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南京地区蛋鸡生产热应激影响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南京地区夏季高温高湿的气候特征,分别分析了温度、湿度及温湿综合因子(温湿指数)对蛋鸡生产的影响,确定了该地区热应激发生的时间及强度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热应激发生于6、7、8月,严重热应激主要集中在7月中旬 ̄8月上旬,尤其在7月下旬。  相似文献   

2.
阐述天体引潮力原理,并从天体引潮力角度讨论营口1997年夏季异常高温及1998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的高温干旱过程。  相似文献   

3.
经过种植试验,“鲁豆10号”是本地高产开发的优良品种,科学施肥、合理密植是“鲁豆10号”高产的基础,有利的气候年型则是“鲁豆10号”高产的重要保证。经分析认为,6月中旬至7月上旬的较多降水及7月上句至8月上旬较低气温,是“鲁豆10号”高产的有利气象条件。在实际生产中,可以利用有利的气候年型扩大种植面积,以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夏季青藏高原水汽输送特征   总被引:13,自引:11,他引:13  
郑新江  李献洲 《高原气象》1997,16(3):274-281
使用GMS-5的6.7μm水汽图、云图及天气图等资料,综合分析了1995年6月中旬至7月上旬青藏高原上空的水汽输送过程,总结出中、高层水汽输送的三种环流型特征(脊东型、脊西型和反相型);并初步分析了它们与降雨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厄尔尼诺事件及其对华南天气气候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1 引 言  1997年夏季我国东部出现了大范围的天气气候异常。6月到7月上旬,广东、广西两省区持续大到暴雨并有雷暴天气。6月27日至7月7日的11天内,清远、江门、珠海、汕尾、阳江等地降雨量为500~800mm。香港6月30日到7月2日三天降雨约500mm。南粤大地暴雨肆虐,洪涝成灾。至10月中旬,香港降雨量已达3249mm,成为113年来雨水最多的一年。持续的阴雨天气使广东省大部地区6、7月气温持续偏低。7月7日小暑,当天广州最高气温为29℃,最低为25℃,比往年同期偏低5℃左右。传媒惊呼“…  相似文献   

6.
徐静琦  魏皓  张正  顾海涛 《气象学报》1996,54(2):207-215
概述1993年6月下旬-7月上旬在青岛市小麦岛东侧进行的风、温、湿梯度观测。其资料经迭代计算得到了黄海北部、青岛市近海平流雾季节海气间动量、热量和水汽的通量。并对7月1—2日的一个海雾过程进行了微物理分析。  相似文献   

7.
江汉平原四湖地区低温阴雨天气对早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江汉平原四湖地区,由于早稻移雨天气,加之这一地区地热洼稻田易于渍水,泥温上升缓,对早稻产量影响较大。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早稻幼穗分化后至孕期间的6月上旬,其旬平均气温在23.6℃或以下,雨日在4天或以上;灌浆期的7月上旬,日照时数在46小时或以下,易造成早稻减产。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陇东地区玉米产量与不同生育时段降水关系的分析,指出降水影响陇东玉米产量的关键时段是拨节至抽雄和开花灌浆期。其中5月上旬至7月上旬或中旬,降水对产量呈正效应,7月中旬以后,呈负效应。  相似文献   

9.
阳泉市1997年夏季干旱及其成因李润春李素敏(阳泉市气象局045000)11997年夏季阳泉市干旱严重平均而言,阳泉雨季由5月下旬起到9月下旬,汛期由7月上旬到8月下旬,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平均6~8月份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六成以上。1997年从5月...  相似文献   

10.
1991年江淮流域持续性特大暴雨的水汽输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谢齐强 《气象》1993,19(10):16-20
讨论了1991年5月上旬到7月下旬逐旬水汽能量的变化,来自孟加拉湾和来自南海的水汽通量各旬之间变化很大并且有正相关关系。这种变化引起进入江淮流域南界的水汽发生变化,导致江淮流域的水汽收支各旬不同。5月下旬和7月上旬,水汽收入达到峰值,为暴雨提供了丰沛的水汽,说明江淮流域的水汽主要来自孟加拉湾和南海。  相似文献   

11.
张飒 《山东气象》1999,19(3):58-61
1 天气概述1999年夏季(6-8月)我省的天气气候特点是:气候条件异常,气温比常年偏高;7月4日进入主汛期,平均降水量明显偏少,且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全省季平均气温为255℃,比常年偏高03℃。全省平均降水量为2682mm,较常年偏少35%(1470mm),降水时空分布极不均匀,降水主要集中在6月上旬和8月上旬,各地雨量普遍偏少,只有局部地区降水量明显偏多,旱情十分严重。季降水量分布(图1):图1 1999年夏季(6-8月)全省雨量分布鲁南、半岛南部、鲁北大部以及鲁中山区北部各县市降水量…  相似文献   

12.
选取上年11月上旬降雨量和当年3月上旬相对湿度两个气象因子,应用模糊列联比法预测麦圆蜘蛛发生趋势,12年资料,历史符合率91.7%。对1993年作出的预报,与实测相符。  相似文献   

13.
LASG-REM对1994年中国汛期降水的实时预报实验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宇如聪 《大气科学》1994,18(Z1):801-809
LASG-REM对1994年我国汛期降水连续实时的预报试验结果再次表明了该模式对24小时短期降水有很强的预报能力。本文给出了该模式从6月上旬到7月下旬连续50天的降水实时数值预报试验的TS(ThreatScore)技术评分以及发生在6、7、8月份主要降水过程的预报和根据大部分气象站观测降水量分析的24小时降水量等值线的比较。从6月上旬到7月下旬,LASG-REM连续50天的实时降水数值预报试验的TS技术评分(模式范围)平均为:雨区范围(24小时降水大于1mm)预报的TS值为56%;24小时降水大于10mm、25mm和50mm的TS值分别为36%、23%和15%,较1993年的TS评分有明显的提高。模式对1994年造成华南、华北严重洪涝灾害的暴雨都有很好的预报。由于模式中采用了保形水汽平流方案,在整个试验期间的水汽平流计算都未出现负水汽现象。初步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模式中对地形的有效处理和给出较合适的水汽凝结参数对模式成功预报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连阴雨造成小麦穗发芽的产量损失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中西部1960—1990年6月上、中、下各旬降雨80年代较60~70年代平均增加4.9、12.2、8.6mm,雨季有从7月上旬提前至6月中旬的明显趋势。这种变化对关中西部川、塬区小麦收获构成较大威胁。初步研究了短期连阴雨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并建立了田间自然条件下不抗穗发芽的大、中粒白粒冬小麦品种杨花后40天产量损失模型。分析表明,以穗发芽率估计产量损失更为简便、直观、准确。并简述了穗发芽灾害的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15.
西南地区东部夏季旱涝转换期的确定及其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德  李永华 《四川气象》1999,19(2):14-16
提出一种区域旱涝转换期定义方法,并对西南地区东部1961-1995年旱涝转换期进行了划定,结果表明:本文对西南地区东部旱涝转换期定义方法是可行的;在西南地区东部,转换日期最早出现于6月第6候,最晚出现于7月第6候,主要集中于6月第6候、7月第1、2、4候;旱涝转换具有东多西少、南早北迟的特点,部分年份各地旱涝转换日期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16.
1995年我省主汛期中期环流形势及其演变特征刘铮引言自7月中旬付高迅速北上,于14—15日在我省东南部产生大范围暴雨起;7月下旬至8月上旬我省又连降暴雨和大暴雨,造成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本文的目的,是从中期预报的角度,对主汛期,特别是7月下旬至8月上...  相似文献   

17.
1998年与1954年夏季大尺度环流特征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晁淑懿  李月安 《气象》2000,26(1):38-42
对比分析夏季发生在长江全流域两次特大洪涝的1954年和1998年大尺度环充的特征。指出1954年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第二次季节性北跳明显偏迟,出现在8月初,6~7月副高位置持续偏南,8月副高位置偏北;而1998年副高第二次季节性北跳偏早,出现在7月上旬中期,但盛夏7月下旬~8月底副高位持续偏南,这两年夏季亚洲西凤带阻塞高压活动都十分频率,1998年更甚。夏季赤道辐合带1998年明显弱于1954年。  相似文献   

18.
2002年7~9月我省总的天气特点是:降雨量偏多,尤其是中南部偏多6~7成;气温偏低,尤其是中南部偏低1~1.8℃;日照偏少2.6成。7~9月我省强对流天气(雷雨大风、强雷电、强降水)和暴雨比较频繁。另外,还有2个热带风暴进入我省,并造成暴雨过程。2002年7~9月全省降雨量偏多,北部为411mm,偏多0.8成;中、南部分别为611mm和643mm,偏多7成。7月全省降水大部偏多,其中中南部偏多7成以上,泰和、遂川等局部降水是往年同期的2~3倍,瑞金出现本月降水历年最大值299mm。8月全省大部分地区降…  相似文献   

19.
2001年7~9月江西省气候特点是:(1)炎凉相间。7月份高温天气集中,天气酷热;8月晴雨相间,天气偏凉;9月秋高气爽。(2)冷空气强度弱。9月份没有出现寒露风天气。(3)我省中北部7月和9月分别出现中度伏旱和秋旱,但由于大部分县市积极开展了人工增雨作业,有效地减轻了旱灾。2001年7~9月平均气温全省为25.7~28.2℃,距平为-0.9~0.6℃,北部、西部略偏高,南部、东部略偏低;降水全省为117~737mm,距平为-6.5~7.2成,赣北赣西北偏少2~5成,赣南及武夷山西侧偏多2~5成;总…  相似文献   

20.
2002年4~6月总的天气特点是:气温大部分地区正常略偏高;日照南多北少;降水时空分布不均,赣南南部偏少,其余地区偏多,其中赣中局部降水异常偏多。另外,2002年4月全省风雹天气较明显,5~6月暴雨洪涝灾害的影响比较突出。2002年4~6月全省平均气温为22.5℃,较历史同期偏高0.6℃。除南部部分县市偏高1℃左右外,其余大部分地区正常略偏高。4月份全省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0.7~1.8℃;5月份赣北较常年偏低0.2~2.0℃,赣南较常年偏高0.6~1.1℃;6月份全省平均气温偏高0.7~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