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湖南地质》2009,(10):96-96
这是李开复唯一的一本自传,字里行间,是岁月流逝中沉淀下来的宝贵的人生智慧和职场经验。捣蛋的“小皇帝”,11岁的“留学生”,奥巴马的大学同学,26岁的副教授,33岁的苹果副总裁,谷歌中国的创始人,他有着太多传奇的经历,为了他,两家最大的IT公司对簿公堂。而他的每一次人生选择,都是一次成功的自我超越。  相似文献   

2.
刘东生 《第四纪研究》2002,22(4):297-305
今年是尹赞勋院士诞辰100周年,以此文来纪念尹先生对地质事业所做出的功绩。尹先生是中国最伟大的地质学家之一,他博学多才,不仅仅在古生物学,而且还在地质学的其他分支中做出巨大的贡献。他是第一个在法国学习古生物学并获得博士学位的学者,而且他还是中国第四纪地质研究的开创者之一。他第一个发掘和研究中国洞穴沉积以外的第四纪地层和化石;他对大同火山,镜泊湖,北京房山云水洞的研究都是原创性的,成为后世研究的楷模;他主编的中国地层表和中国地层表续编是广大地质工作者的必读书籍。此外,尹先生是第一个向中国介绍板块构造的学者。尹赞勋先生始终认为创新是科学研究的原,运输了帮助和鼓励年轻人学习,并且与他们分享他自己的资料和观点。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是一位伟人。他高瞻远瞩,胆识过人,纵横捭阖,指挥若定。他在领导中国革命战争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事业中无不显示出他的雄才大略和举重若轻的伟人风范。就是品味他的诗词、欣  相似文献   

4.
后记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后记裴文中先生说他自己是第四纪地质学家。他所从事的工作无论是古人类、旧石器、古脊椎动物和地层以及史前考古,无一不是从第四纪的角度去研究它的,而且他在这些方面推动了我国第四纪的研究,说他是我国第四纪研究的先驱和奠基人是恰当的。裴先生曾和笔者谈过他去法国...  相似文献   

5.
前言     
孙大中院士是我国地学界知名的科学家。他一生勤于实践,勇于探索,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都展示出他的才华。40多年来,他主要从事前寒武纪地质、地球化学研究。从华北到华南,从太古宙到元古宙,从地表到深部,他所涉及的相关领域宽、地域广,加之长期而系统研究的优势,使他在该领域多有建树。他通过对我国前寒武纪基底的研究,总结出我国大陆地壳的地球化学性状、地壳增长方式和主要增长阶段等演化规律,并与世界其他主要地区对比,指出中国前寒武纪地质的特点和研究重点。中条山和冀东是他研究前寒武纪地质的两个最主要的基地,为这两个地…  相似文献   

6.
26岁,是秦庆祚测绘生涯的一个里程碑,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会把他当做“新兵蛋子”。完成这样一个旅程,他仅用了短短的4年半时间。  相似文献   

7.
何广文 《湖南地质》2010,(12):51-51
瑞岱尔教授的观点对中国的改革深具启发和借鉴意义。第一个观点就是,区分了理论的产权和实践中的产权,他讲的是实践中的产权。另外一个观点就是,他在讲文化的时候讲到了产权是根,与不同的文化背景相联系。西欧的产权、北欧的产权是和自由公民权联系的,那么东方的产权是跟什么联系呢?他讲的一国的产权是内生的,受一国历史文化影响,产权制度也是社会演进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8.
父亲是三天前的一个下午来的,当时无人在家,他搁下背兜蹲在门口抽叶子烟。傍晚,楼上的张婆告诉我,她下楼撞见父亲,以为是盲流,呵斥他走开,父亲惶惶不安:“这是我儿的家呢!”我向父亲求证此事时,父亲正在厨房摘菜。他像  相似文献   

9.
他下岗了。曾经是大队华鹰酒店的经理,转眼间,官职没了,岗位也没了。但他没有消沉、气馁,从在驻地鹰潭市一家饭店当服务生做起,脚踏实地、不畏艰难地打拼了7年,发展到现在拥有四家餐饮酒店、一家汽车修配厂,成为社区乃至鹰潭市餐饮业的传奇人物。他,就是核工业二六一大队下岗职工徐海。  相似文献   

10.
任纪舜 《地质论评》2004,50(3):235-239,i001
《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单位》是黄汲清先生经过长期大量野外调查之后,总结中国及邻区地质资料撰写的一部中国大地构造的系统著作。该书以其精美的图件和精练的文字,描绘了东亚大陆的基本构造单元的时空展布、构造样式和相互关系,强调东亚中、新生代基底褶皱作用,分出古亚洲、太平洋和特提斯一喜马拉雅三种构造型式,用活动论思想阐述了它们的发展、演化过程,提出多旋回造山运动是中国大地构造的特征的著名论断,被公认是中国大地构造的经典著作,一部划时代的著作。黄汲清先生是受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洗礼,学贯中西的杰出地质学家,他是站在巨人肩膀上完成这一划时代巨著的。严格、认真、一丝不苟是他做学问的灵魂;从实际出发、求真务实是他的科学风格。这也正是《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单位》之所以能成为经典著作,为学术界推崇的根本原因。黄汲清先生的学术思想是民主的、开放的、与时俱进的。20世纪50~60年代,他运用辩证法,结合深断裂,发展了多旋回思想;70~80年代,他结合板块构造,进一步发展了自己的学术思想;80年代后期,他又支持他的学生用地球系统科学思想,从全球整体上研究中国大地构造,出版新一代大地构造图。他认为中国是全球大地构造研究的沃土,中国人应该为地质学的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笔者读到钱钢的第一本书,不是《唐山大地震》,而是《旧闻记者》。 那是2009年3月,他来长沙做一个内部培训,谈的是民国以来的新闻传统。2005年,写这本书的时候,他已经告别了《南方周末》四年,在香港大学主持中国传媒研究计划了。  相似文献   

12.
李兆鼐同志是我国著名的火山岩地质和火山岩金矿地质专家,他在火山岩、岩浆作用及其与资源环境关系等领域造诣颇深,曾先后承担国家和省部级多个重点项目,建树颇多。他是南极长城站中、新生代火山岩研究的早期开拓者之一,是火山岩研究的优秀的学术带头人。他在世时,除全身心投入各项科研工作外,还积极参加地质学会及岩石学专业委员会的群众性学术交流工作,曾先后担任中国地质学会理事、岩石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和第2届岩石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在任期间,专业委员会的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他的不幸逝世,对岩石学界和专业委员会,都是不可弥补的重大损失。现从两个方面加以追记,以兹纪念。  相似文献   

13.
第一次见到长沙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肖顺良,是在长沙市门户网站“星辰在线”上,网上的他神定气闲,完全是一种底气十足的新闻发言人形象。肖顺良原来是一名部队副团职干部,1988年底,转业到长沙市国土资源局,20年来.他先后担任过办公室副主任、土地有偿使用办公室主任、副局长、党委副书记兼副局长。  相似文献   

14.
年前回队.听说老白已于半年前驾鹤西归了,心中一阵怆然。认识老白,是在38年前我来队报到的时侯。一年后,我调到队部,同他在一栋楼里工作.办公室就在他办公室的斜对面。此后,我与他一直在队部工作。  相似文献   

15.
陈履安 《贵州地质》2005,22(1):F003
今年2月21日,是著名地质学家丁道衡先生逝世50周年纪念日。先生虽然离开我们已经半个世纪了。但他的人格风范一直为后学所景仰.他的创业精神一直鼓舞着地学界同人,他所创造的业绩为国家带来了大量物质财富.一直在造福于后代子孙。  相似文献   

16.
《中国勘察设计》2006,(10):10-11
曲慎扬,1929年出生,山东掖县人,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从国内第一条长输管道到举世瞩目的西气东输,他是中国管道从无到有、从落后走向繁荣的历史见证人。他负责或主持勘察设计并已建成投产的各种长输油气管道共约4600公里,各种油库容量总计约200万立方米;进行勘察与可行性研究的各种长输管道总计7000余公里。中国版图上已建及在建的所有重大长输管道,几乎都曾留下过他的足迹。他的工作经历,犹是一部中国管道的发展史。  相似文献   

17.
(一)光阴荏苒,转眼大中同志去世即将一年。每当我看到或查阅前寒武纪地质文献资料时,他的名字经常呈现在我眼前,使我不时地回忆起他的音容笑貌和进取精神。我知道大中同志的名字,大约要追溯到40多年前的1954年。当年他还是个青年学生,正在中条山实习做毕业论文。那时负责中条山铜矿勘探的是我的同班同学王植同志,他来京出差时,不但饶有兴趣地向我介绍中条山铜矿,而且还放眼未来谈到了地质事业的后继者——在他那里实习的青年学生。王植同志素以注重人才、要求青年人严格著称,他较多地提到了孙大中同志,从而使我对这位年轻人的名…  相似文献   

18.
袁才奇是我堂叔,二爷爷的儿子。他表面上是一个私塾先生,文文弱弱的,但暗地里却是个共产党员,也就是大家所说的地下党员。  相似文献   

19.
尹赞勋教授是我国一位杰出的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他把自己整个一生贡献给中国地质学的发展和进步。本文记述他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工作期间的部分学术生涯,并涉及他指导年青科学工作者如何进行化石的研究,如何有效地开展科学研究,如何阅读英文书籍和文献等。所有这些教导对正在从事地质和古生物研究的年青一代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孙大中同志逝世以后,他的身影常在我脑海中浮现。有时在梦中相见,他还是那样采奕奕,英姿勃勃。醒来方想起我们已经隔世,不禁悲从中来,怅然若失我和大中在1963年相识,但真正了解他、认识他却是从1972年始。在“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他和我一样历经磨难。那年,我们得以“准阶级敌人”的身份被“宽大”、“用一技之长”,参加了中条山铜矿地质研究工作。他在50年代我在60年代都曾到这里工作过。此时在一种特殊的气氛中,以一种特殊的身份来旧地共事,别有一种心态。我俩不仅在许多地质问题上有共同的兴趣,在心倩上也是相通的。“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