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岑奕  张立福  张霞  王跃明  戚文超  汤森林  张鹏 《遥感学报》2020,24(11):1299-1306
高光谱遥感影像分类数据集主要用于辅助高光谱遥感分类算法的精度验证、效率评价及性能评估,一般包括高光谱遥感影像、影像对应地物类别标注以及相关信息文档等内容。常用的高光谱遥感影像分类数据集以欧美为主,如India Pines、Salinas、KSC等。随着中国高光谱遥感传感器技术发展和学术交流机制的日臻完善,国内也发布了高光谱遥感分类数据集,如江苏省常州的茶树数据集。较于欧美高光谱遥感分类数据集的广泛应用,中国高光谱遥感分类数据集的发布与应用仍偏少。近年来,中国高质量高光谱遥感数据获取能力大幅增强,提升了中国高光谱遥感共享数据源的数量及质量,为促进中国高光谱遥感应用研究及业务化能力提供了支撑。本分类数据集包括雄安新区马蹄湾村高光谱影像数据,由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制高分专项航空系统全谱段多模态成像光谱仪采集,光谱范围为400—1000 nm,波段250个,影像大小为3750×1580像元,空间分辨率0.5 m;同步实地调研地类分布19种,包括水稻茬、草地、榆树、白蜡、国槐、菜地、杨树、大豆、刺槐、水稻、水体、柳树、复叶槭、栾树、桃树、玉米、梨树、荷叶、建筑。利用随机森林分类方法对该数据进行了分类验证,分类精度可达97%。该数据集(下载方式:http://www.hrs-cas.com/a/share/shujuchanpin/2019/ 0501/1049.html)可为中国经济作物高光谱精细分类研究提供良好的数据支持,更可为中国高光谱遥感载荷业务化应用发展提供有力促进。  相似文献   

2.
高光谱遥感影像(hyperspectral imagery, HSI)通常包含几十至数百个连续波段,具有图谱合一、光谱连续的特点,能够实现地物的精细分类,被广泛应用农业、林业、城市以及海洋等领域。HSI特征提取是高光谱应用的前提,也是遥感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课题之一。近年来,奇异谱分析(singular spectrum analysis, SSA)被应用于HSI领域,在光谱特征和空间特征提取方面取得了较好效果,逐渐成为特征提取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首先分析了HSI特征提取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其次对SSA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分别介绍了光谱域1D-SSA、空间域2D-SSA和光谱-空间组合域SSA 3类方法的作用、效果及优缺点,并在两个公开的HSI数据集和一个高分五号HSI数据上进行了分类效果验证;最后,对SSA特征提取进行了总结,并讨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针对山区水体、山体阴影与裸地等地类光谱混淆性,基于高分五号(GF-5)影像数据,结合高光谱特征分析构建了山区水体决策树提取模型. 先对水体和相关干扰地类进行高光谱特征分析实现特征波段选取,应用单波段阈值法、多波段谱间关系法、归一化水指数(NDWI)法进行提取实验. 通过比较以上实验不足之处,提出了单波段阈值法与构建的阴影水体指数(SWI)相结合的决策树水体提取模型,以Google Earth高清影像为参考结合实地采样得到的混淆矩阵进行精度评价. 实验结果表明:单波段阈值法与NDWI法易将山体阴影识别为水体,受裸地影响较小;多波段谱间关系法对山体阴影有一定抑制作用,受小面积裸地影响;决策树提取模型能有效抑制山体阴影和裸地影响提取完整水体. 其总体精度为89.39%,Kappa系数为0.82,显著提升了山区水体提取精度.   相似文献   

4.
成像高光谱数据在赤潮检测和识别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近年来,频繁发生的海洋赤潮灾害给我国沿海经济带来了巨大损失.在对海洋赤潮的监视监测中,航空遥感是重要的监测平台,推帚式成像光谱仪(PHI)是获取高分辨率高光谱图像的重要手段.2001年7月至8月,中国海监飞机对辽东湾海域频繁发生的大面积赤潮进行了航空遥感监测,首次获取了海上高光谱数据.本文以获取的高光谱数据为研究对象,通过合成假彩色图像、提取异常区域的反射率曲线以及构造相关分析函数等方法,初步探讨了利用高光谱数据进行赤潮水体检测和赤潮种类识别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高光谱遥感,在成像过程中,它利用成像光谱仪,在可见光、近红外、中红外、热红外波段范围内,获取许多非常窄的连续光谱的影像数据,其成像光谱仪可以收集到上百个非常窄的光谱波段信息,实现了地物的空间信息、辐射信息、光谱信息的同步获取。本文基于遥感平台,对泰国研究区的Hyperion数据进行研究,采用光谱角矿物填图(SAM)方法进行填图,对研究区矿产预测评价起到了良好的辅助效果。在现代地理信息系统学科技术和地理数据库的基础上,将泰国研究区中所获得的地质、遥感、矿产等相关数据资料进行入库,建立泰国国家的数据库。  相似文献   

6.
星载高光谱成像光谱仪的特性与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介绍了星载高光谱成像光谱仪的种类、技术参数和数据特点,指出了成像光谱数据处理软件包应具有的功能,概括了成像光谱仪数据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以新疆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为研究区,以中等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 1B)数据为例,辅以MODIS光谱响应函数(SRF)和全波段光谱仪(ASD)准同步采集的雪面反射光谱,运用线性光谱混合模型(LSMM)实现了稀疏植被区积雪遥感信息提取.结果表明:①利用SRF对雪面反射光谱进行端元光谱到像元光谱的转换,生成对应于MODIS1-7波段的离散光谱,将其与用最小噪声分离(MNF)变换和像元纯度指数(PPI)法获得的MODIS影像端元光谱进行对比,发现MODIS1波段光谱值远大于转换光谱值,MODIS2-7波段光谱值与转换光谱值接近;②MODIS2-7波段影像端元光谱值适用于LSMM估算稀疏植被区积雪分量,积雪分量估算值与归一化差分积雪指数(NDSI)拟合结果显示,剔除MODIS1波段后估算的积雪分量与NDSI的相关性显著提高,表明所提取的积雪分量可以作为估算积雪的典型指数.  相似文献   

8.
运用资源三号卫星影像数据提取水体信息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资源三号卫星影像的多光谱影像数据,分别运用单波段阈值法、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法、谱间关系以及最佳指数法(OIF)等方法进行水体信息提取的研究与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针对资源三号遥感影像波段的特殊性,采用谱间关系法和最佳指数法(OIF)相结合的方法能完整地提取出水体信息。  相似文献   

9.
利用决策树工具的土地利用类型遥感识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决策树的理论和方法,利用遥感数据及其他相关数据和资料进行土地利用信息分类。通过研究地物光谱统计特征,讨论了通过耕地指数等归一化地类指数来增强影像地类特征、结合DEM提取土地利用信息的决策树分支点的设计方法,较好地解决了水体和建筑阴影、道路等容易混淆区域的区分问题。  相似文献   

10.
高光谱遥感技术是遥感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然而,由于成像口径与能量等限制因素,难以同时获得高光谱和高空间分辨率的图像,这极大限制了高光谱遥感在精细尺度任务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高光谱成像技术及无人机为代表的新型观测平台的发展,高光谱高空间(双高,同时具备纳米级光谱分辨率与亚米级空间分辨率)遥感技术发展迅猛,推动了高光谱遥感技术的应用,但同时也带来了更多问题。极高的空间与光谱分辨率使得数据更加海量高维,加剧了高光谱数据的空间异质性和光谱变异性,为影像智能信息处理带来更大的挑战。为此,本文将从双高遥感影像基准数据集、双高遥感影像智能信息处理、双高遥感影像典型应用3个方面论述双高遥感应用与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1.
In this study, a novel noise reduction algorithm for hyperspectral imagery (HSI) is proposed based on high-order rank-1 tensor decomposition. The hyperspectral data cube is considered as a three-order tensor that is able to jointly treat both the spatial and spectral modes. Subsequently, the rank-1 tensor decomposition (R1TD) algorithm is applied to the tensor data, which takes into account both the spatial and spectral information of the hyperspectral data cube. A noise-reduced hyperspectral image is then obtained by combining the rank-1 tensors using an eigenvalue intensity sorting and reconstruction technique.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noise reduction methods such as the conventional channel-by-channel approaches and the recently developed multidimensional filter, the spatial–spectral adaptive total variation filter, experiments with both synthetic noisy data and real HSI data reveal that the proposed R1TD algorithm significantly improves the HSI data quality in terms of both visual inspection and image quality indices. The subsequent image classification results further valid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HSI noise reduction algorithm.  相似文献   

12.
马利群  李理  刘俊杰  孙九林  秦奋 《测绘科学》2021,46(3):80-86,95
针对GLAS地学激光测高系统是冰、云和陆地高程卫星(ICESat)的唯一监测工具,能够记录地表光斑内的地物信息,是否能应用于黄土高原土地覆盖分类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利用粒子群和最小二乘法相结合的方法对GLAS波形数据进行高斯分解,获取高斯波个数、波形总能量、波形信号起始和信号结束位置4个波形参数;基于波形自动分类方法对黄土高原水体、森林、城市用地、其他地类(裸地、低矮植被等)进行分类。通过基于覆盖相同研究区域的30 m地表覆盖数据(Globe Land30),验证分类的准确性。结果表明,GLAS大光斑波形数据对黄土高原的4种地类能够很好地进行区分,总分类精度高达87.68%,Kappa系数为65.79%。研究表明,GLAS波形数据可以作为获取土地覆盖信息的有效数据源,为研究黄土高原土地覆盖变化提供更丰富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3.
陈亨霖  汪小钦  励惠国  凌飞龙 《测绘科学》2008,33(6):154-155,96
以福州市城区ENVISAT ASAR影像为例,研究城市建筑用地信息准确快速提取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对影像主要地物类型的极化特征分析,构建基于双极化雷达后向散射差值指数以突显城市建筑用地信息,并采用面向对象方法进行分类。该方法与基于单极化得到的分类结果相比,提高了精度。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一种快速准确提取城市建筑用地信息的有效方法,这为极化雷达影像数据在城市建筑用地方面的应用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针对HJ -1A星HSI图像上的条带噪声,在分析传统条带噪声去除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灰度归一化去除条带噪声的方法.首先,设计孤立点检测窗口,将随机斑点噪声与条带噪声分离;然后,利用灰度归一化方法建立图像各列像元灰度级与基准列像元灰度级对应的查找表,根据查找表对HSI图像条带噪声进行消除.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很好地保留图像光谱信息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消除图像条带噪声和随机斑点噪声.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地面气象站稀少地区地表温度遥感反演的精度,本文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优势,首先利用MODIS影像获取研究区像元尺度上平均大气水汽含量;然后利用同时相的HJ-1B影像估算区域地表比辐射率,再采用温度-植被指数法获取近地表大气温度;最后将以上3个参数输入单窗体算法,改进其地表温度反演的精度。研究结果表明,改进单窗体算法反演地表温度与地面实测温度的偏差小于1 K,为地面气象站点稀少的植被覆盖区域提供了一种可行的精确遥感反演地表温度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为了实现地物精准分类,需要有效地提取与分析高光谱遥感图像中丰富的空—谱信息。提出一种适用于高光谱遥感图像分类的变异系数与卷积神经网络相结合(CV-CNN)的方法。这种新方法引入变异系数的思想来衡量高光谱遥感图像不同波段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从而提出类间变异系数(CVIE)和类内变异系数(CVIA)的概念。通过计算(CVIE)~2/CVIA的值来剔除高光谱遥感图像中的低效波段,然后提取每个像素的空一谱信息,并对其进行2维矩阵化操作,转化为便于卷积神经网络(CNN)输入的灰度图像,最后采用自行构建的适合于高光谱遥感图像分类的CNN模型进行分类。Indian Pines和Pavia University两组数据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两种数据集下的总体精度分别达到98.69%和99.66%,有效地改善了高光谱遥感图像的分类精度。  相似文献   

17.
针对单一应用遥感影像难以进行城市内部用地结构分类以及高精度城市内部用地多期空间数据叠置分析中位置误差问题建立了基于"分层分类"与"对象分割"的城市内部用地空间信息数字重建方法。实现对特大城市产业用地(住宅、商业、工业等)以及交通、水系、生态绿地等不同功能结构用地的高精度监测以及历史演变过程的重建。综合集成SPOT5,1︰1万地形图、历史地图及城市规划图等辅助信息对长春城市1905年以来城市用地信息进行分类。研究表明,在专家知识参与下人—机交互解译,集成多源空间信息对实现高精度城市用地空间信息重建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该方法不仅能提高城市用地分类精度而且能提高城市用地空间信息提取效率以及多期空间数据叠置分析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我国首颗携带红边波段的高分六影像(GF-6)在林地与非林地上的识别贡献,本文选择复杂林地类型的安徽省黄山市作为研究区,采用特征优选(RFE)与随机森林(RF)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林地与非林地识别潜力研究。首先根据实地调查、Google Earth影像及林地"一张图"样本数据构建了样本库;然后基于DEM、多时相光谱特征、植被指数、红边指数等特征开展分类,并比较不同模型精度及不同变量的重要度。结果表明:GF-6红边信息对林地非林地识别较为重要,引入红边信息可将总体分类精度提升2%,其他新增波段及地形特征对林地与非林地识别贡献并不明显;多时相数据的运用相比单时相数据可整体提高林地类型的分类精度2.93%~4.1%,单时相分类结果6月最好,9月次之,12月最差;特征优选可以有效减少数据输入维数(46到15),并取得最高分类精度,在不牺牲精度的同时保证了运算数据量的减少且明确了不同变量的贡献,具有较强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9.
陈亮 《东北测绘》2012,(10):25-27
及时准确获取灌区小麦分布和面积,可以为流域水量调度、抗旱减灾提供数据支持。本文利用多时相HJ-1号卫星数据分析人民胜利渠灌区小麦生长期影像特征,研究灌区小麦快速提取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灌区小麦越冬前多时相HJ-1号卫星影像NDVI数据进行小麦提取,能够准确获取小麦分布和面积信息,精度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Information on urban settlements is crucial for sustainability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While remote sensing has been used to derive such information, its applicability can be compromised due to the complexity in the urban environment. In this study, we developed a remote sensing method to map land cover types in a large Latin-American city, which is well known for its mushrooming unplanned and informal settlements. After carefully considering the landscape complexity there, we designed a data fusion method combining multispectral imagery and non-spectral data for urban and land mapping. Specifically, we acquired a cloud-free Landsat-8 image and two non-spectral datasets, i.e., digital elevation models and road networks. Then, we implemented a set of experiments with different inputs to evaluate their merits in thematic mapping through a supervised protocol. We found that the map generated with the multispectral data alone had an overall accuracy of 73.3% but combining multispectral imagery and non-spectral data yielded a land cover map with 90.7% overall accuracy. Interestingly, the thermal infrared information helped substantially improve both the overall and categorical accuracies, particularly for the two urban classes. The two types of non-spectral data were critical in resolving several spectrally confused categories, thus considerably increasing the mapping accuracy. However, the panchromatic band with higher spatial resolution and its derived textural measurement only generated a marginal accuracy improvement. The novelties of our work are with the successful separation between the two major types of urban settlements in a complex environment using a carefully designed data fusion approach and the insight into the relative merits of the thermal infrared information and non-spectral data in helping resolve the issue of class ambiguity. These findings should be valuable in deriving accurate urban settlement information which can further advance the research on socio-ecological dynamics and urban sustainabil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