据,提取森林湿地信息精度低的问题,该文采用兼容多源数据的分类回归树(CART)提取方法,并以大沾河国家森林湿地进行实证研究。基于Landsat8遥感数据、Radarsat-2极化雷达数据和地形辅助数据,采用SPM软件分别构建3种特征变量组合的CART决策树模型,并获取分类规则,最后根据规则对研究区的森林湿地信息进行提取。结果表明:3种特征变量组合中,兼容光谱、纹理、雷达与地形辅助数据的CART决策树的森林湿地信息提取精度最高,用户精度和制图精度分别达到了88.46%和82.14%。研究结果体现了雷达数据与地形辅助数据有助于提取森林湿地信息。  相似文献   

3.
张猛 《测绘学报》2020,49(8):1065-1065
正湿地作为地表重要的覆被类型和生态系统,在全球及区域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与挑战。为此,论文基于多源遥感数据对洞庭湖流域湿地时空格局与变化及生态环境影响进行了多尺度的分析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针对流域多尺度湿地信息的遥感信息提取,发展了基于MODIS数据的流域尺度、基于多源遥感数据融合数据的城市群区域尺度,以及基于GF-1卫星数据的湖区局地湿地信息提取的系列遥感方法,有效地提高了不同  相似文献   

4.
盘锦市湿地信息提取与动态变化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近年来盘锦市湿地动态变化信息相对匮乏的问题,提出了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采用决策树模型进行湿地信息提取,运用景观生态学及转移矩阵模型进行湿地变化分析的湿地动态变化监测方法。在决策树分类技术支持下,实现光谱特征、环境特征和空间特征等多特征融合,完成研究区三期湿地信息提取。通过与地理国情监测数据对比分析,验证了实验提取结果满足湿地动态变化监测需求。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从空间格局、景观格局及空间演变特征上,对盘锦市湿地变化进行全面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可供盘锦市湿地的管理和保护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5.
玛曲湿地遥感影像提取及精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肃玛曲县为研究区,以区域湿地遥感信息提取为目标,采用TM多光谱数据和DEM数据,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和主成分分析得到的第一主成分作为分类特征,通过对数据的空间特征、波谱特征与统计结果的对比分析,构建湿地信息提取决策树模型,并与非监督分类法、最大似然法相比较,表明基于多特征决策树分类法能够用于湿地专题信息的提取,在研究区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6.
泥炭沼泽是重要的湿地类型之一,对全球变化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野外实地调查和对比不同地物类型在不同极化方式下雷达影像后向散射系数差异的基础上,以ENVISAT ASAR、Landsat TM与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数据为基本信息源,利用面向对象与决策树分类相结合的遥感影像分类方法,实现对小兴安岭西部泥炭沼泽典型分布区不同泥炭沼泽类型的空间分布信息提取,总体分类精度93.54%,Kappa系数0.92。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泥炭沼泽信息提取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相对于先前的研究,在分类精度上有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水体信息提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星遥感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到水体信息提取中,但目前基于遥感技术的水体信息提取多采用单一的遥感数据源,而没有充分利用多源数据的信息复合优势,因此,提取结果经常受天气气候或空间分辨率限制。本文研究了不同尺度、不同平台的多种遥感数据源的水体信息提取方法。首先,基于波谱间关系决策树分类算法对Landsat ETM+图像进行水体提取,利用其分辨率优势较准确地提取出水体范围;其次,在Radarsat SAR图像上利用阈值法粗提取水体信息后,结合DEM剔除阴影得到水体信息;最后,利用灾前Landsat ETM+图像水体信息提取结果和灾中Radarsat SAR图像水体信息提取结果,进行差值处理,得到洪水淹没范围。研究结果可以为洪水灾害监测与评估提供信息依据。  相似文献   

8.
地处西南的渝北地区地表覆盖类型复杂、土地利用多元化,仅依赖于光谱特征的传统遥感信息提取方法难以获得较高的分类精度。利用决策树分类技术对渝北地区的TM遥感影像进行分类,除光谱信息外还结合地质、NDVI、PCI等多源数据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总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为88.42%和0.854 7,较传统的监督分类和仅依赖于光谱特征的决策树分类方法有较大提高,这也表明基于多源数据的决策树分类技术对地表覆盖复杂地区的遥感影像分类比较适用,是遥感信息提取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综合利用LiDAR点云数据与WorldView-2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采用面向对象分类的矿区地表覆盖信息提取方法,利用nDSM高度阈值区分候选分割对象,构建了基于决策树分类器的矿区典型地物提取模型,在此基础上将图像光谱信息、DSM数据和地形参数等多源数据进行了融合,提取了出矸石堆、煤堆等典型煤矿区地物要素及植被、道路、水体等地表覆被要素信息。  相似文献   

10.
苏州市湿地众多、类型多样化、周围环境复杂,使用传统的遥感分类方法很难得到精度较高的湿地分类结果。研究了面向对象特征的湿地决策树分类方法,以苏州市澄湖地区为研究区域,使用欧空局的Sentinel-2A影像,先将研究区域分为湿地水体、植被和非植被3大类型,再分别构建鱼塘、河流、湖泊、农田和裸地等面向对象特征,据此实现湿地遥感分类。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利用遥感影像提供的光谱特征、几何特征和纹理特征等多种丰富信息,产生较高的分类精度,总体分类精度可达80.67%,Kappa系数为77.80%。与传统的基于中低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分类方法相比,该方法可以有效提取湿地不同地物对象的几何结构和纹理等特征,在提高湿地分类精度的同时实现对大面积湿地的快速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11.
利用面向对象方法提取湿地信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面向对象方法和ETM数据提取湿地信息.选取的试验区位于黄河源区,提取的湿地信息包括沼泽湿地和湖泊湿地.该方法通过图像分割、类型划分、特征选取与分类以及精度评价等4个步骤实现.试验结果表明,面向对象方法能够有效提取湿地信息,提取的图斑边界平滑,避免了椒盐状破碎图斑.该方法可以推广应用到其它地区,它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信息提取自动化程度,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2.
多源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分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提高土地利用分类精度,研究多源遥感数据的分类方法,提出了利用多源遥感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分类。对居民地、耕地、林地、水体、未利用土地等土地利用类型的光谱特征及微波散射特征进行了分析,将高分一号多光谱数据与RADARSAT-2数据相结合,利用决策树分类器实现了土地利用类型的划分,其总体分类精度达到96.6%。与高分一号数据最大似然分类及RADARSAT-2数据的Freeman-Durden三分量最大似然分类进行了精度比较,结果表明,多源遥感技术可实现数据的特征互补,其分类精度优于仅采用多光谱数据或微波数据的分类精度。  相似文献   

13.
基于SVM的多源信息复合的高空间分辨率遥感数据分类研究   总被引:47,自引:1,他引:47  
遥感图像尤其是高空间分辨率(1—4m)遥感图像在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传统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图像信息提取方法存在精度和分类效率低的不足。本文提出的基于SVM的分类方法,复合光谱、纹理和结构信息等多源数据信息,对IKONOS高空间分辨率图像进行分类,并与最大似然法和单源数据(光谱)SVM分类结果进行定性和定量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多源数据复合的SVM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图像分类方法,能够有效解决单源数据信息图像分类效果破碎的问题;总精度达到68.38%,Kappa达到0.5993;对高维输入向量具有高的推广能力;比单源信息的SVM和最大似然方法图像分类精度更高,适合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图像分类。  相似文献   

14.
以若尔盖高原地区为研究区,利用多时相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遥感影像数据,采用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时间序列谐波分析方法,对2001~2013年夏季的MODIS/NDVI和MODIS/EVI进行重构,去除云干扰,采用决策树分类方法获取若尔盖高原地区2001~2013年夏季湿地信息的分布数据并作统计。结果表明:基于EOS/MODIS遥感数据,采用决策树分类方法获取若尔盖高原地区的湿地信息数据是可行的;若尔盖高原地区的湿地面积是随年际的变化呈锐减趋势,若尔盖高原地区湿地的退化主要是受到近年来气候暖干化的影响,人类活动则加剧了湿地萎缩及退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加有效地利用海量多源遥感数据提取地表覆盖信息,根据多源遥感图像决策级融合技术原理,提出了基于规则替换法的信息复合方法。通过对三江平原典型内陆淡水湿地的分类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适用性,从而为地表覆盖状况调查及监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应用紫外-可见光-近红外-热红外遥感数据识别海上溢油的方法,利用机载多光谱溢油监测设备获取了舟山海域多光谱遥感数据,并利用野外地物光谱仪获取了水体和油膜的反射光谱。通过提取并分析机载多光谱遥感图像上多目标的影像特征和光谱响应特征,利用决策树分类法对海上油膜相对厚度的分布进行分类和制图。研究表明,基于机载多光谱遥感数据的溢油信息提取方法总体分类精度达93.7%,能够准确区分薄油膜和厚油膜,可有效提取海洋溢油污染信息,完全能够满足海洋溢油污染遥感监测需求。  相似文献   

17.
Landsat 8与Sentinel-2数据是当前遥感分类最典型、常用的光学数据源,但这两种数据源在滨海湿地分类中的差异性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基于Landsat 8、Sentinel-2和Sentinel-1数据,采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算法对南沙区湿地进行分类,并探讨光学数据源、主成分变换融合方法以及各特征变量对南沙区滨海湿地RF分类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 Sentinel-2数据参与的方案分类精度均优于Landsat 8数据参与的方案,其分类精度分别为90.24%(单一光学数据参与分类)、85.89%(光学数据与雷达数据融合参与分类)。(2)主成分变换融合方法对分类精度的提高不大,融合数据使滨海湿地总体分类精度下降(p<0.05),但融合数据在一些滨海湿地类型提取中具有一定优势。融合Sentinel-2与Sentinel-1数据减小了沿海滩涂与浅海水域之间的错分现象;融合Landsat 8与Sentinel-1数据更有利于库塘、红树林湿地信息提取以及湿地与非湿地信息的区分。  相似文献   

18.
沿海地区地表覆盖信息是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的重要内容,遥感影像分类技术为沿海地区地表覆盖信息提供了一种重要方法。本文基于GF-1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建立了沿海地区地表覆盖分类系统,采用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自主研发的面向对象GLC决策树分类方法和软件进行了地表覆盖分类。通过对某试验区进行分类试验,并结合该区地表覆盖标准分类图进行精度评价,验证了基于高分辨率影像,面向对象GLC决策树分类方法在沿海地区地表覆盖信息提取上的有效性及优越性,其总体分类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为87.201 8%、0.840 6,均高于SVM分类法。最后提出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沿海地区地表覆盖信息提取流程。  相似文献   

19.
随机森林算法已经应用于遥感影像信息提取领域,但鲜有对其应用发展的总结和归纳.本文介绍了随机森林分类方法的基本原理,并阐述其在多源遥感数据(多光谱数据、高光谱数据、SAR数据)信息提取以及分类数据集筛选中的应用研究,通过说明其在分类精度验证、模型可移植性以及算法改进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随机森林分类方法在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该研究有助于初学者对随机森林分类方法进行初步了解,有一定的推广作用.  相似文献   

20.
针对湿地的类型多样和光谱特征不确定性,在高分辨遥感影像上可人工目视判读,而自动化解译困难。文章在面向对象技术支持下,提出了多特征融合的高分辨率遥感数据湿地信息分层提取。该方法首先通过面向对象分割技术转象元为基元,实现光谱相似象元的聚类;然后分析湿地景观格局依存关系和不同类型湿地的提取难以程度,决定提取的先后顺序;再挖掘不同类型湿地的光谱、空间形态、空间分布和空间关系等多种属性特征;最后通过分层分类,由易到难,融入空间知识,逐层构建规则集,实现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湿地信息自动监测。通过高空间分辨率Quickbird卫星数据对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区进行遥感监测。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快速实现区域范围内湿地信息自动识别和快速提取,总体分类精度达到了87.5%,Kappa系数超过0.83,基本满足应用的需求,可为同行领域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