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本文在查明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东成镇云河地热田的水文地质条件、热储特征,地热资源的基础上分析了综合物探法在地热勘察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2.
《地球》2017,(12)
本次系统在建立信息管理数据库的基础上,采用Mapgis K10软件进行三维地热地质模型及地热井技术论证平台的建设。功能主要包括数据管理与维护、勘查数据信息可视化、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数据可视化、地热井动态监测预警、三维地热地质建立以及地热井专业技术论证、地热资源数据共享及Web发布系统等。这些功能的实现方便了政府部门管理地热资源,实时掌握地热资源动态,还满足了技术人员对于地热资料的需求,以及各界人士对地热方面知识的学习。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概述了在我国加速开发地热资源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简要地介绍了勘探地热资源的地震学方法和原理,以及地热异常与地震研究的关系。文中结合我国地热的地理分布特点,勘探现状和地震部门的技术优势,初步提出利用地震学方法探测地热资源的建议和相应的工作步骤。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中国地热分布与大地构造,地热资源的勘探与利用,地热的理论研究以及地热的观测与实验等研究成果进行了论述。最后提出了我国当前地热研究的任务和展望。  相似文献   

5.
《地球》2016,(6)
近些年来,地热资源作为一种集水资源、热资源与矿资源于一体新型环保能源逐渐被人们重视,为此,本文将基于笔者多年工作实践,首先对地热勘查中所涉及地球物理勘查技术进行论述,随后重点探究综合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在地热勘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我国增强型地热系统选址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强型地热系统(简称EGS)是目前地热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EGS研究受到了发达国家的普遍重视.本文考察了EGS的勘查选址原则和国际典型案例,并结合我国地热资源分布特征,评估各地热资源分布区的开发潜力,探讨不同地热带EGS选址的可能性.最终将我国进行EGS项目的选址地区分为三类:优先开发利用区、勘探开发区、综合调查区.为我国EGS开发可行性评价等基础研究及项目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一)地热勘探技术调查概要《地热勘探枝术等检验调查》,作为实施日光计划的一部分,于1980年由地质调查所联同新能源综合开发机构(NEDO)共同进行研究,其目的在于确定有效的深部地热勘探技术和地热资源评价技术。以此为目标,地质调查所承担了主要从确定资源评价技术的角度实现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地热学的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汪集肠 《地球物理学报》1997,40(Z1):249-256
简要回顾了近年来我国地热研究的现状及取得的重要进展,包括大地热流、岩石层热状态、地壳-上地慢热结构、地热与气候变化、灾害环境以及矿山地热、油田地热、地热资源等;并从固体地球科学发展动向及国民经济需求两个方面,展望我国理论地热学和应用地热学研究的今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五大连池火山区地热显示及开发前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与总结了三次五大连池火山区的地热普查与测量概况,展示了五大连池地热资源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0.
《地球》2017,(5)
本文介绍了音频大地电磁法在南京泰来广场地热调查的应用,通过在查区的音频大地电磁测量(AMT)工作,推测勘查区内断裂构造分布情况,解译断层产状,分析地层结构界线,为泰来广场的地热资源勘查提供地球物理依据。  相似文献   

11.
作为我国最近规划的中国蓝谷海洋高科技开发区,对能源结构有着较高要求.目前,地热资源的直接利用是最经济最方便的绿色能源途径.鳌山卫研究区,是中国蓝谷的核心区之一,根据地质资料和温泉露头情况推测,该研究区内有可观的地热资源潜力.为探测鳌山卫花岗岩地区的深部地热构造,搜集已有的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在该区布设了10条AMT测线.通过资料采集、预处理、反演,得到了研究区地下2000 m以浅的电性结构的空间展布形态.勘探结果显示,研究区发育一条走向为N30°E的断裂构造F1,深度约1500 m;同时确定了构造低阻异常中心位置,为下一步钻孔布设提供依据.本次花岗岩区AMT探测,克服了城市人文干扰和高压输电线引起的各种电磁干扰,为类似地区深部地热构造探测工作提供了实践经验,是一次成功的深部地热构造探测.  相似文献   

12.
《地球》2016,(5)
正山东地矿新能源有限公司(原名为山东地矿地热开发投资有限公司)隶属于山东省地矿局,是由山东省地矿局投资控股、14家省局二级单位参股的国有企业。经营范围涉及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光伏发电、余热发电、地热供暖,基础地质评价咨询、地质灾害评估、设计和施工等。现拥有"水工环地质调查"、"液体矿产勘查"甲级资质和"地球物理勘探"、"地质钻探"、"固体  相似文献   

13.
《地球》2019,(10)
正地球对于人类而言是一个巨大的宝库,它提供了人类生存发展所需要的资源、能源以及承载人类社会的生态环境。几乎人人都熟悉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这些地球的化石能源,然而地球内部蕴藏的地热能远比化石能源还要丰富。地热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也是可再生能源中最现实和最具竞争力的能源之一。地热是研究地球内热的一门学科,地热资源又是地球本土的一种宝  相似文献   

14.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意大利政府最近准备再度资助西藏地热的二期项目,中国地球物理学界对此表示极大的关注。西藏高原的地热现象早就引起中外科学家的注意,最早的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七世纪中叶,但到本世纪70年代初才提到地热发电利用。中国地球物理学界和地质学界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坚持认为西藏高原上地幔或下地壳内很可能存在局部熔融,这就为浅部的水热活动提供了深源热背景,并意味当地的地热资源具有巨大的动力开发潜力。西藏羊八井地热电站目前的装机容量已经达到16MWe,其北缘和邻近的羊易乡热田又分别钻探到202.2℃和201.8℃的高温;但是当前的西藏地热事业也存在许多隐忧。作者认为这些问题不解决,西藏地热事业便很难得到快速进展。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明加利福尼亚北部Honey Lake地区低温地热储,提出了综合调查研究、确定地热资源的区域性研究包括重力、红外、水温、水质分析,由电阻率测量绘制出5个异常区.为了详细说明地热资源的结构和潜力,用温度梯度和地震方法对三个异常区进行了更多的研究.重力数据显示本区的地堑构造;综合地震反射数据与地面电阻和温度梯度数据指出了有关的断层,这些数据支持了浅部热储由深循环加热大气降水沿断层带补给的解释.  相似文献   

16.
干热岩作为一种新型的地热资源,其勘探与开发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干热岩国内外勘探与开发现状进行介绍,给出寻找干热岩的勘探思路.结合已有的地质与地球物理资料对松辽盆地地热分布和地球物理特征进行分析.松辽盆地在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方面已有了大量的研究,通过对本地区的磁法和重力数据进行处理,进行莫霍面、居里面等界面的深度反演,计算不同深度的地热温度值及梯度值,总结分析区域的干热岩形成的条件,圈定可能的尚未开发研究的存在干热岩的区域,并给出了初步的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7.
共和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是我国重要的干热岩地热资源赋存区之一.成因机制研究是干热岩地热资源研究中最为基础与核心的工作之一,也是干热岩地热资源潜力精细评价和合理开发利用的重要依据.本文基于98块采自共和—贵德盆地岩石样品的放射性生热率数据,分析了盆地主要岩性岩石的放射性生热率分布特征,讨论了共和盆地干热岩地热资源的成因机制,并初步建立了干热岩地热资源的成因模式.研究表明,共和盆地恰卜恰地热区沉积岩(以泥岩和粉砂质泥岩为主)放射性生热率为1.21~2.02μW·m~(-3),平均值为1.67±0.29μW·m~(-3);以花岗岩和花岗岩闪长岩等为主的基底岩石的放射性生热率介于1.17~5.81μW·m~(-3)之间,平均值为3.20±1.07μW·m~(-3).贵德盆地扎仓寺地热区沉积岩(以砂岩和泥质砂岩为主)放射性生热率为1.83~2.40μW·m~(-3),平均值为2.13±0.23μW·m~(-3);基底花岗质岩石的放射性生热率介于0.92~6.49μW·m~(-3)之间,平均值为2.81±1.40μW·m~(-3).测试数据显示共和—贵德盆地基底花岗岩不存在高放射性生热率异常.但是,新生代以来印度—欧亚板块持续性陆-陆碰撞作用造成的壳内放射性生热元素富集层增厚,导致了花岗岩放射性生热率的热贡献量同步增大(30.3~40.5mW·m~(-2)),因此,花岗岩放射性生热可为共和盆地干热岩地热资源提供稳定的壳内热源基础.基于放射性生热率数据和热流配分研究,结合研究区已有地质-地球物理研究资料,本文认为壳内部分熔融层作为附加热源为共和盆地干热岩地热资源提供了重要的附加热流贡献.在此基础上,本文初步构建了共和盆地干热岩地热资源成因模式:加厚地壳花岗岩放射性生热与壳内部分熔融层供热.  相似文献   

18.
水热型地热资源是我国地热开发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水热型地热资源的持续开发导致了不同程度的地质环境变化,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进行地热开采过程中的多方法动态监测十分必要.长周期重复的高精度重力测量可以监测地热田的储层水量和参数变化,为热储建模提供约束,进而为地热田评估及可持续开发提供重要数据,目前正成为研究热点.测量方法一般可分为相对重力测量、绝对重力测量和混合重力测量.本文回顾了世界上多个国家开展地热田重力监测的历史、主要成果和最新进展,梳理了地热田开展重力监测的方法技术,包括监测网布设、设备选择、测点高精度定位新技术、各项改正方法、数据处理和反演方法等,提出了在国内重要地热田开展高精度重力监测的建议.随着仪器设备和方法技术的进步,混合重力测量将成为地热田重力监测的发展重点.数据处理及三维反演是目前地热田重力监测的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蓝天保卫战"打响,以及快速经济社会发展对清洁能源的需求急剧增加,地热资源因资源量巨大、分布广泛、清洁、可再生、利用率较高等优点,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本文针对齐齐哈尔龙安桥地区的地热资源开展综合地球物理调查研究,方法包括有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大地电磁测深与反射地震勘探,通过对地热能控热要素——盖层、热储层、热源与导热通道的综合分析,查明了控热要素的空间配置关系,确立了该地区地热系统的成因模式,为该区低温地热资源调查提供有益的指导.通过研究发现,盖层主要为白垩系嫩江组与明水组的泥岩层,盖层厚度大,其中以嫩江组为主的低阻盖层主体埋深范围620 ~ 1020 m;热储层主要为白垩系泉头组、青山口组和姚家组的砂岩层,热储层厚度中等,主要埋深范围1050~ 1350 m;热源——盆地下部与基底的花岗岩、花岗斑岩等酸性岩体富含放射性元素,其衰变生热,以及下部幔源热向上热传导产生的热量;导热通道为热储层内部及下部断裂构造,这些断裂为热量的传导及热液的运移提供了运输通道.最后提出了该区的低温地热系统的成因模式为"层控热盖热储-岩体放射生热与地幔热共同供热-热传导与断裂通道共同导热"的热水系统成因模式.  相似文献   

20.
中低温对流型地热资源在华北地区广泛分布,是一种清洁的替代能源.与活动断裂带相关的水热型地热资源是中低温地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高精度重力测量、微动测深及钻孔温度测量等数据,从热源、通道、储层和盖层四个方面探讨了南口—孙河断裂带水热系统特征.低重力异常揭示的燕山期花岗二长岩、闪长岩岩体范围为23.8 km~2和14.3 km~2,放射性测井数据计算得到其生热率均值为3.14μW·m~(-3),侏罗系火山岩生热率均值为1.65μW·m~(-3),隐伏岩体和火山岩均难以构成地热系统的附加热源.重力异常显示南口—孙河断裂带宽度约500~800 m,断裂带切割蓟县系雾迷山组白云岩热储层.钻井温度曲线显示断裂带内水热活动强烈,说明该断裂带是导水、导热的重要通道.断裂带南西侧马池口一带第四系松散层与侏罗系火山岩形成了热储盖层,微动测深显示火山岩最大厚度约1500 m.综上源、通、储、盖四个要素分析,该地热系统为热传导一对流复合型,来自京西北山区的大气降水经远距离径流深循环吸收地层热量后沿南口—孙河断裂上移到达裂隙发育的白云岩地层中形成热水.总之,沿南口—孙河断裂带具备了良好的地热地质条件,可达到规模开采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