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滇东北峨眉山玄武岩区的沉积型铜矿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滇东北峨眉山玄武岩分布区上二叠统宣威组中发现沉积型铜矿床。文章对此类沉积型铜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成矿作用特征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结合矿物成分和硫同位素测试结果,探讨了矿床的形成过程和找矿前景。研究表明,区内沉积型铜矿床主要有两种矿化类型:结核状铜矿化和浸染状铜矿化,矿石矿物以辉铜矿、斑铜矿、铜蓝等为主;成矿受上二叠统宣威组沉积地层控制,与峨眉山玄武岩喷溢形成的古火山构造和古地形以及火山期后的热泉活动关系密切,有机质在成矿过程中可能发挥了作用;成矿过程可能从沉积成岩阶段一直延续到成岩期后。区域上假整合覆盖于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之上的宣威组沉积岩系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2.
伊吾县琼河坝地区斑岩铜矿成矿地质特征及远景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述了琼河坝地区的成矿地质背景,以云英山斑岩型铜矿床为例,阐述了斑岩型铜矿的成矿地质特征与成矿远景,系统分析云英山到乌东沟约19km^2范围内的35个斑岩体的地质及矿化特征,从研究区的成矿地质条件、矿化特征和化探异常资料出发,评述了区内找斑岩型铜矿床的远景,指出区内有找到大型铜矿的资源潜力。并与蒙古Oyu Tolgoi超大型铜一金矿床进行初步对比,建议加强区内的勘查与研究.  相似文献   

3.
云南楚雄盆地是我国砂(页)岩型铜矿重要矿集区。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根据近年来危机矿山勘查成果,从铜矿的空间分布、地层层位与成矿、构造与成矿、岩性与成矿、浅紫色砂岩交互带控矿、金属矿物组合等方面,总结了云南楚雄盆地砂(页)岩矿床的成矿规律,认为区内铜矿床为典型的沉积-改造型层控矿床,并建立了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4.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与全球其他大火成岩省的一个显著区别是峨眉山玄武岩中发育大面积自然铜矿化。对产出在大火成岩省内的川西自然铜矿成矿机理的研究,将进一步认识和丰富峨眉地幔柱成矿系统。对川西自然铜矿床类型据其在玄武岩中产出的位置不同进行了进一步的分类,并对其成矿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峨眉山玄武岩的高铜背景值具有随玄武岩浆喷发从早到晚呈富集趋势,其结果是由不同期次成矿作用所导致。川西玄武岩普遍经历了酸性流体淋滤作用,形成了(1)玄武岩上部宣威组中的铜矿;(2)玄武岩中的铜矿;(3)玄武岩(底部)与茅口组灰岩接触面上的铜矿。铜质主要来源于峨眉山玄武岩,玄武岩与其他物理化学条件突变的界面是有利储矿空间,自然铜矿化的形成与缺还原硫条件、富有机质和还原环境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贵州西南部与玄武岩有关的铜矿特征及找矿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远辉 《贵州地质》2006,23(1):57-61,28
近年在贵州峨眉山玄武岩西南部发现若干玄武岩铜矿点,其成矿地质特征与玄武岩北部的贵州黑山坡、云南鲁甸、云南永胜得等玄武岩铜矿有一定区别,前者主要产于玄武岩下部或底部,铜矿多受小尺度断裂构造控制;后者多产于玄武岩上部旋回、受植物层或含沥青质层控制,呈层带型产出。本文通过贵州西南部玄武岩成矿地质特征的研究,进一步丰富了峨眉山玄武岩铜矿研究资料,并揭示了研究区找铜前景。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贵州威宁县黄泥坡峨眉山玄武岩铜矿产出地质特征、成矿地质背景、成矿规律的研究,发现主要赋矿地层为峨眉山玄武岩组第二、三段的多孔玄武岩,且成矿与构造关系密切。总结出岩性、围岩蚀变、矿物等找矿标志,为在该地区找玄武岩铜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云南蝉战河铜矿床具有典型的砂岩型自然铜矿特征和玄武岩型自然铜矿特征。本文在分析铜矿床的区域构造演化、地层、构造等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结合蝉战河铜矿床的总体特征,分析该矿床的矿床成因,并建立其成矿模式。最后与典型的美国基韦诺自然铜矿床的成矿模式进行对比,对滇黔地区玄武岩型铜矿床的找矿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8.
秦岭造山带柞水 山阳沉积盆地铜矿勘查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任涛  王瑞廷  王向阳  夏长玲  郭延辉 《地质学报》2009,83(11):1730-1738
秦岭造山带中柞-山盆地铜矿点众多,主要铜矿类型为斑岩型、热水喷流-改造型,结合近期勘查成果和综合研究进展,认为这些矿点可能同属于岩浆-热液-沉积成矿系列.本文在总结区内铜矿床地质特点的基础上,以区内主要铜矿勘查实例为依据,综合地、物、化找矿信息,提出有效的找矿方法为高精度磁法扫面、大地测深定位,地质钻探验证,为区内寻找铜矿提供了新的勘查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烂纸厂铁矿床是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玄武岩建造中查明的首例中型规模铁矿床。矿床的形成与玄武岩建造具有密切的时空及成因联系,矿体主要赋存于峨眉山玄武岩下段致密块状玄武岩与玄武质角砾岩接触带附近,产出特征受矿山梁子破火山口构造控制,多层位产出,矿石发育草莓状结构、韵律结构和纹层状构造、条带状构造、致密块状构造、绳状构造、角砾状构造等矿石组构,发育铁质结核和铁碧玉,同生沉积层控成矿特征明显。岩(矿)石主、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岩浆演化遵循Fenner分异趋势,成矿作用与热水沉积作用有关。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矿床成因类型为火山喷发(溢)沉积型陆相火山岩型铁矿床。烂纸厂铁矿床是我国在铁矿找矿勘探类型上的新突破和在峨眉山大火成岩省找矿实践取得的新进展,它的发现打破了在玄武岩建造中不具备寻找成型矿床的固有勘查模式的思想束缚,为相似地质环境寻找铁矿给予了诸多启迪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0.
应立娟  唐菊兴 《矿床地质》2015,34(6):1309-1320
矿床成矿系列理论在中国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被广泛应用于找矿勘查实践。文章在以往矿床成矿系列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铜矿床的成矿系列进行了补充与完善,厘定出30个以铜为特色的矿床成矿系列。结合全国地质与成矿演化,分析铜矿床成矿系列在主要地质历史时期的特点与时空分布规律,其中,前寒武纪7个铜矿床成矿系列,矿床类型以变质型和岩浆型为主;古生代8个铜矿床成矿系列,矿床类型以海相火山岩型为主;中生代13个铜矿床成矿系列和新生代2个铜矿床成矿系列,矿床类型均以斑岩型和矽卡岩型为主。西藏地区铜矿找矿突破显著,新增2个全国范围的铜矿床成矿系列。矿床成矿系列的复合,是中国铜矿床成矿系列研究的重要成果和特色。  相似文献   

11.
周翔 《云南地质》2012,(3):320-324,304
玄武岩中铜矿的含矿岩系是指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2e)上部~宣威组(P2x)底部的一套含铜背景值较高、且有明显铜矿化及铜矿层存在的含矿火山地层组合。依据容矿主岩,可分为三种类型:玄武岩型铜矿、玄武岩含碳沉积岩夹层型铜矿及沉积间断面上铝土质泥岩铜矿。  相似文献   

12.
贵州盘县地区峨眉山玄武岩铜矿的成矿地质条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峨眉山玄武岩底部与中二叠统茅口组灰岩接触界面上赋存的黄见坑-哈树富铜矿带为例,论述了这一新类型玄武岩铜矿的成矿地质条件及峨眉山玄武岩浆喷-溢对Cu(Au、Pb、zn、Pt、Pd、Sb、F等)元素的富集和后期热液改造成矿作用,以扩大找矿思路。  相似文献   

13.
刘旭  李亚辉 《云南地质》2009,28(1):51-55
矿床分布于北西向地球化学急变带古火山口。受峨眉山玄武岩控制,赋存于硅质、沥青质、气孔熔岩中。矿化与沥青化、硅化、方解石化密切相关。应为峨眉山玄武岩型同生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4.
猫场式黄铁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朝勋 《矿床地质》1985,4(2):51-57
在川滇黔交界地区二叠系峨眉山玄武岩被边缘地带,广泛分布着猫场式黄铁矿矿床(图1)。这一类型矿床具有典型特征,其成矿与峨眉山期火山岩密切相关,展布稳定,厚度大,品位较高,为我国西南硫矿带中佼佼者,颇具经济意义和地质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15.
滇黔桂金三角区内一些产于峨眉山玄武岩组(含底部大厂层)和龙潭组内的金矿,其含矿岩性主要是玄武熔岩、凝灰岩和含凝灰质、碳质的粉砂岩、页岩.一些学者将它们都归入“卡林型金矿”.但因为地幔柱成因的玄武岩,自有其独立的成矿系列,包含Cu、Fe、Mn、Au、Pt、Pd、Co、Pb、Zn、Sb、CaF2、FeS2等多种矿产,在不同地区,其矿化各有侧重.可以看到金的矿集区都在铜的矿集区之南,且以玄武岩喷溢早期(大厂层)更富金,应命名为玄武岩金矿.晚期(龙潭组)更富铜为特色(玄武岩铜矿).在共同具备含金(P2β2-1)、含铜(P21)有利地层与有利构造区内,发现卡林型金矿后,应着重探索玄武岩金矿,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16.
贵州省威宁县炉山铜矿床地质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炉山铜矿床产于宣威组(P3x)底部的深灰、灰黑色粉砂质泥岩及峨眉山玄武岩第三段(βp3)顶部的火山角砾赤铁矿层内,是近年来贵州省发现的含铜矿层的新层位,矿石类型也是一种新的矿石类型。含矿岩系自上而下,存在钛(Ti)-铜(Cu)-铁(Fe)等元素分带,以上特征符合玄武岩型风化淋滤型铜矿的特征。通过对炉山铜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系统总结出该类矿床的地质特征,为该区相同类型的铜矿勘查工作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The Fule Pb–Zn deposit is located in the Sichuan–Yunnan–Guizhou Province, and it is an important and giant low temperature metallogenic domain in China. In our research area, the Pb–Zn deposits are mainly hosted in the Permian Yangxin Formation and are composed of dolostone and limestone.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ore bodies and the Permian Emeishan basalt ranged from 50 to 160 m. In this study, the nickel rich minerals, including vaesite, polydymite and millerite, were report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e Fule deposit. These minerals occurred as xenomorphic mineral aggregate and were sporadically distributed in the sphalerite–galena–calcite vein, which is the main ore type in the deposit. Our study indicated that the paragenetic sequence of minerals in the Fule deposit is the following order: polydymite?→?vaesite?→?millerite?→?sphalerite?→?galena?→?tetrahedrite (tennantite). The geological occurrence characteristics of those nickeliferous minerals suggested that the Permian Emeishan basalt is a possible barrier layer of Pb–Zn ore-forming fluid, and it is an important source for the Ni and part of the Cu in the deposit. The Sichuan–Yunnan–Guizhou Pb–Zn mineralization province is a world-class production base of Pb and Zn, in which the Permian Emeishan basalt and Pb–Zn deposits have uniformly spatial distribution, but the relationship of mineralization between them is still under debate. This report provides new evidence for understan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b–Zn mineralization and Permian Emeishan basalt in the Sichuan–Yunnan–Guizhou Pb–Zn mineralization province.  相似文献   

18.
概述了峨眉山玄武岩的成因及火成岩类的三种成因模式,对峨眉山玄武岩与地幔热柱的密切关系进行了探讨;介绍了玄武岩型铜矿的命名、矿化类型及其在川滇黔地区的分布特征;通过与国外基伟诺玄武岩铜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进行对比,分析了两者的不同之处;对其成矿物质来源、水循环系统、构造、地层及容矿岩石和古油气藏等成控矿条件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和总结,指出了川滇黔玄武岩铜矿的找矿远景区和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9.
贵州西部Pt、Pd异常是川滇黔铂钯地球化学巨省的一部分,在威宁东部和水城南部地区存在2个异常强度规模大、结构模式理想的铂钯地球化学省。贵州西部发育NW向的断陷裂谷构造,分布有数个古火山口,构成了玄武岩浆喷溢活动通道,提供了Pt、Pd、Cu等多金属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条件,可望找到一定规模的铂钯矿床。本区可能存在一种新的铂钯矿床类型:受裂谷环境古火山口相峨眉山玄武岩顶部假整合面控制的同生火山热液叠加改造型铂钯铜矿床;此外还有可能存在构造热液型铂钯矿、红土型砂铂矿等类型。要取得在该区发现铂钯矿床的突破性进展,需要持续大量有效的勘查投入。  相似文献   

20.
总结了在黔西北地区铜矿资源调查中首次发现的峨眉山玄武岩铜矿的地质特征,并对其矿床成因、找矿标志、找矿方向、找矿远景、工作方法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该区存在沉积型和热液型两种矿化成因类型,并分布在玄武岩的4个不同层位中,成矿物质来源于玄武岩,在玄武岩喷溢的同时,形成火山热液矿化类型,在后期构造作用下,可进一步形成构造热液矿化类型;在火山喷溢间歇期及火山活动期后,由于地表风化剥蚀、水体搬运,在陆地湖盆中形成沉积型铜矿.研究认为沉积型铜矿是该区未来主要的找矿对象.由于铜矿所在区域亦是铂钯金等元素异常区,且沉积型铜矿常常与铁铝质层相伴产出,因此应加强对古陆地沉积相、古地理环境的研究,并注意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