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一种基于面积紧凑度的二维空间形状指数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空间形状指数是重要的空间形态分析指标,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基于边界紧凑度的一维空间形状指数在参照形状选择及一维测度应用等方面都存在局限性。针对一维空间形状指数的缺陷,定义一种基于面积紧凑度的二维空间形状指数,并以矩形为参照形状,讨论其计算方法。结合浙江省桐庐县标准农田立地条件评价的实例,比较分析两种维度空间形状指数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二维空间形状指数能够更精确地描述地物图斑相对于非紧凑参照形状的偏离程度,且在标准农田规划、建设等应用中更具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中国土地利用空间分形结构及其机制   总被引:53,自引:8,他引:45  
朱晓华  蔡运龙 《地理科学》2005,25(6):671-677
应用分形理论对中国土地空间分形结构及其机制问题进行了有益探讨。首先计算了中国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空间结构的分维与稳定性指数;其次,分析了北京、安徽、江苏、广东、贵州、新疆、西藏、辽宁等8省区的土地分形结构;进而,在计算北京等8省区土地结构分维与图斑数、平均图斑面积、平均图斑形状指数、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关联度的基础上,探讨了区域土地图斑数和相应图斑形状指数对土地空间结构分维的重要影响。指出:土地结构分维所能体现出的信息主要还是受到土地类型本身几何属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地籍管理工作中,不同来源的宗地数据通常存在着诸多差异,识别和匹配不同数据源中的同名宗地图斑是提高数据更新精度与速度的关键,对地籍数据库的集成与信息共享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该文针对地籍数据中宗地图斑的形状及变化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相似的简单而有效的匹配方法来提高匹配率,基本原理是通过搜索两个面实体间最优的点对应或特征对应关系判断两个面实体是否匹配,采用形状相似度作为局部相似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4.
为适应矢量空间数据库的相似性查询的应用需求,提出一种融合区域和边界的形状特征提取算法。通过地理实体的坐标,求解地理实体的质心及离散的旋转角度和质心距离序列,然后等角度间隔重采样,通过线性内插求出所得系列边界点的质心距离,建立质心距离直方图,构造以质心距离直方图、紧凑度和面积的三元组构成的形状特征描述。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矢量空间数据的地理实体相似性查询算法。通过自主开发的GIS空间智能查询与分析平台,以全国1∶25万县市级行政区划矢量数据为数据源,实现了地理实体的相似性查询。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图像分析领域的形状分析方法并应用到矢量数据相似性查询领域是可行的,提出的方法可以满足地理实体的相似性查询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5.
基于GIS的北京山区优势林分生态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段晓峰  许学工 《地理科学》2008,28(5):667-671
应用生态位理论,以北京山区森林资源为研究对象,分析优势林分的空间分布及其资源利用和环境适应能力的差异。基于GIS方法,建立优势林分空间分布数据库以及资源梯度信息数据库,分别采用Levins公式和Smith公式,在水分、热量、光照和土壤质量4维环境因子梯度上测定了研究区8个优势林分的生态位宽度,采用Pianka公式测定生态位重叠。结果表明:Smith公式考虑资源可利用性,得到的生态位宽度更能客观地反映优势林分资源空间利用程度;研究区各优势林分重叠度普遍较大,反映了对环境要求的相似性及资源共享的趋势性。  相似文献   

6.
多尺度地理空间点群目标相似关系的计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多尺度地理空间点群目标相似关系的计算问题.基于4类点群信息,将点群目标包含的信息重新分成统计信息、专题信息、拓扑信息、几何信息和度量信息,这5类信息是影响点群相似性程度的主要因子.根据这5类信息描述参数的特点,给出了各个因子的相似度计算公式,建立了多尺度地理空间点群目标相似关系的计算模型,并通过算例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为地图综合质量的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滑坡与泥石流等类型地质灾害发生后,快速准确的提取地质灾害信息对于灾害评估、救援具有重要意义。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具有宏观、快速、准确优势的遥感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地灾分析。然而,在遥感影像上直接利用人工解译的工作方式费时费力,而计算机自动解译精度低。对此,本文提出一种半自动地灾目标提取方法。首先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进行简单的地灾目标标记,然后基于均值漂移算法进行图像分割,基于光谱直方图度量相邻分割块的相似性。最后融合标记信息和相似测度,以最小代价区域合并的方式提取目标。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以很高的精度提取地灾目标,整体精度高于95%,Kappa系数优于0.90。  相似文献   

8.
一种基于面积平衡约束的图斑化简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持综合前后各地类土地面积平衡是土地利用数据综合的基本原则.地类图斑是面积统计的最小单元,用常规的线化简算法不但难以保证图斑的地理特性,而且会给面积统计带来不确定性.该文提出一种能够使图斑化简前后面积保持绝对平衡的化简算法,该算法给出了求取图斑群和岛图斑的地理特征点、几何特征点的相关方法,对被特征点分割的综合子弧段运用直线面积平衡和参数曲线面积平衡两种求取平衡线的方式进行化简,基本原理是综合前后弧段切割它们自身的包络矩形面积比相等,且综合后的弧段须落入综合前子弧段的误差缓冲区内.实验表明,该算法不但能保持图斑的形态特征,而且能保持图斑化简前后面积绝对相等.  相似文献   

9.
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图像的树冠面积提取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树冠面积调查是城市绿化调查中的一个主要内容。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如何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快速、准确地提取树冠面积信息已成为城市绿化遥感研究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射线法的半自动树冠面积提取算法,通过设定树冠中心点位置,引出若干条光谱射线,进行高次曲线拟合,求其拐点作为树冠边界点,从而得到树冠的面积信息。实验表明,对于重叠较少的树冠面积提取精度为87.82%,重叠较多的树冠面积提取精度为84.91%。  相似文献   

10.
考虑对变化的认知关系到时空模型驾驭变化信息的能力,而对于时空对象的变化采用定性的判断方法比较主观,不利于对时空变化信息的有效管理,该文提出了利用相似性理论对不同时期对象的变化程度进行定量描述的方法,通过计算不同时期对象间的相似度,判断对象属"量变"还是"质变".该方法能够通过对地理实体变化程度的判断选择为对象建立一个新版本还是生成一个新对象,并能判断地理实体的变化类型,为时空信息的存储和时空变化过程的跟踪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刻画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研究是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理论和实践的基础,对土地利用空间格局进行有效刻画有利于国土资源空间优化,提升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水平。由于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研究范畴尚不明晰,目前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研究对形状、斑块分布和结构等方面关注较少,缺乏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同时,格局指标繁多且存在较大的相关性,如何建立指标与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对应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本文在深刻理解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内涵的基础上,将面积、形状和斑块分布总结为土地利用几何特征,将结构和多样性总结为土地利用类型特征,建立了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刻画指标体系,利用模糊C均值聚类分析,明确了指标与空间格局间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中国土地利用几何特征可以划分为简单大斑块型、复杂大斑块型、复杂小斑块型、简单小斑块型和散布型五种,不同的几何特征反映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形状和斑块分布的特点,体现了区域土地利用类型的组合关系。2010年中国土地利用共存在61种不同的结构,但主要的结构类型仅有14种,结构特征具有明显的空间聚集性,体现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异性。中国土地利用多样性以3~5类为主,占比达66.69%,其特征总体上呈现“东北、东南高,西北低”的态势。该研究丰富了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研究的理论体系,填补了中国土地利用整体空间格局刻画的空白。  相似文献   

12.
土地利用调查中图斑平均坡度的获取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图斑的平均坡度是新一轮土地利用更新调查中确定土地利用是否合理的重要参 数,但常用的图斑平均坡度获取方法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探讨图斑平均坡度的算法原 理,以浙江省某县的地形图数据与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数据为基准数据,提出由TIN内插成DEM ,在此基础上利用ArcGIS得出各土地利用图斑的平均坡度.经验证,该方法的相对误差在4% 以内,平均相对误差为2.2%,精度符合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一般使用地理信息检索技术提取互联网中以文本方式存在的地理信息,检索返回结果的排序需充分考虑其空间范围的相似性。但传统的空间相似性计算方式忽视了以文本形式存在的地理信息所隐藏的模糊性,从而导致片面性和局限性。该文对文本中以空间陈述形式存在的地理信息进行深入分析,将模糊性因素主要归纳为参照对象和空间关系。通过引入不确定场模型来描述每个因素对模糊性的贡献程度,整合得到空间陈述的模糊footprint表达,建立文档与查询的模糊footprint表达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空间相似性模糊度量的计算方法,根据空间相似度对返回的检索结果进行排序。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更好地反映空间检索的模糊性,更好地衡量空间检索和网页文档在空间位置上的相似程度,从而在检索结果的排序上优于传统方法。  相似文献   

14.
开展生态恢复区景观空间格局特征分析,对于山丘土壤侵蚀区的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以湘西北女儿寨小流域为例,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及空间格局分析方法,对流域生态恢复适宜度与景观格局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态恢复对女儿寨流域土地利用结构有较大改善,土壤侵蚀量有效减少;林地面积最大,斑块数最多,流域以林地景观为基质;斑块形状较简单,斑块间相似性较强,景观面积有效性较小;流域景观多样性较高,但均匀程度较低,偏离度较大;整体景观的破碎度不高,但居民点的破碎化程度极大,不利于流域景观系统的稳定性.研究结论可为流域治理与生态恢复、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景观优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土地空间分形结构的尺度转换特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应用分形理论以及多元相关分析、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浙江省慈溪市土地空间分形结构的尺度转换特征。结论为:①慈溪市、贵州省不同尺度分割区域的土地空间分形结构均客观存在,不因尺度不同而变化;②尺度转折点因尺度不同而出现,贵州省(省域尺度)土地利用存在尺度转折点,慈溪市(县域尺度)土地利用不存在尺度转折点;③不同尺度的慈溪市、贵州省土地空间结构的分维不仅主要受到土地类型本身几何属性的影响,而且其所受到的影响跨尺度存在;④尺度的差异造成不同影响因子的影响程度随尺度出现变化;平均图斑形状指数对慈溪市土地空间结构的分维影响最大,图斑数则对贵州省土地空间结构分维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6.
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及其变化的图形信息特征分析   总被引:39,自引:11,他引:39  
运用地理图形信息理论和景观生态学理论,探讨了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及其变化的图形化描述方法,并以吉林省前郭县为例,在GIS空间分析和统计分析模型的支持下,分析了研究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及其变化的图形特征。结果表明:每一土地利用类型图斑特征都可以用几个图形参数来刻画,图形参数随面积变化而变化的曲线可以有效地揭示和区分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特征,而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及其变化则可用VCM曲线来描述。  相似文献   

17.
全球离散格网模型的不确定性,包括格网单元的几何变形及空间分布问题,是制约其广泛应用的主要因素之一。该文从三角形相似的角度出发,构造了球面三角格网的模糊相似度评价指标,以此对球面四元三角格网模型的几何变形特征及其收敛性进行分析评价,并给出了格网单元变形在八面体单元和全球区域的位置分布规律。最后,与传统评价指标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指标不但能够反映剖分模型的几何变形分布,而且还具有两大优势:1)能够同时反映剖分单元的几何形状和面积变形,可作为格网形状和面积变形的综合评价指标;2)该指标是相对于不同递归层次上理想剖分单元的绝对变形量,相比其他统计量,更便于表达不同层次间的格网几何变形。  相似文献   

18.
土地利用图斑综合是实现其多尺度表达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相邻图斑的融合、相离且语义邻近图斑的聚合、狭长图斑的综合以及要素边线的化简等。通过以下4种方法实现图斑综合:①以要素间语义相似度为先决条件并顾及空间拓扑关系建立邻近度分析模型,通过模型检索要素的最邻近图斑实现数据融合;②以相离要素缓冲区交集中的节点建立多边形要素填补桥梁区域实现要素聚合;③以相邻要素的缓冲区将狭长区域剖分,并融合到周围要素的方法来实现狭长图斑的综合;④以Douglas-Peucker算法实现要素边线化简。上述方法对普通图斑及特征图斑均提出了各自适应的综合算法。实验结果表明上述模型及算法能最大限度的保证各地类面积平衡、也能有效控制要素变形、合理压缩数据并保证地图简洁、美观,保证自动化制图综合的简捷高效。  相似文献   

19.
以2008年的ALOS卫星多光谱波段(空间分辨率10 m)和全色波段(空间分辨率2.5 m)融合后的影像数据及地面调查数据为数据源,借助ArcGIS和Fragstats3.3软件,采用景观格局指数方法,从类型和斑块水平上定量分析了浑善达克沙质草地风蚀坑的空间格局和特征。结果表明,浑善达克沙质草地风蚀坑面积占景观面积的6.1%,密度为0.026个·hm-2,分布范围广且呈局部聚集分布;根据不同发育阶段,风蚀坑形状分为碟形、椭圆形、槽形和不规则形;风蚀坑斑块面积与形状指数、分维数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面积的增加,可使风蚀坑形状复杂化趋势明显。复杂形状风蚀坑主要由若干个独立的风蚀坑扩大并联结形成;相对于宽度与深度,风蚀坑面积与长度间存在更显著正相关;浑善达克沙质草地风力侵蚀基准面较高,风蚀坑深度一般不超过5 m;风蚀坑长度与宽度之间、宽度与深度之间存在相互制约关系。  相似文献   

20.
基本农田保护是我国保护耕地与保障粮食安全的主要举措,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关系着耕地保护效率,对土地利用总体布局有重要影响。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不仅要考虑耕地质量,还要考虑耕地分布的空间要求,因此该项工作具有高度复杂性,迫切需要相关技术支持。该文构建了一种基于空间要求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方法,用耕地质量指数修正图斑空间集聚度,根据图斑空间集聚度与兼容度的综合结果划定保护区,并以铜山区为例展示该方法的操作过程与其适用性。该文提出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法基于矢量图斑尺度,同时考虑耕地质量与其空间集聚连片的要求,具有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可为目前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