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方维萱  芦继英 《沉积学报》2000,18(3):431-438
陕西银硐子 -大西沟特大型菱铁银多金属矿床赋存于中泥盆世吉维特期之上的热水岩相中,其微相可划分为热水同生沉积 -沸腾交代微相、热水同生交代微相、热水同生沉积微相、热卤水渗滤交代微相、热水混合沉积微相。热水沉积岩富Na、Si、Fe、Mg、Mn、Ba、Cu、Pb、Zn、As、Ag、B等。在热水沉积盆地中,由富Ba的硫酸质热水、富Fe碳酸质热水以快速化学沉淀方式发生同生沉积成矿作用形成重晶石、菱铁矿层。银多金属矿层是由不同成分、性状、富Na、B、Si的铝硅酸质、硼酸质热水与前两类热水相互混合而形成热水混合体系,这种非平衡体系发生了剧烈地化学反应而使矿质发生骤沉。  相似文献   

2.
陕西银硐子-大西沟特大型菱铁银多金属矿床赋存于中泥盆世吉维特期之上的热水岩相中,其微相可划分为热水同生沉积-沸腾交代微相、热水同生交代微相、热水同生沉积微相、热卤水渗滤交代微相、热水混合沉积微相。热水沉积岩富Na、Si、Fe、Mg、Mn、Ba、Cu、Pb、Zn、As、Ag、B等。在热水沉积盆地中,由富Ba的硫酸质热水、富Fe碳酸质热水以快速化学沉淀方式发生同生沉积成矿作用形成重晶石、菱铁矿层。银多金属矿层是由不同成分、性状、富Na、B、Si的铝硅酸质、硼酸质热水与前两类热水相互混合而形成热水混合体系,这种非平衡体系发生了剧烈地化学反应而使矿质发生骤沉。  相似文献   

3.
提出秦岭泥盆纪热水沉积岩相,划分了热水沉积岩相的亚相,微相,并总结其特征,按成岩成矿作用方式可划分为热水同生沉积亚相,热水同生交代亚相,热水浊流沉积亚相,热水液压致裂一隐爆亚相,热卤水渗滤交代亚相,热水(岩浆)流体隐爆-液压致裂亚相等6个亚相,沉积盆地分析中,它们是建立热水沉积盆地中地层格架的构造岩石地层单位组成单元,按地球化学动力学-岩石组合可划分为硅质岩亚相,重晶石岩亚相,钠长石岩亚相,铁镁碳酸盐岩亚相,方柱石-黑云母岩亚相,硫化物岩亚相等6个亚相,在热水沉积成矿盆地的地球化学分析与模拟中,它们是建立热水沉积体系及古热水成矿流体场地球化学类型的岩石地球化学地层层序单元及古热水成矿流体场地球化学类型单元。  相似文献   

4.
陕西铅硐山大型铅锌矿床热水沉积岩相特征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7  
方维萱 《沉积学报》1999,17(1):44-50
陕西凤县铅硐山大型铅锌矿床赋存于中泥盆统吉维特晚期之上的热水沉积岩相中,其微相可划分为热水沉积岩相、热水沉积-交代岩相、热水同生沉积岩相及后期改造的热水沉积岩相。其岩石中高SiO、FeO、CaO、MgO、MnO、As、Sb、Cu、Pb、Zn、Ag、B、Ba等元素,是由富Fe2+、Si4+的Ca2+-Mg2+-K+-HCO--Cl-型成矿流体、富Si4+的Ca2+-Mg2+-SO2--Cl-(CO-CO-HO)型成矿流体及高盐度的海水三者相互混合,而引发的同生沉积-交代作用所形成。成矿热流体大规模运移的机理是泥盆纪秦岭微板块在深部向华北板块俯冲挤压,使流体向上运移,浅表拉伸形成盆地,而使沿同生断裂上升的成矿流体迁移到三级盆地中,从而形成了热水沉积岩相。不同流体混合及酸碱性、氧化-还原性的骤变是造成矿质大量沉淀的机理,三级热水盆地及矿层上覆砂炭泥质岩层是矿层良好的赋存空间和保存条件。  相似文献   

5.
应用岩相学及矿相学镜下鉴定、粉晶衍射半定量分析、包裹体测试分析及电子探针分析技术,结合地质温压计估算流体的温度,对天青石矿床的成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新疆乌恰县帕恰布拉克天青石矿床中矿石类型主要有厚层块状天青石岩、天青石化灰岩、天青石化硅质细砾岩及热液角砾状天青石岩。矿物主要为天青石、方解石、白云石等。成矿流体主要为3种类型,分别为气相高温中盐度流体、液相中温高盐度流体及液相低温低盐度流体。矿床的形成可划分为2个期次5个阶段,其中2个期次分别为热卤水同生沉积成岩成矿期、盆地流体改造期。5个阶段为富锶热卤水同生沉积-交代阶段、富锶热卤水同生沉积阶段、热卤水喷流沉积阶段,后期含碳酸盐质的热水混合沉积阶段,盆地流体改造阶段。  相似文献   

6.
采用地质类比方法, 结合秦岭造山带热水沉积岩相研究, 提出热水沉积体系概念。通过现代陆相及海相热泉和秦岭热水沉积岩相对比, 按化学成分可将古热水场划分为强酸性硫酸盐型、弱酸强碱碳酸盐型、以SiO2 为酸酐型、碱性富Mg 重卤水型、热卤水型及强酸性硼硅酸盐型等6 种类型古热水场。并对典型热水场的地球化学类型特征及成岩成矿作用进行了讨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探讨了热水系统的流体地球化学动力学。提出了热水沉积成矿盆地中热水系统的两类地球化学流体动力学模型, 热水层流体系模型和不同成分、性状的热水混合体系模型。从热水系统的边界协同学约束条件、空间拓朴结构、流体通量动量方程及矿质大规模沉淀的地球化学动力学等方面对这两类流体动力学模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桂西北高龙微细浸染型金矿床位于广西田林县高龙乡。含矿硅质岩与热水沉积作用有关,而非首人认为的断裂破碎—热液硅化交代岩。矿床的典型地质特征以及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该矿床具有典型的同生沉积—准同生成岩的成因特征,矿床属同生沉积型,而不是前人认为的后生热液改造型。矿床的形成与右江沉积盆地演化关系密切,含矿流体为以大气降水为主要补给源的深循环盆地卤水和与沉积物发生了同位素交换的埋藏古海水,流体的运移方式以压实驱动流为主,含矿流体主要以沉积喷流方式成矿。  相似文献   

8.
占东川武铜矿储量90%的层状铜矿体,犹如世界许多著名的层状铜矿床的成矿过程一样,并不是同生沉积作用期间简单地直接沉淀富集的。该类型铜矿石的形成,至少经历了铁的硫化物的同生沉积和铜的硫化物的成岩交代两个成矿阶段。  相似文献   

9.
采用地质类比方法,结合秦岭造山带热水沉积岩相研究,提出热水学沉积体系概念。通过现代陆相及海相热泉和秦岭热水沉积岩相对比,按化学成分可将古热水场划分为强酸性硫酸盐型,弱酸强碱碳酸盐型,以SiO2为酸酐型,碱性富Mg重卤水型,热卤水型及强酸性硼硅酸盐型等6种类型古热水场。  相似文献   

10.
热水沉积岩相形成于裂谷盆地、洋中脊(有限洋盆)、弧—盆系统、陆缘盆地、陆内湖相盆地等不同的构造古地理单元内。按照成岩成矿方式—岩石组合—地球化学动力学分类原则,热水沉积岩相类型可划分为热水同生沉积岩相、热水准同生交代岩相、热水同生蚀变岩相、热水爆炸—液压致裂角砾岩相、热卤水准同生渗滤交代岩相与热流柱构造有关的热流体隐爆—液压致裂角砾岩相,包括不同成岩方式形成的17种构造岩相学类型,它们是建立构造岩相学独立填图单元的基础。热水流体系统的根部相→喷口相→中心相→过渡相→远端相,具有显著的构造岩相学分带和相体分布规律,但在现今陆内造山带中,它们多经历了碎裂岩相、糜棱岩相和热流体改造—叠加—再造成岩相,需进行构造岩相学变形史研究和构造岩相学变形筛分,才能有效恢复它们形成时的构造古地理,促进提升对深部隐伏构造岩相学探测与资源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方维萱  刘方杰 《岩石学报》2000,16(4):700-710
从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等叫结秦岭凤太地区泥盆纪硅质白云岩-硅质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硅质岩类中,SiO2〉80%,(FeO+Fe2O3+MgO)〈10%;硅质铁白云岩类中,SiO2为30%~50%,(FeO+FeO3+MgO)大于20%,提出该类热水沉积岩热水同生沉积作用、热水温合同生沉积作用,热水同生沉积交代作用,热水爆炸-液压致裂作用及热水充填-交代作用形成。  相似文献   

12.
浙西石炭纪层状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浙西石炭纪地层中存在与地层整合产出的层状硅质岩。硅质岩中FeO、MnO、TiO2、Al2O3、MgO、CaO、Na2O、K2O等含量相对较高,富集As、Sb、Bi、Au、Ag、Ga,Fe2O3/FeO、SiO2/Al2O3、SiO2/(Na2O+K2O)、SiO2/MgO比值较小,稀土元素总量低,Ce弱负异常,重稀土相对富集,包裹体富含气相组份CH4、CO2、N2、CO、H2,具热水沉积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在Fe—Mn—(Ni+Co+Cu)三角图及SiO2—Al2O3、SiO2—Fe2O3图上均属于热水沉积硅质岩。硅质岩中硅、氧同位素也显示其热水成因之特点。硅质岩的硅同位素和稀土元素Ce/Ce※值表明本区层状硅质岩主要是在浅海环境下沉积的。硅质岩的形成温度较高,为98℃~152℃  相似文献   

13.
云南墨江金矿床硅质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墨江金矿床厂组中下段硅质岩具有典型的沉积构造,岩石富集∑Fe和As 、Sb、Bi、Ga等微量元素(相对于地壳克拉克值),而相对贫AI2O3;稀土元素以总量(∑REE)低,负铈异常为特征,与热水沉积的硅质岩特征相似。在判别硅质岩形成与作用的一系列主量和微量元素图解上,本区的硅质岩位于热水沉积作用范围,但四十八两山段硅质岩有趋近于正常化学沉积作用。利用硅质岩的氧同位素计算出它的形成温度为128-146℃。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本区硅质岩的形成与热水沉积作用有关,但四十八两山段硅质岩受到正常化学沉积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李莹  何保  滕寿仁  邓颖 《矿物岩石》2019,39(1):74-81
为探讨辽宁大台沟铁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及形成环境,选取典型铁矿石5块进行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分析测试。结果显示:大台沟铁矿床保存有明显的化学沉积特征,化学成分主要由Fe_2O_3,FeO和SiO_2组成(Fe_2O_3+FeO+SiO_2=87.33%~96%),其他组分(MnO,MgO,CaO,Na_2O,K_2O,TiO_2,P_2O_5,Al_2O_3)含量较低;页岩标准化后的稀土元素配分曲线显示为稀土总量低(ΣREE平均为19.65×10-6),轻稀土元素相对亏损,重稀土元素相对富集;且具有一定的Eu(Eu/Eu~*=1.52~2.72),Y(Y/Y~*=1.18~1.52),La(La/La~*=1.17~2.26)的正异常,弱的Ce(Ce/Ce~*=0.79~0.92)异常;Y/Ho值平均34.19接近于海水的分布范围;Sr/Ba值平均1.79,属于火山岩和海相沉积物;Ti/V值平均38.84,属于火山建造。这些特征表明:该矿床的形成可能与海相火山沉积物有关,属于火山沉积变质型铁矿范围;成矿物质来源于热水和海水的混合作用;矿床形成于相对于缺氧的环境。  相似文献   

15.
莫托萨拉铁锰矿硅质岩呈层状产于铁矿中,含热水沉积矿物。岩石的Fe2O3,Au,Ag,Cu,pb,Zn,As,Sb,Hg质量分数高,Cr,Ni,Co,FeO,Al2O3质量分数低,e(Al)/w(Al+Mn+Fe)比值低,这些元素组合指示出其热水 成因,在判别硅质岩形成作用的主元素和微量元素关系图上,硅质岩主要位于热水沉积作用的范围内或接近于热水沉积作用。岩石的稀土元素和O,Si同位且成表明硅质岩是  相似文献   

16.
甘肃北山地区红山铁矿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系统的岩石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等的研究,探讨红山铁矿床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沉积环境。红山铁矿床中广泛发育一套与铁矿体呈共生关系的硅质岩。研究表明,与铁矿密切共生的呈层状和透镜状产出的灰色、紫红色硅质岩总体属于低硅类型的硅质岩。在SiO2-Al2O3判别图解中,SiO2与Al2O3负相关,样品数据点均落入热水沉积区域;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经北美页岩标准化后呈平缓型,与东太平洋热泉水、红海热卤水具有相似的正Eu异常和配分模式,δEu值均大于1,显示热水沉积的特征;硅质岩中的V、Ni、Cu、Ba等微量元素的含量具有陆缘海盆热水沉积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系统的岩石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等的研究,探讨红山铁矿床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沉积环境。红山铁矿床中广泛发育一套与铁矿体呈共生关系的硅质岩。研究表明,与铁矿密切共生的呈层状和透镜状产出的灰色、紫红色硅质岩总体属于低硅类型的硅质岩。在SiO2-Al2O3判别图解中,SiO2与Al2O3负相关,样品数据点均落入热水沉积区域;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经北美页岩标准化后呈平缓型,与东太平洋热泉水、红海热卤水具有相似的正Eu异常和配分模式,δEu值均大于1,显示热水沉积的特征;硅质岩中的V、Ni、Cu、Ba等微量元素的含量具有陆缘海盆热水沉积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长坑矿床矿化过程中元素的质量迁移及金银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长坑矿床的金矿化和银矿化过程中,质量迁移计算显示SiO2,Al2O3,FeO,Ni,Zn,As,Ba均为带入组分,而CaO,MgO,Na2O,Sc,V,Co,Bi,Sr,REE则为带出物质:Fe2O3,MnO,Cu,Pb的得失性质因矿化类型而异,轻,重稀土在金矿化中发生分离,但在银矿石形成过程中却表现出比较一致的行为。  相似文献   

19.
鄂尔多斯盆地煤成烃潜力与成气热模拟实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刘大锰  杨起 《现代地质》1997,11(3):322-329
鄂尔多斯盆地煤的Rock Eval分析结果表明,在肥煤—焦煤阶段,S1+S2达最大值,随后生烃潜力减弱。煤的Py GC分析及热模拟成气实验结果证实煤成气具有3个生气高峰,分别相应于Ro,m05%~07%、10%~14%及25%,表明煤成气具多阶段性的特点。这一规律性的认识有助于煤成气的勘探和开发。同时,随煤级增高,煤成烃特征亦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异构烃减少,正构烃增加;类异戊二烯烷烃分布亦存在多变性或多阶段的演化特点;苯系化合物具波动性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