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Web2.0是互联网的发展方向,Web2.0条件下的网络地图与用户的交互性强,表示的内容更加人性化。文中系统总结国内外网络地图的发展现状,阐述Web2.0与地图制图的关系,分析Web2.0网络地图的特点优势,总结网络地图信息传输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网络地图信息传输模式进行设想。最后,重点探讨Web2.0条件下网络地图信息传输模式中的数据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2.
王世民  赵晶辉  尹章才 《测绘科学》2011,36(4):78-79,42
针对Web2.0地图的开放性和公众参与性给地图信息带来的污染等问题,本文首先总结了地图模型的演化规律,并利用信息生态学原理,结合Web2.0地图的特点,提出地图信息生态概念.在传统地图模型基础上扩展地图信息环境,建立了基于人-图-环境系统的地图信息生态模型,并分析了其特点.从地图信息生态理论的角度,分析了目前主要Web...  相似文献   

3.
在柯拉斯尼模型的基础上,借助因特网通信体系的分层方法,提出了Web 2.0地图作为空间信息平台的双向传输体系,丰富和完善Web 2.0环境下的地图信息传递理论。  相似文献   

4.
马超  刘文兵 《东北测绘》2012,(10):153-155
分析了移动地图的特点,通过对现有地图信息传输模型的改进,得到了一种基于移动通信条件下的地图信息传输模型。该模型强调了实时信息在移动地图信息传输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移动地图的信息传输过程,为移动地图的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地图注记在地图信息传输中的功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地图信息传输的角度出发,分析地图注记在地图信息传输中所体现的传输特性、功能以及分类表现形式,论述地图注记在地图信息传输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探讨地图制作者如何利用地图注记这一在地图信息传输中最直观的地图语言,为地图利用者制作信息量丰富、层次分明、清晰易读的地图。  相似文献   

6.
基于柯拉斯尼 (A .Kolacny)的地图信息传递模型 ,探讨提高地图质量和地图信息传递效率的途径。文中阐述了信息传递过程 ,分析了地图生产者信息传输中存在的问题 ,指出地图作者和地图读者双方需共同努力 ,相互沟通才能有效地提高地图信息传递效率  相似文献   

7.
自发地理信息(VGI)是地理信息科学领域中出现的新概念,也是当前的研究热点。在相关地图传输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引入各向地图信息传输模型,提出了基于VGI的空间信息传输模型;重点分析了VGI条件下空间信息传输的特点和过程;并探讨了空间信息传输中的空间认知规律,为进一步研究VGI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
高精地图的“非视觉”和面向机器特性,使其与传统面向人的时空产品有明显不同,相应的描述地图主、客体及其与产品之间关系的传输模型也面临巨大变革。已有的传输模型重构了上述关系,包括新增用户个性信息及其传输,但也存在信息传递工具仍采用面向人而非机器的地图语言等不足。为此,结合自动驾驶中地图信息的传输特点,构建面向机器认知的高精地图信息传输模型,通过对已有的传输模型进行扩展:GIS语言代替地图语言,将用户个性信息整合到高精地图的用户图层中,将行动指导扩展为行动实践。研究结果表明,构建的全机器认知的高精地图信息传输模型实现了地图信息认知的主体由人到机器的扩展,适应了高精地图在感知、定位、规划、控制等传输过程中全人工智能的特性。所提出的模型一方面有助于准确把握高精地图的本质及内容结构,提升认知效果;另一方面,对驾驶服务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包括内容选取、表达方法、系统功能框架设计等,提高传输效率。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移动地图迅速发展,正在为越来越多的用户所青睐。与此同时,移动地图在设计与信息传输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影响了移动地图的使用效果。为了提高移动地图的设计水平,增强移动地图的信息传输效率和可用性,本文基于空间认知理论对移动地图信息传输模型及其特点进行了分析,提出并研究了影响移动地图信息传输效率的因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移动地图可视化表达与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基于柯拉斯尼(A.Kloacny)的地图信息传递模型,探讨提高地图质量和地图信息传递效率的途径,文中阐述了信息传递过程,分析了地图生产信息传输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地图作者和地图读者双方需共同努力,相互沟通才能有效地提高地图信息传递效率。  相似文献   

11.
针对当前地图网络传输和地图网络制图的发展态势,开展了地图符号系统数据结构方面的研究,描述了绘图系统的类层次结构,建立了简单的交互式地图绘制系统;探讨了地图符号的串行化和反串行化问题,并针对SVG的特性及语法,研究了SVG格式地图文档的生成。  相似文献   

12.
从地图表达数据可持续利用的角度,提出基于XML Web服务的地图增量更新模型。分析基于Web服务的地图增量更新的原理、关键技术以及实现过程,并结合GML、XSLT表达规则、SVG地图符号及JavaScript设计,实现基于XML的地图表达数据增量更新的原型系统。  相似文献   

13.
杜萍  刘涛  李鼎凯  杨晓霞 《测绘学报》2019,48(6):747-755
当前,应急响应范式已经由“预测-应对”转变为“情景-应对”,应急地图作为应急测绘地理信息保障服务的重要内容,其制图方式也应该有所改变。本文介绍了突发事件情景及地理场景的定义,指出地理场景是各情景要素存在或发生的物理空间,同时也是应急地图表达的对象;论述了应急场景快速制图的基本原理及该制图模式具有的4个主要特点;将传统的地图信息传输理论与新应急响应范式相结合,提出了应急场景快速制图模式下的地图信息传输模型,详细论述了模型中空间信息的传输过程,并分析了该过程中影响信息传输效率的地图发送端和接收端的空间认知。  相似文献   

14.
空间知识地图是提取和传输空间知识的工具,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地图信息传输论的角度出发,本文提出了空间知识地图的传输模型和传输效率的改进方向,对提升空间知识地图的应用效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地图可视化设计常包含地图认知功能设计、信息传输功效设计、地图视觉效果设计。其中地图认知功能设计是地图集的设计中最基本且最重要的环节。在此环节中,原始数据经过数据形态分析、数据处理与转化、制图模型的建立等过程,形成制图数据以及地图集的内容体系结构。本文以《中国市售水果蔬菜农药残留水平地图集》的设计为例,展示了地图集的地图认知功能设计过程。这个过程体现了地图信息论、地图模型论和地图空间认知论的思想,蕴含了地图的思想美、科学美、技术美和功能美。  相似文献   

16.
地图语言是地图制图学理论的常用术语,多种地图产品如多媒体地图、电子导航地图等的出现使得传统地图信息传输方式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扩展。分析地图语言和自然语言的概念,分别从视觉、听觉及触觉方面讨论两种语言在信息传输方式上的异同点。借鉴自然语言的多通道传输方式,探讨地图信息传输的多感知表现形式,为地图符号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针对当前网络地图服务现状,认为在网络地图服务中引入自适应理论与技术是提升地图服务智能水平与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分析地图可视化领域自适应相关研究基础上,立足于自适应环境和主体多元需求的阶段性改变,梳理与客体相应的自适应因素,提出了网络地图服务自适应层次模型.阐明了该模型中5个自适应层次的关键研究内容及其技术要点,进...  相似文献   

18.
就目前网络地图服务过程中所涉及的信息传输机制问题进行了研究。传统的地图传输模式主要偏向于信息的表达和获取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地图符号化以及使用者对地图表达的认识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出网络地图服务传输的基本框架,探讨了网络地图服务传输的新模式。认为它们必须经过服务请求和服务响应两个过程,以及需求信息到数据描述语言的转换、需求描述到服务描述的转换、数据描述语言到地图数据提供的转换等3种信息转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