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4 毫秒
1.
开展二元结构库岸渗控措施研究对于灾害区域地下水资源管理和浸没控制工程的布置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赣江新干航电枢纽工程库区左岸为研究对象,基于区域地下水流动态数值模拟与预测技术,构建地下水三维非稳定流有限元渗流模型,开展水库蓄水后库区地下水浸没动态评价和基于工程组合措施(防渗墙、减压井和抬田)的浸没控制效果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无工程控制措施工况下,水库蓄水三年内库区左岸沿江区域和岸内地势低洼地带会发生较严重的渗漏型浸没;通过联合布设防渗墙、减压井和抬田工程等控制措施,能够有效地将浸没范围控制在堤防工程范围以内;在有防渗墙的截渗作用下,减压井排渍水位是地下水浸没控制的最敏感的参数。渗控工程的建议布置参数:防渗墙渗透系数为17.28×10-3 m/d,减压井间距设置为30 m,排渍水位29 m,减压井距防渗墙的距离为30 m,并在堤内低洼地带进行抬田复垦。本次研究结果可为水库蓄水前期渗控方案的布置提供应用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哈尔滨市松北区水库雍水浸没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浸没问题是平原型水库主要地质灾害之一。在分析了哈尔滨市松北区雍水浸没成控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技术对研究区在不同开采方案下的雍水浸没进行评价,并综合考虑区内的地表覆盖情况、建筑物地基形式等因素,提出了适合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的浸没标准:农田区为粉质粘土2.50 m, 粉细砂1.50 m;建筑物区为粉质粘土3.50 m,粉细砂3.00 m。将研究区划分为可能浸没区、过渡浸没区和不发生浸没区,并确定了各浸没区的范围。  相似文献   

3.
刘新义  王文霞  周立 《城市地质》2015,(Z2):118-126
通过对官厅水库浸没资料的分析研究,结合水库浸没危害的各项影响因素,分别采用数值模拟法和地下水动力学法,建立库区水文地质模型,模拟计算未来库水位抬高后两岸地下水位的变化,预测浸没范围和危害程度。经分析,目前官厅水库对延庆规划新城无浸没危害;当库水位达到或超过471.4m时,规划新城西侧将会受到浸没问题的影响,危害程度轻微;当库水位达475.2m时,工程建设规划区将会产生浸没问题,危害程度轻微。当库水位达设计高水位479m时,规划新城区3/4以上区域、规划建设区一半以上区域属于浸没区,危害程度轻微—严重不等。  相似文献   

4.
旬阳水电站库尾安康城区及周边地区系汉江左岸河流阶地和高、低漫滩, 具有典型的二元结构特征, 其中高漫滩表部普遍分布有较厚的人工填土。本文在浸没研究中应用结合水动力学原理以及粘性土的渗流特征, 确定测压水位和粘土层含水带水位关系, 针对不同建筑物的基础类型、埋深、填土层厚度、郊区农作物类型等, 确定不同的浸没临界深度。并通过7个不同正常蓄水位工况的地下水壅高计算和粘土层内的含水带埋深计算, 分析和研究浸没程度和范围, 最终确定合理的正常蓄水位, 为完成本工程水库移民安置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5.
作图法求解库岸地下水的壅高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河流水位和对应的库岸钻孔水位,做出关系曲线,可以推算出钻孔地下水位的壅高值。本文以三峡库区洛碛镇为例,利用作图法求解了地下水的壅高值。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甘肃某矿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基础上,建立了研究区水文地质概念模型,运用国际的可视化标准软件 Visual Modflow 对研究区地下水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预测了区内地下水水位随时间缓慢上升,地下水处于微弱正均衡状态,地下水位将以高于1 m幅度升降,极限水位是1.6 m,矿区地下水水位边界线将向东南侧(厂址范围)移动约214 m,距离厂址范围边界最近287 m,地下水水位上升后对拟建厂址范围内项目建设无安全影响,同时为今后研究矿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矿区建设及环境保护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滹沱河地区地下水适宜水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滹沱河流域地下水长期无节制开采造成部分浅层含水层处于疏干或半疏干状态,在分析地下开采现状基础上,根据区内垃圾填埋场和重要构筑物分布等情况,采用综合评价方法确定地下水适宜水位上、下限划定的原则,最终给出了基于环境、工程等多限制条件下的地下水适宜水位,采用mapgis网格剖分和叠加技术对滹沱河流域地下水流场进行处理,计算出滹沱河地区地下水可调控库容空间为91.48 × 108m3.为石家庄地区南水北调实施前后地下水调控方案、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成都地铁2号线地下水壅高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拟建的成都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为例,采用三维地下水流动数值模拟方法模拟地下水位壅高的情况,模拟内容包括单独考虑2号线和同时考虑1、2号线两种情况。通过分析研究认为成都地铁2号线工程地下水的壅高值在0.035~0.298m之间,将会对一些中、低层建筑物的安全和防水性能相对较差的地下室或地下停车场的正常使用造成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2021,(3)
根据2015-2019年五年内8口地下水位监测井连续监测资料,结合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分析武汉某场地承压含水层地下水水位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并建立场地地下水数值模型,对计划运行的工程降水进行预报。研究表明:(1)地下水水位呈逐年上升趋势,动态规律呈现周期性、同步性、空间差异等特点;(2)地下水动态变化受工程施工和水文地质条件影响;(3)计划运行的工程降水会在研究区内形成小型降落漏斗,停止抽水后地下水水位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10.
彭涛 《四川地质学报》2020,40(1):98-102
某大型地下工程结构完工后出现普遍渗水现象,严重影响其使用功能,并造成了不良社会后果。通过建立区域三维渗流分析模型,结合现场结构渗漏水特征,研究了该工程的区域渗流场特征和结构渗漏水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①模型计算结果与工程现场实测数据基本吻合,为该地区地下工程建设中的渗流场分布问题提供一种分析方法。②工程区域内浅表层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雨的补给,丰季时河流水位上涨,对浅表层地下水有一定反补,市政雨污管网的渗漏也是不容忽视的补给来源。③区内西溪河洪峰水位270.2m,北湖地表水体水位270.5m,工程主体的抗浮水位以270.20~270.50m考虑为宜。④根据地下结构病害特征和所在位置,提出相应的病害整治建议,整治效果良好,可在类似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11.
哈尔滨大耿家立交岩土工程关键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结合哈尔滨市松北区特定的地质岩土结构的特点,对标准贯入试验和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及由其得出的岩土工程力学参数进行对比和分析,对桩基设计参数的取值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合建筑场地周边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条件对桩基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希望为类似工程的设计研究和工程的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饱和-风干循环过程中砂岩次生孔隙率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峡工程竣工后,库水每年将在145 m和175 m水位之间或缓慢或快速的升降,在库水位大幅度涨落的情况下,库岸边坡部分岩体处于“饱和-风干”的循环动态,水-岩循环作用将造成岩体性质劣化。据此,以三峡库区库岸边坡变幅带的砂岩为研究对象,设计了“饱和-风干”循环作用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浸泡试验相比,水压力的升、降变化和“饱和-风干”循环作用对岩体的损伤有累积放大作用,浸泡时水压力变化越大,对离子浓度和次生孔隙的影响越大,而且,“饱和-风干”循环次数越多,岩体的损伤越严重。提出了基于离子浓度变化计算岩石中次生孔隙率变化规律的方法,与实测次生孔隙率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因此,可以把这种方法应用到现场监测中去,通过长期监测离子浓度的变化来推测岩体中水化学反应发生的程度,以及次生孔隙率的发育情况。分析成果为研究库岸边坡岩体在“饱和-风干”循环过程中的岩体性质劣化规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引水减少对河套永联试验区田间水均衡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河套灌区永联试验区的六队六八斗渠控制区域为研究区域,采用荷兰Wageningen农业大学开发的SWAP(Soil Water Atmosphere Plant)模型,模拟分析了引水减少条件下的田间水均衡要素变化规律。结果显示蒸散发量占总耗水量的比例在90%以上,验证了河套灌区的耗水类型是以垂向的蒸散发为主。随着引水量减少,模拟的相对产量也显著降低。可见,当灌区年平均引水量从52亿m3减少到40亿m3时,现有种植结构下的作物产量将会受影响。因此,引水减少后的种植结构和灌溉制度需适度调整。  相似文献   

14.
针对西宁地区湿陷性黄土,通过侧限压缩试验,分析埋藏深度和增湿含水率对黄土在增湿条件下湿陷变形和压缩变形变化规律,并结合电镜扫描对不同增湿含水率黄土试样的微观结构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宏微观结合分析黄土试样微观结构与湿陷变形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随着含水率的增大,同一压力下的增湿湿陷变形量和压缩量逐渐变小,且当含水率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土体被挤密、强度提高,压缩性减弱、湿陷性减弱或无湿陷性;(2)由于黄土应力历史影响其结构性和湿陷性,随着埋藏深度和含水量增加,5 m的黄土较于3 m的黄土所表现出的增湿湿陷变形量和压缩变形量相对较小;(3)浸水前后随着含水率的增加,孔隙的排列方式逐渐趋于稳定,颗粒分布逐渐集中且团粒化程度变高、孔隙面积比例逐渐减小、孔隙形态逐渐变得狭长与浸水前后黄土宏观增湿变形表现一致。  相似文献   

15.
奥灰水是兴隆庄煤矿石炭系太原组16、17煤(下组煤)开采的主要水害威胁和重点防治对象。在大规模水文地质勘探和深入分析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精细模拟了下组煤首采区、中部、深部采区奥灰疏降水量及降至安全水头所需时间。模拟结果显示:首采区17煤奥灰疏降水量为2 050m3/h,降至安全水头所需时间约180d;中部采区16、17煤奥灰疏降水量分别为2 800m3/h、4 650m3/h,降至安全水头所需时间均约120d;深部采区16、17煤奥灰疏降水量分别为1 080m3/h、1 770m3/h,降至安全水头所需时间亦均约120d。综合分析认为,该疏降水量符合模拟区的实际水文地质条件,可以作为下组煤开采水平或采区防排水能力设计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平顶山市瑞平公司张村矿二1-11080采面最低标高-306.0m,最高水位+90m,承受的最大水压3.96MPa,临界突水系数0.088MPa/m,属带压采面。为保证采面回采过程中不发生突水事故,采面首先进行了地面三维地震勘探、瞬变电法勘探,进而在掘进期间又进行了瞬变电磁及高分辨电法仪联合探测,最后结合突水系数法,圈定了采面突水异常区。在生产期间,通过完善排水系统、重点区域的注浆改造,最终实现了采面的带压开采。结果表明,采面涌水量小于5m3/h,采出原煤78万t,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7.
三峡库区大型的赵树岭滑坡区滑坡灾害极为发育。三峡工程蓄水后,水位上升导致原先许多非饱水的松散岩土体处于饱水状态,严重破坏了其稳定性。文章针对该滑坡区内广泛分布的松散岩土的基本类型和特点,设计了4种不同的浸泡环境,进行水-松散岩土相互作用的室内控制试验,通过监测阴离子浸出特征来揭示其化学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的pH值、不同的搅拌速度、不同的流速、以及同时改变pH值和搅拌速度的试验环境中,水岩化学作用所浸出的阴离子特征各异。研究结果可以为松散岩土-水化学作用机理研究提供资料,也对赵树岭滑坡体的工程治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卞学洛 《地下水》2004,26(2):91-96
天津市东丽区第四系Ⅱ组深层淡水在长期较强开采状态下未发生水位持续下降及大面积深层淡水成化污染,十余年来地层沉降基本消失.该地多年来中更新统淡水及上更新统、全新统咸水水位具有同步不等幅的动态,证明它们之间联系密切,地层中渗透系数小于10-3m/d的历次海侵沉积层及压实的粘土层具有半透膜特性,咸水越流补给第Ⅱ承压含水组的是淡水.适量加大Ⅱ组淡水开采强度,使其产生越流系统,稳定后不会再加大地面沉降.最终使全新统地下水下入渗水位降低,夺取潜水蒸发的水量.在有咸水分布区,地表入渗水是尚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的可持续利用地下淡水的补给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