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充分发挥地方地震监测预报机构的作用,发挥区域优势,推动群测群防工作的开展。认为,地方地震监测预报部门的基础性工作必须要从重视基础研究、抓观测资料质量、提高会商质量、提高监测队伍素质、深入开展地震科普知识宣传等方面入手,才能适应当前监测预报体系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2.
国家地震局局长安启元昨天在北京举行的记者招待会指出,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为了防御、减轻地震灾害,我国的地震工作方针是以预防为主,专群结合,多路探索,加强地震预报和工程地震研究,推进地震科学技术现代化,不断提高监测预报水平,减轻地震灾害,发挥科学在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中的作用.他说,地震预报尚处于探索阶段,探索有多种手段和方法,根据实践经验,试  相似文献   

3.
叙述了近年来国内及山西省对中强地震的反映能力,并结合省内的台网监测现状,讨论了中强地震的预报问题。根据山西省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在当前前兆监测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应以地震活动图象为重点研究对象,进而实现由中期预报向短临预报的过渡。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震地下流体监测系统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王铁城  鄂秀满 《中国地震》1994,10(3):277-286
本文对我国地震地下流体监测系统的观测台网、观测项目、观测仪器、观测效能等的现状作了较详尽的论述,明确指出地下流体所观测的前兆信息十分丰富,映震灵敏,预报效能好,在地震预报和为国民经济服务中有很大潜力,同时也探讨了我国地震地下流体监测系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文中提出建立多层次的地下流体监测体系,加强地下流体综合观测,强化地下流体观测网的科学性,优化观测项目,逐步实现观测技术现代化,特别强调要大力开展基础理论研究与国际合作,不断提高我国地震地下流体监测预报的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5.
地震监测预报工作是防震减灾工作的基础。新北京市地震局从组建开始,就把监测预报和震情跟踪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建起了比较完善的监测预报和震情跟踪工作体系。1 前兆监测台网的组成及完善11 前兆监测台网的构成北京市地震前兆监测台网由专业台站和地方观测点共同组成。北京市地震局现有专业台站8个,共22种主要前兆观测方法(见表1)。这8个台站都为有人值守台站,观测仪器设备为中国地震局认可的专业仪器设备,专业观测人员进行观测及维护,观测程序按照中国地震局制定的各方法观测规范进行,观测资料连续可靠,可信度高…  相似文献   

6.
就张北地震谈谈地震监测预报中的几个技术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8年1月10日河北省张北县发生6.2级地震,作为对这次地震的一次反思,就地震监测预报中的长、中、短临预报、地震速报、震害预测等各项工作中的技术问题、改进方向提出了一些具体意见,以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7.
地方地震工作是我国地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短临预报的监测、震情的动态跟踪、前兆观测方法的探索以及各种前兆信息的获取识别方面,具有专业地震队伍不同的特点、优势和不可的作用。地方地震工作还具有观测手段比较科学,布局比较合理,覆盖面广,接近震区,可补充专业台网不足等特点,因此已经成为整个地震系统中捕捉短临异常、实施短临预报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专业地震队伍一起密切配合,为综合防御和最大程度减轻  相似文献   

8.
地震综合预报的某些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张国民  罗兰格 《地震》1990,(5):25-32
本文概述了地震综合预报研究的主要进展,包括地震综合预报的实践经验,系统科学在地震综合预报中的应用,对地震前兆复杂性及其物理力学成因的认识,地震综合预报方法的研究及其在地震三要素预报中的应用等。文章最后讨论了地震综合预报的几个主要努力方向,即加强综合预报物理基础的研究,进一步开展系统科学在地震综合预报中应用的研究,以及在地震预报试验场全面开展地震综合预报的科学试验等。  相似文献   

9.
记述了1970-1976年四川地震群测群防的兴起和发展,介绍了四川群测群防、专群结合预测预报地震的典型事例,特别对松潘—平武7.2级地震预测预报群测群防的作用作了反映。在此基础上,就这一时间四川群测群防、专线结合地震工作实践作了评析和认识。  相似文献   

10.
概述了青岛市地震前兆观测系统,提出青岛市地震前兆系统发展建议,以期对青岛市地震监测、预测预报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1988年5月31日至6月4日,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在青岛市召开了全国地下水(水位、水化)预报地震专业会议。这是一次专群结合共商地震大计的专业会议,也是地下水位动态与水文地球化学两个学科相互渗透的学术会议。两种学科方法,两支研究队伍共同召开学术会议,这在地震预报研究史上还是第一次,对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专群结合的地下水预报地震的方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纵观这次会议,有如下几个突出特点:1.专群结合,规模大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有150余人,群测地方代表占50%,他们大多数是来自基层测报点、地、市、县级地办及省级群测管理部门的  相似文献   

12.
在“九五”期间,江苏省地震局深入调查研究,把握主要矛盾,深化各项改革,狠抓实事求办,强化政府行政职能,加强宣传力度,加强地方地震机构建设,注重规划和计划的制订与实施,不断理顺拨款渠道,健全地方财政对地震事业投入的预算体制,健全行政规章、规范管理行为,加强法规建设、强化法制管理。经努力,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1996-1999年,全局各类经费总来源为前4年的3.1倍;地震监测系统的数字化、通讯系统的计算机网络化、分析预报系统的应急决策指挥系统现代化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地震监测预报工作为保障全省经济建设顺利进行,维护社会稳定作出重要贡献。全局职工的住房得到明显改善,4年中在宁职工人均增加住房面积约20m^2。人均总收入也较从前有大幅度提高。新建园艺绿地面积约4000m^2。工作体会主要是,领导班子同心协力是搞好工作的关键,广大职工的积极性是搞好工作的基础,各级领导坚持“两手抓”是搞好工作的根本,领导干部始终不懈地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是搞好工作的前提。  相似文献   

13.
跨省市交界区地震监测预报的组织工作薄弱是我同地震竹理体制的一个缺陷。地震监测预报区的地理范围与地震行政竹辖区范围的不一致是造成这种缺陷的基本原因。实行相邻省市地震协防制,建立协防领导小组是改善和强化跨省市交界区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的可行和有效的途径和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4.
叙述了《山西地震分析预报信息网络系统》的设计指导思想,系统目标及主要内容,介绍了网络拓扑结构,网络操作系统,客户机/服务器模式下的地震综合数据库,远程用户访问,系统开发工具及系统的主要技术特点,指出该系统在山西省防震减灾技术系统的建设中,在提高全省地震监测预报水平,增强地震应急反映能力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林文惠 《高原地震》2007,19(1):60-64
0 引言 做好防震减灾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是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的客观需要。在2000年全国防震减灾工作会议上国务院提出了建立健全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和地震紧急救援三大体系的工作任务。在2004年的全国防震减灾工作会议上,国家又进一步提出了要实现防震减灾三大战略要求:防震减灾工作必须突出重点、全面防御;  相似文献   

16.
前言     
一九六六年三月发生的邢台地震,是解放后首次发生在我国人口稠密地区的破坏性地震,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引起社会各界的严重关切。一大批科技工作者,先后到达邢台地震现场,按照专群结合、多路探索的指导思想,开始了地震预报的实践,进行地震监测预报探索和研究。邢台地震现场,曾是我国地震预报探索研究工作的摇篮,锻炼了队伍,培养了人才,积累了经验。这支队伍已发展到全国规模,这些人才已成为我国地震工作的骨干,这些经验在后来其他地震的预报  相似文献   

17.
鉴于当前是分析预报工作“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如果不采取“科技加管理”的有力措施,加强震情跟踪和分析预报工作。我国的分析预报工作质量势必难以有较大的提高,就无法满足社会和政府对地震部门提高分析预报水平的强烈需求。在系统分析当前震情跟踪与分析预报工作现状的基础上,客观指出了当前分析预报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就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工作措施;引外,还就推进物理预报工作提出了一些初步想法。  相似文献   

18.
震办 《山西地震》2007,(1):34-34
根据中国地震局(中震发测[2006]125号)《关于表彰2006年度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先进单位优秀集体和先进个人的通报》,山西省地震局临汾中心地震台被中国地震局授予2006年度地震监测预报工作优秀集体称号。  相似文献   

19.
据文献报道,地震前会有电磁前兆异常,对电磁异常的监测与判定也已成为地震监测预报特别是短临预报的有效手段之一.立体的、综合的地震前兆监测系统,对系统研究和识别地震前兆异常信息将发挥重要作用.立体的、综合的地震前兆监测系统应由地震前兆监测台网、地震电磁卫星、子午工程监测系统以及其他区域监测系统组成.  相似文献   

20.
针对2008年四川汶川8.0级地震后存在的问题,从地震监测工作的定位与功能,地震预测预报工作的定性与定位以及监测、预报、科研结合,监测仪器和软件市场化几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