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四川地质学报》2022,(2):196-201
本文以柴北缘阿木尼克山地区成矿地质背景为基础,选择孔雀沟、达达肯作为典型矿点开展地质地球化学研究。两处矿点均位于柴北缘深大断裂附近,产于泥盆纪火山岩。火山岩属于钾质-高钾钙质碱性岩石,显示了强烈的埃达克岩地球化学亲和性,形成深度为130~250km,有幔源残留物质显示,其成矿地质背景特征与中国大陆斑岩型矿床有着极高的相似性。两处矿点分布有高强度的地球化学异常,初步勘查后显示有较好的找矿成果和成矿条件。达达肯地区蚀变分带明显,深部发育角砾状矿体,符合斑岩矿床的外围(上层)蚀变特征,地面磁法推测深部找矿潜力较大;孔雀沟地区发现有Mo、Pb、Zn、Ag、Au矿,受斑岩体系和北西向构造共同控制,矿点沿北西向构造等距产出,显示了良好的找矿前景。本文以两处矿点为依据建立了斑岩型Mo、Cu矿-浅成低温热液型Pb-Zn-Ag、Au矿的成矿模型,以深大断裂为界划分了Mo-Pb-Zn-Ag-Au(Cu)(南)、Cu-Pb-Zn-Ag(北)两种不同的次级成矿类型,较好的揭示了地质、地球化学、矿床地质、蚀变分带和找矿潜力等因素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2.
达达肯乌拉山铅锌矿床位于柴北缘成矿带南部,是近年来在泥盆系牦牛山组陆相火山岩中新发现的矿床。笔者对矿区00勘探线上3个钻孔岩心样数据,运用格里戈良原生晕分带指数法和构造叠加晕找盲矿法研究了原生晕特征。研究表明,Mo、Cu是铅锌矿体前晕,Sb是近矿晕,Au、As、Ag是矿尾晕;垂向分带序列由下向上为Ag→As→Au→Pb→Zn→Sb→Cu→Mo,序列具反向分带特征,铅锌成矿成晕是多次叠加的结果;矿(化)体轴向深部有前、尾晕叠加共存的重要信息,推测存在隐伏矿体。综上建立了该矿床深部找矿预测的成矿成晕模型。  相似文献   

3.
为实现矿区新一轮深部找矿突破,在总结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中南地质调查院近年来在丰山铜矿完成的地质勘查资料,对矿床成矿地质条件与成矿规律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表明:成矿受NWW向断裂、轴向近EW向的复式褶皱、封三洞花岗闪长斑岩岩体及岩体接触带等因素控制,大冶群第六段为成矿有利围岩,矿化及围岩蚀变具有垂向分带和水平分带特征,垂向分带表现为自上而下依次呈现Fe、Cu→Cu、Mo→Mo、Cu矿化,水平分带则表现为自岩体内至岩体外,依次出现斑岩型Cu、Mo矿→矽卡岩型Cu、Mo矿→热液脉型Pb、Zn (Au、Ag)多金属矿。矽卡岩型主矿体主要赋存于构造应力集中的次级褶皱构造轴部顶缘与滑脱(断裂)叠加的接触带地段及其附近,其次赋存于主接触带附近的有利成矿围岩,形成独有的厚大扁豆体矿体和似层状矿体,据此开展深部找矿预测,认为丰山铜矿3~17线深部仍存在矽卡岩型矿体,研究成果可为新一轮找矿突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范谢均  吕新彪  柳潇  刘龙 《地球科学》2021,46(3):1083-1099
乌奴耳矿床位于内蒙古东部大兴安岭造山带中段中生代火山岩覆盖区,为近年来新发现的陆相火山岩型多金属矿床.为了对该矿区的进一步深部找矿勘查工作提供围岩蚀变和岩石地球化学信息,对乌奴耳矿床进行了详细的野外地质特征研究、岩石蚀变分带研究和原生晕研究.乌奴耳矿床中存在多期多阶段矿化特征:第1阶段斑岩型钼矿化,主要产于矿床深部的花岗斑岩体内;第2阶段岩浆热液(隐爆角砾岩)型铅锌矿化,主要产于花岗斑岩体顶部及其附近围岩的隐爆角砾岩中;第3阶段浅成低温热液型铅锌银矿化,主要产于浅部张性断裂构造中.矿区内存在至少两期与成矿关系密切的构造事件,张性断裂构造是重要的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乌奴耳矿床中具有明显的围岩蚀变分带特征,蚀变矿物分布与已知矿体产状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是重要的找矿标志之一.岩石原生晕异常分布与已知矿体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具有明显的前缘晕-近矿晕-尾晕元素组合分带特征,能够为乌奴耳矿床深部找矿提供可靠信息.综合以上主要找矿信息特征,预测在乌奴耳矿床Ⅱ矿段207勘探线剖面深部有盲矿体存在.   相似文献   

5.
李莹  肖克炎  李楠  邹伟  张婷婷 《地球学报》2013,34(4):509-512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位于拉萨东约68 km 处,是冈底斯成矿带内与斑岩成矿作用有关的斑岩-矽卡岩-角岩型铜多金属矿床。本文以矿床成矿系列和成矿地质异常理论为指导,开展了矿田构造分析、地球化学元素分带研究。文章运用三维建模及可视化技术建立矿区三维矿床模型,通过曲面模拟方法提取矿区控矿构造界面,查明了矿区构造界面对 Cu、Mo、Ag、Au 等元素的富集有绝对控制作用;矿区地球化学元素分带表现为浅部 Pb、Zn 至深部 Cu、Mo 的变化特征,矿区成矿中心空间位置的探讨说明矿区在ZK1616-ZK3216一带的深部存在隐伏含矿斑岩体。  相似文献   

6.
拿若铜(金)矿床是多龙矿集区内继多不杂斑岩铜(金)矿、波龙斑岩铜(金)矿之后又一取得重大找矿突破的大型斑岩型矿床。作者以矿区探矿工程分析数据为基础,研究各成矿元素空间分布规律。成矿元素在垂向上的分带特征不明显,在平面上分带特征较显著,表现为自矿区中心ZK0001,向南西方向具有Cu+Au-Cu(Au、Ag)→Cu(Ag、Au)-Cu(Ag)的分带特征。同时,矿区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显示,从0线开始至31线(北东→南西)具有Mo、Cu→Mo(Cu、Au)→Cu、Au(Ag、Mo、Pb)→Pb→Pb、Zn分带特征,显示物质来源和热源位于0线附近,成矿流体是以0线、7线一带向四周运移,并具有从北东向南西方向运移的特点。通过矿床地质特征、元素分带特征研究,建立了矿区地球化学勘查模型。  相似文献   

7.
再论紫金山矿田成矿系列与成矿模式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紫金山矿田是由我国大陆发现的首例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紫金山铜金矿床为主要组成部分,该矿床深部和边部相继发现了斑岩型铜(钼)矿、中低温热液型铜矿和低硫浅成热液型银(金、铜)矿、火山岩型铀矿及高温热液型钨锡矿异常等。自晚侏罗世开始,矿田内经历了多期次的构造作用、岩浆活动及其热液蚀变,致使紫金山矿田形成多期次的成矿作用,它们相互叠加、富集以及空间上侧向排列的特点,构成“构造的构造”、“体中体”、“蚀变的蚀变”、“矿化的矿化”等特征的复杂多样构造-流体-成矿系统,并具有显著的自上而下“U、Ag→Au→Au、Cu→Cu→Cu、Mo→W、Sn”矿化垂直分带特征和“多层楼”成矿模式。在空间上不同成因类型矿床又显现出侧列分布的格局,构成了独特的“紫金山式”成矿系列与成矿模式。通过对比研究表明:在紫金山铜金矿床深部仍存在着斑岩型铜(钼)矿床以及边部可能具有的高温热液型钨锡矿床等,展现出矿田内具有广阔的找矿新领域,为配合进一步地质勘查找矿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宁建国 《地质与勘探》2022,58(3):489-500
山西省红土沟铅锌矿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集宁钼多金属矿田的南部。近年来该矿区发现多条中、小型铅锌矿体,矿体主要赋存在NE向、EW向与NW向断层控制的三角区内,且南部发育环状断裂与热液蚀变。为厘清红土沟铅锌矿床成因与找矿勘查方向,本文通过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显微鉴定、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等方法,对区内矿床地质特征、矿物组合、蚀变特征、成矿规律与深部找矿潜力等进行综合分析,认为红土沟铅锌矿床属于与中生代次火山岩有关的热液脉型铅锌矿床。铅锌矿体与围岩片麻岩具有显著的物性差异,激电与大地电磁测量剖面均显示了深部存在高阻高极化的异常体,且ZK1601钻孔验证见到三层铅锌矿体。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显示了环状Pb-Zn多金属异常,结合地表的环状断裂与浅部的石英斑岩脉分布推测深部应存在隐伏成矿岩体,深部找矿潜力巨大且有可能发现大型斑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9.
福建紫金山铜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根据紫金山铜金矿区地表岩石测量和矿床钻孔剖面原生晕研究结果,详尽讨论了成晕元素在水平和垂向上的异常分布特征,确定了矿床的主要成矿元素及伴生元素,计算了矿床元素分带序列,阐明了矿床异常元素的分带规律.以矿上、矿下晕和元素分带关系为基础,运用元素对累乘比值对矿床Cu、Au矿带的剥蚀水平制定了评价准则.结合矿区和矿床地质特征,建立了紫金山矿区(田)的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在矿区外围的勘查地球化学找矿研究中,还发现了具工业意义的矿体及新的矿化类型(斑岩Au、Cu和Mo矿),从而为紫金山地区发展成为大型铜矿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刘猛  游军  丁汝福 《新疆地质》2012,30(1):46-51
希勒库都克钼铜矿是近年来找矿突破的一个斑岩型钼铜矿床,在研究总结矿区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基础上,查明矿床控矿地质因素,认为下石炭统南明水组上亚组是有利赋矿层位,海西晚期花岗闪长岩、斑岩脉为主要含矿岩石,区域上及矿区NW向、近EW向构造为有利控矿构造.明确找矿信息标志及准则,认为环状高磁异常间低磁异常特征及低阻高激化激电特征,Cu,Mo,Au,Sn,Sb,Pb,Zn等元素岩石地球化学综合异常及由内向外Cu,Mo,Au,Sn→Sb,As→Pb,Zn异常分带特征,可作为有效找矿信息标志.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矿床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综合信息找矿模型.  相似文献   

11.
广西金山金银矿区成矿构造分析和构造地球化学找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广西金山金银矿区现场地质调查和构造编图,系统总结了矿区构造控矿规律。在此基础上针对主控矿断裂开展地球化学找矿研究。矿区兼有产于主控矿断裂带中的蚀变岩型金矿和侧羽状张裂带中的石英脉型金矿两种类型,不同的构造环境控制不同的矿化类型,可互为找矿标志;矿体受构造界面控制,控矿断裂成矿期不均一张开导致矿化分段富集;成矿期的构造活动表现为主断裂上盘向南西斜滑,相应地矿体向南西侧伏、倾斜延深明显大于延长;矿体中部厚、两侧薄,11号勘探线为矿化富集中心。随热液蚀变的增强,Ag、Au、Cu、Pb和Zn含量逐渐增高。因子分析表明,矿区主成矿元素组合为Ag、Au、Cu、Pb和Zn,可作为找矿的指示元素。元素分布型式、元素组合分析和分形分维统计显示,本区Ag、Au成矿具多阶段性。矿区构造地球化学原生晕分带序列自上而下为Au-Hg-As-Bi-Sn-Sb→W-Co-Cr-Ti-Ni-Ag-V-Mn→Cu-Zn-Pb-Mo,显示该矿床为一浅剥蚀矿床。在综合分析成矿构造、岩浆活动、蚀变特征和构造地球化学原生晕分带资料的基础上,认为矿区深部和外围仍有较好的找矿前景。其中矿区深部找矿重点在11线南西侧。  相似文献   

12.
河南萑香洼金矿床作为典型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通过研究分析该矿床F985矿化带的Ⅰ号矿体各类元素组分在不同地质体的含量变化特征,原生晕异常分带特征和地球化学轴向分带特征,建立了该矿床完整的地球化学异常分带理想模型,得出矿床地球化学异常轴向分带序列确定为:烃类、Sb(前缘晕)→As、Hg(矿头)→(矿中晕)Au、Ag、Cu、Pb、Zn、W、Mn→(矿尾晕)Mo、Co、Ni、Sn,并总结出了找矿预测标志,为该矿区深部找矿提供了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指导乐平市众埠街铅锌矿床深部找矿工作,系统分析了矿区成矿地质背景及成矿规律。通过现正在实施的省基金项目已施工的11个钻孔的岩芯编录及综合分析,总结矿体产出特征、控矿因素及围岩蚀变等矿床地质特征,对矿床成因及深部找矿前景进行了探讨,提出沿矿带北东走向方向深部找矿潜力巨大,结合成矿元素及围岩蚀变特征,指出铅锌矿床深部具有找寻斑岩型铜矿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东秦岭斑岩型钼矿成矿带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秦岭钼矿带是中国最大的钼成矿带,拥有6个超大型斑岩型钼矿床。对东秦岭成矿带多个大型斑岩型钼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秦岭成矿带主要赋矿地层为前寒武系,以元古宇地层为主要找矿标志。斑岩型钼矿床主要产于碰撞造山环境和陆内造山环境,燕山期深大断裂和区域性断裂控制了斑岩型钼矿的成矿空间,矿体围岩多具有面状蚀变分带,含矿岩体为强酸性岩体,具有高硅、高碱、高钾的特征。地球化学异常特征明显,Mo、W、Bi为主要的指示元素,异常范围与矿体具有良好的套合关系。元素还呈现明显的分带性,由矿体到围岩,元素的水平分带大致为Mo-Bi-W-Sn-Cu-Pb-Zn-Ag,显示了成矿元素由高温-中温-低温的变化规律。综合东秦岭斑岩型钼矿带多个典型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标志,初步建立了其找矿模式。  相似文献   

15.
段召艳 《地质与勘探》2021,57(4):837-851
东炉房铜钼矿床位于扬子西缘坳陷带,是滇西北香格里拉地区近年新勘查评价的中型矿床,该矿床具大型规模远景。本次通过地质详查及综合研究工作,基本查明了矿床特征,理清了成矿规律,提出了深部及外围找矿预测区。研究认为:铜钼铅锌金多金属矿化与石英闪长玢岩-石英二长斑岩复式侵入岩紧密相关,矿化蚀变具有斑岩型-矽卡岩型-中低温热液脉型成矿系统特征;矿区共圈定24条矿体,其中斑岩型钼(铜)矿体3条,矽卡岩型铜(钼)矿体14条,中低温热液脉型铅锌(金)矿体7条,具有由内到外,由高温至中低温为Mo(Cu)→Cu(Mo)、Fe→Pb、Zn、Au的斑岩成矿系统元素分带特征;结合矿区矿床地质、地球物理、土壤地球化学特征,矿区外围及深部圈定3处寻找斑岩型-矽卡岩型铜钼多金属矿找矿靶区。该矿床的评价对区内寻找同类型矿床具有重要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哈日扎矿床是东昆仑成矿带东段地区近年来发现的一处大型铜、铅、锌、银复合矿床,为研究该矿床矿化蚀变规律,在总结成矿地质背景和VI矿带矿床地质的基础上,探讨斑岩-热液成矿特征,分析深部找矿远景。研究表明,NW向断层控制的构造破碎带及岩石节理、裂隙是矿区主要储矿构造,热液脉型银多金属矿体由浅及深含矿脉逐渐变宽大,矿体呈似层状、脉状、透镜状,类型主要以银、铅、锌矿石为主。脉状矿底部出现青磐岩化-泥化-硅化蚀变分带,并出现黄铜矿,具斑岩型-浅成低温热液脉型成矿系列。利用广域电磁法测量在脉状矿深部1 200~1400 m呈“囊”状低阻体,因此,深部寻找斑岩铜矿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7.
新疆富蕴县希勒库都克钼铜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希勒库都克钼铜矿床的矿床地质、矿区地层、岩浆岩微量元素含量特征进行研究,认为下石炭统南明水组上亚组地层富集成矿元素,为矿区的主要含矿层位,该地层中强蚀变砂岩、凝灰质粉砂岩的成矿元素含量较高,为矿区的主要赋矿围岩。岩浆岩中成矿元素及主要伴生元素的含量特征显示,海西中晚期侵入的花岗闪长岩、花岗闪长斑岩和闪长斑岩(玢岩)与成矿作用密切,可能直接或间接提供了成矿物质来源。矿床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均具有良好的分带特征,水平上由矿床中心向外呈现Mo、Cu(Au)、→V、Ti、Co、Cr、Ni、Mn、As、Sb、Hg、W、Sn、Bi→Ag、Zn、B、F的分带特征,垂向上自上而下呈现F、B、As(Cr、Ni)→Au、Cu、W(Mo、V、Co、Bi)→Mn(Au、V、Bi、Mo)的分带特征,对指导找矿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龙尾沟铜、金矿床是在青海省柴北缘成矿亚区内所取得的重大找矿突破,该矿床产于下元古界达肯大坂群(Pt1dk)地层内,并受F6断裂破碎带控制.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矿石及花岗斑岩脉地球化学特征研究,首次提出龙尾沟铜、金矿床是与岩浆作用有关的斑岩型矿床.从已查明铜、金矿床(体)的控矿因素和矿化特征分析,深部存在规模较大矿化体的前景,应进一步加强该地区深部勘探及研究力度,以期获得找矿的更大突破.  相似文献   

19.
王幻  王书来  黄波  王泉  冉皞  张培烈 《地质通报》2023,(9):1467-1479
新疆希勒库都克斑岩型铜钼矿床是近年来在新疆准噶尔盆地东北缘发现的隐伏矿床。为了理清该矿床成矿特征,构建找矿勘查模型,指导区内找矿,针对矿床的地质特征进行系统的研究,结合矿化特征、蚀变特征、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和蚀变矿物分布规律等研究,建立了找矿勘查模型。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等勘查研究手段发现,该矿床矿化主要赋存于早石炭世花岗斑岩-花岗闪长岩体及接触带围岩中,深部的花岗斑岩提供成矿物质和流体来源;矿区内北北西向、近南北向断裂及岩体侵位导致的裂隙构造是重要的导矿和容矿构造;土壤中的主要成矿元素具有分带性,地球化学异常、矿化蚀变、高精度低磁异常和激电异常可以圈定蚀变矿化体。矿区地表圈定的1~2 km2的椭圆状蚀变异常内发育的褐铁矿化、细脉状硅化、绢云母化、粘土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角岩化等蚀变,是重要的找矿标志。建立的找矿勘查模型对东准噶尔地区斑岩铜钼矿床及中亚造山带斑岩矿床找矿勘查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外围找矿、深部找矿及隐伏矿床预测是当今地质勘探工作的重点之一。构造蚀变岩型矿床,本质上属于热液矿床。地质特征表现为发育明显的蚀变分带,其主矿带严格受区域性断裂带构造控制,矿化体多呈破碎蚀变带形式出现。此类型矿床成矿潜力大,复杂种类多。许多大型多金属、贵金属矿床皆为此类型。对构造蚀变岩型矿床外围、深部以及控矿断裂的成矿潜力预测和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